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趁在鞋廠打工研究製鞋,學成後毅然回鄉創業,如今讓人驚嘆

2020-12-25 河南商報

河南商報記者 崔文 實習生 陳浩/文 受訪者供圖

謝絕了南方工廠的高薪挽留,2008年,漯河市舞陽縣的高廣濤回到家鄉創業。

目前,他創立的三莎舞蹈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舞蹈鞋已發展到200多個品類,年產銷1000多萬雙,並在全國各地開設專賣店40多家、網店100多家,還解決了當地500多人的就業問題,及輻射周邊縣市1000多人的就業,其中有20多名為下崗職工,殘疾人7名,為當地經濟發展和就業再就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小小鞋品設計師,懷揣回家創業大夢想】

上世紀90年代末,高廣濤懷揣借來的200元錢,走出舞陽縣太尉鎮老家,加入了南下打工的大軍。之後,他進入一家合資鞋廠上班,成了流水線上的一名普通工人,他非常珍惜第一份工作,白天兢兢業業完成工作量,夜深人靜時,自己一人泡在車間研究製鞋技術。

在廣州打工的幾年,高廣濤不僅掙到了錢,更重要的是學到了製鞋工藝的全套技術。但是高廣濤並沒有滿足於已有的成績,2008年,他毅然放棄原來的工作,決定返鄉創業。

【創業路上布滿荊棘,困難重重】

最開始,高廣濤在漯河市郊建起了一個只有6人的舞蹈鞋加工廠,由於管理經驗不足,第一批產品生產出來後出現了殘次品,許多客戶要求退貨,周邊的人也對他能否走下去產生了懷疑。

在那段最艱苦的時期,他不斷地反思自己,鼓勵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他找親朋好友借錢為工人發工資,重新調試設備,設計樣品,最終研發出了一系列質優價廉的產品,以響噹噹的質量贏得了客戶的信任,逐漸佔領了市場。

隨著對整個行業的深入理解,高廣濤深深體會到,做好企業僅靠技術是不夠的,更要有品牌意識,以品牌贏得消費者的信任。為此,他大力實施品牌興企戰略,註冊了「三莎」這個商標,並組建了覆蓋全國的銷售隊伍。

【吃水不忘挖井人,創業有成不忘根】

2016年,高廣濤開始「二次創業」,在沙澧產業集聚區投資1.5億元,建設年產500萬件體育舞蹈鞋服自動化生產項目。如今,他所在的企業與阿里巴巴、京東商城、亞馬遜等知名電商建立了固定的合作關係,在舞蹈鞋電子商務領域每年銷售額穩定在5000萬元以上,舞蹈鞋線上市場佔有率達30%以上。

為了回報家鄉、回報社會,高廣濤不僅捐資數十萬元在家鄉修路建校,每年捐資贊助全省各類舞蹈大賽、廣場舞大賽和各類文藝活動,從2009年起,還重金聘用了網絡專家,連續三年在漯河舉辦網購培訓班,實行免費培訓,免費提供場地實習,先後培訓了300人,帶動網上開店100多家,使一批社會失業人員實現自主創業。

(編輯 呂瑞天 施尚景)

