賣瓜子賣出名氣 一對農民夫婦「炒」出哈市戶口

2020-12-19 東方網

  東北網10月24日訊 一把鏟子,一個鐵鍋,一個鐵爐……13年來,農民老董和妻子就是靠著這樣簡單的工具炒瓜子,不僅「炒」出了名氣,還使全家人都成了城裡人。

  昨日大清早,在香坊區民航路一個小區院門口,記者見到了這對炒瓜子致富的農民夫婦。丈夫董兆林今年57歲,此時他正在大鐵鍋前翻炒瓜子,粗糙的大手已經看不出本來的膚色。據老董講,他的老家在阿城,全家四口人都靠種地為生,為了供兩個女兒上學,倆人在2000年進城,買了個三輪車、一個大鐵鍋,自己又做了個鐵爐,在民航路親屬家附近做起了炒瓜子的生意。

  提起炒瓜子的辛苦,老董講,剛開始時,為了省錢,他每個星期都要起早騎三輪車兩小時去進瓜子,每次進貨都要進七八百斤,自己搬自己抬。早晨出攤後,站在炒鍋旁一炒就是八九個小時,雖然手不停的忙乎,可腿和腳卻凍得夠嗆,晚上回到家,胳膊累得發酸,腳上都凍出了凍瘡。現在他的手關節已經變了形,凍瘡還會經常發作。可儘管這樣,他家的炒瓜子從冬到夏從未間斷過。現在生意好了,老董每天都要炒200多斤的瓜子,有人讓他用機器爐烤代替手工炒瓜子,這樣能少挨累,可老董卻覺得老方法雖然辛苦,但炒出的瓜子口味純正,能保證他的「金字招牌」。10多年下來,老董夫婦憑著雙手,讓家裡的生活富裕了起來,去年全家人在市區購買了住房,都變成了城市戶口,日子越過越紅火。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通過「瓜子」賣車,籤保賣合同倆月未付尾款,被告知無法賣出
    通過「瓜子」賣車,籤保賣合同倆月未付尾款,被告知無法賣出 2020-12-09 0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52歲男子1天炒1000多斤瓜子,只炒不「賣」,看看咋回事
    「師傅,瓜子多少錢一斤?」「不好意思,我這裡的瓜子不賣,您要買瓜子的話,請到街對面去。」日前,一些人來到炒貨攤點,詢問夢師傅炒貨的價格,欲購買炒熟的瓜子、板慄等,然而,卻被夢師傅一個個打發「走」了,炒熟的瓜子、板慄,夢師傅卻不賣,送上門的生意都不做,這是怎麼回事呢?
  • 湖南男子炒瓜子炒出5套房,網友:現在學還來得及嗎?
    這位炒瓜子師傅1997年的時候,只帶了100元,就從湖南來到青海西寧。如今,他幹炒瓜子這行已經21年了。據店裡的顧客介紹,小哥家的瓜子口感特別好,十分脆,而且價格不高,相比超市動輒幾元一小袋的瓜子,這裡一樣的價錢能買上幾倍的量。網友:又想騙我去賣炒瓜子!
