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特色彩椒種植唱響「農民致富歌」

2020-12-24 黃河新聞網

編者按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山西省統籌推進脫貧攻堅,精準施策,把各項工作往深裡走、往實裡抓,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了全面客觀反映我省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階段性成就,總結經驗,戮力前行,黃河新聞網特別策劃了《小康路上》系列專題報導,圍繞山西省脫貧攻堅舉措成效、先進人物、典型事跡、優勢產業項目、基層扶貧幹部等內容進行採訪,真實書寫「脫真貧、真脫貧、不返貧」的山西答卷。

黃河新聞網朔州訊(記者張瑞晶、石晶)來到山西朔州神頭鎮神西村的田間地頭,一眼望去,幾百畝彩椒大棚整齊地排列在那裡,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近年來,神西村依託彩椒種植,摸索出一條特色彩椒種植產業助力農民致富的新路子,全村村民因此致富增收。如今,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獲得感更強了。

一直以來,神西村以種植玉米為主。農閒的時候,村民都在家裡,想找一份適合農閒做的工作很不容易。一次偶然的機會,村委會主任劉志富發現種植彩椒收益頗高,「如果種植彩椒,既可以幫助農業產業增產增收,也能讓農民在農閒時找到工作」,他說。但是彩椒的種植成本高、投資大,村民害怕有風險。為了給村民吃一顆「定心丸」,劉志富自己帶頭率先在村裡種植彩椒,並於2018年10月成立了甘源種植合作社。「合作社服務於農民,為農民找到了一條農業產業增產增收的道路。」

彩椒種植園區成立後,合作社通過勞動入股的方式發動周邊農戶參與彩椒種植,有效帶動農民300多戶,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350個。同時,鼓勵農戶自己種植彩椒,項目園區配套培訓基地定期對所有農戶開展種植培訓;邀請農業農村局相關種植專家進行講座,普及彩椒病蟲害防治知識;組織彩椒種植技術人員從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對農戶進行培訓,讓農戶熟練掌握種植技術,幫助農戶實現靠經營現代化農業致富的夢想。

目前,該項目總投資達1500萬元,已流轉土地1050畝,建成並投入使用日光蔬菜大棚300個,實現彩椒產出2000噸,實現銷售收入1200萬元。劉志富表示,村裡有了可以務工的地方,許多村民都返村務工了,還不誤種植彩椒再次獲得收益。

村民劉存仁提起彩椒種植園區臉上頓時樂開了花:「以前我們種植玉米主要是靠天吃飯,有時候收成不好,除去本錢,更是賺不了多少錢,彩椒園成立以後,我們既不耽誤種地,也可以在農閒的時候在彩椒園打工,只要你想幹,什麼時候都可以找到工作,不用外出就能賺到錢了,我們的收入也比只種植玉米提高了很多。」

下一步,合作社計劃新建投產大棚1000個,同時建設蔬菜交易市場,保證產銷一體,帶動周邊現代設施農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相關焦點

