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椒雙膜種植技術,幫助種植戶降低風險,實現增產增收

2020-12-23 廿捻農務

線椒雙膜種植技術是反季節生產的一項技術措施,保溫、保肥、保水,降低冬季或早春線椒種植風險,確保線椒提早上市,增產增收。基於此,介紹線椒雙膜種植技術要點,供線椒種植戶參考。

1 播前準備

1.1 土壤選擇及物資準備

1.1.1土壤選擇 應選擇有機質含量高、土層深厚、保肥保水能力強的砂壤或壤土為好,2~3年未種植茄科蔬菜的地塊,前茬作物最好是水稻或玉米、大豆

1.1.2物資準備 每667㎡大田用線椒種子20~30g、100孔塑料穴盤30張、育苗基質100L、80cm地膜4kg、育秧薄膜8kg、竹拱條160~180條、充分腐熟的農家有機肥2000~3000kg(或商品生物有機肥75~100kg)、45%長效緩釋硫酸鉀複合肥100kg。

1.2 種子處理

種子最好簸箕曬2~3h後,用50~55℃溫水浸種15min,邊浸邊攪。也可用福馬林100倍液浸種20~30min。

2 線椒塑料穴盤育苗技術要點

2.1 播種時間

線椒可作反季節種植,可選擇錯開其他地方線椒上市旺季,合理安排種植時間,冬季播種可在11月上中旬。

2.2 播種方式

採用塑料穴盤育苗,育苗基質中摻入少量的有機質含量高、肥沃的細土拌勻備用。先將摻拌勻的基質淋足水,將基質裝入塑料穴盤中,刮平,用另一張塑料穴盤重上往下壓,使其形成播種穴,播一兩粒種子,蓋上一層基質輕壓。按兩盤對擺放在經平整好的畦面上,塑料穴盤壓實與畦面土壤充分接觸,不架空,淋足水,蓋上拱膜防寒。

2.3 苗期田間管理

2.3.1水分管理 線椒的根系不發達,紮根淺,採用塑料穴盤育苗基質育苗根系生長好,但基質保水性差,要經常檢查苗床,必須注意保持穴盤中基質潮溼,本著小水勤灌的原則,嚴禁大水漫灌及田間漬水,中午炎熱不能澆水,可減少線椒疫病的發生。發現基質表層返白應及時淋水,確保出苗、齊苗。

2.3.2施肥 由於採用基質育苗,基質中的肥效不能滿足線椒苗期需肥,出苗後有2片真葉後衝施一次「苗襁褓」水溶肥,間隔10d再「苗襁褓」水溶肥,視苗情長勢,可噴施兩三次根多多和葉面肥。

2.3.3苗期病蟲害防治 線椒苗期蟲害主要有地老虎、食心蟲、蚜蟲、薊馬等。地老虎可用3%毒辛顆粒撒施膜內毒殺,也可在出苗期用敵殺死或功夫等藥劑防治;蚜蟲、薊馬等用吡蟲啉、敵殺死或功夫、封功等藥噴霧。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等,可用敵磺鈉加50%多菌靈進行土壤消毒處理,發病初期用瑞苗清、甲霜·惡黴靈、立枯靈、硫酸鏈黴素等噴霧兩三次。同時及時防鼠害。

3 線椒雙膜移植技術要點

3.1 選地整地

應選擇有機質含量高、土層深厚、保肥保水能力強的砂壤土或中壤為好,2~3年未種植茄科作物或蔬菜的地塊,前茬以水稻、玉米作物為好。翻耕耙碎,按溝寬40cm,畦面寬70cm起畦,畦面中間留施肥溝。

3.2 施底肥、噴除草劑、蓋地膜

667㎡用45%長效緩釋硫酸鉀複合肥50kg、生物有機肥50~100kg(或充分腐熟的農家有機肥2000~3000kg)混合施於畦面中間預留施肥溝內,耥平畦面,均勻噴施甲草胺除草劑封殺雜草。用80cm寬地膜拉平蓋在畦面上,邊緣用土壓實。

3.3 移植、加蓋天膜

當苗有七八片真葉(約60d)即可移栽。667㎡用苗2400株左右,在地膜邊緣往裡10cm打孔,每畦種兩行,株距50~55cm。淋足定根水,加蓋150cm寬天膜保溫。

