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我的著作重點是這兩本書,好好讀過嗎?

2020-12-17 一稱南無佛

從上一次開始,辦了父母跟孩子的親子活動,我都贊成,這是好事。那麼這次又辦活動。不過現在一聽,發現原來諸位是對打坐修養身心這一套有興趣,這是個很嚴重的事了。全世界只要講到修身養性的道理,都很容易迷到人的。我怕大家走錯路,牽涉到大家個人的身心修養,這當然也是一個重大的教育問題,但你搞大了,麻煩也大了,因為這個問題很嚴重啊!

我年紀大了,直話直講,我認為現在的教育出問題,不在孩子,而在家長。對不起,先請大家原諒,我這個人講話很直爽,我認為現在中年以上的家長本身就有問題。我們中國近一百年來,傳統文化被自己推翻了,又被西方的科技工商發展弄迷糊了,整個國家上下近一百年來很茫然,教育也好,人生也好,沒有方向了。現在是跟著利益跑,唯錢主義,有錢就好。我們居然走上這樣一條路線,真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但也無可奈何。

我發現大家有個錯誤觀念,以為南懷瑾是個學佛打坐搞修道的人,想跟他學一點修身養性,如不能成仙成佛,也至少祛病延年。這個觀念錯了,不是這樣一回事。我從昨天曉得以後到今天,就自己反省,我太馬虎了,這活動本來是個好事,可是搞嚴重了。

大家真的要學,就千萬不要認為這一套是長生不老之學,什麼健康長壽、成仙成佛,不要存這個希望。我活到九十多歲,一輩子都在找,也沒有看到過仙佛。那麼有沒有這回事啊?有,但是找不到。

仙佛之道在哪裡?今天正式告訴大家。我的著作很多,大家要學修養身心,重點是兩本書,請諸位聽清楚,一本是《論語別裁》,講聖賢作人、做事業的行為。書名叫作「別裁」,是我客氣謙虛,也是誠懇真話;我不一定懂得中國聖人之道的傳統,不過是把我所了解的解釋出來,其中有許多解釋與古人不同,有的地方推翻了古人,很大膽,因此叫作「別裁」,特別的個人心得。譬如一塊好的布,裁縫把它一塊一塊裁剪了,重新兜攏來做成衣服。我在序言裡也講到,我不是聖賢,只是以個人見解所了解的中國文化,做人做事是這樣的。所以你不管學佛修道,先讀懂了《論語別裁》,才知道什麼叫修行。

現在有個流行的名稱叫「粉絲」,據說外面我有很多粉絲,其實都是假的,他們自欺欺人,我也自欺欺人,他們連《論語別裁》都沒有好好看過,好好研究過。因為我這一本書出來,之後外面講《論語》的多起來了,各個大學都開始講《論語》,我也很高興。《論語》真正是講聖賢做人做事的修養之道,也就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的內聖外王之道。孔子是中國的聖人,在印度講就是佛菩薩,在外國就叫作先知,在道家叫作神仙。可是儒家的傳統上,只把大成至聖孔子看作是一個人,不必加上神秘外衣,他就是一個人。

《論語別裁》是我很重要的一本書,另一本非常重要的是《原本大學微言》。諸位如果說對我很相信,請問《原本大學微言》讀過嗎?不要說讀過,翻過嗎?看得懂嗎?要問打坐修行修養之道,《原本大學微言》開宗明義都講到了。

今天我仔細反省的結果,不要給大家一條錯誤的路線,因此發給大家《大學》的這一篇,你要先把這個搞清楚。我從八歲起就讀《大學》了,從這個宗旨來講,佛的道理不離它的。

(師朗誦)「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是第一節,要會背,你們教孩子要會背,自己也要會背。每個人朗誦著讀,不是唱給人家聽,朗誦的時候自己要曉得。

大學之道是大人之學。中國古代的傳統,周朝以前的教育是八歲入小學,到了十八歲由童子變成大人了,開始教大學,教你如何做一個人。

我剛才讀的《大學》第一節有三個綱要,叫作三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怎麼解釋呢?我們幾千年來很多人解釋這一本書,在中國文化中,它是內聖外用之學,由一個普通人變成聖人,就是超人,超人就是仙、就是佛了嘛。但儒家不加宗教的花樣,仙啊,放光啊,神通啊,都不談的,只是說如何作一個人。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什麼是明德呢?明德就是得道;明德以後去修行,起行,做濟世救人的事就是親民;止於至善是超凡人聖,變超人,天人合一了。這是講從一個凡人成為知道生命來源的聖人的三個綱要,叫三綱。

大家要學佛,對不起啊,我請問一個問題,不是質問,是請教。哪一位朋友簡單明瞭告訴我,什麼叫佛?想學佛嘛,佛學要懂哦!先要知道什麼是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叫作佛。「佛」在印度文叫Buddha,現在的翻譯叫佛,老的翻譯叫佛陀,也就是我們唐朝的音,意思是明德,親民,至善,自度度他,自利利他,功德圓滿,智慧成就。不懂這些基本原理,一味盲目的打坐修行,你成個什麼佛啊?

