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起跑線》從婚姻、教育、人性之善三方面來講當下社會的溫情

2020-12-13 若一然然說影視

接受溫情類影視劇安利,

關注若一看劇不迷路。

評論會回,歡迎交流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主演:伊爾凡可汗、薩巴卡瑪爾等

類型:溫情類

推薦指數:√√√√

豆瓣評分:7.9分

01 「妻管嚴」成了一個好男人的標配

電影的故事布局特別完整。

由開頭男主在自家服裝店裡初次遇見女主的一見鍾情,到後來瘋狂追求。

再後來,感情很順利的倆人有了孩子。

裁縫出身的男主白手起家步入了中產階級,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了。

婚後,忙生意的他深情依舊:視老婆為女神,唯命是從。

好男人的好,是那種只要老婆一個電話召喚,就算是正在談生意,也會撇下客人趕到老婆身邊。

不僅僅會在意老婆的不開心小情緒,還會在意老婆的杞人憂天。

惹老婆生氣的事決不會做第二次,老婆說搬家,即使自己再不舍鄰裡鄉親們,卻還是會忍著難過聽從老婆安排。

總之在他眼裡,老婆是女神,在他心裡,老婆最大。

看彈幕,不少人說女主太幸福,其實不過是男主太寵妻。

有人大呼,「這樣的老公給我來一打」。

也恰恰是應了網絡流行的那句話,「別人家的老公從來沒讓我失望過。」

在此,請原諒檸檬樹下的我。

一直以為印度電影裡夫妻之間,一定是男權至上,而女人則地位低下。因為不管是電影《摔跤吧爸爸》、還是《神秘巨星》裡,都顯而易見的呈現了女人在家庭中在自家男人面前活得有多卑微。

與之相反的是在該部電影裡非但沒有,反而呈現的是一種夫妻身份地位互換式的婚姻生活。

「妻管嚴」的男主,所言所為卻絲毫沒有因為所謂的「妻管嚴」而覺得損害了他作為男人的尊嚴和面子。

反倒是因為愛老婆,寵老婆而像我們展現的是男人更爺們的一面。

我們常說的「妻管嚴」從來都不是一個貶義詞,所謂的妻管嚴不過是倆個人相愛最好的證明罷了。

02 孩子的教育,父母的憂慮

電影裡的那位指導老師說的,「一般受教育低的父母是不太會在意孩子的教育。

老師看法印證了女主對於下一代教育問題的選擇上。女主上過大學,所以也堅持主張為女兒找個好學校,並竭力倡導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跟女主不同的是,沒上過大學的男主對於孩子的教育卻沒有那麼緊張。至少在他看來,私立、公私學校本質並無區別,家長們又何必為擠進某個學校而鞍前馬後,操勞不得。

讓他改變對孩子教育上的這個「不在意」的是他的老婆,動不動就撒嬌、杞人憂天式的講道理,裝難過……老婆的套路他都懂,卻還是選擇繳械投降。

因此,從被老婆慫恿為了孩子的教育搬家開始,到在貧困鄰居朋友面前裝窮,都是聽了老婆的叮嚀。

這愛情真叫一個酸。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為孩子上學三遷。

電影裡呈現出的教育資源不公平,甚至有暗箱操作,不安分的人總是會留給人無限的遐想,讓人感慨不已。

當教育不公平的現象搬到熒幕,可謂是明人不做暗事,讓人不得不佩服這個神奇的國度。

潛規則大家都懂,就像男主最後在晚會上當著所有家長的面激昂又氣憤地拆穿了唯利是圖道貌岸然的女校長,觀眾席裡卻沒有一個敢鼓掌表贊同的人,雖然他們都在很是認同男主的觀點,但是就不說。

因為,他們的孩子也在裡面上學。但凡能守護孩子周全,誰又會放任到一意孤行奮起反抗?

孩子教育問題,從來都不是印度一個國家家長們的事。

而我們中國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全國高考,一個被普通人視為唯一出路、唯一改變命運、唯一公平的考試,你能理解站在考場外等候孩子的中國家長們的擔憂嗎?

03 窮人擁有的不僅僅只是善良

之前看過電影《21克拉》,迪麗熱巴主演的習慣了白富美生活的女主,面對郭京飛飾演的窮小子的表白時,哭著說了句,「窮人的善良往往只能是善良」。說完這句話後的女主卻還是選擇跟男主在一起了。

