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上幼兒園,爸媽會忍不住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受欺負,老師照顧到不到位。
孩子離開父母后的狀態是爸媽最關心的,老師對孩子的態度也是父母關注的。
小輝是個5歲的小男孩,每天上幼兒園回來都悶悶不樂的。上幼兒園前的小輝活潑開朗,每天都追著媽媽嘰嘰喳喳的講個不停。
可上幼兒園之後的小輝,每天回家以後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話變少了很多。
媽媽很奇怪,就主動找兒子說話,問兒子在幼兒園有沒有發生什麼,是不是被小朋友欺負了,兒子都說沒有。媽媽只好找別的話題和兒子聊天,多說幾句後,兒子又變回以前愛說話的樣子了。
有天,媽媽忙裡偷閒點開幼兒園的班級群的實時監控,看看兒子在學校的樣子。
看著看著,媽媽發現,兒子總是自己在一個角落玩,偶爾和其他小朋友說話,其他小朋友也不理他,兒子只好又回到角落玩。
媽媽觀察了幾次,發現兒子找老師講話時,老師也不理他,除非身邊沒有小朋友了,才會回應兒子。
媽媽憑著女人的第六感大概知道怎麼回事了。兒子在幼兒園不討老師喜歡,小朋友也跟著排斥他起來。久而久之,小輝感到別人對他的反感,就不太愛說話了,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媽媽去幼兒園接小輝的時候,質問起老師來,「怎麼我的孩子上幼兒園就變了個樣?」
聊到後來,老師抱歉地說,有一回小輝想上廁所卻害羞不敢說,結果尿在了褲子上,被其他同學笑了很久;自己作為老師有時候也沒有注意到孩子的情緒,沒想到其他小朋友會學自己,以後她會多關注小輝的。
孩子到了幼兒園與家裡的環境大不相同,在家裡就他一個孩子,到了學校後,小朋友變多了,老師不可能每個孩子都一直關注。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變化,將孩子的變化告訴老師,讓老師注意到。
老師也有自己的喜好,但總不會對一個孩子很壞。從小有好習慣的孩子往往會受到老師的喜愛,比如說有生活自理能力、愛表達、懂事的孩子等。
1.自覺的孩子
幼兒園的老師沒法一個個孩子都管到位,有的孩子到吃飯睡覺的時候,跑來跑去,讓老師不得安寧,而有的孩子乖乖把飯吃完了,乖乖睡午覺。
一般來說,自覺的孩子往往會更加受到老師的喜歡
2.友善的孩子
孩子在幼兒園不一定就要得到老師的關注,可以多跟身邊的小夥伴相處。有好友的小朋友,在幼兒園裡會更開心。
3.會表達的孩子
會表達不一定是拍馬屁,孩子向別人表達自己時,不是長篇大論,而是用實際行動給別人看,會表達自己的需求或者是喜怒哀樂。
4.懂事的孩子
明白道理的孩子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凡事都要講道理,用道理說話是讓人難以忽視的。
孩子上幼兒園前,家長要培養孩子的這些好習慣,往往需要繪本或者是一些其它書籍的幫助。
這套這套《幼兒情商行為管理親子兒童繪本》能夠培養入園前孩子的生活自理、表達等能力,提高孩子對陌生環境的適應性。
它以簡潔有趣的故事以及天真童趣的畫面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孩子在閱讀過程中慢慢培養好習慣。
教會孩子懂禮貌、常洗手、安全意識、自主獨立、生活自理等等。
一套書有30冊,每一冊的主題都不同,主要也不貴,對孩子培養好習慣也有很大幫助。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