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好萊塢黃金年代的結束,解析赫本對西方女性主義的推動和發展

2020-12-23 沾沾自喜看電影

如今人們對於當年奧黛麗·赫本退出演藝圈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他是為了家庭,為了更好照顧孩子在黃金年齡退出了好萊塢。當然還有另一種說法,指出赫本的前夫梅爾,過度利用妻子的名譽和身份,提高自己在好萊塢的地位。赫本實在看不下去了,她認為這種做法會給孩子做出壞榜樣,所以她選擇與前夫梅爾離婚,並且退出了演藝圈。赫本退圈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不願讓自己成為前夫發展的基石。

我們可以發現無論赫本哪一種推出好萊塢的原因,都是女性主義與那個時候時代大環境下的男權主義發生了衝突。仔細一點的影迷們還會發現,赫本出道的時候,正好是好萊塢黃金年代的巔峰時刻。而赫本退圈的時候,正好是好萊塢黃金年代結束的時刻。以前的人們認為這可能是種巧合,一位演員怎麼可能左右一個演藝時代的終結呢?現在看來還真的有這種可能性,因為好萊塢黃金年代的結束,實際上處於西方女性主義崛起的銜接點。

北京時間2月15日,筆者就從好萊塢黃金年代的結束,解析赫本對西方女性主義的推動和發展。按照現在影迷的眼光來看,赫本打扮清純,她的代表角色通常都是少女角色,相比於同時代瑪麗蓮·夢露的性感,似乎赫本不是那麼的「女權」。不過這只是從形象打扮上來看,從藝術的角度上來說,好萊塢黃金年代出現的兩個赫本(另外一個是凱薩琳·赫本),絕對屬於當時女性主義的代表人物。因為她們定義了好萊塢影片中女性角色,同樣也能夠佔據電影的主導地位。

稍有不同的是,凱薩琳·赫本的角色偏向於成熟女性以及演技派,而奧黛麗·赫本的角色更加偏向於獨創性。在筆者看來,無論是哪一個赫本塑造的角色,其主角效應特別明顯。在赫本出道之前,好萊塢雖然也是男女主角搭配出演,但那個時候的女主角似乎只是為了配合男主角而存在,在當時,男主角是好萊塢影片當之無愧的「第一角色」。早在赫本出演《羅馬假日》的時候,有一個故事就能夠代表這種現象。

在《羅馬假日》的第一張海報中,公司是這樣宣傳這部影片的——《羅馬假日》是格裡高利·派克主演的電影。看上去很正常,因為當時派克已經成名,而赫本只不過是好萊塢新人,製片方因為派克名氣大,認為派克對影片有提升作用,當然也就在海報上只寫了派克的名字。最終這個方案被派克拒絕了,派克要求在主演的上面寫赫本,這個故事成為了兩人友情的象徵,但其中的根本原因是,當時把男主角最為第一主角,是好萊塢不成文的規矩。

看似是派克作為好萊塢男演員中的「平權派人士」才打破了這個傳統,實際上是赫本的主角色彩太具有光芒了,蓋過了派克這位已經成名的男主角。不然的話,派克在與其他女主角合作的時候,也會出現這樣的「打抱不平」。所以赫本是憑藉著自己塑造角色的能力,以及個人所攜帶的明亮色彩,一下子讓女主角成為了當時電影的第一主角,這是赫本對西方女性主義的推動和發展,這是她在平權之路上不可磨滅的貢獻。