  • 【咱們的小康生活】朔州:特色彩椒種植,帶領村民致富增收
    來到朔州神頭鎮神西村的田間地頭,一眼望去,幾百畝彩椒大棚整齊地排列在那裡,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近年來,神西村依託彩椒種植,摸索出一條特色彩椒種植產業致富的新路子。
  • 上黨區東呈村:彩椒種植助農增收
    上黨區東呈村:彩椒種植助農增收近日,在長治上黨區東呈村聯豐農業發展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內,筆者看到村民們正在忙碌地採摘成熟的彩椒,一個個紅色、黃色的大彩椒倒掛在秧苗上,「我們種植的彩椒是從山東壽光引進的,它不僅果型美、顏色鮮豔、肉厚甜脆,營養價值還很高,關鍵是好養活,不愁賣。現在合作社先期種植了兩個大棚的彩椒,一個棚能產15000多斤彩椒,一斤能賣1.5元左右,下一步還計劃增加四個大棚來種植彩椒。」聯豐農業發展合作社負責人張衛華告訴記者。
  • 匯川:唱響產業扶貧之歌
    2019年,匯川區松林鎮上莊壩壩區蔬菜基地升級改造,採取輪作、套作和間作等種植方式,實現了一年三季的蔬菜種植目標,實現畝產16260元。    這一成績背後,是匯川奮發當先譜寫產業扶貧樂章的生動寫照。    產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
  • 避暑山莊山西朔州特色美食
    朔州最有名的菜是豌豆粥,他是從當地的優質豌豆中提煉出來的,他含有蛋白質和粗纖維,富含人體所需的八種胺基酸。位於晉北地區的朔州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種植了更多的蕎麥、裸燕麥等作物,以蕎麥和燕麥為原料製作的燕窩、蒸餃子等麵食已成為人們日常飲食中常見的美味,具有強烈的朔州特徵。
  • 黨建引領,唱響鄉村振興之歌
    餘東鎮富民村: 黨建引領,唱響鄉村振興之歌 來源:南通日報 發布時間:2020-12-20 字體:[ 大 中
  • 山西:「西瓜村」科技種植促農民增產 三百餘戶瓜農致富忙
    今年59歲的瓜農馬海燕憑藉科技種植,短短幾年就從貧困戶變成致富帶頭人,今年喜獲豐收的他告訴記者:「咱家的西瓜,汁多味甜,好多熟客都搶著要。」坐落在黃河之畔的石西鄉屬純農業鄉,是柳林縣離縣城較遠且最貧困的鄉鎮。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及鹽鹼沙性土壤,當地具有得天獨厚的西瓜種植條件。
  • 布爾津:特色種植做引領,拓寬增收致富路
    布爾津縣統籌推進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抓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開新空間,為鄉村振興開拓新路徑。5月26日,記者在窩依莫克鎮託庫木特村農戶的採摘園裡看到,鮮紅欲滴的草莓,吸引著過往遊客及當地居民前來採摘品嘗。
  • 小彩椒背後的致富經:中山幫扶肇慶林洞村全面脫貧
    「認真了解村裡狀況後,我就去請教廣寧縣農業局的意見,他們覺得林洞村有著山地優勢,推薦選擇特色種植——彩椒。」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高鋒說。這個大棚是全村人的驕傲。目前村裡貧困戶的主要收入之一就來自這裡。今年春節,林洞村對25戶有務工能力的貧困戶進行分紅,其中最多的一戶從大棚項目領到了8500多元。
  • 「滇中糧倉」宜良——種植花卉 農民走上致富路
    中國園林網5月19日消息:15日,宜良縣匡遠鎮永新村村民朱良吃罷早飯後,與五、六位「同事」一起來到老昆石公路旁的花卉種植基地,開始了他們一天的忙碌。據悉,永新村現在有1500多農民靠這一行增收致富。去年5月的花街節上,宜良縣委書記郭子貞曾提出,5年內把宜良打造成「雲南花城」。如今,走進宜良,細心人會發現,公路兩側的土地都變成了花園苗圃,農民變成了花工。
  • 農民的「致富菜」 餐桌上的「香餑餑」
    刁窩砬子村是撫松縣山野菜特色項目主產基地,該村農民發展山野菜時間起步比較早,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條件,按照「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工作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多年來,該村山野菜種植戶憑藉生態、綠色、天然的新鮮山野菜迅速佔領了市場,成為遠近聞名的反季節山野菜生產特色村,為當地農民開啟了一扇致富之門。
  • 特色種植開的是「致富花」,結的是「金果子」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今隨著農業技術的飛速發展,很多農作物、果樹、花卉等突破了傳統種植觀念以及地域氣候的限制,帶著脫貧增收的使命,在南北疆的土地上生根發芽,最終成為農民脫貧增收的「致富花」和「金果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神西村彩椒喜獲豐收走出國門!
