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醫院骨科創新脊柱微創技術 PE-TLIF給腰椎患者前景

2020-12-14 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6月30日電 (記者鮑聰穎)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性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其中,腰椎退行性疾病是威脅老年人生活健康的疾病之一,由於該疾病保守治療周期長、效果不確定,導致很多患者最終要面臨手術治療,這無疑給同時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雪上加霜。

6月29日,全內鏡下腰椎微創減壓椎間融合技術(PE-TLIF)及系列產品發布會暨多中心臨床研究啟動會在京召開。會上,眾多國內外脊柱外科專家對PE-TLIF的設計理念、研發歷程及產品展望進行深入探討。記者了解到,融入「精準醫療,細緻入微」的微創理念,PE-TLIF技術力求通過最小的創傷達到和開放腰椎減壓融合手術同樣的臨床效果,同時減少併發症,實現病人快速康復的目的。該技術及融合器已經通過前期臨床應用,獲得了滿意的療效。

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併發症少、臨床效果好以及治療周期短等優勢。但由於現有的腰椎微創手術技術治療效果還有改善空間,所以積極創新和推廣脊柱微創技術,對改善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此背景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骨科海湧、楊晉才團隊自主研發了一項新的微創技術:全內鏡下腰椎微創減壓椎間融合技術(下稱PE-TLIF)。該技術通過最小的創傷既能達到和開放腰椎減壓融合手術同樣的臨床效果,同時可減少併發症,實現病人快速康復的目的,並已在臨床上取得成功。

13家醫療機構正式加入臨床研究中心,將為PE-TLIF的臨床研究提供詳盡、科學的數據。

楊晉才教授在會上介紹PE-TLIF技術。

楊晉才教授在會上介紹了PE-TLIF,該技術屬微創椎間融合技術。手術方案為經椎間孔入路,使用上關節突導向切除裝置定向磨除上關節突,擴大椎間孔區域,在10mm脊柱內窺鏡輔助下進行腰椎的減壓、椎間植骨及融合器植入,最後輔以經皮置入椎弓根螺釘。

術中使用的通道工具和內植物高度可調融合器由上海銳植醫療和北京朝陽醫院脊柱微創團隊共同研發生產,其中高度可調融合器除了能夠植骨外,還可將腰椎撐開最高至5mm。

這種微創手術具備創傷小、風險低且融合率高的特點,此外,該融合器融入了「精準醫療,細緻入微」的設計理念,具有操作簡易,能同時適用於微創手術及開放手術。值得一提的是,該融合器完全由國內自主研發和生產,研發團隊擁有多項相關專利。

除此之外,該融合器採用鈦合金材質,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抗腐蝕性和生物及力學相容性,能夠促進骨細胞在其表面黏附和成骨分化,能更好與周圍骨組織結合,達到更加穩定的融合。

PE-TLIF技術的臨床應用及推廣,將為脊柱醫生帶來更適用的微創技術。多中心臨床研究的正式啟動,標誌著PE-TLIF開始採用國際上先進的多中心前瞻性非隨機對照研究。該研究方法適用於在前期工作中已經完成了新技術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臨床初步應用,並獲得了令人滿意的臨床效果的新技術。據悉,共有13家醫療機構加入臨床研究中心,將為PE-TLIF的臨床研究提供詳盡、科學的數據。

啟動會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辦、上海銳植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協辦、骨科在線承辦。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童朝暉教授、海湧教授、楊晉才教授;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周躍教授;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呂國華教授出席了會議。

臨床研究中心名單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海湧

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周躍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呂國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宋躍明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戎利民

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錢濟先

山西省人民醫院宋潔富

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銀和平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楊群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李利

