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朔州:特色彩椒種植唱響「農民致富歌」
黃河新聞網朔州訊(記者張瑞晶、石晶)來到山西朔州神頭鎮神西村的田間地頭,一眼望去,幾百畝彩椒大棚整齊地排列在那裡,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近年來,神西村依託彩椒種植,摸索出一條特色彩椒種植產業助力農民致富的新路子,全村村民因此致富增收。如今,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獲得感更強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神西村彩椒喜獲豐收走出國門!
朔城區神西村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引進彩椒種植,使之成為村莊的農業品牌和靚麗名片,引導村民走出了一條增收致富的小康路。一走進朔城區神頭鎮靠神西村,就看到一棟棟設施大棚整齊劃一地坐落在路兩邊,這裡就是朔城區甘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千畝彩椒產業園區。彩椒大棚裡,幾位大姐正忙活著。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南樓村民的致富路上「榛」好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南樓村民的致富路上「榛」好 2020-07-27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黨區東呈村:彩椒種植助農增收
上黨區東呈村:彩椒種植助農增收近日,在長治上黨區東呈村聯豐農業發展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內,筆者看到村民們正在忙碌地採摘成熟的彩椒,一個個紅色、黃色的大彩椒倒掛在秧苗上,「我們種植的彩椒是從山東壽光引進的,它不僅果型美、顏色鮮豔、肉厚甜脆,營養價值還很高,關鍵是好養活,不愁賣。現在合作社先期種植了兩個大棚的彩椒,一個棚能產15000多斤彩椒,一斤能賣1.5元左右,下一步還計劃增加四個大棚來種植彩椒。」聯豐農業發展合作社負責人張衛華告訴記者。
-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12-25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富川錢山嶺村:白背毛木耳喜迎「豐收季」 特色種植助跑全面小康
眼下正是食用菌採收的季節,古城鎮錢山嶺自然村的扶貧產業白背毛木耳也迎來了「豐收季」,僅僅2畝的大棚種植面積產值就能達20多萬元,特色種植有效帶動全村20戶脫貧戶增收致富,鞏固脫貧成果助跑全面小康。楊如旺是富川眾邦潤種養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兩年前,他還是一家建築公司的項目經理,一次外出考察他看到了白背毛木耳產業良好的發展前景,毅然辭職回鄉創業,探索產業轉型,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
這就是山東|特色種植、休閒農場,農民增收致富確保小康成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4月21日訊 (記者 劉自銳 楊廣科 盧偉霞 韓蓓蓓 郝亞松 王丹玉) 小甜瓜大產業、葡萄四季種、打造休閒農場……小康成色如何,農民收入是關鍵。山東作為農業大省,各地大力發展特色農作物種植,積極探索農業與採摘遊、休閒農場等旅遊模式結合,為農民增收致富拓寬渠道。
-
光澤縣寨裡鎮:種植小香薯 帶領村民致富
4月24日,在騰順種植專業合作社位於寨裡鎮儒州村的小香薯種植基地,危順榮正在查看小香薯的長勢,通過種植小香薯,不僅可以帶領村民致富,還可以發展儒州村的美麗鄉村旅遊業。危順榮是滕順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也是儒州村的村主任。
-
富川:白背毛木耳喜迎「豐收季」 特色種植助跑全面小康
眼下正是食用菌採收的季節,富川瑤族自治縣古城鎮錢山嶺自然村的扶貧產業白背毛木耳也迎來了豐收季,僅僅2畝的種植面積產值就能達20多萬元,特色種植有效帶動全村20戶脫貧戶增收致富。兩年前,他在一次外出考察中看到了白背毛木耳產業良好的發展前景,決定回鄉創業,探索產業轉型新路子,帶領村民增收致富。富川眾邦潤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如旺說:「現在惠農政策好就想回來發展木耳產業,這個品種木耳口感好,市場上供不應求,產量比較穩定。」
-
走特色養殖之路 增收致富奔小康
