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你以為的快樂也許只是一種假象

2020-12-24 吃檸檬的大眼萌

晚上十點半洗過澡,躺在床上,上好了明天六點半起床的鬧錶。發誓今晚不要再熬夜,明天精神飽滿地起來開始讀書。

突然朋友的一條微信發了過來,要約我明天去看電影,約好了看電影的地點,吃飯的地點,又閒聊了兩句,居然都十一點多了,趕緊睡覺吧,突然手機又彈出來一條新聞。

按耐不住好奇心去看了下新聞,又刷到一條視頻不錯,就這樣,再次抬眼看表已經快一點了,明天六點半鐵定起不來了,想要控制自己怎麼就這麼難,我怎麼就一點自控力都沒有呢!

其實提高自控力的有效途徑不在於如何控制,而在於弄清自己如何失控。

《自控力》是史丹福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學課程,作者從心理學、神經學等方面教我們認清自己的問題,然後有針對性進行訓練和改進。

想要改進一個問題,對抗不是最好的辦法,你只有弄清楚原理,理解造成這種結果的機制,才有可能戰勝他,甚至利用他。

一、我們都是多巴胺的奴隸

明明已經困得不行了還是不停的玩手機、刷短視頻,明明有很重要的工作,可就是不想開始,明明在減肥可是看到高脂肪高熱量的食品就控制不住自己。

這都是因為我們大腦內分泌的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在作祟。

多巴胺是一種能使人們短暫得到快樂的分泌物,他幾乎和所有的快感相關,比如墜入愛河,吸菸喝酒,吃高熱量的食物,逛街購物,沉迷追劇,上網,遊戲,短視頻等。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會促進多巴胺的分泌,讓人暫時的感到快樂、愉悅!

但這種快樂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快樂,他只是一種對快樂的期待。

也就是說我們不由自主的去玩手機,去購物,去吃美食,甚至去賭博,都是由於腦內多巴胺的分泌讓我們誤以為去做這些事兒會產生快樂,形成了一種「我想要」狀態,於是身體就不由自主的去做這些事兒。

然而做這樣的事兒並不能讓你實際獲得快樂,反而促進了腦內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讓你更近一步的獲得期待,以為持續做下去就會獲得快樂。

比如你覺得刷短視頻可以讓你快樂,即使你當下看的這個視頻可能很無聊,但多巴胺的分泌會讓你覺得下一條視頻也許會有意思,會激起我的興趣,這樣你就會不停的往下刷,不停的期待更有趣的下一個視頻,這樣不知不覺的過了一個晚上。

實際上無論你持續做多久都不可能獲得快樂,你獲得的只是一種期待和一種假象——就是未來你能獲得快樂。

二、多巴胺在帶給我們快樂的同時也會伴隨著壓力

有人可能覺得既然多巴胺能讓我們產生快樂的感覺,即使不是真的快樂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開心就行了。

但多巴胺不僅能釋放快樂的感覺,也會同時釋放焦慮和壓力,甚至多巴胺還會放大「及時行樂」的快感,讓你不再關心長期的後果。

作者把多巴胺比作吊在驢頭前面的胡蘿蔔,讓你以為只要向前跑就會獲得獎勵,當你一直跑但是一直得不到的時候,就會產生壓力。

前一天晚上熬夜刷手機,當時雖然獲得了短暫的快感,但是轉天起床的時候卻充滿了懊悔。

昨天吃了頓自助大餐,胃裡裝滿食物的感覺令人很快樂滿足,轉天稱體重的時候就開始焦慮。

去購物的時候總是很開心,衝動之下買了很多東西,但是買完回來卻沒有買之前這麼開心,買來的東西也沒有刷卡前的那種滿足感,看到信用卡帳單的時候更是要為未來的日子擔心。

而且,隨著時間的發展,你會發現原來能使你產生快樂的那些行為,漸漸的不能再使你快樂了。

每天睡前刷兩三個小時的手機就會讓你感到很滿足,周末休息的時候,你終於有時間整天躺在床上玩手機了,但是兩天過後你不但不快樂,反而越來越空虛和焦慮。

這是因為你對多巴胺產生了一定的耐受性。

當你做一件事產生多巴胺後,你會獲得短暫的快樂,然而當重複過多後,大腦就會對這個程度的刺激產生耐受性,你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獲得等量的快感,否則便會引發戒斷反應的焦慮。

