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人越來越喜歡獨處,對未來感到迷茫?是一種什麼心態?

2020-09-18 心理學神奇小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這是不是你的現狀:總喜歡一個人待著、拒絕人際交往、討厭聚會、在人群多的地方就會感到不安。每日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不知道在忙什麼,對未來沒有期待,已經很久沒有內心波動了。

腦海總想著生命沒有意義,不想把時間花在交朋友上,更多時候想一個人待著,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呢?

抑鬱症前兆

首先,擁有上述狀況的人,很可能正在走向抑鬱症,即持續心情低落、意志消沉,總是認為身邊發生的一切都格外無趣。

即使是以前很感興趣的事情,在如今也提不起興致了,心裡不止一次浮現生活沒有意思,不如早日結束生命的念頭。

喜歡獨處,開始享受自我封閉的狀態,有的甚至會害怕社交,抵抗與他人接觸,甚至抵抗與家人進行接觸,比起明亮的場合,他們更熱愛昏暗的場所。

除了心理上的變化,也可能會引起生理上的變化,食慾與以前相比下降不少,對食物的需求沒有那麼渴望了,經常感覺不到餓,沒有他人的督促是不想產生進食行為的。

在睡眠上,會有多夢、難以入睡、很容易被細小聲音驚醒的情況。

如果上述狀況都與你目前的生活狀態貼合,那麼你很可能存在抑鬱傾向。但是,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可能患病,而產生更加絕望的想法,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無法走出來。

你需要做自己的拯救者,去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而不是選擇絕望等待。

現代社會的壓力如此之大,每個人都可能患上心理疾病,這與個體的性格特徵脫不開關係,有的人是天生樂觀派,什麼事兒都不上心,這樣的人自然不會被生活所困。

而有的人天性敏感多疑,對生活的感觸特別強,他人的一句話都可以讓其陷入沉思,這樣的人就很容易陷入自我封閉之中難以自拔。所以,心理疾病源自一個人的處世之道是否開闊。

生命有時就是如此荒誕,今天看來很困難、過不去的事情,在交給時間沉澱後,會恍然大悟,沒有什麼事情是能與時間抗衡的。

對未來的思考無意義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大多數生活都沒有實在的意義,我們從來到世間的那一刻起,生命便開啟了倒計時,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因此,把時間耗在對未來的思考中,是最沒有意義的。