「自覺」是自悟,自己悟了,所謂證得菩提就是悟了,找到生命的根本;「覺他」是度一切眾生。在《大學》呢?明德就是自覺;親民就是覺他;自己悟了,證得菩提,行為、功德做到度一切眾生,利益大眾,這些都完成了,止於至善,這樣叫作覺行圓滿,就是佛。換句話說,自利,利他,功德智慧圓滿,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以佛學跟《大學》所講的一模一樣,不過大家不懂得自己的文化,中國本來就有的啊!講佛也好,神仙也好,都離不開它的範圍。自己沒有中國文化根本的基礎,想去成仙學佛,搞打坐,那是幹什麼呢?自誤誤人。

不過反過來講,學打坐也對啊。他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怎麼明呢?道怎麼得呢?怎麼明白生命的根本意義呢?「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不是都講得明明白白嗎?就此一路過來得到那個明德,得道了。好!你看他的方法,也就是打坐的方法,「知、止、定、靜、安、慮、得」,一共七步功夫,七證。所以後來佛學說修禪定,這個禪定的翻譯就是從「知止而後有定」來的,用《大學》的啊,所以禪定,也叫作靜慮。

這一段,大家要背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個修養功夫的程式,也就是求證大道的學養步驟,都跟你講完了,一步一步,就得到道,得到明德了。這是講內聖之學,自己內在的修養功夫。