於是你用更多的時間來做這件使你獲得短暫快樂的事,最終導致自身的閾值不斷提高,最後身體越來越難分泌多巴胺,人也會越來越不快樂,有時候甚至會出現抑鬱。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的日常生活沒什麼太大的變化,可是原先使你開心的事現在已經不能提起你的興趣了,甚至會讓你感到煩躁,這就是因為你在這件事上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對多巴胺分泌已經免疫了,你需要改變你的娛樂或者生活方式了。

三、識別多巴胺並讓他為我所用

抑鬱的神經學基礎就是缺少多巴胺,它不僅讓人少了很多快樂,更讓人沒了欲望缺乏生活的動力。

雖然多巴胺會帶給我們壓力,但我們仍需要多巴胺來幫我們產生欲望,因為這是讓我們每天起床做事,為了目標而奮鬥的動力,是避免我們陷入抑鬱的關鍵激素,我們不是要消滅它,而是想辦法控制和利用它。

如果可以將多巴胺的獎勵機制用於激勵有助於我們達成目標的行為,即使多巴胺對我們進行了欺騙,但我們得到的是好的結果,是讓我們生活有意義的真實獎勵,這就可以讓多巴胺為我所用。

首先,我們要學會分辨哪些行為是會讓我們分散精力、產生拖延症的虛假獎勵,哪些行為是對我們真正有益的真實獎勵。

這需要我們在做事的時候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我們可以找一天的時間觀察自己的行為,並且記錄下來,晚上的時候分析一下,哪些是我們不自覺的時候產生的行為,這些行為是有利於我們個人發展和長遠目標的還是消磨意志,花費時間的。

一天後,我們通過自己有意識或無意識去做的事就能發現自己的行為模式,發現哪些時刻自己無意中就淪為了多巴胺的奴隸,做了很多浪費時間無意義的事,哪些時候我們是通過理智去判斷自己該去做某件事的。

第二,我們認識到自己,發現自己的行為模式之後就可以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為,並且定期給自己一些獎勵

比如我們有些人做事前總是喜歡拖延,告訴自己看完這集電視劇就去工作,打完這局遊戲就去寫作業,喝了這杯奶茶就開始寫報告,吃完這頓就減肥。

了解自己有這些習慣之後,你可以換一下順序,比如完成工作再去看電視,寫完作業再去打遊戲。寫完報告可以獎勵自己一杯奶茶,減掉五斤體重可以去吃頓好的。

同樣是做令我們產生快感和欲望的事,但是換了順序,就可以讓這種欲望幫助我們先完成重要的事,再去滿足自己的欲望。

第三,我們的腦內不僅能夠產生多巴胺,還能產生另一種物質叫做內啡肽

內啡肽是身體產生的獎勵性的止痛劑,就像雨後的彩虹,可以對抗疼痛、振奮精神、緩解抑鬱,提高工效率,內心充滿陽光。

多巴胺的本質是獎賞而不是快樂,因此快樂轉瞬即逝,內啡肽的快樂才是持久的,帶來滿足和幸福,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如何才能獲得內啡肽呢?就是長時間的連續性地去做一件事,比如:健身、學習新技能、讀書和寫作。

我們可以將刷手機、打遊戲、購物的時間用來做一些像讀書、鍛鍊、學習這樣能幫助我們成長的事,為自己設定長期目標,持續的去做,讓腦內多分泌內啡肽,讓分泌多巴胺帶來的獎賞化為實現目標的動力。

結語:我們想要提高自己的自控力,不要一上來就想著對抗自己失控的行為,有時候我們越是和內心的想法對抗,越是容易產生牴觸情緒,最後甚至因為失望而放棄努力。

我們需要做的是認識自己的情緒和想法,意識到是內心哪兩個自我在進行對抗,分析自己的行為,識別大腦對我們的一些欺騙行為,讓一些負面情緒,為我所用,抵抗衝動行事,這樣我們做起事來會更加事半功倍的。