相關焦點

  • 下崗後鞋廠務工,回鄉當老闆
    本報永州訊 曾經是一名下崗工人,而今成了鞋廠老闆,他是黃志輝。    「能吃苦、好學、工作紮實」,這是工廠員工對他的評價。現年45歲的黃志輝則說,「也沒什麼,做事只要有心,就能成」。    黃志輝曾是寧遠服裝廠的一名普通職工,1990年因單位效益低下被迫下崗。
  • 沂蒙山回鄉創業的金鳳凰
    位於沂蒙山腳下的山東沂南銅井鎮兩泉坡村,最近增添了一件喜事,該村賀可雲獲得山東省首屆「十大返鄉創業農民工」榮譽稱號,她是臨沂市唯一獲此殊榮的返鄉創業農民工。  不安於現狀踏上回鄉創業徵程  完成學業後,賀可雲進城打工,她在縣城幹過許多行業,在鞋廠當過技術員,從事過食品批發,做過產品代理,幹一行,愛一行。  2010年,她代理銷售礦泉水和啤酒,對市場摸索出一套獨特的經營與銷售模式,加之誠實守信,深受客戶信賴,每年都有幾十萬乃至上百萬元收入,並在縣城買了房子、車子。
  • 80後小夥放棄麥當勞20萬年薪 回鄉賣包子(圖)
    80後小夥放棄麥當勞20萬年薪 回鄉賣包子(圖) 2015-10-13 09:46:05長沙晚報記者 賀文兵 攝   長沙80後伢子放棄20萬年薪回鄉賣包子(圖)  放棄20萬年薪回鄉賣包子  80後長沙伢子盧啟輝帶著一群90後大學生開起20多家果蔬包子連鎖店  長沙晚報記者 賀文兵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80後長沙伢子盧啟輝放棄年薪
  • 越南鞋廠百餘人中毒驚動軍方,鞋廠毒氣魔咒如何破解?
    劃料、縫合、粘接、噴光……每一步都是對製鞋廠工人的一次健康考驗。11月24日,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越南北部永福省一家臺資鞋廠連續發生員工集體中毒事件,至少110名員工突然出現暈眩、嘔吐甚至昏倒。報導當日,當地官員表示,所有員工已送醫治療並恢復健康,但事故原因至今未明。不過,根據過往事件推測,很大可能就是製鞋原料中的有毒物質揮發所致。
  • 黃岡市政府門戶網站 今日熱點 黃梅能人回鄉創業熱潮湧
    如今,該公司已成為當地納稅大戶。  2017年,聶保華又在家鄉投資了一個億元項目:對原黃梅堆花酒廠進行升級改造,振興黃梅堆花酒老品牌,並生產全國首款原漿菱角酒,在此基礎上建設酒文化生態旅遊小鎮。  鄉村振興呼喚能人回鄉。初步摸排,黃梅縣個人資產500萬元以上的在外能人有309人。如何精準吸引有雄厚經濟實力、有家鄉情懷的能人回鄉創業興業?「打好鄉情牌,引得大雁歸。」
  • 外貿受阻,成都90後廠二代女生,帶領20年老鞋廠轉型內銷手工鞋
    和絕大多數90後女生一樣,李夢沛的心中也有詩與遠方,她趁自己去奧地利做交換生的機會,拼命備考,最終考了一張出入境領隊資格的證書。放著好好的家業不要,反而當起了帶人旅遊的辛苦工作。「外國的月亮」李夢沛如願走遍了整個歐洲、中東和東南亞,「大家平時聽過的地方,都去過了。」
  • 中國小夥義大利打工請人喝酒學外語 如今當上店長
    任永洪了解到,房東鄰居的兒子在義大利打工,他主動聯繫對方,希望能把自己也帶出去。  告別妻女出國打工  9年前,一個初中未畢業、不會義大利語的農村小夥,想出國打工並不容易。辦理籤證和找工作需要費用18萬元,加上機票等近20萬元。任永洪積蓄不多,只好到處借債。
  • 農村小夥送外賣發現商機,回鄉創業做卡通包子,一天賣出八百個
    2019年4月28日,在河南平頂山郟縣縣城一條街道上,今年31歲的當地小夥楊松科正和妻子一起在街邊賣包子,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他們蒸籠裡的包子格外顯眼,幾乎每過一個人都要駐足觀看一番
  • 打工回鄉的人(圖)
    打工回鄉的男孩大多數都打領帶。他們拖著一隻碩大的旅行箱,小車輪碾在泥濘小路上,走得有點兒艱難;穿在身上的西裝,因為舟車長途顛簸,襟領弄得皺巴巴的;領帶也是皺巴巴的,被風揚起,像一條黃牛的舌頭……在他們的審美意識中,西裝領帶是一種最體面的衣著。  同樣,回鄉的女孩,服飾漂亮而開放。
  • 城歸⑦|80後大學生辭職回鄉養羊:還沒盈利,但值得去冒險
    80後張衛回鄉的一年後,谷崗鄉火嵊村迎來新農村建設,在外面打工二十餘年的尹殿發回鄉蓋房,後留下當貨車司機。位於深山裡面的火嵊村,村支書尹殿發成立了合作社,承包農田種植有機紅米。 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圖火嵊村位於三縣交界之處的山區,也是谷崗鄉最為偏僻的人口大村。
  • 80後瑤鄉青年回鄉創業 種茶讓他嘗到成功的喜悅
    瑤鄉青年何旭回鄉創業———失敗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悅他都品嘗了6年前,臨桂黃沙瑤族鄉「80後」青年何旭回到老家,和幾個朋友一起嘗試種植獼猴桃和茶葉。6年過去了,何旭的創業到底怎麼樣了?日前,記者到黃沙何旭的茶園一探究竟。桂林日報記者景碧鋒 通訊員蘇慶勝