北京市海澱醫院蔣毅

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趙紅衛

陝西省寶雞市中醫醫院王少飛

(責編:鮑聰穎、高星)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舉辦首屆脊柱微創沙龍
    11月13日, 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辦的「聚焦未來 同譜華章--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首屆脊柱微創沙龍」在京舉行。沙龍就脊柱微創相關的前沿熱點問題進行了充分的探討,並進行了手術直播和病例分享。沙龍主席、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李危石主任主持開幕式,介紹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在脊柱疑難重症疾病診療方面取得的成績,表示正關注微創技術在脊柱外科領域的應用,希望同與會專家共同探討脊柱內鏡手術的前沿與熱點技術。
  • 燕達醫院骨科成功運用關節鏡微創技術治療一例先天性斜頸患者
    沒想到燕達醫院骨科徐衛東主任給我做了一個小手術,就幫我扶正了」。近日,來自河南省固始縣的一名患有先天性斜頸的高二學生在燕達醫院骨科接受關節鏡下微創手術後,終於告別了16年的「歪脖子」生活。 據介紹,患者從出生就被發現「歪脖子」,由於家長未意識到此病產生的危害性,並未引起重視並及時就醫,導致患者症狀逐漸加重,導致左側頸部肌肉攣縮,右側臉頰增大並向左側傾斜,兩側眼睛不對稱。
  • 《頸胸腰椎脊柱內鏡實用技術》新書成功發布!
    河南省醫學會骨科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常務委員、河南省人民醫院高延徵教授,河南省醫師協會骨科分會脊柱微創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醫學會骨科專科分會脊柱微創學組組長、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朱卉敏教授,鄭州大學出版社副社長李海濤,鄭州大學出版社醫藥衛生分社總編輯苗萱,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院長曹曉強,副院長袁啟東,醫務科科長劉長明,社區服務部主任陳愛雲
  • 新橋醫院骨科將「針孔」脊椎微創技術推廣全國
    4月7日,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骨科專家藉助一套手術「天眼」和經皮內窺鏡系統就為山東聊城一位頸椎病患者完成了高難度後入路經皮內窺鏡下頸椎微創手術。該手術全程同時向1000餘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臨床骨科醫生進行了全程手術直播,將這一高新尖技術向更大範圍推廣。
  • 山西省人民醫院骨科脊柱微創病區主任 常峰--妙手回春 35年治癒上...
    常峰,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我省椎間孔鏡微創技術的領軍人物,現任山西省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骨科脊柱微創病區主任。1995年10月在我省開展了 《高選擇性脊神經後根切斷術(SPR)治療腦癱》的新技術,使眾多腦癱患者得到了康復;2012年2月率先在我省開展了德國椎間孔鏡微創技術治療椎間盤突出症,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避免了大開刀手術的弊端,為我省患者開闢了一條新的治療途徑;2013年最早於國內報導了腰椎管狹窄症 (包括椎體後緣離斷症)的椎間孔鏡微創技術治療;2014年最早報導了腰椎滑脫症的內鏡治療技術;2015年開展了頸椎間盤突出症的前路
  • 三名工程聚焦微創脊柱 第五屆深圳市脊柱微創新技術Cadaver work...
    與往期不同的是本次學習研修將以專題技術講解和屍體操作培訓方式來介紹目前熱門的全脊柱內鏡的手術方法、適應症和併發症;Lusta大通道脊柱內鏡在頸腰椎手術中的應用,鏡下融合技術的操作與實踐,鏡下纖維環縫合器的使用與操作等內容。
  • 南通二院骨科率先在市區成功開展首例UBE腰椎手術
    中國江蘇網11月23日南通訊 11月19日下午,南通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王永副主任醫師團隊成功開展了腰椎微創UBE技術(單側雙通道脊柱內鏡技術)下椎管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患者腰椎管狹窄症引起的疼痛、麻木症狀得到有效緩解,填補了南通市區
  • 腰突剋星——脊柱微創手術兵器譜之微創脊柱內鏡技術
    由此聯想到了我所從事的微創脊柱外科技術,其中有很多內鏡技術就是在通過「窺一斑而知全豹」。其實在治療患者病痛的同時,儘可能減輕甚至消除創傷始終都是醫生和患者所追求的終極目標。(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顯微內窺鏡技術又稱為椎間盤鏡技術(圖2),在上世紀末引入國內,值得一提的是,我的老師,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骨科的周躍教授,對這一技術在國內的成長、發展和普及方面做出了開拓性的卓越貢獻,也因此獲得了「中國微創脊柱外科之父」的美譽。
  • 陸軍新橋醫院骨科主任周躍獲第六屆世界微創脊柱外科大會鑽石獎
    來源:中國陸軍微信公眾號 作者:曾理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骨科主任周躍榮獲第六屆世界微創脊柱外科大會鑽石獎>6月12日,在剛剛結束的第六屆世界微創脊柱外科大會(WCMISST)上,微創脊柱外科學會(SMISS)將2018年度Parviz Kambin Award獎的鑽石獎授予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骨科主任周躍教授,他也是亞洲首位獲得該獎項的醫生。