窮人擁有的不再僅僅是善良了,還有愛情,被愛也值得愛。

為了孩子的教育,體驗生活,男女主一家搬去了貧民窟。認識的鄰居,都是一些窮的只剩善良的人了。

在校方家訪工作人員的到來時,鄰居的神助攻,編了個家道中落的梗,使他們成功避開了檢察員的質疑。

並熱情無比,還自告奮勇的說要教男女主兩口子過貧困日子。

明明自己什麼都沒有,貧窮鄰居夫妻倆卻還是不約而同的將自己的報酬分男女主一份。

偶遇男主偷摸去銀行取錢,卻誤以為男主要偷銀行的錢,再次神助攻的把男主從自助取款機裡拉出來並一本正經的開導說服。

以為男主為女兒學費發愁,便自行出去碰瓷,私下了的賠償,毫不猶豫地如數給了男主。

對自己已被撞出鮮血的手臂的傷抱以小事,甚至一度開心,自己多多少少幫助到了男主。

抽籤式學生名額確定,自家兒子雖落選,抱著孩子痛哭不已,出了門,卻還是很大方很周到的和妻子湊了錢數,為男主家女兒慶祝。

後來,被發現男主女主的欺詐行為,一度氣憤不已的他準備去學校投訴。不曾想遇到了校門口正排隊上車的男主女兒,女兒甜甜的像鄰居跑去,給了個擁抱和對自己兒子的問候後,鄰居心軟了。

在這裡,你能看到的是窮人在世的善良,最無私最真誠的真心。

生活雖窮,可心都是熱的,都是暖的。

正因為鄰居一家人的善良,感動了男主一家。女主改變了當初一味要送女兒去私立學校的決定,也讓男主有勇氣去講出真相。

擁有善良的鄰居,最是富有。

END.

今日話題:

電影哪些地方有打動到你?

