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寶媽的交流群裡看見他們在交流,說的是有的孩子已經開始上大學了,但是換洗的衣物還是會每周放假的時候拿回家讓家長幫忙洗,現在就是讓幫忙做一點家務都會因為這些而吵架,我看著這位家長無力的語言,心裡瞬間也是感慨萬分。
當然因為現在孩子現在的教育方式,導致升學的壓力非常的大,很多的家長也是抱著一種不把孩子送進名牌大學誓不罷休的念頭,就讓孩子拼命的學習,任何事情都會幫助孩子解決,孩子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學習。
對於孩子的教育,教育家葉聖陶先生的話非常精闢:「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尤其是在當今的中國教育,缺的不是知識和能力,而是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優良素質就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
人只要一旦養成了習慣,習慣就會在平常的生活中影響著我們。擁有良好習慣的人品德也應該是很好的,一個學霸的養成也是離不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所以在學習和生活方面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句話其實也不完全是對的,多少帶一點誇張的成分,但是卻讓我們能夠理解,一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養成的習慣對孩子長大以後也是有影響的,而且孩子在小的時候培養習慣是比較容易的,從小培養孩子好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好處。
擁有優秀的生活習慣,對小朋友來說益處多多,不僅對身體好,而且可以讓他們能夠更加大方、勇敢、溝通交流更自在。如小朋友不能保持科學規律的作息習慣,就不能保證有充沛的精力與幼兒園裡其他的孩子玩耍嬉戲,這就影響他與同齡人的交往。
父母是教育孩子的首任老師,家庭又是孩子每天生活的地方,所以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只有父母還有孩子之間能夠互相尊重,互相關愛,孩子才能夠感受到溫暖從而充滿自信。
激勵也應該保持乾淨整潔,這樣的環境中生長的孩子,自然會產生對美的追求,愛護生活環境和生活用品,喜歡把一切都安排地井井有條。
幼兒的思維世界非常簡單,沒有所謂是非對錯的概念。這固然是兒童的不成熟之處,但是也可以利用來引導兒童。可以買一些行為習慣養成的繪本,這樣孩子可以被繪本吸引把自己帶入故事中,了解故事中所講述的道理。
孩子是非常善於模仿的,而被模仿的人首先就是父母,言傳身教不能只重言傳,有些時候身教的作用是最主要的,家長最應該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則。生活中面對兒童可能出現的錯誤或不足之處,要給予科學的引導,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批評甚至體罰。
而且有些時候幼兒園對孩子這一方面的教育是很重視的,家長應該保持和幼兒園一樣的要求,持之以恆的對孩子進行習慣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