  • 全國脊柱微創專家鄭州「論劍」
    □記者 魏浩    國內脊柱微創手術的現狀如何,國外的技術先進在哪?國產手術機器人何時應用到臨床上?5月21日,來自國內多所醫院的脊柱專家聚集鄭州,召開脊柱微創應用研討會。  當日上午,在武警河南總隊醫院椎間盤治療中心,來自第三軍醫大學的周躍教授、北京301醫院的張西峰教授、武警河南總隊醫院的朱卉敏教授以及國內各地的骨科專家聚在一起,對脊柱微創有關問題進行了熱烈的學術交流和探討。  在「微創脊柱技術的發展與展望」報告環節,周躍教授介紹了脊柱手術的國際先進技術,以及醫生在手術中的注意事項等。
  • 西安市紅會醫院完成西北首例OLIF技術+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
    6月28日,西安市紅會醫院完成了西北首例OLIF(斜外側椎間融合術)+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為一位因腰椎失穩、腰椎反曲而常年腰疼的患者解除了病痛。這項手術將OLIF技術和骨科機器人相結合,從植入椎間融合器到植入椎弓根螺釘,全程實現微創。
  • 北京友誼醫院首次成功運用新術式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
    隨著我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傳統腰椎減壓融合內固定術是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金標準,但該術式會導致較高的慢性疼痛發生率,給患者帶來痛苦。隨著技術的進步,脊柱內鏡技術為腰椎退變性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契機,該術式的發展使得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腰椎滑脫症的治療進入到了微創化操作的時代。
  • 骨科承辦中華預防醫學會脊柱疾病預防與控制專委會脊柱退變學組...
    11月29日,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脊柱疾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承辦的中華預防醫學會脊柱疾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第二屆脊柱退變學組學術會議在北京舉行。大會主席、我院骨科主任李危石教授主持開幕式。
  • 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成功實施椎間孔鏡微創手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管士偉近日,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在醫院手術麻醉科和影像中心的通力配合下,成功為一位重度下脫垂腰椎間盤脫出症患者實施微創椎間孔鏡手術,患者原有的疼痛症狀術後即刻消失,在腰圍保護下可自由下地行走。
  • 省中醫微創骨科成功開展腰椎惡性腫瘤完整切除手術
    近日,山東省中醫院微創骨科成功開展一例腰椎惡性腫瘤完整切除病例,填補了該院脊柱外科的技術空白。患者,男,24歲,腰背部疼痛兩個月,雙下肢疼痛麻木一個月,腹痛兩周。否認慢性疾病。2012年行右脛骨腫瘤瘤段切除+異體骨重建術。
  • 第一屆全國脊柱外科關鍵技術高峰論壇暨2019黑龍江省骨科年會在哈...
    會上邀請了全國各地三百餘位脊柱外科專業領域的頂尖專家,圍繞脊柱外科八項關鍵技術展開討論交流,來自全國1000餘位骨科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學術盛宴。本次大會聚焦脊柱外科手術中的關鍵技術,邀請國內脊柱外科各領域的頂尖專家分別就脊柱腫瘤、脊柱畸形、脊柱感染、脊柱微創手術、頸椎手術、腰椎手術、脊柱創傷、椎體成形術、胸椎管狹窄手術等八項關鍵技術為中心進行專題講座,之後在兩個分會場中,以主持人為主線,以討論專家為節點,通過提出論題、舉一反三、廣泛討論、權威總結相結合的方式,充分挖掘技術精髓,規範技術要點,以一種全新方式進行學術交流。
  • 醫者妙手仁心,撐起患者的脊梁 訪毓璜頂醫院脊柱外科專家呂宏琳
    煙臺多家醫院派出參賽人員去進行比賽,已經在微創脊柱外科領域耕耘了十年的呂宏琳理所當然地代表煙臺毓璜頂醫院參賽。從煙臺賽區、山東省賽區直到全國總決賽,呂宏琳最終拿到總成績第二名的成績,同臺競爭的是包括協和醫院等全國頂級的醫院,即便如此,呂宏琳與第一名也僅僅相差零點幾分,連協和醫院的評委都覺得呂宏琳的手術展示完美無缺,用了一套非常好的微創手術組合方式,讓患者獲益良多。
  • 濱醫附院牽頭成立黃河三角洲微創脊柱外科專科聯盟
    黃河三角洲微創脊柱外科專科聯盟將圍繞脊柱外科、特別是微創脊柱外科的臨床、科研、教學等內容開展全面合作,以技術合作為紐帶、學科分級診療為重點,優勢互補,積極推進規範化和優質化醫療服務,提升專科疾病診治水平及疑難危重病人救治能力,形成補位發展模式,橫向盤活醫療資源,突出專科特色。
  • 骨科微創手術+快速康復理念 更多患者在市人民醫院獲益
    你能想像,一個骨科手術,只需要4、5天的住院時間?術後當天可以正常進食,第2天,患者就可以下床活動?術後也不用插引流管、尿管,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移除支具?……不要以為這是美好的幻想,近年來,重慶市人民醫院骨傷骨病研究中心(簡稱「骨科中心」)推行的先進的微創技術和快速康復理念,已讓許多的骨傷骨病患者受益。
  • 全可視脊柱內鏡 微創解決腰椎管狹窄症大難題
    家人又帶著王先生跑了國內好多家大醫院,多數醫生看到他的基礎病這麼多,腰椎退變得也比較厲害,都不願給他做手術。    上個月,王先生和家人慕名來到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希望有機會能夠得到微創治療。    經過多科室聯合會診並進行風險評估之後,為王先生制訂了全可視下腰椎內鏡微創治療方案。這種方案的優勢在於局部麻醉、風險低、恢復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