    朔城區神西村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引進彩椒種植,使之成為村莊的農業品牌和靚麗名片,引導村民走出了一條增收致富的小康路。一走進朔城區神頭鎮靠神西村,就看到一棟棟設施大棚整齊劃一地坐落在路兩邊,這裡就是朔城區甘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千畝彩椒產業園區。彩椒大棚裡,幾位大姐正忙活著。
  • 這就是山東|特色種植、休閒農場,農民增收致富確保小康成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4月21日訊 (記者 劉自銳 楊廣科 盧偉霞 韓蓓蓓 郝亞松 王丹玉) 小甜瓜大產業、葡萄四季種、打造休閒農場……小康成色如何,農民收入是關鍵。山東作為農業大省,各地大力發展特色農作物種植,積極探索農業與採摘遊、休閒農場等旅遊模式結合,為農民增收致富拓寬渠道。
  • 樂亭縣湯家河鎮:黃瓜產業開啟農民致富路
    樂亭縣湯家河鎮:黃瓜產業開啟農民致富路 2020-12-22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借力脫貧攻堅戰,唱響鄉村振興「新農歌」
    借脫貧攻堅的力量,唱響鄉村振興「新農歌」,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借力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要立足現實,放眼長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現實來看,打贏脫貧攻堅眼前任務,在鄉村振興中,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鞏固脫貧成果,加大就業扶貧力度,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
  • 十大產業百家龍頭 中國農民豐收節山西展銷200餘種特色農產品
    記者在中國農民豐收節展示展銷活動山西展區了解到,此次山西徵集了包括20餘家省級龍頭企業在內的123家企業、超過200餘種地方特色農產品參加本屆豐收節展銷活動。 王康傑 攝中新網運城9月22日電 (屈麗霞 王康傑)22日,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在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啟動。記者在中國農民豐收節展示展銷活動山西展區了解到,此次山西徵集了包括20餘家省級龍頭企業在內的123家企業、超過200餘種地方特色農產品參加本屆豐收節展銷活動。
  • 舌尖上的山西:這就來說說朔州的特色小吃,你都吃過哪些?
    朔州,位於中國山西省西北部,是中國新型的以煤電為主導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中國農區最大的奶源基地和北方重要的日用陶瓷生產基地。今天就來談談舌尖上的山西:這就來說說朔州的特色小吃,你都吃過哪些?右玉燻雞:這是山西傳統的漢族名吃。其色澤紅豔,肉質細嫩,味道十分鮮美,易於保存,一般在夏季也可存放一周至十天不變質。右玉縣是山西著名的優良雞種。右玉邊雞是國內著名的優良雞種之一,這種雞,生長快,肉質極其鮮美,是烹製雞餚的上乘原料。
  • 新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施行 重慶農民「抱團」致富更有底氣
    今(7)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了解到,《合作社法》的落地實踐,讓農民合作社法律地位更加明確,形式業態豐富多樣,運行機制不斷規範,農民「抱團」致富更有底氣。巫溪縣峰靈鎮譚家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理事長李天傑對此深有體會。
  • 山西的懷仁,樣子特別像大同,可這裡屬於朔州
    懷仁距離大同近而離朔州遠。 在懷仁的大街上,隨處可見都是晉B的車牌,而朔州的車牌應該是晉F。朔州市歷史比較淺,1989年1月,山西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1993年7月,原雁北地區撤銷,其所轄的應縣、右玉縣和懷仁縣劃歸朔州市。
  • 道縣:富硒大米試種成功 讓農民看到致富「錢」景
    紅網時刻8月31日訊(通訊員 蔣曉國 彭雲峰 )8月28日上午,道縣農民生態種植行業商會、道縣振朝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道縣祥霖鋪大井村舉辦了綠色富硒大米生產基地觀摩會,道縣農業農村局領導和部分水稻種植戶參加了觀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