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說汙染環境罪

2021-01-09 楊晨霖律師

最近辦理一個涉及汙染環境的刑事案件,該類案件,大家聽的最多的是前幾年沿海海域的汙染以及礦山對生態環境的汙染,感覺都是比較遙遠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發生在成都的環境汙染刑事案件。

案情這樣:當事人是個50多歲的生意人,經營一家廢品收購站經營了20多年。前七八年前房產市場很熱,金屬廢品收購也是一路走高,當事人生意也經營的比較紅火。

當事人比較有信譽,也讓很多人願意找當事人賣一些利潤高的廢品,因此積累了不少的資源。時間到這兩年,市場不好,再加上相關部門對廢品收購行業的監管力度也大大加強了,生意也變得不好做了。

在這個背景下,有一些人就動了歪心思,去年8月,就有人找到當事人,讓當事處理一些危險化工鐵桶。常規情況下,危險化工廢舊鐵桶的處理是交於專門的廠商予以處理,這種正規途徑的處理還要另外給專門的廠商處理費,而這個客戶這樣把危險廢舊鐵桶交給沒有危險化工廢物處理資質的公司來處理,不僅不用交錢,還可以收一筆廢品費。這個客戶和當事人已經認識了快十年,知道當事人是個可靠的人,而且這段時間廢品收購的生意不好做。雙方談了價格後,當事人一咬牙就冒險收購了這個客戶的鐵桶。

這個客戶出售給當事人的鐵桶是甲苯二異氰酸酯危廢鐵桶,不經專業處理就排放的話會造成重大的環境汙染,對人的眼睛、皮膚、呼吸道等具有強刺激,必須由有國家頒發的危廢品處理資格證才能處理。客戶共出售給當事人9噸多的危廢化工鐵桶,當事人轉給了客戶將近2萬元,當事人收到鐵桶後,用龍門剪將鐵桶剪爛,再賣到廢品中心,以此獲利。

2019年8月底,客戶因為出售該類危廢化工鐵桶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了,當事人也就沒有再收購過危廢舊鐵桶。

今年3月,因收購危廢化工鐵桶,當事人也拘留了,涉嫌的罪名就是汙染環境罪,隨即就被逮捕了。

這個案子涉及到以下幾個問題。

1、什麼是汙染環境罪?

2、該罪的犯罪構成是什麼?

3、在本案中,當事人的行為如何認定?

先來說說第一個問題,什麼是汙染環境罪?

根據《刑法》338條規定,汙染環境罪是: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汙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放射性廢物」主要包括放射性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是指帶有病菌、病毒等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是對機體發生化學或物理化學的作用,因而損害機體,引起功能障礙、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質;「其他危險廢物」則是指上述列舉之外的,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鑑別標準和鑑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廢物。

本案中,當事人處理的危廢化工鐵桶主要是甲苯二異氰酸酯危廢鐵桶,符合刑法及相關法律解釋規定的有毒物質,符合犯罪的客觀條件

第二個問題、汙染環境罪的犯罪構成是什麼。

按照犯罪構成的幾個要件來說,其犯罪構成有以下幾個要件。

1、本案的客體要件是,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環境汙染的防治制度。犯罪對象是危險廢物: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

2、本罪的客觀要件是要有對環境造成汙染的結果。

本罪屬於結果犯,必須有行為人造成了環境汙染的結果,才構成犯罪。而造成的環境汙染的程度,即為行為人犯罪情節嚴重與否的界限。

3、本罪的主體要件為: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凡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構成本罪。單位也可成為本罪主體。

4、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這種過失是指行為人對造成環境汙染,致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嚴重後果的心理態度而言。至於行為人對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這一行為本身有時則常常是有意為之,但這並不影響本罪的過失犯罪性質。