  • 鞋廠工資5千,服裝廠工資3500,打工妹卻不願去鞋廠,為什麼?
    鞋廠工資5千,服裝廠工資3500,打工妹卻不願去鞋廠,為什麼?小銀在東莞一間鞋廠上班,23歲的90後女孩,已經在鞋廠做了3年,是一名老員工。小銀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1、在鞋廠工作,鞋廠裡最大的問題就是「臭」。一天24小時都而已聞到工業膠水的氣味。我剛去上班那會,一點都不喜歡。在車間工作20分鐘就被燻到到頭暈。那時我真的想辭職,職場進鞋廠前,一直在找工作,錢都花完了。進來面試的時候,面試的人說工廠包吃包住,我才留下來。
  • 唐河縣湖陽鎮回鄉青年趙磊:創業路上追夢人
    央廣網南陽12月28日消息(記者 汪寧 通訊員 陳炳謙)在湖陽鎮有一個回鄉青年叫趙磊,三十多歲,中等身材,張灣村人,因辦廠生產手套而出名,當地群眾戲稱他「手套大王」。他生產的山地自行車專用手套品種齊全、設計新穎,遠銷全國各地,深受客戶們青睞,產品供不應求。
  • 那些回鄉的90後們
    說起90後,身上實在貼了太多標籤,「獨立」「自我」「堅持自己」——個性,是這一代人最區別於他人並為之驕傲的特質;「自私」「迷茫」「啃老」——過速發展的大環境,同樣灼燒和催趕著90後們,令他們無所適從。更高的個人能力,更多的優質資源,相比上一代人,90後們確實從起點開始,貌似已經「站在了食物鏈頂端」,但是面對著太多選擇,邁出的哪一步都是不可預測的,當很多90後苦於「選擇恐懼症」而過著一樣的生活的時候,有這麼一撥90後的探險家們,回鄉創業,從蘇寧「拼購村」揚帆起航,走出一段燃爆青春的創業成功之路。
  • 大學生放棄城市穩定工作 回鄉創業拼出百萬身家
    1995年,海南師範大學政法系畢業後的他,本來在城裡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由於家庭需要和個人志趣的原因,1年後,他毅然放棄了城市裡的工作,回到家鄉種植反季節瓜菜。從簡單的露天種植開始,經過10多年的打拼,如今他已經發展到擁有114畝鐵架大棚,身家上百萬元的瓜菜種植大戶。  說到小洋樓,吉家體告訴記者,那是在種瓜菜賺了錢後,自己於2008年花費48萬元建造的。
  • 視頻|寧陽青年孫有利為啥選擇回鄉創業?
    崔麗是鶴山鎮趙莊村人,因為要照顧老人和孩子,只能在家務農,生活有些拮据。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孫有利得知家鄉有招引人才回鄉創業的計劃後,毅然決定回鄉創業。在鎮政府的幫助下,不到2個月就順利辦完各種手續,趕在年前開業了。「不僅幫助商場落地,鎮裡還利用春節前後人員在家多的時候,主動幫忙宣傳招工。既解決了企業用工問題,也幫助村民可以在家門口就業。」
  • 製鞋廠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廢氣,除臭劑起什麼作用?
    製鞋廠專用除臭劑應用  使用製鞋廠專用除臭劑,能分解製鞋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有害的揮發性有機廢氣,結合水簾櫃、噴淋塔、活性炭設備、低溫等離子體等設備除臭,大大提高除臭效率,節省設備運行成本。「投入低,效果好」,已成為眾多製鞋廠除臭的優選方案。
  • 回鄉創業開果園套種2000畝南瓜冬瓜 如今豐收卻滯銷數十萬斤...
    最近,四川渠縣的李先生很焦心,他回鄉創業,在老家東安鎮等地流轉土地3000多畝種柑橘,在疫情期間的空檔購買了南瓜和冬瓜種子套種在地裡,結果遭遇了滯銷。8月12日,李先生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預計南瓜還有30萬斤,冬瓜還有10餘萬斤沒有銷售出去。
  • 情系故鄉 回報桑梓——吉安籍海歸博士陳盛博回鄉創業記事
    12月4日上午,在市第三人民醫院一個二三十平方米的實驗室裡,85後海歸陳盛博帶領幾個90後年輕人,在進行基於腦電波深度學習的抑鬱症診斷關鍵技術研究。他有點小激動地說,希望這項技術可以早點轉化為成果,給世界各地的抑鬱症患者帶去福音。
  • 印尼小夥樂當中資電站幸福「打工人」
    圖為環境優美的明古魯電站。魏文剛 攝 維修工、保安員、保潔員,偶爾還兼職當廚師,在印尼明古魯燃煤電站,29歲的瑞斯基是個一專多能的快樂「打工人」。 位於蘇門答臘島明古魯省首府明古魯市的這座電站,是由中國電建海外投資(香港)公司與印尼當地公司合資的環保型能源企業,總投資3.6億美元。電站於2016年10月開工建設,2019年底兩臺機組均並網發電,至今已發電約5.3億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