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印度電影《起跑線》:究竟是誰的起跑線?_咚飛電影影評
    周末的家庭影院,觀看了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本劇題材敏感,節奏和表演都極具功底,通過喜劇手法反諷教育問題,針砭時弊,極具社會使命感。分享幾點觀演心得。首先:通過這部電影,大概了解印度教育現狀。不由深思:教育這條起跑線,究竟是孩子的起跑線?還是家長的起跑線?還是整個國家的起跑線?誰又是最後的贏家?
  • 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你是怎麼想的?
    (三)社會層面的人性第3個層面就是社會層面的人性,因為人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是具有複雜的社會關係。每個人都是生活在具體的環境裡面的,要遵守規則,比如說像某地的風俗、道德、國家的法規這些社會規範。就如馬克思曾經說過「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 揭露教育現實的印度電影——起跑線
    自從2018年以來,黑仔才開始慢慢的接觸了印度的電影,才了解到原來電影可以如此自然的揭露社會現實,就2018年來講就有較多具有影響力的電影,比如《神秘巨星》、《廁所英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等。而今天要聊的是一部與教育現實相關的印度電影——起跑線。
  • 《起跑線》:透過焦慮的教育表現看出三層社會意義
    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訴你:你儘管很富有,但你沒什麼文化,你沒什麼社會地位,所以你的孩子乃至你的後代都無法步入他們口中的上流社會,上不了好的私立學校。你會怎麼樣?氣憤,無奈,得過且過,還是做出最後一番掙扎?答案就在今天我要講的這部電影裡《起跑線》。
  • 《起跑線》:透過焦慮的教育表現看出三層社會意義
    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訴你:你儘管很富有,但你沒什麼文化,你沒什麼社會地位,所以你的孩子乃至你的後代都無法步入他們口中的上流社會,上不了好的私立學校。你會怎麼樣?氣憤,無奈,得過且過,還是做出最後一番掙扎?答案就在今天我要講的這部電影裡《起跑線》。
  • 教育公平的追求拷問人性,走勢如何取決於社會智慧
    拼爹的教育好,還是不拼爹的教育好?教育牽涉到太多的家庭,事關孩子前程家長們都非常關注,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拼爹幾乎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在拼爹的路上,不管有錢的人,還是沒有錢的人,都努力地在教育上投入。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個人無法改變的先天條件之一就是他無法選擇的父母,父母的貧富直接決定了孩子在拼爹路上的起跑線。
  • 印度教育類電影《起跑線》,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從預告片來看,電影《起跑線》講的似乎就是這樣一個故事:社會被分為上中下三等人,上流社會的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最好的教育,中等人的孩子為接受更好的教育絞盡腦汁,而窮人的孩子卻徘徊在失學的邊緣。看上去同樣是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但有人的起跑線旁邊停了一輛有司機的車,有人的起跑線上卻荊棘密布。
  • 傾家蕩產送女兒出國留學,印度電影《起跑線2》,不再談教育問題
    還記得一度引起話題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嗎?這個深深烙在中國人心中的詞彙,和亞洲教育環境的共鳴,讓《起跑線》拿下7.9的高分。《起跑線》的主要劇情是土豪一家,為了幫助女兒申請名校入學資格,假扮窮人到貧民窟生活的故事。
  • 印度高分電影《起跑線》:教育到底是為了什麼……
    評分8.9的印度電影《起跑線》近期引起網友熱議,很多網友表示:中國人的教育之痛,竟然被印度人拍出來了!電影講的是一對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追求貴族名校的故事。於是他們舉家搬進貧民區,貧民區的生活讓人哭笑不得,環境髒亂、老鼠亂竄、廁所沒 有水、還要等著領政府的補給糧……電影最終怎麼樣了呢,結果對我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值得思考的是,如此付出得到的教育就一定能實現孩子逐步進入上層社會的目標嗎,就能真正教育好孩子嗎。恐怕在電影裡那樣利益如洪水猛獸般的學校學習,再好的教育環境和設施也教育不出來人性精神的善良。
  • 電影觀後感·第162部·《起跑線》教育源自對於孩子們的愛
    《起跑線》講述的就是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讓女兒皮雅接受好的教育,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一對印度的中產階級夫婦為讓女兒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不再重複自己當年上公立小學時候的艱苦生活,而想盡了各種辦法,無所不用其極。
  • 中國有哪些類似《起跑線》的電影?
    一說起印度電影,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漢。他的每一部作品,像《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等等都是在喜劇的包裝下揭露最現實最尖銳的社會問題。當然很多說的都是印度的社會問題,比如應試教育問題,重男輕女問題。
  • 人性可怕嗎,或善或惡,如何看透人性的虛偽和扭曲
    人性這個話題一般情況下在公眾場合下很難展開討論,即或少數人打開話題大多情況下也很難討論下去,極端情況也有可能搞得不歡而散,無法達成共鳴的話題,好像大眾社會也在刻意的避諱這個話題。從古人來講,孟子的看法是人性本善;而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卻是人性本惡的看法。西方的有些文化顯示人性本惡說。那到底哪一種說法比較站得住腳呢?我生活在這個世界,需要持守各種各樣的規則,小到什麼時候可以過馬路。可以說在各種的生活狀態下無處不存在規則甚至是法律對我們的行為規範的制約。
  • 讓人熱淚盈眶的英國傳記電影,《模仿遊戲》充滿了人性和溫情
    《模仿遊戲》是一部向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之父阿蘭·圖靈致敬的影片,同時本尼迪克特影帝級的忘我演出把我感動得熱淚盈眶,為了這個遺世而獨立的才華,為了他所遭受的不人道的待遇。故事開篇讓我想到聽風者,整部影片下來儘是溫情,以為是懸疑片結果人性和溫情才是故事的基調。
  • 教育題材《起跑線》男主是誰 伊爾凡·可汗還演過什麼電影
    ­   近年上映的印度電影,父親多以嚴厲、充滿力量感的形象呈現。《摔跤吧爸爸》中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不苟言笑又不乏溫情,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別於固有觀念中印度男人的形象,這部即將於4月4日上映的印度話題佳片《起跑線》中展現了一個印度電影裡罕見的暖父形象,愛老婆、疼女兒,堪稱印度「貓爸」。
  • 必看印度電影《起跑線》——揭示印度教育社會現狀
    這裡是三大白,陪你一起看電影,看人生。動動小手點個關注吧。電影簡介:一對印度的中產階級夫婦:服裝店老闆拉吉(伊爾凡·可汗 飾)與太太米塔(薩巴·卡瑪爾 飾)為了讓女兒皮婭(蒂希塔·塞加爾 飾)接受更好的教育想盡了各種辦法。
  • 電影鑑賞:《起跑線》這部最新的印度神片,真是扎心了!
    而當他們費盡心思終於要將女兒送進名校時,事情卻又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中國有一句很熱門的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這條「起跑線」指的就是孩子接受的教育,中國人認為孩子接受了好的教育,才能具備強大的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機制中獲得先機與優勢。
  • 印度電影《起跑線》:揭示中國教育的痛點
    近些年,一直叫囂成為亞洲老大的印度其快速發展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是電影產業,每年都有優秀的影片成功的進行海外輸出,無形中提升了印度的文化軟實力,電影《起跑線》無疑是成功的典範。電影《起跑線》是薩基特·喬杜裡執導的劇情片,由伊爾凡·可汗、薩巴·卡瑪爾等主演,該片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夫妻為了讓孩子從小就能夠獲得最好的教育,從而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該片於2017年5月19日在印度上映,2018年4月4日在中國上映。
  • 印度電影起跑線影評分享
    印度電影起跑線印度電影自從摔跤吧爸爸後,火熱起來,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印度電影起跑線的影評。挺好的電影,現在印度片越來越好了2很有幸看到了點映,這是我第一次給寶萊塢電影滿分。教科書般的黑色幽默下,反映了中產階級的焦慮,階級通道的封閉,社會階級對立現狀的不可改變,社會優質資源的匱乏,上流社會對底層人民基本權利的竊取,這樣的現象在每個國家都存在。
  • 《起跑線》反映了無數家長的心聲,也揭示了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
    電影《起跑線》很真實,印度商業電影一直都敢於直視國家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把不體面的表達出來反而成全了體面。中印兩國社會問題實在太相似,在教育上,往往都不是大人培養孩子,而是孩子滿足大人,當學校失去它教育的意義淪為生意場後,國家的未來又在哪裡。
  • 高冠解讀《起跑線》:一部引發家長共鳴的電影
    由薩基特·喬杜裡執導,伊爾凡·可汗、薩巴·卡瑪爾等主演的印度電影《起跑線》正在熱映。影片首周票房斬獲1.34億。影片聚焦當下熱門的教育話題,不少家長帶著孩子闔家觀看,並發出「這就是我們的真實寫照」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