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了解父母?

2020-12-16 Lens

如果問你,你了解父母嗎?

Ta的生日是什麼時候?

Ta最喜歡的食物是什麼?

誰是Ta最好的朋友?

Ta第一個喜歡的女孩/男孩是誰?

Ta童年的小名是什麼?

當Ta還小的時候,Ta的夢想是成為什麼樣的人?

Ta童年最愉快的回憶是什麼?

Ta年輕的時候和自己父母的關係怎麼樣?

Ta的第一份工作是怎麼找到的?

Ta那時候也有你現在面臨的煩惱和困惑嗎?

……

這些問題,你能回答出多少呢?

如果角色對調,把這些問題拋給父母,恐怕他們都能回答得八九不離十。父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他們幾乎了解我們人生的每一個節點。

圖源《摩登家庭》

然而,對於他們,我們可能真的沒有那麼了解,或者說也很少願意主動去了解他們的故事。也許前幾個基礎的問題還可以在片刻思考後回答出來,但後面的絕大多數題目,答案可能都是空白……

父母是我們故事的見證者和聆聽者,然而當把時間撥到他們成為「我們的父母」之前,那些他們年輕時候的故事,卻很少被我們聽見。

身為父親和祖父,美國作家鮑勃·布羅迪(Bob Brody)在他50歲那年才慢慢發覺到了這個問題。

「十幾年來,我為報社,雜誌社,出版社撰寫過上百篇文章,但從來沒有一篇是為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讀者——我的孩子們寫的。」

Bob 意識到,他對孩子們了如指掌,孩子們卻對自己的過去所知甚少,因為他幾乎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機會,向他們訴說關於自己童年,關於自身原生家庭的故事。

今年68歲的Bob 和孫女Lucia在一起

Bob 發現不僅僅是自己,許多父母都面臨著與自己相同的境遇:他曾經對100位父母和祖父母進行了非正式調查,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應該」為年輕一代寫個人家族史。

然而,40%的人表示曾計劃這麼做,但從未實現,「電腦,智慧型手機和社交媒體佔用了原本可以用來講故事的時間。」

因此,在2008年,Bob 做了一個決定:每周花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給他業已成年的兩個孩子(時年24歲的兒子Michael,19歲的女兒Caroline)寫信,並在聖誕節將所有的信打包在一起,作為禮物送給他們。

Bob寫給女兒Caroline的第一封信。

向女兒訴說了從醫院把她帶回家第一天發生的事。

每一封信都以日記的口吻講述那些關於他自己的故事,既有他作為父親的自豪瞬間,也有他成為「父親」之前的那段日子。

親愛的Michael和Caroline:

我的母親是失聰的,這讓我對聲音特別敏感。在我的一生中,我的耳朵似乎一直運轉得很好,即使是收音機裡的最低頻率,我也能聽到。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也許是因為我看到我母親一生都是聾子,我試圖以某種方式彌補這一點,平衡整個宇宙。也許是因為,就像我小時候那樣,當我代表母親與祖母通電話時,我成了她的代理人,成了她對整個世界的耳朵。

兒童時期,Brody與母親在一起

在我的一生中,我母親從來沒有聽到過我的聲音。沒有聽見我的聲音,沒有聽見我做的事,沒有聽見我說的一個字。在我們的談話中,她經常誤解我,讓我重複一遍,說得慢一點,清楚一點。所有這一切來來回回肯定讓我很沮喪,但我還是試了又試,因為我有最大的動機,那就是想讓母親高興,想看到她的笑容。最終,幾年後,她會完全理解我。

所以在我年輕的時候,在我十幾歲的時候,我決定成為一名作家。作為一個作家,我至少可以試著讓別人理解我,甚至儘量減少被誤解的可能性。而不是我的母親讓我重複自己的話,我可以做自己的修改,直到我正確的單詞。我的寫作將確保我再也不會默默無聞。實際上,每一個讀到我作品的人都會聽到我的呼喊。

Bob 也沒想到這些信得到了孩子們很大的反應,「在看完信之後,孩子們都告訴我們,他們佩服我的真誠和勇氣,」Bob 說,「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們能與當年那個還是男孩的我共情,為我開心,為我難過。」

第二年,Bob 完成了第二沓信,越來越多塵封在過去的故事得以重見天日,並以這種形式被孩子們了解。

信裡有與孩子有關的特殊回憶——

夫妻倆第一次推著嬰兒車帶女兒散步;古靈精怪的兒子講笑話逗得親戚大笑;女兒八歲的時候,毫不怯場地在瑪莎葡萄園島的觀眾面前演唱了一首完整的歌…...