相關焦點

  • 朋友圈裡,那些你以為的真相,也許是假象
    但是總有一些人,依舊很喜歡朋友圈,常常轉發消息,發自拍,發牢騷,也喜歡和別人互動,始終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樣子。其實,朋友圈裡,那些你以為的真相,也許是假象。虛虛實實的網絡,你可以相信,但不可全信;來來往往的朋友,也許是真朋友,也許是互相利用的人,談不上是朋友。1.朋友圈裡,天天很忙的人,往往活得無所事事。
  • 你以為的延遲滿足,正在扼殺孩子的自控力
    前段時間有個鄰居的孩子,真的是刷新了我對培養孩子自控力的認識。這個小女孩在幼兒園上中班,和我們家波波非常玩的來。有一次,我帶著波波剛從超市回來,買了一排酸奶,看到這個小女孩也和媽媽一起在下面玩兒,我就順手給了小女孩一個酸奶,也給波波拿了一個,讓兩個小女孩一起坐著喝。小女孩的媽媽倒是沒太推辭接過去了,但就是沒給孩子喝,一直跟孩子說,你得學會等待。
  • 自控力+快樂=幸福人生
    先讀懂什麼是自控力然而,自控力的建立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即便是疫情期間,孩子們自己在家學習,失去老師的管束與指導,在管住自己的同時,還要學習。下圖對於自控力的解讀是非常充分,作為父母最希望就是孩子做到「我想學」的狀態。達到這種狀態了,往後我們專注煲湯就OK了。
  • 《自控力》| 第二部分:自控只是一場心理戰?那你可就錯了
    本周我們將一起共讀的書是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的《自控力》。》,具體了解了什麼是意志力,提高自控力的前提,以及提高自控力的具體方法:記錄決定和冥想。有很多人以為意志力是天生的,特別是意志力薄弱的人,他們總以為自己天生就是三分鐘熱度的人。你也是這樣以為的嗎?如果是的話,那你可就錯了。從科學角度來講,並不是這樣的,因為意志力不僅和心理有關,還與我們的生理有關。美國肯塔基大學的心理學家蘇珊娜·希格斯託姆,曾經做過這樣一個關於自控力的實驗。
  • 你以為的「控制孩子吃零食」,並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如果總是拒絕他吃零食的請求,他也許會暫時服從,但在某個時間點便會進行激烈反抗,來表達他的自主意識。同時,吃零食對於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孩子來說也是一種人際交往的需求。有一次,我們和幾個朋友家一起外出旅遊,其中有一位朋友對她家孩子管的比較嚴格,吃任何帶包裝的東西都會仔細看包裝上食品成分。
  • 孩子挑食也許只是假象
    家裡有挑食的孩子的家長,也許聽到孩子說的最多一句話就是「不好吃」。每當聽到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你的情緒會瞬間被點燃,然後對孩子威脅說:「你要麼吃,要麼就餓著。」「我辛辛苦苦給你做出來了飯,你竟然一口都不吃。」
  • 提升自控力執行功能,可以跟著《自控力》這本書來做
    也許你會覺得自己想要提拉米蘇,想要玩手遊戲,想要尋歡作樂,當你面對誘惑和拖延時,得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實際是保持良好體型和健康,是出色完成任務從而升職加薪,是維持親密關係從而家庭美滿。你得在關鍵時刻能發揮「我想要」的力量,駕馭好「我要做」和「我不要」,才能更好地實現目標。
  • 我也許只是你朋友圈裡的朋友
    我們像裝在網絡裡的人,看得見彼此每一寸的酸甜苦辣,嬉笑怒罵,能夠一起上下班,也能一起吃個飯,但平常一個人是常態,不能分享對方內心世界的另一半,因為總以為世界本與他人無關。我們那麼近,明明看得到;聽得見,摸得著,但我們又那麼遠,各安各家,各忙各事,也不曾建立穩固的親密關係。
  • 《自控力》:你對意志力的理解,很可能都是錯的
    你羨慕別人一年讀300本書,趁著某東又在滿一百減五十,你買了好幾百的書,結果就像周公子在節目上所說的:我買了很多書,我看著就感覺自己讀了。如果以上幾點在你的生活中循環不斷地出現,那麼,我推薦你看《自控力》這本書。
  • 《自控力》史丹福大學的課程,從科學的角度了解自控
