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 第二部分:自控只是一場心理戰?那你可就錯了

2020-08-29 三十六度君

本周我們將一起共讀的書是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的《自控力》。

昨天我們共讀了《重新認識自己,是擁有自控力的第一步》,具體了解了什麼是意志力,提高自控力的前提,以及提高自控力的具體方法:記錄決定和冥想。

今天我們閱讀本書的第二部分,原書的第二章。

有很多人以為意志力是天生的,特別是意志力薄弱的人,他們總以為自己天生就是三分鐘熱度的人。

你也是這樣以為的嗎?如果是的話,那你可就錯了。從科學角度來講,並不是這樣的,因為意志力不僅和心理有關,還與我們的生理有關。

美國肯塔基大學的心理學家蘇珊娜·希格斯託姆,曾經做過這樣一個關於自控力的實驗。

在這次實驗中,她把忍受飢餓的學生們分成兩組,首先她讓其中一組進入一個實驗室,實驗室裡擺滿了剛出爐的巧克力曲奇餅和胡蘿蔔。當學生們以為有美味食物可以吃的時候,實驗人員卻告訴他們,只能吃胡蘿蔔,不能碰曲奇餅。

於是,學生們很不情願地吃起了胡蘿蔔。這時,他們的心率變異度升高了。而另一組學生進入實驗室後,被告知只要不吃胡蘿蔔就可以了,他們的心率變異度卻沒有什麼變化。

在這裡提到的「心率變異度」是一種測量意志力的生理學指標。它能夠很好地反映意志力的強弱,就像是一盞可以變色的燈。

心率變異度降低時,它就是紅色的,這時它是在告訴你:誰也別拉著我,我是有小爆脾氣的;心率變異度升高時,它就是綠色的,而這時它是在告訴你:沒關係,我還可以忍。

在意志力挑戰面前,為什麼有的人心率變異度高,有的人低呢?

其實,「心率變異度」除了是測量意志力的生理學指標,它還是意志力「儲備」,就像儲備意志力的「倉庫」一樣,當「倉庫」裡放滿垃圾食品,以及像焦慮、憤怒、孤獨、壓力等負面情緒的時候,意志力「儲備」就會降低,也就是「心率變異度」降低。

所以,要想提高「心率變異度」,你就得放一些積極、健康的能量進儲備意志力的「倉庫」。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在本章中,作者為我們提供了四種有效的方法:一是放慢呼吸,二是給自己的意志力加油打氣,三是睡出意志力,四是全身心放鬆。

第一種,放慢呼吸很好理解,就是降低每分鐘呼吸的頻率。將呼吸的頻率降低到每分鐘4-6次,每一次呼氣要呼出所有的氣,就像吹氣球一樣;每一次吸氣,要深深地吸氣。中途千萬不要憋氣,適當放慢就好。

研究表明,堅持這個練習能增加你的抗壓性,幫助你做好意志力儲備。

第二種,給自己的意志力加油打氣。

加油打氣?難道是為自己喊「我能行」、「我最棒」之類的口號嗎?當然不是。作者是建議你出門走走,進行一下「綠色鍛鍊」,比如,散散步、遛遛狗、進行一些戶外運動等。

研究表明,「綠色鍛鍊」能夠減緩壓力、改善心情、提高注意力。

第三種,睡出意志力。

作者建議每晚要連續睡足8小時,如果你一周都在加班,沒有睡夠,那一定要在周末的時候補個好覺。

睡眠對意志力的影響很重要,如果睡眠不足就會影響身體和大腦吸收葡萄糖,而葡萄糖是能量的主要存儲方式。如果能量短缺,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我們的前額皮質。

所以,當前額皮質受到影響的時候,我們的意志力自然就會降低,因此,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

最後一種,是要適當放鬆。讓身體從壓力中恢復過來的最好方式就是放鬆,這裡的「放鬆」可不是讓你看劇、打遊戲放鬆,而是選擇一個你覺得舒服的姿勢放鬆,最好是躺著進行。具體怎麼操作,可以參考下面的方法。

首先,將你的雙腳外八,自然打開,雙手放到身體兩側,掌心向上。

然後做幾次深呼吸,這個時候,你覺得哪個部位緊張,你就可以試著動動那個部位,比如,如果你感覺到手掌緊張,你就攥一下拳頭,再張開手掌。如果你感到面部緊張,你就擠擠眼、張張嘴。

最後,感受你的整個身體從腳到頭,保持完全放鬆。就這樣保持10到15分鐘,然後側身起來,你就會感覺到精神飽滿。

好了,以上就是作者在本章中提到的,能夠減壓的四種有效方法。

我們要知道,減少壓力,改善飲食和作息,不單單是為了增強意志力,畢竟想活久一點,想有自律的人生,想過好的生活,都沒有錯!

