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類是充滿欲望並且受欲望驅使的動物。
我們在欲望和誘惑面前,總是看不清楚自己的內心,也很難把控自己。我們都認為自己是理智的代表,一個有自控力的人。可在欲望面前,我們僅僅有的一點堅持頃刻間蕩然無存。
所以,我們一次次對自己說:下次面對誘惑,一定要堅持!可行為卻常常與我們背道而馳,我們總是說要控制消費,卻時不時的衝動一把;我們想要完美的身材,卻又安慰自己「吃飽了才能減肥啊!」
為什麼我們總是難以控制自己的欲望?卻面對欲望也身不由己呢?
心理學家米歇爾也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他進行了一次「臉孔識別」的實驗,發現了一個人對誘惑的敏感度會對他在抑制誘惑時的控制力產生很大的影響。
實驗時,米歇爾給試驗機分別呈現出一些男人和女人的面孔,要求他們對這些面孔的性別加以分辨,通過按鍵來作出選擇。
實驗的前半部分,機器所呈現的圖片都是沒有表情的,後面部分呈現的圖片都是富有情緒的。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實驗者記錄下每個按鍵的準確度。與此同時,還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對兩組大腦跟自控力相關的神經系統進行了觀察。
最後米歇爾對數據進行對比和研究發現。在實驗的前半部分,也就是沒有表情圖片出來的時候。所有測試人員的準確率沒有差異,但到了後半部分,自控能力較弱的人比自控力較強的人錯誤率更高,特別是臉上出現積極情緒時,前者錯誤率更高。可見,有情緒的圖片更為吸引人,導致那些自控力不好的人毫無抵抗力。
米歇爾此次實驗研究發現:不同的人對於一件東西的抵抗力不同,原因可能在於一個人對這樣東西的敏感度不同。
同樣,一個人對不同東西的抵抗力不同,原因也在於他對不同的誘惑具有不同的敏感度。
香菸在菸民的眼中是充滿誘惑力的,對於不吸菸的人來說,這種誘惑力很低,甚至沒有;同樣口紅在女人眼中也是充滿誘惑力的,對於不化妝的人可能毫無吸引力。
總而言之,一個人越是敏感的東西,在產生誘惑的時候,就越難以抗拒。當面對某種誘惑時,你會十分興奮,而且對於這種興奮感你根本無法抵抗或者大腦根本沒想過抵抗呢。此時,在誘惑面前,你的自控力會變弱。
如果你想要擺脫某種誘惑的幹擾,而你對這種誘惑也非常敏感,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儘量避免讓自己出現在這種誘惑面前,以免管不住自己。
可在我們身處的社會中,誘惑是無處不在的。功名利祿,香檳美女,誘惑可謂是五花八門,什麼能讓你把持不住,什麼就是你的誘惑。
可在大多數人面前,只看到了誘惑光鮮的外表,卻看不到背後的危險,就像小魚只看到了魚餌的美味,老鼠只看到夾子上的奶酪,卻沒想到這背後可能置於死地。
那麼,在誘惑面前,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第一,我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波瀾不驚,抱著一顆平常心安穩的過生活、看待周圍的一切,就會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紛爭。當我們把一件事看的沒那麼重要的時候,它對我們的誘惑力就下降了。
第二,利用積極的情緒遠離誘惑。在誘惑面前,可以用一些積極的情緒,讓自己遠離誘惑。告訴自己:我是不會被誘惑打敗的。當自己充滿積極能量時,我們也能抵制誘惑的決心和自控力。
面對誘惑,我們需要培養我們的自控力
1.什麼是自控力?
自控力是自己控制自己注意力、情緒、欲望的能力,也是自我引導的精神力量。自控力是每個人都需要,也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現實中,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自我管控力。
有的人天生自控能力弱,任何時候都管不住自己,尤其是在面對誘惑不能堅持自己的初心。
一個不能控制自己的人,往往容易情緒激動,指手畫腳,使本來可以辦成的事辦不成。這也失敗的因素之一。成功人士的思維模式是:先控制自己,再控制別人。
自控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尊重自己、自己塑造自己。一個能自我管理的人,是一個成熟的人,是一個為自己負責任的人。一個成功的人既要受別人的監督,又要受自己的監督。別人的監督可以發現自己發現不了的事情,自己的監督就是自製。自控,就是自己給自己一個紀律。
你必須在思想上認定沒有人能夠比你更好地教你自己,沒有人比你自己更值得你去跟隨,沒有人能比你更好地改正你自己。你要願意做這些事情,你要願意教育自己,你要願意跟隨自己,你要願意在必要的時候懲罰自己。
2.怎麼培養自控力?三思而後行。
中國古語有句話叫:三思而後行。美國心理專家研究人的自控力後,也提出:三思而後行。
這位心理學家專門研究壓力等精神狀態下如何對自己身體產生影響。她認為,自控力和壓力一樣都是生理指標。
當人們需要自控的時候,大腦內部會產生一系列相應的變化,幫助你抵制住誘惑,克服自己低自控力。
我們可以嘗試著通過呼吸實現自控,將自己的呼吸頻率慢慢降低,放慢呼吸後有利於自己身心從壓力狀態調整到自控狀態。冷靜地面對誘惑,思考自己該怎麼做,再重新開始思考,迎接新的挑戰。
託馬斯·曼告誡人們:「控制感情的衝動,而不是屈從於它,人才有可能得到心靈上的安寧。」
沒有自控力的人是可怕的,不但他的思想會肆意泛濫,行為更會如此。有人喝酒、上網成癮等,無一不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一個失去自控能力的人是不會得到命運的眷顧與垂青的。
那些以為自製就會失去自由的人,對「自由」與「自製」的意義顯然還沒有深刻的領會。因為自我控制不是以失去自由為代價,恰恰是為了保證自由最大限度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