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獨處」,是一種什麼心理?

2020-12-25 無心伴落花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獨處」,是一種什麼心理?

先說說我自己吧。我是獨處和熱鬧都能適應的人,骨子裡更偏獨處安靜一些,相比熱鬧,我喜歡獨處。但,十年前,由於職業關係,我擔任辦公室主任,天天不得不「熱鬧」,讓我感到身心疲憊,人格分裂。身邊的同學朋友也都是喜歡扎堆的,我就顯得格格不入,比如,我參加酒場,也能推杯換盞,但我最多願意坐一個小時。但是朋友們居然可以從五點喝到九點然後再去吃燒烤喝啤酒,一直折騰到凌晨兩三點。

我覺得實在太浪費時間,一天到晚,就是喝酒吹牛,反反覆覆就那些屁事,怎麼就那麼大的吸引力呢?我一般一個小時之後,就走了,不參與第二場第三場。朋友們覺得我不合群,或者不願意與他們玩,其實,我只是想獨處,安安靜靜地看看書、寫寫字。十年後,我換了工作,相對來說,不需要那麼熱鬧。但是我還是養成了減少社交的習慣,因此也被同事們背後說我比較清高比較孤傲,其實,他們都不懂我,我與人為善,不但不清高,相反還有點自卑,我只是喜歡獨處,獨處讓我更快樂、心靈更自由。

要論什麼心理?我覺得,首先不能說獨處的人,就是心理不健康。其次,不能說獨處的人就是不善於交際。再次,不能說獨處的人,不夠自信。恰恰相反,我覺得我很自信,不需要在乎別人的肯定,更不在乎別人的議論。我只是減少無效社交,並不是不社交,也不是不善於社交,需要社交的時候,我依然大大方方。我認為,獨處是一個人的選擇方式,選擇更加適合自己、讓自己充實而愉悅的方式而已。獨處,不是心理,而是選擇。

從我的觀察和認知來看,喜歡獨處的人,一般有三種:

第一種,就是天生喜歡獨處,性格比較自立,內心比較自信,能力足以養活自己,不需要依靠別人來刷存在感的人。他覺得獨處,讓他充實,讓他的思想可以自由的飛翔,可以讓他安安靜靜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作家、畫家、設計師、工匠,等等。這些工作,需要寂寞,需要獨處。而這個人恰恰又適應獨處,就能相得益彰。

第二種,就是大徹大悟的人。有一些人經過了風雨,除卻巫山不是雲,看透人間百態,經歷過世態炎涼,不說是大徹大悟,也算是「不惑」了。喜歡熱鬧,又有何意義?有一堆狐朋狗友,有什麼意義?天天交際圈裡轉,有什麼意義?想清楚這些事情,他就明白了,如果獨處更舒服,為何不獨處?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何必為難自己?怎麼舒服怎麼來吧。