3.4 天膜內噴藥管理

觀察膜內線椒長勢,發現病蟲害應及時防治。主要發生的是病毒病(花葉病)、霜黴病、疫病等。防治方法:在天膜上打一小洞,把噴頭伸入膜內環繞噴霧。病毒病需提前預防,選用吡蟲啉、吡蚜酮、功夫等防治傳毒蚜蟲,發病初期可用吡蚜酮、蚜蝨一遍淨等+1.5%植病靈乳油或病毒靈或病毒A等噴霧,每隔5~7d噴一次,連噴兩三次;防治霜黴病、疫病可用72%霜脲.錳鋅10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600~800倍液或64%殺毒礬800~1000倍液或快淨1000倍液噴霧,每隔7~10d輪換或混合用藥噴霧,連噴兩三次。

3.5 揭開天膜

春季視氣溫回暖和天氣情況揭開天膜。

3.6 肥水管理

揭開天膜後加強田間管護,線椒結果期對肥需求量較大,在花期應噴施保花保果葉面肥,每次收椒後視植株長勢每667㎡追施45%硫酸鉀10~15kg,缺氮的地塊可配合追施少量的尿素,將肥料均勻撒入畦溝內,為讓其儘快溶解利用,最好噴少量水。線椒需水較多,天氣乾旱,要及時放「跑馬水」保持土壤墒情,切忌大水漫灌和田間積水。

3.7 揭天膜後病蟲害防治

氣溫回升後要加強對病害蟲的防治。線椒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病毒病、霜黴病、疫病等,主要的蟲害有地下害蟲、蚜蟲、薊馬、蟎類、果實鑽蛀性害蟲等。病蟲害以預防為主,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藥物防治相結合。

3.7.1病害防治 病毒病、霜黴病、疫病等用藥同天膜內防治相同;炭疽病是為害線椒果實最嚴重、損失最大的病害,要加強防治,防治採用75%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或福星-氟矽唑或唑醚.代森聯1500~2000倍液噴霧,連噴兩三次。

3.7.2蟲害防治 防治地老虎、金龜子等地下害蟲,每667㎡用5%毒死蜱.辛硫磷顆粒劑2kg穴施或撒施,也可用90%晶體敵百蟲製成葉菜毒餌誘殺和人工捕殺。防治果實鑽蛀性害蟲,藥劑有阿維菌素、甲維鹽、氯蟲苯甲醯胺、蘇雲金桿菌和菊酯類等農藥,按農藥使用方法和濃度用藥防治。防治蚜蟲、薊馬可用吡蟲啉、吡蚜酮、菊酯類農藥。特別在花期後至幼果期就要加強各種害蟲的兼顧用藥防治藥劑宜選用高效低毒殘留農藥,用藥要嚴格按農藥安全使用。採收期用藥注意安全間隔期。

4 線椒的採收

線椒為無限花序,分次採收。採收青椒上市的,線椒長度15cm以上、光澤度好,即可採收。採收時應將有病蟲危害的線椒分開採摘,或將病蟲椒留紅椒後採收。

5 結語

線椒是南方地區人們普遍喜愛的菜品,種植面積較大,但反季節種植因氣候條件限制原因,生產地域有限,採用雙膜種植技術,能錯開其他區域上市旺季,提高賣價,增加收入,帶動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