  • 濰坊副食品店迎來旺季 一天炒上千斤瓜子
    1月21日,記者在小董瓜子店,感受了店主董振華夫婦這忙碌而又幸福的上午。  8:00 開門打掃衛生,小店內很忙活   「先別掃地了,趕緊把貨擺上。」  「現在還好,一天炒600來斤,等過了小年就忙了,一天得炒1000多斤,晚上還得加班。」董振華擺開煤氣罐和大鐵鍋開始炒瓜子、慄子。他將大半口袋瓜子倒入炒貨機。炒貨機內爐火正旺,轟隆隆轉動著。這邊炒貨機裡炒著瓜子,那邊鍋裡炒著慄子,熱騰騰,香噴噴……小董瓜子店一天的生意就這樣開始了。
  • 樓下飄來瓜子的焦香 快把失去的「炒」回來
    「瓜子西施」王存蓮雙眼含笑,一邊不停把炒好的瓜子抓勻、放涼,一邊招呼著來往的客人。剛出爐的瓜子飽滿、透亮,散發出淡淡的焦香味,吸引不少路過的人停下腳步。炒貨店老闆史書銘幾乎一刻不停地稱重、算帳、填寫交給社區的每日健康報表,連水也來不及喝一口。日前,渝中區民生路的一家炒貨店在停業一個多月後重新開門,每天烘炒出上百斤香噴噴的果仁。
  • 怎麼炒出好吃的瓜子
    在朋友聚會上,大家閒聊的同時瓜子是必不可少的,脆香可口,可以當作休閒食品零食,有時候我們不能每次都去商店購買,而且自己在家裡親手炒出來的會更加的有意義,那怎麼才能炒好呢。瓜子的選擇,選擇色澤好,顆粒飽滿的瓜子,這樣當我們炒好了之後不會出現顆粒不飽滿,沒有籽仁的次品瓜子存在。
  • 農村夫婦集市賣「自製小吃」4元一碗,一天賣出200碗,月收入上萬
    農村夫婦集市賣「自製小吃」4元一碗,一天賣出200碗,月收入上萬!這兩位農村夫婦在集市上賣這種自製米皮和涼皮,價格非常便宜,一碗4元,也引來不少顧客。一天就能賣出200碗,一個月就能賺上萬元。他們這不起眼的小攤之所以能吸引人,也是因為他們賣的這些米皮麵皮都是自己親手製作的,口感吃起來就非常好。每天都是做多少賣多少,每天都讓顧客吃到最新鮮的。
  • 外地夫婦在濟南街頭賣肉夾饃,一天賣出300個,20多年不收徒
    外地夫婦在濟南街頭賣肉夾饃,一天賣出300個,20多年不收徒說起肉夾饃,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陝西的特色小吃,現在不一定非要去到陝西才能吃到正宗的肉夾饃,全國各地都在買肉夾饃,而且味道都很正宗,在濟南有一對夫婦,在街頭賣肉夾饃
  • 滑石粉炒瓜子 假冒品牌大肆賣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刊
    記者目擊:  炒花生揀瓜子3個車間內工人忙  無證特大黑工廠浮出水面    今日下午3時許,穿過海口蒼西村一條塵土飛揚,坑坑窪窪的偏僻小路,記者跟隨質監執法人員來到這家地理位置極其偏僻的地下炒貨工廠。記者看到,該工廠有三個工棚式的大車間,面積達上千平方米。
  • [見證]年廣九:瓜子炒出的傳奇
    中國之聲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特別報導《見證》,今天推出《年廣九:瓜子炒出的傳奇》。  央廣網蕪湖5月18日消息(記者白傑戈 王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年廣九,1937年生於安徽,9歲開始跟著父親擺攤,從賣水果到賣瓜子。改革開放後,這個只認識自己名字的人創辦了「傻子瓜子」公司,註冊了「傻子瓜子」商標,聞名全國。
  • 花可觀賞,種子能榨油,這種「迷你瓜子」已成為農民新寵
    其實,這些貌似向日葵的農作物,和向日葵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從外形上看,它的植株明顯比向日葵矮很多,花盤相對較小,與向日葵籽粒相比較,也是十分小巧,因此被當地人稱之為「迷你瓜子」。這種「迷你瓜子」學名叫油葵,別看果實籽粒小,但出油率特別高,和大豆、花生、油菜、芝麻並稱為我國五大油料作物。
  • 農民煉成電商達人開網店 炒臭屁蟲一公斤賣千元
    湖北襄陽一個叫劉茜的農民將這當地人見了就捂鼻子掉頭走的蟲子,賣出了每公斤1000多元的天價,還常常供不應求斷貨。他還在網上「炒」熱了炸知了、蜈蚣等稀奇古怪的美食。  從農產品中挖到第一桶金後,劉茜這20多年來就專心經營「土得掉渣」的事業。文化程度雖然不高,但他卻思維敏捷,敢想敢做,早在14年前,電子商務剛剛興起時,他就趕了「頭班車」,在網上賣起了農產品。
  • 農民夫婦在柚子上手繪林黛玉出售 價格不變銷量劇增
    在柚子豐收的季節,不少地方都有人拉著車沿街擺賣,不過,假如有人出售手繪過的柚子,你會買嗎?西安一對農民夫婦在柚子上作畫,描繪出了林黛玉等栩栩如生的圖畫,銷量激增。昨日下午,在商洛市區文衛路與長平路路口處,一商販賣的柚子吸引了來往路人的圍觀,與別家不同的是,這家賣的柚子許多上面都畫著畫。
  • 古代瓜子種類繁多 炒食分南瓜子、西瓜子和葵花子三種
    導讀:到了清末,關於向日葵的記載開始多起來,也知道它「瓜子炒熟味甘香,每斤值三四十錢,子可榨油」,但並未大面積種植,直到1930年,才是「葵花,子可食,有論畝種之者」,以這樣的種植規模,人們想日常零食,恐怕並不容易,而此時距《紅樓夢》成書已170多年了。
  • 寒門真的難出貴子?陝西農民夫婦五個孩子考上清華北大
    在陝西安塞區有一對農民夫婦,他們平凡而又偉大,平凡的是他們跟很多農村父母一樣,過著普通的農民生活,每天辛苦勞作照顧孩子。不平凡的是他們五個孩子都考上了清華或者北大。什麼樣的父母這麼厲害,能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孩子?