第三種,就是聰明智慧的人。這種人目標性很強,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麼,就像豹子一樣盯著目標,有用的事情、有價值的事情,他就做,不會做無效社交的事情。比如,一位當前的相聲名家,看他在臺上說笑話,現實中他是一位基本不社交的人。因為他知道無效社交沒有用,還惹許多麻煩。他的舞臺藝術來自學習,除了演出和必要的出鏡,基本都在家裡看書寫段子。我們看到許多人似乎比較孤獨,沒朋友,其實他的生活很豐富,很充實,他的精神世界精彩美妙。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現代人越來越喜歡獨處,對未來感到迷茫?是一種什麼心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這是不是你的現狀:總喜歡一個人待著、拒絕人際交往、討厭聚會、在人群多的地方就會感到不安。每日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不知道在忙什麼,對未來沒有期待,已經很久沒有內心波動了。腦海總想著生命沒有意義,不想把時間花在交朋友上,更多時候想一個人待著,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呢?
  • 為什麼現代人越來越喜歡獨處,對未來感到迷茫?是一種什麼心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這是不是你的現狀:總喜歡一個人待著、拒絕人際交往、討厭聚會、在人群多的地方就會感到不安。每日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不知道在忙什麼,對未來沒有期待,已經很久沒有內心波動了。現代社會的壓力如此之大,每個人都可能患上心理疾病,這與個體的性格特徵脫不開關係,有的人是天生樂觀派,什麼事兒都不上心,這樣的人自然不會被生活所困。而有的人天性敏感多疑,對生活的感觸特別強,他人的一句話都可以讓其陷入沉思,這樣的人就很容易陷入自我封閉之中難以自拔。
  • 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獨處,不喜歡與人接觸,對未來很迷茫,怎麼辦?
    有網友提問: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獨處,不喜歡與任何人接觸,感覺活著沒一點意義,對未來很迷茫,咋辦?現在有這種感受的人很多了,喜歡一個人獨處,不想社交,自己怎麼舒服怎麼來,不想去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感覺生活失去目標。
  • 喜歡一個人獨處,究竟是什麼樣的心理?主要是三個原因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每一個人都不一樣,有的人喜歡獨處,有的人就喜歡多交朋友。身邊總是會有很多的朋友,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仿佛並不喜歡交際,也不喜歡往太熱鬧的地方走,他們總習慣於一個人生活,一個人靜靜的呆著。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喜歡養龜了?
    社會生活的節奏開始加快,生活也是越來越便利,但是人們的內心好像感覺越來越孤單。溝通都是網絡和文字,言語似乎已經不是很有必要了。這個時候,我們都會將很多的個人情感寄托在一些小動物、植物的身上。不過還是動物的多,畢竟動物你可以看見它們肉眼可見的行動嘛。
  •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喜歡獨處!(深度好文)
    卻是越來越不喜歡自己,別人也覺得他們不夠成熟,因為無法獨處的人,內心往往是弱小而幼稚的。假如你能享受獨處,那麼你也能自在地與他人相處,而不是害怕孤獨。你和朋友見面吃飯,只是正常的社交需求,而不是因為你無法忍受獨處。你的朋友也會覺得你真心的喜歡他,而不是將他當作一種依賴。
  • 喜歡獨處的人,往往具備這些優秀的人格特質,很難得
    ,一個人真正的實力,是看你能吸引多少人、影響多少人。所謂「人脈就是錢脈」,是當今最大的謊言。做一個有用的人,做一個獨立有用的人,才最重要。只有優秀的人,才能得到有用的社交有些人往往把參加過多得社交,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其實真正優秀的人,往往不合群。獨處,是為了遇見一個更真實、更優秀的自己。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女孩都不喜歡「小男孩」了?
    把這件事告訴了閨蜜,她笑著說,這就是現在的社會現狀,越來越多的女孩不再喜歡同齡的男孩,更不可能喜歡年齡比自己小的男孩,她們更希望找一個成熟的男人在一起。她的話讓我想起了《蝸居》這部電視劇,很多年以前第一次看,覺得小貝特別可憐,海藻特別可恨,宋思明也讓人唾棄。
  • 喜歡獨處、不交朋友就是有問題?真正聰明的人,都喜歡獨處
    有網友問: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獨處,不交朋友不聯繫別人,是有病嗎?其實,獨處不但沒有病,反而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通常我們會把獨處和社交恐懼、抑鬱等聯繫在一起。但令人驚訝的是,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獨處有時對我們是有好處的,真正聰明的人,都喜歡獨處。一、 獨處可以舒緩我們的情緒心理學家通過研究表明:當我們僅僅暫停社交活動15分鐘,就可以舒緩我們的情緒,我們也會變得更加隨和。其實,這也相當於給我們大腦放假了休息了。
  • 不喜歡交朋友,只喜歡獨處的人,一般有四種性格特徵,你是第幾種
    但他從來不覺得性格內向和喜歡獨處,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他反而越來越享受獨處,能在安靜的空間裡,集中注意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現在的他,依然話不多,就算結婚了,也很少有其他的社交,而是安守本分地過著簡單的生活。 性格天生開朗的人,往往很難做到安靜地獨處,沒有人與他交流的時候,他們的內心世界是黯淡無光的。因為他們喜歡交朋友,害怕獨處,害怕被寂寞和孤獨緊緊包圍。