當然,隨著赫本的名氣上升,好萊塢黃金年代也逐步走向沒落。一個時代結束並不是什麼壞事,至少可以讓新的思維崛起。其實換一種思路去理解的話,好萊塢黃金年代的終結,並不是好萊塢電影不受歡迎了,事實證明在黃金年代結束後,好萊塢依舊是國際影壇的老大,只不過是西方電影界男權時代的結束。赫本對於西方女性主義的推動和發展,由此可見是好萊塢發展歷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赫本的《小姑居處》塑造了典型獨立女性形象,卻反映出女權的困境
    文:宿夜花「女性電影」的經久不衰,自然在於其反映的兩性間的關係、女性的現實境遇,是具有十足的現實意義的。「女權」是對「女權主義」的簡稱與通俗說法,與「女性主義」互為同義詞,屬於英文單詞「Feminism」的不同譯法。
  • 經典影視,解析90年代風靡好萊塢的「商業巨作」《火車大劫案》
    時至今日,不少「電影發燒友」仍然鍾情於90年代初期的電影劇作,甚至將這些優秀劇作的碟片作為私有珍藏。單從色彩表現的層面來講,儘管當時的攝影和硬體技術甚至無法實現彩色攝影,但是那些「黑白交錯」的光影,在這些有著特殊情懷的電影人心目中卻有著它們無法取代的地位。小編近日為大家帶來的就是曾在90年代創造了輝煌的電影「歷史裡程碑」式記錄的電影《火車大劫案》的劇情揭秘。
  • 近年流行英劇和女性主義政治
    思蒂薇・傑克遜是在英國七十年代西方女性主義浪潮的風起雲湧裡成長起來的蜚聲圈內的激進女性主義理論家。她跟隨父母在香港度過了她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所以對中國有特別的情懷,也因此對她門下的中國學生給予厚愛。在進入思蒂薇執掌的女性主義研究中心之前,我雖然聽說過女性主義這個詞, 卻對此一無所知。作為一名女性,尤其是一個來自一個有悠久的重男輕女傳統的國度的女性,我當然地就成為了一個女性主義者。
  • 夢露的玉體、赫本的公主顏,這些都是鮮為人知的天選之女
    要說美到出圈+美出國界的好萊塢女星,想來夢露算一個,赫本也算一個。 赫本式嬌俏挑逗 然而黃金時期的好萊塢,遠遠不止夢露赫本這兩位絕色美人。
  • 【理論與方法】女性主義與人類學
    一、女權主義與女性主義女權/女性主義(feminism)一詞源自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法國,法語fémonisme,泛指西方國家主流社會中中產階級婦女反對性別歧視、主張男女平等的各種思潮。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創立法國第一個婦女參政會社的法國女子奧克蕾(HubertineAuclert)最先公開提出了這個詞。[3]Feminism指「以消除性別歧視,結束對婦女的壓迫為政治目標的社會運動,以及由此產生的思想和文化領域的革命。」[4]從事婦女解放運動的女性們率先使用了「feminism」一詞為其政治主張冠名,中文翻譯為「女權主義」一詞可謂名副其實。
  • 審慎對待後現代女性主義
    對於中國的女性/性別研究,始終有不同的爭論和反思。應該說,這些爭論和反思對於推進學科發展是很必要的。不過,一些反思性文章提出中國社會性別知識生產的局限性,其實是以西方為標準的。  後現代女性主義:重構女性主體性  後現代女性主義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女性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相遇、結合的產物,主張以多元和複雜建構的社會身份概念,替代統一的婦女和女性的性別身份概念,將性別視為其他許多類別中的一種,同時也關注階級、種族、年齡以及性傾向等問題。可以說,它是一種重新建構女性主體性的理論主張。
  • 現代神話學|存在一種賽博格女性主義和進步主義嗎?
    、卻又對技術改造充滿熱情和希望;她強烈呼喚女性主義思潮和女性問題的解決,卻又對當代的女性主義理論抱以釜底抽薪的顛覆態度。哈拉維對女性主義理論發展方式的異議在於一種實際的社會問題關注視角:單純地突出「差異」帶來的只能是越發強力的對立和撕裂,而對男女性別生理差異的強調,同時也是在反面建構一種普遍的集體認知,製造某種「總體化」,取消女性內部的個體差異,從而湮滅個體的存在價值——如哈拉維所說,要是我們試圖在製造一種適合所有女性的女性主義理論,那這和製造一種全人類都必須相信的帝國主義理論又有什麼區別呢?
  • 好萊塢史上最玄妙試鏡:聊天時攝影機一直在轉,赫本突然明白了!
    好萊塢史上最玄妙試鏡:聊天時攝影機一直在轉,赫本突然明白了!奧黛麗·赫本《羅馬假日》奧黛麗・赫本回憶說:「當時我的經紀人告訴我,有一部電影《羅馬假日》準備開拍。他們希望找沒有知名度的演員,所以找了許多女孩子試鏡。我必須去找一位名叫威廉・懷勒的人試鏡。我不知道他是何許人也。有一天,約好時間我就跑到克拉裡奇赴約。我穿上唯一比較正式的衣服到了他的辦公室。
  • 好萊塢「最神秘」的試鏡,赫本換回衣服後,卻意外瞧見攝像機在動
    好萊塢「最神秘」的試鏡,赫本換回衣服後,卻意外瞧見攝像機在動說道奧黛麗·赫本相信大家對她的名字應該很熟悉吧,她是英國的著名女演員,當時一部《羅馬假日》是她第一次演女主角,但也是這部電影讓她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 解析80後的好萊塢「第一公主」,在黃金年齡主攻美劇的原因
