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到了3歲的時候,他的人生便開始了新的徵程,因為他要背上書包,邁入校園,接觸一個全新的圈子。
而對家長來說,有擔心也是正常的,所以在孩子剛入園的時刻,老師與家長會保持著積極的溝通,爭取讓孩子能夠快速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但很多幼兒園老師表示,有些家長的做法很「討人嫌」,這樣下去,不僅老師會避而遠之,就連孩子也容易被疏遠。
1)要求老師瘋狂「曬」自家娃
對於很多女性來說,有了娃之後,會將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孩子身上,害怕孩子吃不好,穿不暖,受欺負,受冷落。雖說關注沒有不對,但過分關注,顯然有些「多此一舉」。
一些寶媽害怕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因此要求老師瘋狂「曬」自家娃,隔一個小時,就讓老師拍視頻、發照片,時刻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
短時間內可能老師會比較配合,但時間一長,或許會有些反感,畢竟老師不可能為你家一個娃服務。
2)「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
有些家長對幼兒園的老師很不放心,生怕孩子被老師冷落,被其他同學欺負,因此他們會在教室門口待很久,稍有不滿,就會找老師「談話」。
甚至有的家長會在孩子的書包裡放上錄音筆,時刻抓取幼兒園中的一舉一動,避免孩子受了委屈。
這類家長的做法確實有些不妥,老師和家長之間應該有起碼的信任,否則為何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中呢?
如果用這樣的方式與老師相處,必然會引起幼兒園的不滿,這樣不僅老師不喜歡,而且孩子也很容易被鼓勵,被疏遠。
3)認為幼兒園只是看孩子的地方,學不了知識
每一個職業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幼兒園老師這個職業同樣如此,一個看似輕鬆,實則非常辛苦的職業,理應被得到尊重。
但有些家長不這麼想,他們認為幼兒園就是看孩子的地方,又不教什麼知識,況且自己花了錢,就應該得到滿意的服務,並且老師不能有怨言。如果每個家長都這樣想,那幼兒園老師的教學任務怎麼進行下去?
以上3類家長的溝通方式,不但老師不會喜歡,而且就連自己的孩子也可能會被疏遠,所以,家長不要做這些得不償失的事情。
1)老師,我家孩子很調皮,還請您耐心教導
「熊孩子」是大部分老師頭疼的學生,平時不僅調皮搗蛋,而且不服從管理,家長也知道自己孩子的情況,遇到這個問題,如果父母對老師說:我家孩子很調皮,還請您耐心教導。
那老師從心裡就會認為,家長很有素質,相信孩子也錯不了,只要稍加教導,就是可塑之才。
2)老師,學校有活動需要我參加的,聯繫我就好
幼兒園和小學、中學不一樣,它更需要家長的配合和參與,才能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因此,如果有家長願意抽出自己寶貴的時間,來積極響應幼兒園的活動,那老師一定會更加關注這個孩子,給孩子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
3)孩子在家不如在學校表現好,老師,您有何高見?
家長與老師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從表面上來看,是家長關心自己的孩子,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家長對老師信任的體現。
家長願意從老師那裡請教方法,說明兩人的溝通是真誠、謙遜的,這樣老師不但會欣然提出自己的見解,而且平時還會關注孩子,開導孩子,讓孩子能夠更快地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