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20年前的老照片,公用電話亭、老式桑塔納這裡都有……

2020-12-22 宿遷網

宿遷網訊(記者 張碧晴)這是一系列關於市民生活變遷的老照片。「這一組是婚車的變化,以前大家都租用老式的桑塔納,還得是紅色的,現在的婚車各式各樣,奔馳、寶馬、奧迪佔了大多數。」對於王甫君來說,20多年的新聞工作中他用照片記錄下了這些年的變化,尤其熱衷用鏡頭記錄身邊市民的點滴變化。

建市之初,市民在電話亭前排隊等候

緊接著,王甫君又向記者展示了一組電視機更新換代的照片,從老式的熊貓、長虹等「大塊頭」電視機到如今的超薄、智能、液晶電視機。

20年歲月,只是歷史長河中的短暫一瞬,但一張張照片被保存了下來,向人們訴說著20年的滄桑巨變,向人們展現著建市20年來市民生活的巨大變遷,向人們昭示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

提起電視機的變化,今年30歲的市民劉旭感慨道:「1997年,一臺長虹彩色電視成了我家的鎮宅之寶,下午放學後,我會找好幾個小夥伴到我家裡看動畫片,那段時光太難忘了。隨著家裡經濟條件不斷改善,家中電視機換了一臺又一臺,越換越大,越換越高端,20年的變化讓我們從『像看電影一樣看電視』到『看電視就像看電影』。」

歲月更迭,電視機的「進化」過程,見證了社會的發展以及群眾生活品位的養成。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追求從「三轉一響」的「老四件」,即自行車、縫紉機、手錶和收音機,到以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錄音機等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如今,家用電腦、數位照相機、攝像機、健身器材、空調等新型產品也進入尋常百姓的日常消費之中。

過去風靡城鄉的紅色桑坦納婚車

公用電話亭、大哥大、BP機、小靈通、按鍵手機、觸屏手機……一張張記錄市民通訊設備變遷的照片勾起了王甫君的回憶:「90年代很少有人能用得起手機,那時,『大哥大』被認為是『大款』的象徵,有一個90年代初的說法,有錢人就是『開著桑塔納,打著大哥大』。」

20年間,手機也經歷了一個從「貴族」到「平民」的變遷。「我擁有第一部手機,是在新千年伊始,那時手機剛開始流行,對於我們普通的工薪階層而言,能擁有一部手機,是很奢侈的事。」當年,市民姜亞春花了2000多元買了一部摩託羅拉手機,翻蓋的,個頭很小,「我還買了手機套,把手機別在褲腰帶上,那會兒感覺擁有一個手機特別自豪。現在『一人多機』的現象特別普遍,手機也成為普通的消費品了。」

婚車、電視機、通訊方式的這些變遷,僅僅只是20年來宿遷市民生活水平改善的縮影。變遷的背後,我們感受到了20年來城市建設的豐碩成果和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縱觀市民生活的變遷,我們看到,在衣著上,從「一衣多人」到「一季多衣」;在飲食上,從「主食型」到「副食型」;在住房上,從「居者憂屋」到「居者有屋」;在出行上,從「二八大槓」到「說走就走」……

以前商場裡擺放的老式"大塊頭"電視機

市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也折射出市民的收入越來越多。放眼這20年,宿遷市民的收入有了怎樣的變化呢?1996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946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93元;2015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33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868元。由此,我市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再看一組數據,去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1449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31元,增長7.7%。在八大項消費中,交通和通訊消費增幅最快。「由於隨著宿遷交通體系的加快形成和旅遊業的發展,私家車數量增多,宿遷居民外出次數增加,用於交通出行的支出也同步增長。此外,隨著4G網絡快速增長,移動網際網路加快發展,各種服務推陳出新,手機更新換代、網絡升級的頻率隨之加快。正是這些原因導致交通通訊消費市場的火熱。」國家統計局宿遷調查隊一位分析員告訴記者。

從無到有,從貧瘠到富饒,從荒涼到興盛……20年的發展已然讓宿遷成為一片充滿青春活力的沸騰的土地,公共服務體系日益健全,民生保障網越織越密,百姓生活豐富多彩,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越來越高。