伊寧市南岸新區二橋社區養殖戶侯峰,在創業中堅持走特色養殖之路,從事蛋雞養殖已達10年時間,如今他又不斷創新思路,引進市場前景好、效益高的蛋雞新品種養殖,不斷拓寬增收渠道,在小康路上闊步前進。 如今,侯峰的養殖場已經實現了自動化養殖,1萬隻雞,只需要兩名工作人員來管理就行了。
-
布爾津:特色種植做引領,拓寬增收致富路
布爾津縣統籌推進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抓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開新空間,為鄉村振興開拓新路徑。5月26日,記者在窩依莫克鎮託庫木特村農戶的採摘園裡看到,鮮紅欲滴的草莓,吸引著過往遊客及當地居民前來採摘品嘗。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於家莊村的致富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於家莊村的致富經 2020-09-14 1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永城市芒山鎮後堯村打造苗圃特色產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原標題:永城市芒山鎮後堯村打造苗圃特色產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近日,記者走進永城市芒山鎮後堯村景觀樹苗圃基地,看到一株株海棠、石楠、彩頁樹等苗木長勢喜人。
-
村支書墊支百萬家產助修路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原標題:村支書墊支百萬家產助修路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中國文明網 51歲的伍錫品任支書6年,為改變村裡的落後面貌,他跑項目、搶機遇,組織修建村屯道路,先後賣掉自己的卡車、挖掘機,自辦的加工廠也無暇顧及,墊付各項資金200多萬元用於村屯道路硬化建設。
-
我在廣東奔小康│「蒸籠姑娘」帶領村民致富奔康
沈美娟的家鄉位於羅定市西部的雲開大山,當地人們多有種植羅竹和蒸籠加工的傳統。在這位「蒸籠姑娘」的帶領下,當地村民通過加入她成立的合作社,重新拾起竹編非遺技藝,靠著這項傳統技藝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
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範軍華:紮根黃土地 帶領村民共走致富路
圖片由本人提供 辦公司成立合作社 帶領村民共走致富路 成為大學生村官的他,被安排在永興鎮東範莊村工作。這是一個人口數量達千人的大村子,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這裡的村民雖然擁有大片的良田,生活卻十分窘迫。村裡很多村民結伴外出打工,而這也導致了村內大量青壯年勞力流失,農田也因此閒置。
-
李樹祥:德馬社區帶領群眾奔小康的「千裡馬」
圖為李樹祥在群眾家中,左一為李樹祥據了解,李樹祥今年53歲,這位有著21年黨齡的「老黨員」,從2006年至今,已連續四屆擔任德馬社區黨總支書記兼主任,他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一心一意謀發展,當地老百姓都稱讚他是帶領德馬社區群眾奔跑在全民小康大道上的「千裡馬」。
-
41歲的他帶領村民種植葛根 讓8000多戶農戶增收
今年41歲的秦衛東,被譽為「致富的帶頭人,種葛的好大哥」。他從大足區智鳳鎮「起航」,種植葛根12年,現已在全國發展葛根種植基地16000餘畝,帶動了8000多戶農戶增收,讓原本平淡無奇的葛根,闖出了一片市場新天地。
-
馬場鎮新寨村第一書記梅傑:發展產業,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要致富,先修路。2017年至2019年,經我積極爭取和對接協調,貴安新區稅務局投入資金20餘萬元,逐年推進新寨村「連戶路」工程建設,村民出行條件大為改善,徹底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受地理位置所限,新寨村長期存在用水難的問題。
-
柴達木盆地蓮湖村:讓致富村民生活「牛」起來
吳婷婷 攝中新網西寧12月15日電 題:柴達木盆地蓮湖村:讓致富村民生活「牛」起來作者 孫睿 吳婷婷「哞……哞……」一大早,走進柴達木盆地深處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柯魯柯鎮蓮湖村犛牛養殖基地,便聽到一陣陣渾厚的牛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