  • 濟南瓜子小作坊調查:髒舊大鍋煮 白瓜子變黑亮
    從蒸煮瓜子的鍋爐內撈出的料包發著油漆般的黑亮  通過民宅院內一條走廊,記者找到生產瓜子的車間——— 近100平方米的露天大院,院內煙霧繚繞,4名老年男子操作著四五臺大型機器,正在忙著趕製瓜子,加工人員無人戴口罩和手套。  院落地面上髒亂地擺放著煤塊、掃帚、手推車等工具,工人穿著沾滿汙水和泥巴的雨靴來回踩踏,炒熟和未炒熟的瓜子直接鋪在地面上。一名老年男子推著手推車,剛蒸煮完的瓜子就堆在地上。
  • 小作坊炒制瓜子違規添加滑石粉
    海口晚報網3月19日訊  香香的味道,光滑的外表,喜愛吃瓜子的市民可能一下就會對其愛不釋手。不過,誰也無法想到,這樣的瓜子是用滑石粉「拋光」過的。國家質監總局三令五申禁止在食品中添加違禁食品添加劑,但海口部分商家為追求市場利益,明目張胆在炒制瓜子時添加滑石粉。
  • 「四史」關鍵詞|鄧小平為什麼三次提到「傻子瓜子」?
    1963年,販魚時被認為是投機倒把,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1966年,他又因販賣板慄被抓,被稱為「牛鬼蛇神」,被關了二十多天;他出來後又開始賣水果。年廣久說:「販魚說我是投機倒把,把我抓了;我賣板慄,又說我是『牛鬼蛇神』,又把我抓了。」1967年,他跟著一位老人學會炒瓜子,1972年他開始炒賣瓜子。為了賣瓜子,他白天在車站碼頭擺攤,晚上就到電影院。
  • 傻子瓜子創始人年廣久 81歲還在站櫃檯賣瓜子
    金店對面是一棟與周圍高樓格格不入的三層陳舊小樓,小樓的一二樓之間掛著一個紅色招牌:傻子瓜子。   這裡就是著名的傻子瓜子的總店,也是第一店。   店裡的牆壁上掛著一幅畫,上面寫著:農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個傻子瓜子問題,當時許多人不舒服,說他賺了100萬,主張動他。我說不能動,一動人們就會說政策變了,得不償失。——《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71頁。
  • 你愛嗑的瓜子,究竟是怎麼炒制的?這五步帶你深入了解
    瓜子這種農產品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食物,每個人應該都有嗑瓜子的經歷。說到嗑瓜子,這其中的學問大著呢,飯前嗑,可以促進食慾;飯後嗑,可以促進消化食物。瓜子既可做零食、又能做糕點、還能榨油……早在明代,嗑瓜子這個習俗就在中國開始流行;而到了晚晴,多為西瓜子;我們生活中吃的最多葵瓜子,其實在民國才異軍突起。嗑瓜子最早興於北方,其中的原因其實跟簡單,北方冬季漫長,農閒時人們在家禦寒,嗑瓜子消磨時間,這才有了嗑瓜子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