因為沒有人可以活在未來,所有人在未來面前都是一個未知體,唯一可以做到的便是活在當下,享受生活此時此刻所賦予你的一切。


喜歡獨處也不是什麼毛病,但你得認清楚自己是真的享受一個人的狀態,還是只想逃避才如此。

選擇後者的人,是在用行動去抗拒生活,因為人本身是有社交需求的,我們渴望自己能在社交之中,通過合理表達來獲得他人的認可。

但你的這種獨處卻忽視了自己內心的需求,此時的你是一個矛盾體:真實的你想社交,但你卻把自己封閉起來,斷絕了身邊的人際關係,這樣的獨處一點兒也不健康。

真正熱愛獨處的人,在需要產生人際時,內心並無焦慮、恐慌感,可以把獨處的自我自然地拿出來放入人際之中,他們享受獨處,但也不排斥與人交往。

這才是健康的獨處,有多少人在獨處時,像一隻無頭蒼蠅,感到內心很空虛,所以才會有大把的閒暇時間去思考未來,最後又將自己困於對未來的恐懼之中。

這純粹是因為時間太多了,我們真正應該做到的是活在當下。未來的事情想不明白很正常,所有人都會有過不去的坎,但只有好好把握現在,才能為未來做好準備。

不主動與人產生交往,就利用獨處的時刻好好充實自己,等到自己的實力強大了,你會發現迷茫也消亡了。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Health psychology》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現代人越來越喜歡獨處,對未來感到迷茫?是一種什麼心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這是不是你的現狀:總喜歡一個人待著、拒絕人際交往、討厭聚會、在人群多的地方就會感到不安。每日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不知道在忙什麼,對未來沒有期待,已經很久沒有內心波動了。腦海總想著生命沒有意義,不想把時間花在交朋友上,更多時候想一個人待著,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呢?
  • 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獨處,不喜歡與人接觸,對未來很迷茫,怎麼辦?
    有網友提問: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獨處,不喜歡與任何人接觸,感覺活著沒一點意義,對未來很迷茫,咋辦?現在有這種感受的人很多了,喜歡一個人獨處,不想社交,自己怎麼舒服怎麼來,不想去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感覺生活失去目標。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獨處」,是一種什麼心理?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獨處」,是一種什麼心理?先說說我自己吧。我是獨處和熱鬧都能適應的人,骨子裡更偏獨處安靜一些,相比熱鬧,我喜歡獨處。但,十年前,由於職業關係,我擔任辦公室主任,天天不得不「熱鬧」,讓我感到身心疲憊,人格分裂。
  • 人生感悟:「誰的青春不迷茫」,現代人很迷茫,不知所措該怎麼辦
    迷茫從字面解釋簡單的來說,「迷」就是模糊,不清楚,不明白。「茫」就是茫然,神情恍惚,通常指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方向感到不知所措。迷茫是一種必經的人生階段,誰的青春不迷茫,特別是現代人,處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對當下不知所措對未來更是前途茫茫,不知道該怎麼辦。
  • 一個焦慮症患者談獨處:獨處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心境
    總覺得時間一直逼迫我去成長、去做點什麼讓社會看見我,才能有所成就;又或是畢業了,開始有經濟上的壓力,需要自己想辦法養活自己,這些事情都讓我慢慢地更難靜下來,大腦中的時間軸不斷被過去和未來拉扯,更難體會所謂的獨處。然而,一個人閱讀一本書,就叫做獨處嗎?
  • 不喜歡交朋友,只喜歡獨處的人,一般有四種性格特徵,你是第幾種
    但他從來不覺得性格內向和喜歡獨處,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他反而越來越享受獨處,能在安靜的空間裡,集中注意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如果你喜歡獨處的原因,是因為明白人生最好的狀態是大繁至簡,那麼恭喜你,你已經知道了什麼是無用社交,且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 為什麼突然對生活感到無聊?
    我未來的生活,是否有更多的可能性?直到我遇到一本書,我才明白,我缺少了什麼,為什麼會對現在體面的生活感到迷茫和焦慮?這本書的作者: 約翰·史崔勒基,他擁有MBA學位,是一個事業有成的企業高管。在32歲時,突然和妻子背起背包,踏上環球之旅,花了9個月時間走過7萬裡路程。 返回美國後,他把自己的經歷和感悟寫成了一本書。
  • 為什麼現在的你感到焦慮和迷茫?網友:不是我想,而是........
    大家好,我是90觀測,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我們很多人都有的問題,那就是現在的年輕人普遍都感到焦慮不安,這是現在很多人都有的現象,那麼我們到底為何會焦慮和迷茫了?現如今不是空巢老人的問題了,而是年輕人了,太多太多的年輕人成為了空巢青年,不止是人生方面,還有精神上的。
  • 安靜獨處的經典句子,舒適於身,淡然於心
    一、我一直認為,選擇一種舒服的生活姿態,比選擇一個人重要的多。我的生活極其簡單,上班下班,不喜歡應酬,喜歡安靜,獨處。二、與其花時間花精力去維持那些表面系,不如獨處安靜看書聽聽歌。八、喜歡熬夜,習慣熬夜。大概是覺得整個夜晚都是我的,所有人都睡了,整個世界都安靜了,終於可以在自己的世界獨處了。九、人生,幾多紛雜,幾許喧囂,尋一處清幽雅韻,喜歡一個人獨處,安靜的,於氤氳裡,一本書,一段曲,一行小字,詩韻生香;於愜意裡,一池水,一朵蓮,一種禪意,素心旖旎。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感覺工作沒有動力,職業發展感到迷茫?
