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麼

2020-12-22 金雨解讀傳統文化

戰國時,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鞋子,於是他事先在家中量了自己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那人去了集市,卻忘了帶上量好的尺碼。他拿著新鞋子說:「我忘了帶尺碼。」於是又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再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他沒有買到鞋子。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呢?」那鄭國人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這便是「鄭人買履(lǚ)」的故事,現在它也是一則成語,常用來比喻做事死板、不會變通的人。

「鄭人買履」的故事除了教導我們遇事要懂得變通之外,還告訴了我們關於古代鞋子的兩點信息:一是戰國時鞋被稱為「履」;二是鞋的製作工藝在當時已很完善,鞋已成為集市上的商品。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dù) !」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韓非子·外儲說》

在周代,鞋統稱為「屨(jù)」,《周禮》中記載王宮中有「屨人」一職,是專門管理周天子和王后等人鞋子穿著事宜的官吏。戰國後,「履」逐漸取代 「屨」 ,成為鞋子的通稱,所以在之前的文獻記錄如《禮記》 《詩經》等中提及跟鞋子相關的內容,都是用的「屨」字。在隋唐時,「履」逐漸被「鞋」代替,成為各式鞋履的統稱, 「鞋」這一名稱也一直延續到了現代。

相關焦點

  • 「鄭人買履」這個寓言故事告訴了人們什麼道理?
    「鄭人買履」這個寓言故事告訴了人們什麼道理?「鄭人買履」這個寓言故事告訴人們的第一個道理:凡事都要有個標準我們許多寓言故事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大多數寓言故事裡的主人公都是蠢笨的,被譏諷、被挖苦的,因為他們的言語或者行動曾經鬧出過笑話,是被世人視為另類或者蠢笨的。
  • 大班語言教案:成語鄭人買履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語言教案:成語鄭人買履   目標:   1、聽成語故事,理解成語「鄭人買履」的含義,了解成語「熙熙攘攘」、「應有盡有
  • 每天解鎖一個成語小故事之鄭人買履
    鄭人買履的典故,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 以莊子思想解讀寓言《鄭人買履》《刻舟求劍》,眼界大小決定境界
    例,我們熟知的《濫竽充數》、《自相矛盾》、《鄭人買履》等都是戰國時期韓非子所作,均以人物做主角。莊子本就是古之博大真人。莊子是大智之人,大智慧者,永遠不會只教給我們小技巧,而是把一個個小的故事及意義蘊含在寓言中,讓人久久回味。莊子用許多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看待事物的能力,大境界,方會看到「天生我才必有用」,小境界,則會一生碌碌無為。
  • 《鄭人買履》英文版學生首演獲大獎
    《鄭人買履》的小演員們。玩穿越、跳拉丁、植廣告棠外附小勇奪成都市小學生英語口語短劇比賽第一名《鄭人買履》的成語故事,大家都不陌生。有朝一日,如果鄭人「穿越」過來,搖身一變,變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火巴耳朵」,操一口流利的英語,上演雷人搞笑版《新鄭人買履》,那會是什麼場景?
  • 《鄭人買履》背後的真正含義:大部分人,其實都是可笑的「鄭人」
    二、鄭人買履中的鄭人是愚蠢的,但現實中有幾個人不是鄭人呢? 相信大部分人都應該聽過一個成語,叫做"鄭人買履"。事實上,這不僅是個成語,而且還是一個能引發人進行深度思考的小故事。故事很簡單,就是在講一個鄭國的人在買鞋的時候做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 新手媽媽按課程訓練3個月大嬰兒趴睡致死,比「鄭人買履」蠢得多
    「鄭人買履」是先秦時代的寓言故事。說的是一個鄭國人因過於相信「尺度」,而沒買到鞋子的故事。譏諷了那些拘泥於教條,不會變通的人。現實生活中拿著尺碼去買鞋的,絕對少有;而現實生活中拘泥於教條的人,絕非少數。
  • 生活到底告訴了我們什麼
    在公司上班工作這麼多年,我慢慢發現工作上的成功與失利,都只不過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冷靜一下自己的情緒,然後去面對現實。失利了,我們不能就此沮喪,成功了也不能驕傲,我們要從中看出點什麼來,換句話說,我們經歷了這件事後,要知道生活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
  • 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告訴我們了什麼?
    這條曲線告訴我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地,遺忘的進程很快,並且先快後慢。觀察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後,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這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學習要勤於複習,而且記憶的理解效果越好,遺忘的也越慢。
  • 吉祥物設計說明可以告訴我們什麼
