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落幕的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上,上海成為最耀眼的明星,一舉摘得「世界智慧城市大獎」(WSCA)桂冠。這是中國城市首次獲得這一全球智慧城市行業領域的「奧斯卡獎」。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設得到世界級平臺的認可。
創辦於2011年的全球智慧城市大會(簡稱SCEWC),由聯合國人居署、世界經濟論壇、西班牙工業部、巴塞隆納市政府等支持,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專注於城市和社會智慧化發展和轉型的智慧城市主題展會。而世界智慧城市大獎是SCEWC的最高獎項,每年僅授予一個城市。近年來,全球智慧城市的先行者斯德哥爾摩、新加坡、特拉維夫、杜拜、紐約等都曾獲得過這一殊榮。
今年,上海能從全球48個國家和地區的350座申報城市中脫穎而出,不是偶然。
一座智慧且溫暖的城市
早在2010年,上海率先在全國開啟智慧城市建設的探索,先後經歷了從鋪設信息高速公路的1.0階段,到單一功能應用系統規模建設的2.0階段,再到推動應用融合創新的3.0階段。
如今,經過十年長跑,已然成為世界智慧城市優秀標杆的上海,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這「兩張網」可以說已成為託起上海智慧城市的最強牽引。
「一網通辦」從提出、上線到完善升級已兩年多時間,成為上海率先打出的政務服務品牌。如今,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指向,「一網通辦」接入事項達到2341個,其中超過80%具備全程網辦能力,累計辦件量超過6000萬件,市民企業辦事越來越「像網購一樣方便」。
「一網統管」歷經一年多探索,創造性推出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城市運行基本體徵指標體系,為城市高效、安全、有序管理提供保障。目前,已經建成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聯動處置系統,整合接入公共安全、綠化市容、住建、交通、應急、民防、生態環境、衛生健康、氣象、水電氣網等領域專題應用,初步實現了「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持續為政府精細化管理增效賦能。
尤其是面對今年的疫情,「兩張網」經受住了考驗。譬如,藉助「一網統管」,上海將與入境人員有關的公安、政府、社會、企業、感知等數據源源不斷地匯聚,用數據查「人」,打造了一條由「入境轉運」到「落地管控」的閉環之路,提升了城市的「免疫力」。可以說,正是「兩張網」讓上海更早地感知風雨,通過高效的智慧應用積極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也更早地作出預判、調整與回應,保障了上海經濟指標逆勢回升。
正如全球智慧城市大會組委會所言,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設綜合方略,通過其獨特的人民城市建設理念、基礎和格局,創造了一座智慧且溫暖的城市。
全球化視野來看待智慧城市
值得關注的是,在一年多的準備過程中,上海方案的另一大亮點就是不僅僅站在中國角度,而是用全球化視野來看待智慧城市建設,比如國際普遍關注的隱私保護、可持續發展等等。上海去年在全國率先出臺公共數據開放暫行辦法,不斷擴大公共數據開放的覆蓋面的同時,提出建立分級分類開放機制,根據安全風險、隱私保護、技術能力等因素,對公共數據開放進行精細化管理。
當然,在夯實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設施這一「底座」上,上海不但領跑全國,更站在了世界的第一梯隊,這也引發全球智慧城市大會的高度關注。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固定寬帶光纖實現全市99%家庭覆蓋,平均下載速率和用戶滲透率均排名全國第一。據中國信通院數據統計,今年二季度上海家庭固定寬帶千兆用戶數為36.7萬戶,滲透率為4.02%,居全國第一;接入速率為200.02兆,全球範圍內僅次於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居世界第一陣營。
作為無線千兆的主要載體,5G的建設更是一路領跑。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累計建設5G室外基站超3萬個,5G室內小站超4.3萬個。根據工信部數據,到今年上半年,上海5G基站佔比為20.19%(5G基站在所有基站中的比例),5G室外基站數量位列全國第一;按同口徑比較,上海5G基站數量已超越排在世界第一的韓國首爾。
上海市經信委信息化推進處處長錢曉表示,經過10年的建設,不管是基礎設施還是應用,上海一點一滴積累、進步。這次獲得「世界智慧城市大獎」是對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的最好肯定,上海也將通過此次獲獎,繼續踏上新徵程。
上海的脫穎而出,也讓全球智慧城市大會組委會做出一個抉擇,從明年起把上海作為大會在亞太地區的主節點平臺,與巴塞隆納、紐約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讓全球的城市、企業、機構在這座人民之城更好地溝通交流。上海,也將著眼世界,發揮自身優勢,為全球多樣性、包容性、公平性、安全性、協作性的智慧城市建設貢獻更多上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