相關焦點

  • 三十多年前的桑塔納,看老照片感嘆社會發展,裡面有你的回憶嗎?
    三十多年前的桑塔納,看老照片感嘆社會發展,裡面有你的回憶嗎?現在長輩說起過去,那都是滿滿的回憶,在八十年代,汽車遠沒有現在這樣遍地都是,就連城市也不會堵車。長輩們的回憶是馬路上車也沒有幾輛,有車的都是有錢人,而且玩耍也沒有玩具,小夥伴們一起玩泥巴,打彈珠,不想現在蹦迪喝酒唱K,要什麼有什麼,今天就來看看在那個不會堵車的年代,大眾桑塔納的故事。在遙遠的1983年,全世界第一輛桑塔納組裝完成,而這也意味著德系車與中國合資車的歷史,那臺代號B2的大眾桑塔納就開始了與中國持續三十多年的緣分。
  • 公用電話走到十字路口:消失還是「變身」?
    記者發現,儘管依然有不少公用電話亭矗立在路邊,但是上面貼滿了各類小廣告,卻幾乎無人使用。7月17日,記者在北京市西城區針對公用電話現狀進行了隨機走訪。在一段約3公裡的道路內,記者共發現了20部公用電話,在一處公用電話密集的區域,記者停留觀察了近2個小時,發現該區域附近的3部公用電話都一直無人使用。
  • 城市公用電話亭變身廣告牌,過時公用設施何去何從?
    另一方面,不少市民反映,這些電話亭目前已經變身為「商業廣告牌」,公用設施變了味兒。南京太平南路半條街公用電話故障南京太平南路是通往著名景點夫子廟的主要道路,該道路南北長2公裡左右,道路西側沿線分布7座電話亭。4月23號,江蘇新聞廣播記者走訪發現,這7座電話亭內的公用電話全部有故障,有的聽筒上汙跡斑斑。
  • 回望過去:1985年的上海「大眾桑塔納」的生產線,老照片!
    引語回望過去:1985年的上海「大眾桑塔納」的生產線,老照片!大眾老桑塔納是中國製造的第一款合資轎車,在上世紀80年代歐洲大眾產品線中,既有帕薩特B2也有桑塔納,大眾品牌的旗艦車型正是桑塔納,桑塔納,這是國內的70、80後最值得回憶的三個字,在那個汽車還沒普及自行車天下的中國,大街上跑的都是一些老舊的212或者伏爾加等等車型,這些車外觀老套不說,伏爾加這類車型更不是普通人能享用得到的,在這些車的長期壟斷之下,國內的汽車工業始終沒有太大的發展,而桑塔納的到來可以說為國內的汽車行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如何打公用電話
    用英語打公用電話該怎麼說呢?下面就是一些打公用電話常用的表達。  1. I'm calling from a public phone, so I'll call her again.  我現在是打公用電話,我會再打給她。  2.
  • 變身悅讀亭 上海公共電話亭能否獲得"新生"
    3成電話亭零使用 維護成本高   在手機普及前,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公共電話亭曾為市民帶來無數方便。但隨著行動電話的普及,包括上海在內的很多城市的街頭電話亭都面臨著使用率低,外觀陳舊甚至設備老化的問題。  從2014年起,上海電信陸續拆除近3000座使用年限過長、效益低下的電話亭,約佔全市總量的30%。
  • 黃面的、IC卡、亞細亞、國棉廠…20年前的鄭州,人是物非,但有些...
    老鄭州20年前的鄭州是啥模樣?受到老照片的感染,追憶舊時光,展現老鄭州市井生活和市容街貌,仿佛將我們拉回到那個世紀之交的年代。那個時候的鄭州竟然像是另外一座城市,如此陌生。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條時空隧道,聽聽那過去的故事。上圖是6、70年代的木質二七紀念塔;下圖是80年代原點拆除重建的新塔。
  • 北京路邊公用電話缺少維護:話機落滿灰 聽筒沒聲音
    近日,有讀者給北京日報打來電話反映,因為手機的普及,如今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種公用電話使用率不高,電話機也常常出故障。但是,因為公用電話可以免費撥打110、119等應急電話,為市民提供緊急幫助,所以希望有關單位能確保必要的維護。
  • 新加坡一電話亭被改造為能夠提供5G連接的下一代多媒體亭
    打開APP 新加坡一電話亭被改造為能夠提供5G連接的下一代多媒體亭 通信頭條 發表於 2021-01-10 10:12:04
  • IC卡幾乎沒人用 街頭電話亭還能刷出存在感嗎?