  •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喜歡藍貓?這是什麼品種?看完你也會喜歡
    貓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了,很多人都喜歡養一隻貓作為寵物。但貓的花色品種那麼多,很多新手就犯難了,到底該選哪一種呢?「藍胖子」就是很好的選擇啦!它指的是英短藍貓,因其胖乎乎的體型而被叫做藍胖子。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喜歡養藍貓呢?看完你就懂啦。
  • 一個焦慮症患者談獨處:獨處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心境
    所謂的獨處,似乎不是只有「一個人」這麼簡單的事情,否則的話,一個人打電動、一個人追劇,不也是獨處的一種嗎?在獨處上,還有一個迷思,就是人要懂得獨處,才能有伴侶,要先學會一個人過得好,才能兩個人過得好。但是,一個人穿梭在大街小巷當中,什麼事情都自己來,就是獨處的精華所在嗎?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人現在做小三,因為這三種心理在作祟
    有多少人為了物質而選擇被包養,而得到內心的滿足。這些人會遭到眾人的責罵和譴責,但是還是有無數的人選擇被包養。因為現在的三種心理使得小三感覺自己的職業很高尚,所以導致越來越猖狂。首先,被包養能夠得到一個很好的支持;為了應對這種心理,我們必須非常嚴格地說明:儘管在某種程度上被包養可能代表你出色的外觀和表現,但這種「卓越」是放在房子和物質上的生活。不平衡的「卓越」,它忽視了人們的內心,忽視了人們勞動的美麗......所以在「優秀」,也是悲傷的優秀。
  • 「病嬌」的真實含義是什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病嬌角色
    隨著動漫接受的人越來越多,動漫中出現的名詞,也受到了大家的關注,特別是「病嬌」一詞被廣為流傳開來,但是你真的理解「病嬌」一詞嗎?我們此章便來了解一下,動漫中「病嬌」一詞的真實含義是什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病嬌角色?
  • 喜歡獨處的人很糟糕?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不需要無謂的社交
    在爸媽看來,我這個樣子,像是有自閉症似地,不出去玩,見人也不喜歡打招呼。擅長的事,莫過於發呆,給一本書就能坐一天。那個時候,爸媽經常把我「趕」出家,讓我出門玩。因為在他們得眼裡,甚至是大多數人眼裡,性格內向是一種缺陷,喜歡獨處的人也很糟糕。但其實真的不是這樣,不喜歡社交並不是一種缺陷。就像有些心理學說的那樣,性格內向的人只是不需要無謂的社交。對性格內向的人有哪些方面的誤解?心理學家榮格將人的性格分為兩種,一種是外向性格,一種是內向性格。他說人的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只是代表人的一種心理狀態而已。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對號入座?
    生活中處處可見對號入座,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俞敏洪2018年11月18日演講時的一句話:現在的中國,由於中國女性墮落的緣故導致整個國家墮落。一時激起千層浪,這一言論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和女性同胞的聲討。俞敏洪說這句話時絕對不是針對所有女性,他指的是一定的現象,但就是過多的女性對號入座,導致這個輿論風暴愈演愈烈。
  • 永遠不要小看喜歡獨處的人,獨處不是孤僻!聰明的人往往選擇獨處
    今日話題:永遠不要小看喜歡獨處的人,獨處不是孤僻!聰明的人,往往選擇獨處永遠不要小看喜歡獨處的人,獨處不是孤僻!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能完全的成為自己。林徽因說,真正的淡定,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如果想衡量一個人的內心有多強大,就看他能不能一個人獨處。
  • 人為什麼需要獨處?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有這樣一句話:「到了我們這個階段,已經很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喜歡就盡情享受,討厭就一點不做。」有時候,獨處反倒是一種享受。處在一群人的狂歡中卻倍感寂寞,一個人獨處時反倒獲益良多。以前喜歡一群人,現在喜歡一個人。獨處,是一個人成年最好的奢侈品。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這是什麼心理?
    最近一段時間,小編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發現越來越多的朋友喜歡給朋友圈設置個三天可見的權限。一開始的時候,小編並不理解這種行為。直到前幾天,小編發現自己很久以前發的一些牢騷被朋友現在拿出來取笑的時候,就突然明白了那些人設置三天可見的心理了。在小編看來,主要是三種。
  • 有聲│周國平: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所以,有無獨處的能力,關係到一個人能否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內心世界,而這又會進而影響到他與外部世界的關係。對於獨處的愛好與一個人的性格完全無關,愛好獨處的人同樣可能是一個性格活潑、喜歡朋友的人,只是無論他怎麼樂於與別人交往,獨處始終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來,一種缺乏交往的生活固然是一種缺陷,一種缺乏獨處的生活則簡直是一種災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