    尤其是「為什麼討厭海瑟薇」這個話題出現之後,安妮在好萊塢的電影事業似乎受到了影響,她在電影的產量驟減了。用「官方」的說法,則是安妮如今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家庭以及公益事業中,畢竟她的成就已經很高了。但是有一個比較「尷尬」的地方,是我們無法迴避的:安妮海瑟薇如今的演藝事業,已經把主要方向轉向美劇了。要知道安妮是80後的好萊塢「第一公主」,她為什麼會在黃金年齡淪落至此呢?
  • 中國女權主義,正走向「反家庭主義」|西方女權和中國女權的區別
    工業讓女性在土地上解放了出來,而參與工業活動,則必須有一定的文化知識。 當女性的財務自由和文化普及後,女人開始有了要求平等的資本。 後來,國外幾次熱烈的女權運動,促進了婦女節的誕生,也在民國時傳入中國。 中國女權運動的支持者,就有著名的秋瑾和宋慶齡等一批有名的女人。
  • 探討丨基督教生態女性主義的基本思想
    自20世紀以來,生態環境、女性處境就是西方社會熱衷探討的兩大問題。前者於60年代發展出影響廣泛的生態環境運動,後者於70年代再度興起女權運動的第二波浪潮。而本文所提及的生態女性主義,則是由這兩股思潮交匯所致。其焦點在於:將女性受壓迫的處境與自然受壓迫的處境建立某種內在關聯。
  • 科幻中的女性主義書寫
    可以說,20世紀60年代西方社會爆發的反文化思潮以及新浪潮運動奠定了這一基礎。在此之前,大部分科幻作品至少在其敘事層面上刻意忽略了性與性別,其中最大的原因在於科幻作品發表的主要媒介為雜誌,而雜誌的受眾群體被定位為青少年尤其是男孩。
  • 佟新|女權/女性主義認知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
    對何為女權/女性主義亦有各種定義,包括從個人、群體或社會運動的角度給出不同的解釋。本文認為,對這些概念的聲明、闡釋和爭論過程,正是女權/女性主義認知共同體建立的重要手段。2015年,在紀念世婦會在北京召開20周年的時候,我寫下了《現當代知識女性共同體的發展》一文,認為世婦會的召開,為現當代知識女性共同體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機。
  • 奧黛麗·赫本:天使吻了赫本,赫本來過人間
    幸運的是他們都在戰爭中存活下來,而赫本的舅舅卻因為德軍的報復被逮捕槍決。赫本的親人接二連三地離開她,這使她將對家的渴望全部寄托在婚姻上,可上天似乎和她開了一個莫大的玩笑。赫本的婚姻並不順利,她曾親口說「我並不相信婚姻,婚姻並沒有給我帶來幸福和愛情。」
  • 奧黛麗·赫本風格檔案
    在今天,赫本被認為是古典美的極致, 當這位英國女演員在20世紀50年代第一次成為明星時,她的短髮、濃眉和嬌小的男孩子氣造型為當時豐滿的性感尤物提供了一種新的女性理想替代品。赫本的風格也是標誌性的,極簡主義的優雅和孩子氣的魅力,以標誌性的造型在時尚史上留下印記,比如《蒂凡尼的早餐》中著名的「小黑裙」,《甜姐兒 (Funny Face)》電影中黑色七分褲和芭蕾平底鞋的經典組合,她給我們留下了無法複製的品味和優雅。
  • 《蝴蝶胸針》的版權再起爭議,赫本與派克的謠言該何去何從?
    北京時間11月23日,美國影評人協會就有人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他認為《蝴蝶胸針》也可以算是一部完整的作品,並且在好萊塢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應該把該「小說」定義為一部完整的版權作品,給當時發布文章的編輯(儘管是造謠)頒布版權證書。他認為《蝴蝶胸針》和其他好萊塢的延伸遐想小說一樣,應該是一部正規的版權作品。
  • 女性主義視野拓寬外交話語翻譯研究
    中國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獨具特色20世紀70年代,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是在女權運動和翻譯理論的多重交融互文碰撞下產生和興起的。為了應對翻譯實踐中的性別歧視現象,西方女性主義翻譯流派提出了相應的翻譯策略。中國的女性主義翻譯研究和理論自覺意識相對於西方國家來說,起步晚,發展緩慢。20世紀末,朱虹等學者率先將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引入中國,給中國的翻譯理論研究帶來重要影響。
  • 從現代女性寫作到中國女性主義
    戴老師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思想文化界的領軍人物,她的工作包括三個部分:大眾文化研究、電影研究、女性文學研究。戴老師在1989年和孟悅老師合著的《浮出歷史地表——現代婦女文學研究》,被譽為「中國當代女性理論的發生之作」。接下來《涉渡之舟》,是對上世紀80年代女性寫作情況的回顧。戴老師另外的著作還有《霧中風景》《隱形書寫》。
  • 追尋赫本夢露泰勒費雯麗的足跡 睡她們最愛的酒店!_鳳凰網資訊...
    她們是經典的好萊塢女神,是上世紀黃金年代的標誌,她們所鍾愛的酒店無一不是百年傳承、流芳百世的酒店業翹楚,帶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印記,還夾雜著她們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讓我尋著她們的芳蹤,一起回顧~奧黛麗·赫本Audr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