也有許多關於他自己與朋友的成長故事,和妻子的第一次約會,找到第一份工作時的感受......

還是青年的Bob Bordy (右一)和朋友們在典禮上

在給孩子寫了信後,Bob 覺得,自己所做的還遠遠不夠,他想鼓勵更多的父母加入給孩子寫信的行列中,記錄下自己的故事,「除非我們自己記錄下來個人家庭史,否則它將不為人知甚至消失」。

於是,在2010年的父親節,他創建了一個博客,Letterstomykids.org, 在徵得孩子們的同意後,他將這些寫給孩子的私人信件公開於網上,並且附上了可借鑑的「撰寫攻略」(Letters to my kids 101),希望鼓勵更多人加入進來。

Brody的全家福,這也是官網的封面圖

Bob 邀請了自己的70多位好友作為嘉賓,在 Letterstomykids 的網站上公開了他們寫給孩子的信。

這些信裡面袒露著真誠,以及父母們對與孩子們更好地溝通的渴望。因為他們在作為孩子的時候,也和我們有著一樣的困惑,也曾在長大後和他們的父母漸漸疏遠。

這是在專欄作家麥可·劉易斯(Michael R Lewis)寫給兒子、女婿的信(節選),達拉斯生活了半個多世紀的和他的妻子育有四個孩子,八個孫子,退休之前他是一名企業家:

致我的兒子麥可、女婿安德烈斯、羅布和克裡斯,

我的父親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我的父親世代都是貧窮的旱地農民,在那片風吹草動、破敗不堪的草原上,日以累日地勞作。他是一個長著藍眼睛和沙棕色頭髮的瘦高個兒男人,父親及時完成了高中學業,並在德國與納粹作戰。他的年齡足以讓他去死去殺,但還太小,不能在德克薩斯州合法娶我母親,於是他們越過州界私奔到了俄克拉何馬州的沃裡卡。他第一次見到我時,我快1歲了。

隨著我年齡的增長,我們變得越來越疏遠,有時,當我們的分歧似乎不可彌合時,我會想起他在最困難的時候無條件地給予我愛,他面對未知的勇氣,以及他承擔重任的意願。他是一個父親的縮影,給我的孩子們樹立了榜樣。

像我們一樣,他們中的一些也很少了解自己的父母。時過境遷,那些當時覺得再簡單不過的日常,也成了被他們默默珍藏在心底的美好記憶。

這是作家喬·斯卡利亞(Joe Scalia)寫給兒子、女兒的信(節選),經歷了兩次離婚的他是四個子女的父親和五個孫子女的祖父:

親愛的Janine, Ian, Jesse和Mikki:

我從來不曾認識我的父親。雖然二十年來我們一直在同一所房子裡吃飯看電視,但我從來沒有真正了解過他。

讓我告訴你我所知道的。我的父親是個老式的理髮師,不是你現在看到的那種時髦髮型師。他在我們住的布魯克林開了一家雙椅店。一把椅子從來不是用來理髮的,因為當時生意不好,連兼職的理髮師都僱不來第二個。但有時我父親會睡在上面,或者把眼鏡頂在額頭上坐在那裡玩填字遊戲,打發時間。他的手很柔軟,走到哪裡都留下淡淡的淡紫色滑石粉的痕跡。我敢肯定,即使是今天,如果我能回到我們住過的房子,打開他的壁櫥門,我仍然能聞到他的氣味,那淡紫色滑石粉的味道。

Joe Scalia的父母

那年秋天,我上了高中,父親又回來給人理髮。我們從來沒談過發生了什麼。我父親和我從來沒有談過什麼。

從那以後很多年過去了,我都記不清了。雖然我父親早已不在人世,但當我在報紙上做填字遊戲時,或在看電視時,我的腦海裡就會浮現出他那雙柔軟的手。有時,如果我把頭稍稍歪向一邊,會看到他從剃鬚鏡裡盯著我看,我能瞥見他的眼睛。