    一、鍛鍊自控力前的準備坦誠面對自控力的問題你永遠也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包括自己。也許你會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當對身體的本能提出反對,告訴他「我不要」,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有一個很重要的事實:自控力是有極限的,就像身體的肌肉一樣。頻繁地說「我不要」相當於和內在的自我展開拉鋸戰,這種對抗會消耗我們的意志力。將自控力用於這些小小的誘惑上,實在是得不償失。
  • 「娃一點自控力都沒有怎麼辦」——比自控力更靠譜的,是這個……
    打9月開學以來,常爸就接到不少家長對「自控力」的控訴: 「我家孩子上課坐不住,自控力差。」「孩子寫作業磨蹭,沒一點兒自控力。」「孩子愛打遊戲,怎麼能提升自控力?」「孩子看動畫片停不下來,是不是得趕緊提升自控力?」
  • 你所謂的快樂不過是一時的「假象」
    當他跟凌玲結婚之後發現羅子君成長的迅速,陳俊生跟凌玲的婚後日子也變得不快樂起來。快樂?當你不跟柴米油鹽接觸,當你跟你喜歡的女人談情說愛,你們的確是挺快樂的。但是婚姻原本就是過日子,過日子就會涉及到柴米油鹽的瑣碎,你會看一個伴侶看得更徹底,沒有什麼不全面。
  • 明日之後:你以為彩虹天堂只是一種飲料?玩家:和這四個洞有關!
    大家好,你以為遊戲中的彩虹天堂,只是一種飲料嗎?其實和四個洞的秘密有關係哦。其實彩虹天堂這個名字,對老玩家來說並不陌生,遊戲初期,大家就會接到一個叫不對勁的彩虹天堂的任務,這也是大家初見這個名字。而後在快樂101商店自動販賣機裡,大家也會看到這個叫快樂天堂的飲料,效果是回復血量和飽食度,和繃帶效果差不多,同時還有一種彩虹天堂零卡,效果是可以減傷。而且價格還不便宜,一個要800新幣,一個要1000新幣,並且是限量購買的。
  • 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6個快速提高自控力的小方法
    古今中外的集大成者,都有一種優秀的品質,它叫自控力或者克己自律。這種優秀的品質並非生來就有的,而是後天訓練來的。生活中自控力差的人如何自我拯救?你要做的就是找到自我訓練的方法,並持之以恆地訓練,只有這樣,你的意志力、自控力才會被開發出來。那麼,什麼是自控力?
  • 這本書教你如何提高自控力
    結果只是又一次「明日復明日」,然後陷入自我懷疑之中,覺得自己總是做不好,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太差。不過,凱利·麥格尼格爾的《自控力》告訴我們,自控力差其實是大腦和心理給我們製造了種種障礙和錯覺,社會也在影響我們,我們只是陷入了它們的陷阱之中。
  • 【反詐騙】你以為遇到了「靈魂伴侶」?也許你只是對方養的一隻「豬...
    【反詐騙】你以為遇到了「靈魂伴侶」?也許你只是對方養的一隻「豬」~ 2021-01-05 1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自控力》你能賺多少錢,升職有多快,取決於這3個人
    這3個人就是控制你意志力的,住在你大腦中的乾隆皇帝和兩個丞相,左丞相叫紀曉嵐,右丞相叫和珅。提高控制力,本質上就是一種君臣遊戲,玩的是平衡。我們經常聽到說讓自己的意志力變強大,事實上這是句鬼話,意志力等於人的精力,在你精力用完的時候,除非特殊情況激發身體潛能,否則意志力基本也不會很強。自控力對於每個人而言,真的很重要。
  • 首先就要提高對自控力的認知
    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有缺陷。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杜會越來越複雜,人們越來越需要自控力。為了適應環境、與人合作、維持關係,人的大腦在很早之前就學會了自控。
  • 聽別家孩子說「快樂教育」,也許這正是你家孩子的想法
    然而在現實的教育體制下,有人說"快樂教育"只是一種理想化模式,處在空想階段;也有人說,浮在表面的"偽快樂教育"帶給孩子的不是真正的快樂……來聽聽我身邊的90後、00後、10後們,他們自認為所接受的教育是"快樂"的嗎?①高中和大學生:快樂和教育有關係嗎?
  • 自控力太差怎麼辦?初中生必看!
    《自控力》一書作者凱利教授研究了人類行為,他提出了一個鍛鍊自控力的簡單方法:冥想訓練。這是一個簡單的訓練,但可以極大提高自控力。> 5.如果走神了就重新開始 6.把你的注意力再拉回到呼吸 如此反覆,堅持練習你會發現,你對自己的自控力會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