通過今天的共讀,我們了解了自控不僅和心理有關,更和生理有關,只有在大腦和身體同時作用的瞬間,才有力量克服衝動,抵制誘惑。

相關焦點

  • 《自控力》史丹福大學的課程,從科學的角度了解自控
    改變自控力的第一步,不僅是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更重要是了解自己為何會失控。僅僅是承認自己的不足,然後將其丟到一邊,不再理會,無異於是自我安慰,讓自己繼續裝睡。所謂的自控,是自我的進行對抗。現實生活中的自我,和隱形的內在自我的一場拔河拉鋸戰。正確地認識自我,有助於知己知彼,更好的解決自控的問題。
  • 自控是一時興起,失控是人生常態——讀《自控力》
    關於意志力或者說是自控力,聯繫生活,我想到了今天的標題:自控是一時興起,失控是人生常態。這是一個和我們生活緊密相關的話題,我個人做的也不夠好,所以買來這本《自控力》,學習一下。我今年的一個小目標是瘦幾斤,但我的一個人生大目標是吃遍各地美食,外加我本人是一個吃貨,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掙扎,這讓我如何是好(煩人)。
  • 王金海:培養自控力,99%的父母都翻過這個錯
    今天給各位講的主題就是培養孩子自控力,99%的父母都犯過這個錯誤,每個父母都希望有個自律的孩子,不用大吼大叫,孩子就知道該如何去做。由於媽媽跟我說,我知道自控力對孩子非常的重要,自控力能預言一個孩子在學業上的成就,也能讓人冷靜的處理機動式的情緒。我也相信只要多培養孩子就能夠自控,如果失控一定是什麼地方出了錯,可是我越是期待孩子越常常不能自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學會自控,要先明白什麼是自控力
    我們的前額皮質並不是擠成一團,而是分為三個部分,當我們處理一件事時,這三個部分就像三個小人兒一樣發出不同的聲音,分別是「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負責「我要做」的部分,能幫你處理枯燥、困難或充滿壓力的事情,比如當你解釋了十幾遍的數學題孩子依然做錯時,它會警告你保持冷靜。
  • 《每天學一點超級自控力》培養自控力,給你一個不一樣的孩子
    ,是家庭教育的關鍵2020年的春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阻礙了人們匆匆前進的步伐。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會自控力?自控力是在無人監督,自我控制情緒、欲望、意志的能力。自控力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力量,自控力強也經常被稱為是一種社會美德。凡成大事者都需要具備強大的自控能力。
  • 自控力是什麼?源自何處?如何提升自己的自控力?
    另一方面,任何可能給身心帶來壓力的事物,都會影響自控力的生理基礎。緩解壓力、保持健康,不管是冥想還是鍛鍊身體,都是保住自控力的好辦法。第二,自控力是有極限的,我們可以通過訓練,提升自控力的極限。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樣有極限。
  • 人到中年一定要學會自控力,三點看透自己自控的程度(深度好文)
    如果我們到了中年正是壓力最大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還像剛出社會一樣被別人嘲諷幾句就開罵,被領導批評幾句就辭職,那這樣的衝動就會被別人笑掉大牙了。(當面對真正不公平的時候我們還是該不忍的就不忍,該怎樣就怎樣。)人到中年還非常意氣用事,做事衝動,那不管是對事業家庭,親朋好友都會非常的不好。
  • 自知之明是自控基礎,認識自己的意志力存在問題,則是自控的關鍵
    多年來,通過觀察學生們是如何控制選擇的,她意識到,人們關於自控的很多看法實際上妨礙了我們取得成功。多數人都覺得自己自控力薄弱——自控只是一時的行為,而力不從心和失控卻是常態。很多人覺得讓自己和他人失望了,因此內心充滿愧疚。另一些人則覺得,自己被想法、情緒和欲望支配著,一時衝動而非審慎抉擇主宰了自己的生活。
  • 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和自控力,就是擰巴?那你就錯了
    這一點考慮第一個是觀察,第二個是到有資質的機構,最好是醫療機構做一下這種針對性的測查,這是第一個原則。第二個原則還是不要放鬆警惕,如果孩子同時出現這幾個問題,我們的的確確是需要提醒關注了。不是說陪寫作業,也不是說事無巨細地都跟在他身邊,陪同其實就是孩子做任何學習訓練的時候,不要丟給他一些東西,「你要多練,你看看你注意力不好吧,你還不多練。」不要這樣。
  • 培養自控力:面對誘惑,如何堅定地說不?
    實驗的前半部分,機器所呈現的圖片都是沒有表情的,後面部分呈現的圖片都是富有情緒的。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實驗者記錄下每個按鍵的準確度。與此同時,還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對兩組大腦跟自控力相關的神經系統進行了觀察。最後米歇爾對數據進行對比和研究發現。在實驗的前半部分,也就是沒有表情圖片出來的時候。
  • 棉花糖實驗後續研究:孩子缺乏「自控力」,根源是家長的「哄騙」