為人父母從來就不是生來就有的技能,他們並不完美,在作為父母的時候也會有自我懷疑,有時也會害怕孩子們對他們失望,只是他們從來不曾主動提起。這是 Joe 的另一封信:

今天,在我作為你們的父親這麼多年之後,我對我自己的父親有了不同的看法,正如我知道你們對我的看法也不同一樣。哦,是的,很早以前,我就注意到了,每當我因為自己的愚蠢和缺點而達不到做父親的標準時,你們是怎樣看我的——用那種尷尬的、不滿的目光。

孩子們評判他們的父母,並對他們感到失望是很自然的事情,至少在我們長大到能夠看到父母真正的樣子之前是這樣的。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但是如果我們足夠幸運的話,我們會明白,我們曾經認為的那些弱點其實是他們的優勢。

我愛你們。

在 Letterstomykids 的網站上,Bob 還根據信的內容,將它們歸納成了諸多特輯。譬如,在「情人節特輯」中,你能找到「親愛的孩子,這是我如何遇見你父親」的故事;

在「感恩節特輯」中,你能看到一位母親告訴他的孩子,「我感謝在我十年級的時候,我的英語老師讓我真正愛上了文學。」

在「父親節特輯」中,你能找到「父親的父親」的故事——有人的父親年輕時參加了二戰,在德國戰場上與德國納粹膠著;也有在父親的陪伴下,第一次開車的經歷……

「父母為他們孩子留下的這些文字,是比任何結婚戒指都要珍貴的傳家寶。一份最終比任何保險單都更真切,更有形,更有價值的遺產。」Bob 說。

體育編輯理察·卡根(Richard Kagan)和妹妹Linda,

1968年,父親送了理察一輛藍色福特作為禮物,

並在父親的陪伴下第一次開車,

「生活帶給你很多驚喜,但那是我能想像到的最好驚喜之一「。

每一封信件的傳遞,每一個故事的講述,不僅僅是在向孩子們訴說父母的愛。

更重要的是帶來一種全新的視角,去探尋父母在「成為父母」之前的故事,也因此使得「父母」的形象慢慢豐滿起來,讓我們對父母的了解又多了一點,理解也更多了一點。

圖源《摩登家庭》

還記得小時候,一家人圍繞在一起翻看相冊,深究每一張照片的細節和背後的故事。慢慢地,隨著我們長大,生活被工作和刷手機的時間佔據,這種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光也離我們越來越遠。

而那些存在於父母記憶裡的故事,如果他們不說,如果我們不主動詢問,或許永遠不可能被人知道,像風一樣消逝在時間裡。

一直以來,我們都習慣了作為聆聽者的父母,卻忘了他們也是自己人生的講述者。

不如抽個時間,主動問問,讓他們給你講一講那些屬於他們的故事。

主要參考資料:

https://letterstomykidsdotorg.wordpress.com/author/bobbrody/

https://www.bbc.com/news/world-54990010

相關焦點

  • 父母患有這7種病,很有可能遺傳給孩子!建議你多了解
    我們都知道,不會無緣無故生病,生病都有原有。些病因為父母患有,而子女也患有。當然這其中有些病,不屬於遺傳病,只是由於父母患有該種病,而子女患病的概率比其他人高一些。強直性脊柱炎該病有一定的遺傳性,尤其有家族史的,要注意,可能父母沒有,但是父母的兄弟姐妹患有,那麼後代也極有可能患病。如果患者長期腰背部、髖臀部疼,X線拍片顯示骶髂關節炎性改變達到2級以上,就屬於強直性脊柱炎。
  • 班主任問學生父母的職業有什麼目的?家長,你想多了
    有一句順口溜:「走在路上怕老人,上班怕老闆,回家怕老婆,怕接孩子老師打來的電話,凡是帶老字的都惹不起」。學生在學校讀書,班主任老師會問學生父母做什麼工作,有些家長就以為老師要向家長索取什麼。其實真的是家長想多了,那問了做什麼呢?
  • 在孩子面前意見不一的父母,這3個隱患你有了解嗎?
    當然這種情況不止普通家庭會出現,明星家庭也會有這些情況發生。之前有一檔節目叫《最佳現場》,李湘曾經在節目中就提到在教育女兒的觀念上和王嶽倫有矛盾。王嶽倫希望女兒在開放的環境中成長,上國際學校,從小和外國的小朋友多接觸。李湘則希望孩子是由中國傳統的文化啟蒙,後接受西式教育。
  • 多了解了解你的孩子,漢中大唐母嬰育兒師這樣講
    怎樣教育孩子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父母都十分關注孩子的成長,誰不希望將來的孩子是一個高情商、有素質的孩子?大唐母嬰育兒師表示如何了解自己的孩子呢?說不定能從這篇文章中找到適合你教育孩子的方法。小時候,哪個小孩子不會哭呢?大唐母嬰育兒師發現很多孩子一哭,父母就會開始吼罵,總覺得自己吼罵過後孩子就不會再哭泣,但要明白一點,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哭,哭泣是很自然正常的事情。
  • 如果你了解「布羅卡斯區」,你就能知道英語啟蒙有多重要!
    觀察到有這樣一種情況,部分家長特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紀就能隨口而出許多英語單詞,但對英語啟蒙卻又略有微辭。英語啟蒙到底是資本鼓吹出來的產物?還是時代在進步、教育意識增強的表現?這一直是個爭議。如果你了解「布羅卡斯區」,你就能知道英語啟蒙有多重要。什麼是「布羅卡斯區」時間回溯到1861年,那時候法國有一位神經解剖學家布羅卡斯。他在檢查一位有語言障礙的病人時遇到了困難。這位病人,很特殊。
  • 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多深,就有多心疼
    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多深,就有多心疼。國慶中秋雙節那天,適逢七叔新房子入夥,頭一天晚上上過晚班的我來不及補覺,一早就隨老公回了娘家,但下午四點必須趕回來上班。回到家,我眼睛都有些睜不開的和一大家族親朋好友打招呼。
  • 兒童|為人父母,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嗎
    ——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以前聽過一句話:「一想到為人父母竟然不需要考試,就覺得可怕。」當時不以為意,但是後來目睹了身邊眾多父母教育孩子的錯誤的方式,深深覺得每一對父母都應該學習如何教育孩子。要養育好孩子,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
  • 致父母: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愛你
    總覺得父母還年輕,自己可以有無所顧慮,等到父母生病臥床後才後悔自己沒有多陪伴父母;孩子小時候纏著我們,我們總覺得煩覺得累;但等到孩子長大去遠方求學工作,才發現時光如梭,曾經的小人兒早已長大,漸行漸遠。我們都知道,父母是愛孩子,這種無私純樸,不求回報的愛感染了許多人。
  • 父母需要對情緒多些了解了
    父母經常會有這樣的體驗,因為嫌孩子做事拖拖拉拉,說:「我都很著急了,我看他不著急我就更加的著急了。」 為什麼他會更著急?是因為孩子的情緒沒有跟他的情緒同步,孩子不理解他難受了,他希望他著急的時候孩子的也著急。 當孩子的情緒不能剝離,會很容易迷失父母在情緒當中。
  • 你有多接納孩子,就有多接納自己!父母的教育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因此,有些準則值得再度審視,並從中看見更深刻的真相——你有多接納自己,你就多接納孩子。因此,放下為人父母的架子,放棄「應該怎樣」的想法,從接納自己開始,尊重孩子的真實需求。因此這一點就顯得愈加關鍵:身為父母,我們不能錯誤地認為自己有權決定孩子是什麼樣的人。我們憑什麼來評判他們呢?他們需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他們理所當然有權利認同最本真的自己。而且,這個權利不是由我們授予的,而是與生俱來的。