    所以,很多年輕人動力不足,感覺迷茫,沒有希望。一、現在年輕人迷茫,沒動力,又提前有中年危機的原因?1.說到年輕人,肯定主要還是80後90後這一批次的,工作年限長的20年短的5年。00後的新媒體,賺錢容易得讓不老又不年輕的8090後們,有些跟不上了,久而久之,迷茫,無盡的迷茫。3.在這個錢權社會裡,能出人頭地的都是有錢的有關係人脈的,要麼就是有突出成績和能力的。
  • 人為什麼經常感到迷茫?迷茫往往是智慧不夠,但智慧是從哪裡來?
    因為我自己經過好幾段迷茫的時光,所以我覺得可以說一說這個問題。在16歲之前,我並不知道「迷茫」是個什麼東西,那時候雖然對未來有很多的幻想,但都是不成形狀的。我認為那是一個混沌態,根本意識不到自己還要找「方向」。真正感到迷茫的時候是16歲到25歲左右,現在我回頭再看,簡直是不忍直視:自己怎麼有那麼長的迷茫期呢?
  • 人為什麼需要獨處?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有這樣一句話:「到了我們這個階段,已經很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喜歡就盡情享受,討厭就一點不做。」有時候,獨處反倒是一種享受。我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呢?我們的地球不是在銀河系中嗎?我覺得經常獨處使人身心健康。與人為伴,即使是與最優秀的人相處也會使人厭倦。我好獨處,至今我尚未找到一個夥伴能有獨處那樣令我感到親切。
  • 最高級的相處「獨處」
    曾經的我也一度懷疑,為什麼我是一個人呢?為什麼我沒有朋友,沒有知己,為什麼我要一個人逛街,吃飯,看電影,要一個人去醫院,打針輸液。但在與孤獨做鬥爭中我發現:「孤獨」成為了當今社會裡最普遍的現象,每個人都是一個人,都是很孤獨的。
  • 當現代人說「我要去洗澡」其實代表什麼?
    人為什麼要洗澡?當向你提出這個問題,你或許會想這不就是廢話嗎,洗澡當然是為了清潔咯。那如果說,不洗澡就能保持乾淨狀態,你還會去洗澡嗎?這個問題也是個很多人也不會問的問題,但細想想,自己給出的答案或許是否定的,以前洗澡更多只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而在現代,洗澡這件事情已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它代表了什麼,又解決了什麼呢? 「我累了。」
  • 獨處,是一種境界(經典!)
    獨處,是讓自己安靜下來,深入思考,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讓長久不解的迷霧衝破,才能變的晴朗透徹。內心安寧,心才能清明;喜歡獨處,才能看清一切;做好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喜歡獨處的人,都非常自信淺水喧譁,深水沉默。不愛說話,不代表是高冷;喜歡獨處,不代表會寂寞。喜歡獨處的人,有一顆感性的心,平日裡不是看看書,就是寫寫詞;不是杯邀月影,就是手弄花枝。
  • 長期一個人獨處,最恐慌的是什麼,對於這種獨處,該怎麼去習慣
    有看見,每個人的世界本該多姿多彩有聽見,時光不復從前,不負未來花本無子,獨有心曾幾何時,你有沒有過悲觀厭世,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想要輕生的念頭,又是什麼讓你重回自信,勇敢生活的。1,、獨處的日子裡,你最不想面對的是什麼對於自己獨處的那段時間你還留有什麼記憶,或者你正處於這個階段。記得在那段孤獨的時光裡,或許在沒有朋友在身邊,或許跟父母分隔兩地,少了友情,少了親情。
  • 為什麼打工久了會越來越覺得迷茫,我覺得應該是這幾個原因
    我一個同學,經常來我辦公室聊天,每次來的時候總是心情鬱悶,感覺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做什麼,未來方向在哪裡,而且總是強調說現在的這個工作不好做,沒什麼業績看不到什麼希望。每次總是一副迷茫的樣子。那麼為什麼打工會越來越覺得迷茫呢,我認為無非就這麼些原因。
  • 當孩子說對學習感到很迷茫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就是什麼都不想做,做什麼都覺得沒意思,看不到希望,也不願意行動的狀態。很多孩子都會問:媽媽,我學習很迷茫怎麼辦?很多家長一聽,第一反應就是:什麼迷茫,這孩子該不會又想偷懶了吧?又或者會想:有什麼好迷茫的,照著學就好了。其實,當孩子說迷茫的時候,問題往往沒有這麼簡單。迷茫這詞包含的意義很多。
  • 愛獨處,又不愛和人聊天的女孩子,多半是這3種心態
    喜歡獨處,有什麼不好嗎?我想,並沒有,可對一個女孩子,如果常把自己封閉起來,而且也不怎麼和別人聊天,那麼,這就有問題了。女孩子話少,這聽起來似乎不太對勁。因為正常女性,平均一天要說50000字。一個女孩子愛獨處,還不愛跟人聊天,那我想,她多數是出於這3種心態。第一種:沒人懂我,說了白說,不如沉默女孩子不說話,這種心態會比較常見。舍友的女友,有著很好的工作,生活過得很滋潤。可是,面對跟男朋友的壓力,她就不知道如何說了。
  • 有聲│周國平: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所以,有無獨處的能力,關係到一個人能否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內心世界,而這又會進而影響到他與外部世界的關係。對於獨處的愛好與一個人的性格完全無關,愛好獨處的人同樣可能是一個性格活潑、喜歡朋友的人,只是無論他怎麼樂於與別人交往,獨處始終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來,一種缺乏交往的生活固然是一種缺陷,一種缺乏獨處的生活則簡直是一種災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