相關焦點

  • 山東青椒批發價4元,椒農如何增產增收,必須知道的高產種植技術
    蔬菜在我們生活飲食中佔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尤其是青椒,不僅能夠做調味品,同時還能當作食物食用,今年青椒的價格一路上漲,山東地區現在青椒平均批發價每公斤在4塊錢左右,對於種植青椒的椒農來說,今年種植的青椒只有高產就一定能比往年增收很多,所以下面我們就聊一聊,種植青椒高產增產的種植技術
  • 平潭:節水灌溉設備上崗「護田」 助力冬種馬鈴薯實現增產增收
    機械化作業助力平潭冬種馬鈴薯實現增產增收  望著1000餘畝長勢喜人的馬鈴薯種植田,農戶陳和好滿臉喜色,心裡樂開了花。同陳和好一樣,今年初春,實驗區的馬鈴薯種植戶一起迎來了增收增產的豐收季。18日,記者來到君山片區昆湖村,感受種植戶豐收的喜悅。
  • 山西:「西瓜村」科技種植促農民增產 三百餘戶瓜農致富忙
    「西瓜村」馬家山村瓜農通過科技種植增產增收、脫貧致富。柳林縣新聞辦供圖中新網太原7月29日電 (李勤 劉小紅)仲夏時節,素有「西瓜之鄉」的山西省呂梁柳林縣石西鄉馬家山村的西瓜地再次活躍起來,買西瓜的客商你來我往。
  • 萬載恆暉富硒有機蘆筍種植幫助農民脫貧增收(圖)
    中國江西網/宜春頭條客戶端訊 李曉陽報導:萬載恆暉富硒有機蘆筍種植示範基地幫助農民種植有機蘆筍脫貧增收。基地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運行管理模式,確保農民在已流轉的土地上能持續受益。  通過集中統一的技術培訓後,讓農民在基地務工並參與生產管理,成為基地生產工人,與公司建立起較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據了解,基地生產工人(農民)的人均最低月收入達2500-3000元。此外,該公司還承擔了產業扶貧和精準扶貧的重任,已先後幫助了115戶農民脫貧增收。
  • 41歲的他帶領村民種植葛根 讓8000多戶農戶增收
    他從大足區智鳳鎮「起航」,種植葛根12年,現已在全國發展葛根種植基地16000餘畝,帶動了8000多戶農戶增收,讓原本平淡無奇的葛根,闖出了一片市場新天地。近日,秦衛東入選9、10月「重慶好人」榜,對此,記者向其了解了他帶領農戶增收致富背後的故事。
  • 山西朔州:特色彩椒種植唱響「農民致富歌」
    近年來,神西村依託彩椒種植,摸索出一條特色彩椒種植產業助力農民致富的新路子,全村村民因此致富增收。如今,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獲得感更強了。一直以來,神西村以種植玉米為主。農閒的時候,村民都在家裡,想找一份適合農閒做的工作很不容易。
  • 47秒|「公司+種植戶」訂單式種植模式讓成武訂單小辣椒成致富大產業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7日訊近年來,菏澤市成武縣以培育特色產業助農增產增收為核心,積極引導群眾發展訂單種植農業,讓「小農戶與大市場」快速對接,從而實現農民增收致富。雖然天氣炎熱,但是種植戶郭慶升一刻也不捨得閒著,他要利用好這晴好天氣,組織工人抓緊採摘辣椒。郭慶升種植的是青陽辣椒,這是與金鄉縣一農產品公司合作的品種,辣椒成熟後直接加工成泡椒,最後由公司統一回收出口到韓國。
  • 失敗是成功之母,水稻種植要增產增收,關鍵是選良種、用良法
    當前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水稻收割接近尾聲,今年種水稻因天氣因素而普遍減產,少部分種植戶因選對種、用好栽培方法而獲得穩產,在今年稻穀價格行情好時賺得好收益。古人說,失敗乃成功之母,為什麼這麼說?善於總結失敗的教訓,離成功就不遠了!
  • 安龍:引進企業發展蔬菜種植 帶動群眾增收
    ,帶動群眾增收。在位於安龍縣龍山鎮老場壩居委會的西蘭花育苗基地,大棚內,一株株西蘭花苗長勢喜人,中農益康國際集團公司的技術人員正在指導工人進行管護。龍山鎮老場壩居委會黨支部書記 王德亞:公司來發展這個西蘭花,對我們這個老百姓有很大的幫助,有這個機遇,我們要下去大力跟老百姓講(宣傳),給老百姓推廣種植,栽這個西蘭花,發展這個產業。
  • 葡萄產業迎消費升級「大考」拜耳方案助種植戶無憂轉型
    論壇期間,拜耳作物科學力邀多位行業資深專家圍繞葡萄產業升級、種植和管理技術革新等話題進行了精彩論述,與廣大種植戶分享科學種植管理理念和先進植保解決方案,精準服務專業種植戶。這樣一來,如何實現高效低投入的病蟲害管理,同時提高葡萄的色澤、口感,成為了不少葡萄種植戶的當務之急。針對廣大種植戶的迫切需求,拜耳通過分享更多科學、專業的種植管理理念和全程解決方案,使種植戶能夠更好應對轉型挑戰。