第三個問題,在本案中,當事人的行為如何認定。

在本案中,當事人在公安訊問筆錄中都如實供述了自己收購危廢化工鐵桶,然後不經正規處理即售出的行為,如實供述了自己知曉鐵桶均為危廢舊鐵桶,並知曉會造成嚴重後果。

當事人對公安在供述中說,自己僅僅剪爛鐵桶就予以出售,並沒用通過其他方式對汙染物進行應有的處理方式,而對環境造成了嚴重行為,自願認罪認罰。

汙染環境罪是結果犯,只要造成了環境汙染的結果就構成犯罪,對於其排放處理廢物的重量以及其他行為只是量刑的情節。

在本案中,雖然當事人處理了九噸多重的危廢化工鐵桶,已經超過了司法解釋規定的嚴重汙染為「排放3噸」的標準,按照刑法的規定,其刑期在3年以下。

當事人認罪認罰,在提起公訴階段出具了認罪認罰的具結書,公訴人也給出了緩刑的量刑建議,當事人也就不會再有牢獄之虞了。

相關焦點

  • 汙染環境罪應規定為危險犯
    環境汙染罪是刑法修正案(八)對1997年刑法規定的重大環境汙染事故罪修訂而來,取消了「重大」汙染行為,同時以「有害物質」取代「危險物質」,擴大了犯罪對象。刑法修正案(八)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汙染環境罪的入罪標準,擴大了處罰範圍,彰顯了生態環境的法益觀念。
  • 汙染環境罪的罪過形式屬於故意
    刑法關於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的罪過形式,除了汙染環境罪外,均為故意犯罪。刑法修正案(八)規定了汙染環境罪的新罪名,但並未明確規定汙染環境罪的主觀罪過形態,對此,實務界有不同的認識。筆者認為,汙染環境罪的主觀罪過形式,應該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目前,關於汙染環境罪的主觀罪過形態爭議,實質上涉及對汙染環境結果的不同認識。
  • 汙染環境罪主觀方面亟須明確
    環保部門單獨查處此類案件時,也習慣於從排放的汙水中重金屬含量是否超標準3倍排放來認定案件是否涉嫌汙染環境罪,未能從行為人的主觀方面深入調查,導致有些「案件流產」。那麼,當某一汙染環境行為無法證明是「故意而為」時,應當如何適用刑法?筆者提出如下解決辦法:一是短期解決方法。環保部門、公安機關在調查、偵查時要注意第一時間獲取當事人排放汙染物主觀方面的證據。
  • 陳潔瓊:汙染環境罪與非法經營罪競合適用帶來的問題
    對此,有些地方持肯定態度,但這實際上形成悖論:無資質處置危險廢物,違法造成環境汙染的,以汙染環境罪最高只能處7年有期徒刑;未違法造成環境汙染的,以非法經營罪最高可以處15年有期徒刑。」因此,設立了汙染環境罪與非法經營罪「擇一重罪處斷」的原則。可見,現行規定設立的初衷是在加大刑事打擊力度的同時,又能平衡量刑。
  • 汙染環境罪屬於行為犯而非結果犯
    八)將原來的重大環境汙染事故罪修改為汙染環境罪,同時將犯罪的成立條件即「造成重大環境汙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改為「嚴重汙染環境」。有觀點認為,《解釋》第1條前5項將「嚴重汙染環境」解釋為5種行為,而後9項則將「嚴重汙染環境」解釋為9種結果。此種解釋方式將行為犯與結果犯規定在同一個罪名之下,表現出了一定的糅合性。也有觀點認為,本罪是結果犯,主要理由為:第一,本罪是由重大環境汙染事故罪發展而來,後者是結果犯,故本罪也應當為結果犯。第二,本罪的罪過形態包含過失,而過失只處罰結果犯。
  • 重大環境汙染事故罪危險犯處罰建議
    摘要:現代社會,環境危機此起彼伏,生態狀況持續惡化,而我國現行刑事立法對環境犯罪的規定卻不利於保護環境。本文探討了對環境犯罪刑事立法以及刑事執法過程中亟待完善的問題,提出了在現行刑法修改時或發布刑事特別立法時,增設處罰重大環境汙染事故罪危險犯的條款建議,以期拋磚引玉,豐富和發展環境犯罪的司法研究。
  • 實體法與程序法雙重約束下的汙染環境罪
    ①然而,筆者初步研究後發現,2013 年第15 號司法解釋施行以來,各地進入法院審理的汙染環境類案件數量並沒有出現「井噴式」的快速增長,且在全國範圍內呈現出較大的不均衡分布。本文將以此現象為切入,從個案刑事司法運行的角度,分析當前我國汙染環境罪司法判定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相關制約因素及其破除,以期對我國的生態文明法治建設有所裨益。
  • 報告析中國環境司法現狀 哪些地區汙染環境罪多?
    報告顯示,大氣汙染類環保行政案件單次最高罰款金額最高,達到90萬元,出現在江蘇;畜禽養殖汙染類環保行政案件單次罰款金額最低,達到3000元,出現在浙江。  汙染環境犯罪數量驟增  據了解,2011年以前,中國雖然已經確定了對嚴重汙染環境行為進行入罪化處理的刑事政策,但在司法實踐中,刑事案例極少,基本上處於零判決狀態。
  • 「違反國家規定」不屬汙染環境罪明知內容
    關於汙染環境罪的主觀罪過,存在「故意說」「過失說」及「複合罪過說」等不同觀點。《刑法修正案(八)》對汙染環境罪進行了修改,該罪的保護法益已經從人的生命、身體、健康利益等擴展到與之相關的環境法益。不管有無發生實害後果,行為人對汙染環境持有故意,就成立故意犯罪。  在故意犯罪中,故意的對象是客觀構成要件。
  • 重慶雲光化工有限公司因汙染環境罪被罰50萬
    中國網6月18日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環境汙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稱《解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胡云騰通報了重慶雲光化工有限公司等汙染環境案的相關情況,雲光公司被罰人民幣50萬元。