    現如今我們對萌萌的吉祥物都沒有什麼抵抗力,而且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商業推廣,小小的吉祥物都蘊含著巨大的潛能。那麼很多有意向的客戶往往不知道吉祥物設計說明怎麼看,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吉祥物設計說明可以告訴我們什麼信息。首先我們可以在吉祥物設計說明中感受出吉祥物的大致輪廓。
  • 讓南瓜告訴我們,教育到底是什麼
    教育是什麼?答案很多。我們要說的是,讓南瓜告訴我們,教育是生活需要。如果生活不需要,教育也就失去意義。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我們不能把生活和教育割裂開來對待。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讓我們生活得更好。南瓜是葫蘆科南瓜屬的一個種,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南瓜的原產在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帶,明代時傳入中國。南瓜具有食用和藥用等多種價值。
  • 寶寶睡眠倒退告訴了我們什麼?
    這種特別其實對我們的養育是有啟發的。今天我就聊聊睡眠倒退這件事給我們的養育的啟示是什麼? 4個月睡眠倒退的現象 很多寶寶在4個月之前夜裡大概就醒一兩次,白天也能睡長覺。然而到了4個月左右,開始出現頻繁夜醒,白天小睡短的情況。這就是常說的睡眠倒退。
  • 坐井觀天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坐井觀天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就是看問題要有一定高度、要看得全面。  在小鳥與青蛙對天大小的認識中,都沒有錯,只不過小鳥站的更高,看到的天更接近真實情況。青蛙之所以只看到井口大的天,是因為站的太低,認識事物不夠全面。所以有時限制我們成功的並非是對與錯的認識,而是眼界不夠開闊,認識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
  • 濫竽充數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濫竽充數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濫竽充數》故事的梗概:齊宣王喜歡聽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湣王繼承了王位。《濫竽充數》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三個道理:第一,自古以來,騙子無處不在;第二,管理不精細,就會有人鑽空子;第三,只有真才實學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 這則寓言故事,小學就學了,可到現在我們才明白其中深刻的道理!
    《鄭人買履》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在我們看來詩篇中的這個鄭國人只相信量腳所得到的鞋子尺碼,而並非相信心裡真實的腳,在我看來這個鄭國人思想已經完全的固化了,這不僅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最終也是導致了他根本就沒買到鞋的悲慘遭遇,成為了人們心中的笑柄。
  • 讀《活著》有感,《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讀《活著》有感,《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餘華的《活著》,用簡練的語言,淡淡的文字,撰寫出平凡的故事,生動地刻畫出生活的真實,讀完這本書會讓人忍不住地去聯想自己的生活。從《活著》中我們看到這樣的兩個畫面,福貴牽著一頭買來的接近暮年的老牛在田壟上坐著眺望遠方,以及福貴一家那大大小小的幾座墳墓。那麼《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我的想法是這樣的,請隨我往下看。首先是活著的力量,《活著》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著,只是在陳述活著這樣一個事實。「活著,好好活著。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
  • 牛有成:二十四節氣告訴了我們什麼
    原標題:二十四節氣告訴了我們什麼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8個字說明了12個月,表述了365天,相傳了2000年,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為什麼這麼精確,為什麼這麼精煉?
  • 社會告訴我們的最大的謊言是什麼?
    'You think your job is stressfull? You'll see what stressful is when you have a newborn. 你覺得工作有壓力?等你有孩子以後你就知道什麼叫壓力了!
  • 心經、普賢行願品、地藏經,告訴我們什麼
    我們這幾天說了那麼幾句,大概也能有一個印象,《心經》非常濃縮。他用簡練的二百多個字,把佛法整個的遞增修行次第給我們闡述明了了。但是我們從何下手是關鍵,我們聽了很多所謂的道理,有哪種道理對自己是真的有實際的意義?我們只是聽了,沒有真正地去感受。
  • 周星馳的美人魚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由周星馳導演執導的《美人魚》票房大賣、口碑極佳,這部電影除了告訴大家要保護環境,敬畏大自然,與生態系統和諧相處之外,還有以下幾個意思:告訴我們,這世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美人魚》告訴我們愛情可以跟金錢無關。當百億身家總裁劉軒和美人魚兩個一起在路邊攤吃烤雞,在遊樂場開心玩耍,這難道不是我們一生追求的愛情。告訴我們,如果真的足夠相愛,足夠勇敢,就可以突破種族歧視,幸福的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