  • 這就是山東|特色種植、休閒農場,農民增收致富確保小康成色
    企業負責科技助力,自動化播種替代人工,智控癒合室內嫁接苗讓育苗成活率大為提高,品種試驗、篩選優選讓種苗質量和增產潛力大幅提升,種植難等技術難題相繼被攻克,甜蔥混種的探討實驗,更是成功走出了生態種瓜的新路徑。衝破疫情的阻礙,高官寨甜瓜格外香甜!「政府搭臺,瓜農唱戲」,產的出,品質好,賣得掉,收益才能確保。
  • 發展「一村一品」 特色種植與「農家樂」助村民增收(圖)
    大江網訊 記者喻雲亮報導:「以前才種幾萬株,現在種植80多萬株,收入翻了幾番。」  建設鄱陽湖生態文明示範村,發展生態經濟是前提,農民增收是關鍵。要因地制宜,重點增強當地農民的活血造血功能。在幫建過程中,20家省直文明單位把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幫助農民增產增收作為重點,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幫共建村因地制宜規劃產業、發展生態經濟,大力發展「一村一品」。  嶺背熊家自然村地處城鄉結合部,東臨共青城區。該村常有住戶56戶,人口266人。
  • 禹城引進荷蘭雄蜂授粉技術 助力西紅柿種植增產增收
    順著種植戶李希華的指引,我們在大棚裡果然發現了很多黃黑相間的荷蘭熊蜂在花間飛舞,小小的身影順著一壟壟西紅柿盡職盡責地忙個不停。經過進一步的了解我們知道,李大叔說的這「幫忙的」其實是荷蘭科伯特熊蜂,別看他們個頭小,幹活倒是十分賣力,一分鐘就能完成20朵花的授粉工作,且授粉完全。
  • 種植小米椒助增收
    近日,走進梁山街道夢梁村,村黨總支書記劉洪萬和幾名村民正彎著腰,在小米椒種植基地忙得熱火朝天。「小米椒容易管理,香味十足,且在川渝地區銷路廣,受眾多,是廣大農戶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劉洪萬說,為了深入考察種植環境,梁山街道邀請了一家調味品公司的技術人員來到轄區進行走訪。
  • 創業農場打造「智慧農場」讓種植戶更「慧」種地
    中新網黑龍江新聞7月10日電(李佰)「智慧化農機是驅動農業發展的重要一環,也是推動我國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全面轉型的重要驅動,無人駕駛農機的推廣應用可以破解種地人手不足問題,可以讓種植戶種地更省心省力,讓他們會種地的同時,更『慧』種地。」
  • 武隆平橋鎮:桑園套種紅薯 村民增產又增收
    日前,重慶武隆區工業發展(集團)公司黨委派駐平橋鎮烏楊村駐村扶貧工作隊成員江遠在全村貧困戶實用技術培訓上會,給該村參會的75名貧困戶作桑園套種紅薯的實用技術培訓。「我家15畝桑園投產獲利6.8萬元,加之在桑園間套種的紅薯又增收入1.2萬元,真的是雙喜臨門啦!」
  • 全國辣椒市場行情分析,如何做好辣椒病蟲害防治,落實增產增收
    辣椒在我國的飲食中必不可少,尤其是我國南方城市對辣椒的喜好度非常高,再加上辣椒是一種高產的蔬菜,因此我國辣椒的種植面積非常大,尤其是冬季大棚種植辣椒的農戶非常多,但是今年辣椒市場行情相對低迷,如何在這種行情下做好病蟲害防治,實現產量增收才是最好的選擇,下面我們就詳細的聊一聊今年辣椒市場行情變化
  • 引進扶持公司種植觀音草拉動農民增收
    72歲的低保戶羅庭德激動地說:「我家14畝土地租給公司一年有3000多元收入,3個勞力在基地打工一年能增收上萬元,種1畝觀音草還能增加2000元以上。」  12月初,記者來到六屯鄉萬畝中藥材產業化扶貧項目——種苗繁育基地,滿地的觀音草種苗已是一片翠綠,地裡還套種有包穀、果樹等。
  • 龍陵淘金河村:樹頭菜規模種植助農增收
    村裡的種植戶每天清晨將夜裡採摘好的樹頭菜用摩託車拉到鎮安街上,將這些受人喜愛的山間美味銷往各地實現增收。樹頭菜又名刺龍芽、刺嫩芽、刺苞頭、五龍頭等,早在唐朝即藥食兩用,擁有「山菜之王」美譽。樹頭菜系五加科植物,春初萌發的嫩芽或芽苞,具有清火健胃,安神降壓,壯腎利尿、解熱驅蟲等功效,可作為鮮藥使用。
  • 海林林業局平貝種植成增收亮點
    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三十五林場的田間地頭到處都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種植戶都在抓緊時間搶收平貝。三十五林場素有「北藥之鄉」之稱。經過多年來不斷發展,目前已成為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最大的平貝種植和集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