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論是學術論文的開頭部分。序論的內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義、主要方法、範圍和背景等,應開門見山,言簡意賅,不要與摘要雷同或成為摘要的注釋,避免公式推導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紹。一般要概述本領域研究進展,說明作者研究的意圖、創新之處及理論或現實意義。
一篇好的學術論文在開頭的序論部分應該確認問題並進行文獻評論,如果有必要還要進行方法介紹。
❶ 確認問題和文獻評論
在學術論文中確認一個問題,與一般性地提出問題是有一定區別的。因為學術性的問題,一定是在某一理論背景下提出的,即一個學術問題總是在一定理論啟發、指導下提出的。這樣,學術問題總是與一定理論相聯繫的,與其說是確認了一個問題,不如說是尋找到了一個觀察問題的理論視角。
文獻評論主要是對於與確認問題有關的研究領域進行綜述和評論,這是一個學術性研究必備的環節。之所以要對已有的研究進行綜述和評論,是因為這裡談的學術研究屬於科學研究的範疇,而科學研究是一種知識積累的過程,學術成就是透過學術社群集體的努力才能累積。每一項具體的科學研究都是建立在一個假設之上,都是對科學知識系統的檢驗和補充。可以前人所寫的文獻來學習。這樣就有必要說明自己的研究與以往研究的關係,特別是要針對所研究的問題說明別的研究採用哪些方法,進行了哪些研究,形成了哪些理論,還存在哪些不足。
總結起來說,進行文獻回顧有四個目的:
➀ 確認已經熟悉知識本體並且告訴他人這項研究的可信度。
➁ 展現過去的研究成果,現在所作研究與已有成果的研究之間的關係。
➂ 總結並組織已有的研究成果。釐清待澄清的問題與研究方向。
➃ 向其他研究者學習並激發新想法。
文獻評論前一般要對研究文獻進行篩選,在相同研究領域的前提下特別要注意:
➀ 聚焦主題:選取與自己所研究的問題和採用的理論框架相近的研究文獻。
➁ 選取發表時間比較晚、年代較近的研究文獻。
➂ 選取那些被研究者引用頻度較高的研究文獻。
➃ 選取學術刊物上的研究文獻。
迅速篩選文獻的步驟:
➀ 先透過標題與摘要去確認最初的關聯性。
➁ 假如相關,就快速地瀏覽導言與結論,來判斷它是否值得保留,也就是是否值得投注時間與精力去閱讀。
➂ 之後將會發現,有些文獻是與自己將研究主題高度相關的核心文獻,另一些是相關度較低的外圍文獻。將文獻區分為高度相關、相關、與不相關。
文獻評論的意義,就是避免作者在寫作時的閉門造車:一大批土生土長者能感覺到中國大地的脈動,看到時弊與需要,但這種人中的許多在作學理表達時全然不會參照外部坐標,想不到自己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並且應當納入一個已經存在的學術傳統、規範之中,利用前人研究的成果,藉助一些有益的且被公認的概念和理念,規範地表述自己的見解。他們研究方式的樸素性、自發性使得他們的思想難於與相應的學術共同體交流、溝通,要麼自生自滅,要麼需要個別有心人去發掘和重新闡述。
❷ 方法介紹
方法介紹在學術論文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科學研究不僅僅看重結論,而且在一定意義上更看重的是研究過程。因為其他研究人員只有知道了研究所採用的方法和具體的操作步驟,才能對一項研究的科學性進行評判,因此,在報告中必須明確地說明是如何進行研究的。方法介紹包括以下一些內容:
第一, 研究設計的說明。對研究設計的說明包括以下一些內容:
➀ 對研究方式進行說明,包括對研究中使用的資料收集方法和資料分析方法的說明,即說明是使用實驗研究、問卷調查、實地研究和二次數據分析中的哪一種來收集資料的;又採用了何種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➁ 對研究對象進行說明,包括對研究對象總體和總體的構成情況進行說明;對具體研究的樣本進行說明。對於問卷調查、實驗研究和二次數據分析要詳細介紹具體抽樣方法、樣本規模和抽樣誤差。
➂ 對研究變量進行說明,包括說明研究變量的類型;研究變量的抽象定義和操作定義;研究變量的測量指標;研究變量的測量方式和程序。
第二,資料收集和分析的說明。資料收集的說明就是具體介紹資料收集的過程,包括樣本的具體選取過程,資料收集的具體實施過程。在這一部分中要特別注意說明研究設計中沒考慮到,但在具體收集資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資料分析的說明就是具體介紹資料分析的過程,包括對資料的處理、整理及分析的過程。特別要說明實際採用的定性的和統計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還需要說明所使用的統計軟體以及計算機機型等。
第三,研究質量和局限性的說明。對研究的質量及局限性的說明,包括對研究方式、樣本、資料收集和分析等方面的質量進行評估。特別是要指出研究設計上的局限性,具體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失誤,研究結論的限制條件,以及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