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和健康委員會7月17日發布的調查顯示,我國居民的鹽油糖攝入量超標,存在不合理膳食現象。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而實際生活中,不合理生活方式引發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已成為影響居民健康的大敵,居民慢性疾病負擔日益加重。
今年,雨花區將迎接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驗收,創建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既離不開每一位市民的努力,又關係每一位市民的身體健康。雨花區衛健局提示:健康生活方式從減鹽、減油、減糖開始,讓我們一起遠離慢性疾病。
01
「減糖」
1.各人群均應減少添加糖(或稱游離糖)的攝入,但不包括天然水果中的糖和主食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
2.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類,具有甜味特徵,包括單糖和雙糖。常見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等。日常生活的白砂糖、綿白糖、冰糖、紅糖都是蔗糖。
3.飲食中的糖是齲齒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過多攝入會造成膳食不平衡,增加超重、肥胖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風險。
4.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糖攝入量控制在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
5.含糖飲料是兒童青少年攝入添加糖的主要來源,建議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6.嬰幼兒建議喝白開水為主,製作輔食時,也應避免人為添加糖。
7.建議減少餅乾、冰淇淋、巧克力、糖果、糕點、蜜餞、果醬等在加工過程添加糖的包裝食品攝入頻率。
8.家庭烹飪過程少放糖,嘗試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為食物提味以取代糖,減少味蕾對甜味的關注。
9.在外就餐時適量選擇糖醋排骨、魚香肉絲、紅燒肉、拔絲地瓜、甜湯等含糖較多的菜品。
10.人體補充水分的最好方式是飲用白開水。在溫和氣候條件下,成年男性每日最少飲用1700mL(約8.5杯)水,女性最少飲用1500mL(約7.5杯)水。
02
「減鹽」
1.食鹽攝入過多可使血壓升高,可增加胃病、骨質疏鬆、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2.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2-3歲幼兒不超過2克,4-6歲幼兒不超過3克,7-10歲兒童不超過4克。65歲以上老年人應不超過5克。
3.少放5%-10%的鹽並不會影響菜餚的口味。使用定量鹽勺,嘗試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為食物提味。
4.少吃榨菜、鹹菜和醬制食物。建議每餐都有新鮮蔬果。
5.少吃熟食肉類或午餐肉、香腸和罐頭食品,建議選擇新鮮的肉類、海鮮和蛋類。
6.減鹽需要循序漸進,味覺對鹹味的需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降低。
7.在超市購買食品時,儘可能選擇鈉鹽含量較低的包裝食品,和具有「低鹽」、「少鹽」、或「無鹽」標識的食品。
8.儘可能減少外出就餐,主動要求餐館少放鹽,儘量選擇低鹽菜品。
9.建議選擇低鈉鹽、低鹽醬油,減少味精、雞精、豆瓣醬、沙拉醬和調料包用量。
10.一些方便食品和零食裡雖然嘗起來感覺不到鹹味,但都含有較多的不可見鹽,建議少食用「藏鹽」的加工食品。
03
「減油」
1.烹調油有助於食物中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利用,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和維生素E的重要來源。但過多脂肪攝入會增加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發病風險。
2.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烹調用油量不超過25-30克。
3.把全家每天應食用的烹調油倒入帶刻度的控油壺,炒菜用油均從控油壺中取用,堅持家庭定量用油,控制總量。
4.烹調食物時儘可能選擇不用或少量用油的方法,如蒸、煮、燉、燜、水滑熘、涼拌、急火快炒等。
5.建議少用煎炸的方法來烹飪食物,或用煎的方法代替炸,也可減少烹調油的攝入。
6.少吃或不吃如炸雞腿、炸薯條、炸雞翅、油條油餅等油炸食品,在外就餐時主動要求餐館少放油,和少點油炸類菜品。
7.建議減少動物性脂肪的使用數量和頻次,或用植物性油代替,食用植物性油建議不同種類交替使用。
8.建議每日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不超過2g。
9.烹飪菜品時一部分油脂會留在菜湯裡,建議不要喝菜湯或湯泡飯食用。
10.學會閱讀營養成分表,在超市購買食品時,選擇含油脂低,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來源 |區衛健局 區融媒體中心陳文美
責編 | 顏開 校對 | 謝旺 編輯 | 史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