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近些年來,孩子上幼兒園似乎已經成了大家共識,很多家長在孩子3歲時,就會把孩子送去幼兒園小班。
在這種高需求下,幼兒園也如雨後春筍般開了起來,家長們都會進行各種考察,就為了給孩子選擇一個放心的幼兒園。
但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雖然幼兒園的師資力量很重要,但孩子能否適應幼兒園生活,往往是取決於孩子本身的能力。
很多家長不知道,其實幼兒園裡面也有很多「潛規則」,有三類孩子更受老師歡迎,送去幼兒園後,不僅老師喜歡,家長也省心,一定要心裡有數。
1)有禮貌的孩子
有禮貌、有教養的孩子,不論走到哪裡都是最受歡迎的,是否有禮貌,是孩子素質、家教的最基本體現。
而讓孩子懂禮貌,是需要從小就培養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平時的言行舉止,孩子有樣學樣,因此父母平時在家就要文明用語,不說髒話。
而等幼兒園要開學時,家長要提前告訴孩子,在學校應該如何禮貌待人,以及哪些是不禮貌的行為。
比如早上看到老師要問好,晚上放學記得說再見,有問題要及時跟老師溝通,不能與同學打鬧等等。
2)有自理能力的孩子
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很多家長對孩子都特別溺愛,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孩子基本處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地步。
這樣的孩子自理能力非常差,而現在上幼兒園的年齡又早,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想去廁所也不說話,最後都弄在褲子上,讓老師們苦不堪言,顯然這樣的學生在幼兒園是最不受歡迎的。
而相反的,孩子如果自理能力強,吃飯、穿衣、上廁所都可以自己完成,這樣的孩子能讓老師少操心,家長也相對省心不少。
因此,在上幼兒園前,給孩子養成自理能力非常重要,不然很可能遭到幼兒園的反感,甚至被勸退都有可能。
3)做過入園準備的孩子
說到幼兒園開學,相信所有人的印象都是孩子各種哭喊,家長揮淚離別。依稀記得小時候,有一個同學邊哭喊邊抱著媽媽的腿,最後硬是被老師拎回教室。
幼兒園開學當天,很多孩子肯定都不適應,哭喊在所難免,但每個班級總有十幾個學生,老師也就2-3個,如果所有孩子都哭鬧,老師肯定管不過來。
但如果孩子不僅不哭鬧,還知道幫老師哄其他學生,那肯定更受老師歡迎,說不定以後就是班長的候選人了。
因此,讓孩子提前做好入園準備非常重要,可以提前給孩子講一些幼兒園的繪本,在開學前去幼兒園內參觀玩耍。
更主要的是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要告訴孩子,去幼兒園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哭泣,等到晚上放學,媽媽就會在門口接你回家等等。
幼兒園是孩子接觸社會的第一步,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都至關重要,家長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
這些「潛規則」幼兒園老師從來不會對外說,但家長一定要了解,以免孩子上了幼兒園不受歡迎,自己還找不到原因。
為了孩子更好地進入幼兒園,一定要培養好孩子的性格,讓孩子提前做好準備,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快接受學校新生活。
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