    「前幾天,我走在北池子大街時,有個電話需要打,但手機快沒電了,本想搜一下附近哪裡有可用的移動充電寶,沒想到地圖導航APP上居然能查到公共電話亭!」讀者張先生向記者講述著他的經歷,「當時真是喜出望外。但按地圖找過去,根本就沒有啊!」那麼,幾乎被人遺忘的街頭公用電話亭現狀如何?
  • 除了牛皮癬和網紅,誰還需要電話亭
    但當時,使用者通常是不差錢的官吏豪紳和公子小姐,牌子上寫的是公共電話所,其實就是公共炫富所。之後的二三十年,電話用戶逐漸增多,客人們紛紛借用飯店、茶樓裡的電話機作通訊用。1932年,美商上海電話公司在租界內裝設了投幣式公共電話亭,要投入特製的角幣才能使用。解放後,公用電話亭開始在全國慢慢鋪開。
  • 跟著老照片尋訪山城巷 她就是30年前「畫中人」
    為了找回童年的點滴記憶,他拿著30年前的珍貴老照片一一尋訪,不僅找到了照片上對應的地點,竟然還找到了照片中的人物。那是一位90歲的原住民老奶奶。在與當年幾乎相同的位置,老奶奶的女兒正在做著同樣的事情。一張老照片,牽出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 78歲上海奶奶守了27年電話亭,只為亡夫一個約定...
    電話亭的沈玉琇 徐明睿 攝然而就在上海中心的福州路上,仍然還開著一個只收現金的公共傳呼電話亭,3分鐘市內通話收費4角錢,這裡的老闆是一位78歲的老人,老人名叫沈玉琇,她告訴記者,「這家電話亭已經陪我度過
  • 老照片再現90年代全民抓彩場景,2元就能抽中桑塔納?
    老照片再現90年代全民抓彩場景,2元就能抽中桑塔納?90年代中國彩票銷售非常火爆,經歷過的人應該還記得當年買彩票的場景:獎品堆積如山,武警護衛。1987年,為籌集資金髮展福利事業,政府首次公開發行8000萬張「中國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券」。這張照片裡寫著「2元+運氣=桑塔納」。2元就能抽中桑塔納?那運氣是得有多好,反正我肯定沒這好運氣。照片中的一位老奶奶正在刮彩票,她戴著老花鏡逐個對照是否中獎。
  • 英國老式電話機,你見過幾種?
    隨著英德兩國的關係越來越緊張,完善的電話通信網絡和便捷的通信方式變得至關重要。▲左:1908年英國諾丁漢的第一個公用電話亭,右:英國標誌性的紅色電話亭,圖片來自網絡英國郵政總局最終在1912年接管了全國所有的電話通信公司,並致力於發展全國的地下電話網絡以應對戰爭的到來。
  • 美術教案|老式電話
    教學目標:1,了解電話的發展歷史,感受電話的不同造型。2,通過圖片寫生的方法,完成一幅老式電話的作品。3,感受高科技的發展速度,激發學生的科創精神。教學重點:通過圖片寫生的方法,完成一幅老式電話的作品。教學難點:感受高科技的發展速度,激發學生的科創精神。
  • 濟南那些老式點心鋪,一口讓你回到20年前
    人均:17元  地址:槐蔭區 經三緯六路191號  電話:0531-87930498  推薦:老字號點心,小時候的味道,桃酥、長壽糕都很好吃,姥爺的最愛。這裡都是小時候的老式糕點,蜜三刀微甜不膩,長壽糕軟軟好吃,不起眼的老店,吃出滿滿的回憶。  4、桃酥大王(大觀園店)
  • 評論:電話亭是中國老百姓生活史中一個重要符號
    當公用電話亭變得少人問津,當曾經方便廣大路人的電話亭如今逐漸變成街景和維護之累時,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呢?(詳見今日13版)  三年前,中國新聞網就在談公用電話亭面臨消亡,而相配套的IC卡卻開始作為收藏品炒作了。可見電話亭作為歷史,已經漸漸蒙塵。  這其實不算個事兒。
  • [記憶]申城電話的發展變遷!你有多久沒用家裡的固定電話了?
    原標題:【記憶】申城電話的發展變遷!你有多久沒用家裡的固定電話了?  據上海發布,你知道嗎?當時「電話」都被俗稱為「德律風」,典型的「洋涇浜英語」。時光回溯到三十年前,如果隔壁鄰居誰家裝了家用電話,可是弄堂和小區裡不得了的事情。你還記得當年家裡裝電話的興奮勁兒嗎?還記得你上一次在家裡接固定電話是什麼時候?今天就來喚起你那時的記憶吧!
  • 《狙擊電話亭》你敢掛電話,我就打爆你的頭
    1一個主角,一個電話亭,一通電話撐起一部驚心動魄的電影。這可能是week先生看過所有電影中,以最小空間,最長對話去推進的電影。week先生可以保證這部電影全程沒尿點,演員和導演簡直是裝逼得有點過分了!讓week先生不禁要感嘆,這神他媽的劇情,這神他媽演技,這神他媽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