    他們告訴這群孩子:"盤子裡只有一顆棉花糖,如果現在吃了,那就只能吃一顆,如果等15分鐘後再吃,你就會多得到一顆獎勵的棉花糖,那你就可以吃到兩顆糖了,具體選擇由你自己決定。"研究員說完之後就關上門走了。大概三分之二的孩子在門被關上後幾秒就立刻把棉花糖給吃了。不過,也有等一分鐘、二分鐘以及多幾分鐘的孩子。
  • 半小時掌握史丹福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學課程—《自控力》精華總結
    思維導圖全書知識框架用思維導圖導出,方便大家查閱,建立大概知識體系,而精華總結是全書最有價值部分主要以解決方法為主,以文字形式輸出。精華摘要生理層面一、前額皮質分管自控力,因此提高灰質成分,訓練大腦,可有效提升自控力。
  • 家長重視諾言,孩子才能擁有良好的自控力
    影響孩子自控力形成的2個重要教育因素,父母了解,少走彎路自控力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擁有良好自控能力的人今後不管做什麼事都能把握尺度,更好地控制自己,不僅在艱難惡劣的條件下能夠面對困難,在安逸舒適的環境下也能勇敢突破自我,挑戰新的未知。
  • 自控力極差、愛拖延?6個小方法,讓你成為行動上的巨人
    舉個慄子:你鍛鍊了一段時間,目標是成為彭于晏分宴。當你在想像【未來的你】是彭于晏分宴時,大腦會把【未來的你】當成彭于晏本人,先別偷著樂。大腦認為那是跟你毫無關係的另一個陌生人,它不會把彭于晏和你聯繫起來,你們是兩個各不相干的獨立個體。所以 現在的你≠未來的你,未來的你=陌生人。
  • 3個方法,輕鬆鍛鍊孩子自控力
    一個你想的是自己的長遠利益,另一個你則想及時行樂。而決定你到底選擇第一個自己還是第二個自己的則是自控力。所謂毅力就是對長遠目標的堅持,是將生活作為一場馬拉松,而不是一場短跑。決定一個人毅力的就是他的自控力!也就是說,自控力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自控力是天生的嗎?
  • 鍛鍊出健身教練腹肌一樣的自控力
    大家好,歡迎打開多一點讀書,我是來著底層的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上個禮拜給大家介紹了十周掌控你的生活和時間的第二周,上周介紹了兩種增加意志力的簡單方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用一下。 自從上周開始我在用第一種方法。感覺還可以。 今天給大家介紹第三周。
  • 自控力:史丹福大學廣受歡迎的心理學課程
    然而,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意志力薄弱——自控只是一時的行為,而力不從心和失控卻是常態。很多人覺得讓自己和他人失望了,因此內心充滿愧疚。另一些人則覺得,自己被想法、情緒和欲望支配著,一時衝動而非審慎抉擇主宰了自己的生活。即便是自控力很強的人,也覺得掌控生活是件令人筋疲力盡的事。人們不禁會問:生活真的需要如此艱難嗎?
  • 自控力:這些經過科學研究證明的自控力提升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這些經由神經科學衍生出來的提升自控力的一些方法,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對很多人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如果想要真正做到自控,那麼,首先我們要去了解什麼是失控,以及為什麼會失控。意識到自己容易失控,這並不是一件壞的事情,因為你能根據這個線索去尋找提升自控力的方法。
  • 費勁給孩子做自控力訓練,怎麼孩子還是看到什麼都想要?
    別的孩子都去選了,就看見小千在那憋著淚,沒動靜。一問才知道,是她媽和她說:如果你這次能忍住不買,那等你過生日了,就給你買一直想要的平衡車。我問千媽,你閨女生日在年底,這得忍多久啊。比起時間線超長的訓練自控力,自己動手穿衣吃飯、整理玩具,才是符合4歲孩子年齡狀況的自控力練習。這個階段讓他們穿脫衣服、自己吃飯,對他們來說,已經是一件需要耐心去學習的事情:穿錯褲腿就要脫下來,重新再穿;鞋子塞不進,就要耐心揭開粘扣再穿進去;勺子兜不住丸子,就得反覆嘗試。
  • 培養自控力:讓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家庭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發展孩子的自控力,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行為。2~7歲是培養孩子自控力的最佳時期,因為這段時期是孩子成長的關鍵,在這幾年中,孩子的生活狀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走進了幼兒園,小學,和老師,同學一起生活、學習。孩子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要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如果孩子在這一階段能好好的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那麼他們就容易成為一個自覺成長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