  • 孩子有這幾個特點,通常是因為父母經常生氣,你了解嗎?
    孩子有這幾個特點,通常是因為父母經常生氣朋友小羅抱怨老公總是對孩子發脾氣,講又講不聽。小羅的老公是個急性子,一點沒做好就著急,一著急就發脾氣,經常對孩子發火。孩子下車後,小羅馬上開始教育老公,小小的一件事卻總是發火,她已經看出孩子有多受傷了。
  • 家庭教育:生了孩子你就是父母了?你真的了解什麼是「父母」嗎?
    這讓我想起了,在我剛做家庭教育的時候,經常受到一些父母的質疑:「做父母還需要學習?」「自己的孩子自己不會教嗎?還用學習?」「我們還用你來教我們怎麼做父母嗎?」 這些質疑其實很正常,因為我們很多人,沒有認真思考過「什麼是教育?」、「什麼是父母?」。
  • 父母說話的時候孩子總是喜歡插話,這是有原因的,父母一定得了解
    但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有沒有真正的去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總是喜歡插話呢?只有真正明白和了解了孩子為什麼總是插話的原因,我們才能夠找到相應的辦法去解決,而不是對孩子一味的謾罵指責,或者是動手打他。插嘴就是沒有教養嗎?
  • 你永遠不會知道你的父母有多卑微
    我是一名農村的大學生,我也見過很多的大學生,各式各樣的都有。有整天埋頭苦讀的,也有整天抱著各類電子產品將各種遊戲玩個遍,每天沉浸在各種短視頻,各類社交軟體中的。這類孩子還動不動就以父母觀念落後,幹擾他們學習為理由時長發火,在學校他們的學習狀態就是只要能考試過了就行,或者等到期末考試的時候等著老師給他們勾重點。打小抄,作弊來對待自己的學業。
  • 影響寶寶睡眠的因素,作為父母的你了解多少?
    由於寶寶的作息規律與父母的截然不同,這令父母們倍感不適。面對做父母的的艱辛,你一定要有耐心,因為無論寶寶還是你,都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過了磨合期,你就可以盡情享受寶寶帶來的無限樂趣了。下面為大家列舉幾點會影響寶寶睡眠的因素:1.不良的睡眠習慣寶寶的神經系統正處於發育階段,其功能尚不完善,還十分脆弱,適應環境變化的調節機能也差。
  • 《坡道上的家》:有種父母巴不得你過不好,不獨立的父母有多可怕
    連母親都巴不得你過得不好,世界該有多絕望。真相似乎就是如此,但在一次次的陪審了解更多案件信息後,裡沙子逐漸理解安藤,因為她與安藤有著相同境遇:親生父母的打擊教育、丈夫的貶低,也曾精神崩潰後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由己推人,她知道了安藤也是一個可憐的母親:孩子出生後承受著來自婆婆、丈夫、身邊人的多重壓力,最後精神崩潰,給孩子洗澡時精神恍惚,孩子溺死了。
  • 《坡道上的家》:有種父母巴不得你過不好,不獨立的父母有多可怕
    連母親都巴不得你過得不好,世界該有多絕望。全職主婦裡沙子偶然得到了一次替補陪審的機會(為保證公正,日本為一個案件判刑也會考慮到民眾的意見,所以會在群眾中召集陪審團)。這個案件是一名叫安藤水穗的母親,把自己八個月的女兒溺死的事情。安藤水穗作為被告人被推上了審判臺。
  •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父母應該對孩子多些了解,多些尊重!
    陪伴孩子已經有四年的時間了,在這四年間,自己也走過很多的彎路,最後發現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發育規律和特點。教育孩子父母需要知道的四件事:1、父母應該了解孩子的發育特點。當父母了解了孩子的發育特點後,就應該根據孩子的發育需求,有傾向性的滿足孩子。比如,在孩子3歲前,母親儘可能的陪伴在孩子身邊,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當男孩需要一個效仿對象時,父親需要注重自己言傳身教的作用,通過潛移默化的言行去引導孩子。
  • 被父母肯定的孩子,有多幸運?
    父母的肯定和欣賞,會給孩子信心和勇氣,讓他有足夠的底氣去探索這個世界,也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父母愛著、關注著,自我價值感得到提升。傅園慧說起父母從小對自己的教育方式,最讓她感動的,就是從未改過口的3句話: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個天才。
  • 父母的控制欲,到底有多可怕?
    很多父母的控制欲都比較強,什麼都要管著,美其名曰關心你,為你好,可是這種事無巨細的關心,看似面面俱到,讓你省了很多心,但是對孩子來講其實挺累的,就像禁錮一般。當你反抗時會被扣上不知好歹的帽子,然後告訴你:「翅膀硬了,會飛了!」、「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我會害你嗎!」、「我圖什麼?還不是為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