  • 關於汙染環境罪案件的辯護策略分析——從個案說起
    通過修改,擴展了本罪的適用範圍,降低了入罪門檻,加大了對環境汙染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也使得司法實踐當中,以汙染環境罪追訴的案件大量增加。然而重錘之下,必會傷及無辜,如何更好地保障當事人的權益,儘量爭取去罪或輕判,值得刑辯律師思考。以下筆者將以詳細介紹一例成功去罪的案例來展開。
  • 恩施一公司非法生產此物,犯汙染環境罪獲刑
    近日,恩施市人民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的一起汙染環境案一審宣判,被告人胡某某、石某某犯汙染環境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000元,被告單位L公司(化名)犯汙染環境罪,被判處罰金人民幣50000元。
  • 世界環境日|非法處置照片衝印廢液30餘噸汙染環境罪一案,今日宣判!
    世界環境日|非法處置照片衝印廢液30餘噸汙染環境罪一案,今日宣判!今日,杭經開法院開庭宣判了一起汙染環境罪案件。案情回顧2007年徐某開了一家照相衝印店,從事照片衝印業務。在衝印店正式開業前,徐某按照環保規定,與當地一家具有資質廢液處理機構籤訂協議,將衝印過程中產生的廢顯(定)影液交至該機構處理。徐某的經營狀況時好時壞,後從鳳起大廈搬到了七堡。
  • 男子收購廢油桶進行加工 涉嫌汙染環境罪被立案偵查
    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5月5日從淮南市公安局田家庵分局刑警一隊了解到,王某涉嫌汙染環境罪,案件已移交警方立案偵查。2011年,王某來到淮南趙圩村,租了一處房子專收塑料廢品,轉手賣給別人加工塑料。時間久了,王某發現自己如果買一臺塑料破碎機加工塑料,能從中獲取更多利潤。2013年,王某購買了塑料破碎機,自己開起了塑料加工作坊,將收購的塑料廢品進行破碎加工,然後賣給徐州、宿州等地的老闆。
  • 重大環境汙染事故罪的因果關係認定
    2012-02-03 13:47:46 | 來源:中國法院網南昌頻道 | 作者:盧芬   摘要:當前大量重大環境汙染事故罪行為得不到及時制裁
  • 全國首例浙江德清被告人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犯汙染環境罪判刑
    我國為了保護生態環境,為了維護人類自身和子孫後代的健康,必須積極防治環境汙染。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中國首例違法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構成環境汙染罪並判處刑事處罰的案件。湖州市德清明禾保溫材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祁某某因違法使用氟利昂生產被地方法院以環境汙染罪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並處罰金5萬元,企業被判處罰金70萬元。
  • 將有毒固廢偷排入運河,十人涉汙染環境罪被浙江桐鄉檢方起訴
    將有毒固廢偷排入運河,十人涉汙染環境罪被浙江桐鄉檢方起訴 澎湃新聞記者 莊岸 2019-08-29 16:52 來源:
  • 兩高通報四起環境汙染典型案例
    裁判結果:經法院一審判決、二審裁定認為,被告單位紫金山金銅礦違反國家規定,未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存在的環保隱患,繼而發生了危險廢物洩漏至汀江,致使汀江河水域水質受到汙染,後果特別嚴重。法院最後以重大環境汙染事故罪分別判處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有期徒刑三年、緩刑;紫金山金銅礦罰金人民幣3000萬元。
  • 七星關這兩男子犯汙染環境罪 不僅獲刑還要公開道歉
    9月10日,七星關區人民檢察院提起的趙某、張某汙染環境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一案獲判,判決支持了檢察機關全部訴訟請求。  七星關區人民檢察院在依法履行公告程序後,在法定期限內,無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社會組織提起民事訴訟,當事人亦未對受損環境進行修復和治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仍處於受損狀態。遂在依法對趙某、張某涉嫌汙染環境罪一案提起公訴的同時,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 環保稅法:說說汙染當量、汙染當量值及汙染當量數
    環保稅法:說說汙染當量、汙染當量值及汙染當量數學習《環保稅法》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可能就是理解所謂的環保專有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