整理自《二十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相關焦點

  • 南懷瑾老師:我的著作裡重點是這幾本書,有沒有好好讀過
    我活到九十多歲,一輩子都在找,也沒有看到過仙佛。那麼有沒有這回事啊?有,但是找不到。仙佛之道在哪裡?今天正式告訴大家。我的著作很多,大家要學修養身心,重點是兩本書,請諸位聽清楚,一本是《論語別裁》,講聖賢作人、做事業的行為。
  • 南懷瑾:我的著作很多,現代人重點看這三本
    我活到九十多歲,一輩子都在找,也沒有看到過仙佛。那麼有沒有這回事啊?有,但是找不到。 仙佛之道在哪裡?今天正式告訴大家。我的著作很多,大家要學修養身心,重點是兩本書,請諸位聽清楚,一本是《論語別裁》,講聖賢作人、做事業的行為。
  • 假期讀書:南懷瑾先生著作推薦〈一〉
    《話說中庸》——南懷瑾 著述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南懷瑾原著《話說中庸》,全球首度面世,一探子思別傳孔門心法的奧秘。◎南懷瑾先生原著,並收錄劉雨虹老師整理編本,便於國學涉入較淺之讀者閱讀。《孟子與盡心篇》——南懷瑾 著述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全球首發!南懷瑾先生集儒、道、釋三家思想大成之重要著作。◎全球首次發行,南懷瑾先生最新談《孟子》重要著作。
  • 南懷瑾誕辰100周年,中學老師談與先生著作的邂逅
    南懷瑾之所以會與南先生結下這份特殊的情緣,要追溯到中學時期。上了初中之後, 「為什麼要讀書?人為什麼活著?」之類頗為奇怪的問題就會莫名其妙地冒出來,不時衝擊著尚處於懵懂之中的我。進入高中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對繁重學業負擔的嚴重牴觸,更激發了我對人生意義的思索。
  • 徐晉如:南懷瑾的錯謬「罄竹難書」
    《聊齋志異》卷八有一篇題為《司文郎》,裡面說到一位盲和尚,能以鼻嗅文章焚燒後的氣息,辨識文章高下,這其實並不神秘。每一位真正的讀書人都有這樣的本領。一本書略翻數頁,其高下工拙,自然瞭然於胸。尤其是南懷瑾的書,錯謬荒悖滿篇,真稱得上是「滿紙荒唐言」,如果誰還花時間去讀,那可真是笨伯了。只需要略翻一翻,就知道其人其書,毫無價值。我最早知道南懷瑾,是在剛從清華轉學到北大的時候。
  • 南懷瑾嫡孫回應著作財產權案判決:不會佔為私有
    其一生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著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和《老子他說》等70多部著作。有學者評論,南懷瑾先生的功勞就是把傳統經典變得通俗易懂,變成大家感興趣、並且能夠普遍接受的東西。  南懷瑾先生去世後,留下了豐富的著作和巨額版稅財產,圍繞其著作權和著作財產權歸屬問題,其子南小舜與南懷瑾生前在臺灣創辦的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生爭議。
  • 王財貴:我與南懷瑾老師的讀經因緣
    我在大學的時候,應該是1966年吧,班上有一位同學,看了南先生一本書——其實是這本書的內容老早就在報紙上連載,連載的時候,他就一直在看,因為那時候我們在一起當兵,有時候他就叫我看看。等到文化風氣越來越普遍了,一般人原有的憤悱之情才漸漸浮現出來,這是很不得已的規律。所以,我剛開始推廣讀經的時候,有很多人問我,「讀什麼經啊,佛經嗎,聖經嗎?」他們只知道讀這兩種經,我也不怪他們,因為這個社會的文化意識己經斷絕了,唯獨宗教還沒有斷絕。等到一個社會,一個民族,它的宗教也斷了,那民族可能就要亡了。
  • 南懷瑾先生重要著作在掌閱首發上線
    本報訊國內領先的數字閱讀品牌掌閱與東方出版社展開合作,宣布上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已經出版的重要著作的電子版本,大力推廣國學、傳播經典。這是記者在掌閱採訪時獲知的。
  • 「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
    她跟我說:「眼看著上班就要遲到了,他卻死活不肯進幼兒園的門,我不知道怎麼回事,就火冒三丈地把他往老師那裡推。其實現在想想,在家裡待了那麼久,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也很正常,我為什麼要衝一個四歲的孩子發那麼大的火?」我問她,你小時候,喜歡上幼兒園嗎?這一下,她的話匣子就打開了。原來,她小時候被老師責罵過,所以不願意去幼兒園,於是每天送她進園,成了父母的一塊心病。
  • 南懷瑾的水平如何?李敖評價很犀利,不及朱清時厚道實誠
    李敖這種「罵街式」批評,在切入的態度上就有問題了,態度粗暴(我不說粗鄙)的評價,再正確也會難讓人難受,意氣之爭,自己會有多少高明處?你看南懷瑾在那麼多講座中,在那麼多專著中,他都是那麼溫文爾雅,謙謙如君子,他在講學中經常說:「我這輩子,一無所長,一無是處。」
  • 讀書報告|我2月份讀過的10本書
    這本書的初心,其實和王鼎鈞老師的作文四書一樣,本意都是寫給中學生的作文教材。而豆瓣上的評論也基本都在說:是適合學生和老師閱讀的作文教科書。也確實,對於我這樣一個從小到大,老師從來沒好好講過作文到底是什麼,作文到底應該怎麼寫的人來說。在讀了這本書不到3章的時候,就覺得:如果我初高中有幸能遇到這樣的老師,老師們能這樣講作文。
  • 上海書展·現場|復旦大學版南懷瑾著作30年總發行量破千萬
    一度衝上熱搜,面對齊桓公、管仲和鮑叔這三個歷史人物,部分考生和網友都表示:太難了!不過,對於讀過南懷瑾《論語別裁》和《列子》譯傳的考生而言,卻分外得心應手,因為書中的內容與高考作文題直接相關。三十年來,復旦社共出版南懷瑾著作近五十種,匯集成南懷瑾著述全編、南懷瑾選集典藏版、南懷瑾著作出版三十周年紀念珍藏版、平裝單行本、精裝單行本等數種系列。復旦大學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嚴峰在2020上海書展復旦大學出版社南懷瑾著作出版三十周年活動上致辭。
  • 比爾蓋茨最喜歡這10本書,你讀過幾本?
    作者:龔進輝眾所周知,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是個讀書狂,1年大約要讀完50本書,平均每周要讀完一本書,閱讀量著實驚人,其每年5月公布的「夏季書單」都會在年輕人群中引發不小的反響,直接拉動入榜書籍銷量。或許你會好奇,比爾蓋茨讀過那麼多書,到底哪些書才是他的最愛?你還別說,這位活到老學到老的世界首富真的分享過他最愛的書單。
  • 比爾蓋茨分享2016最新夏季書單:這5本書你讀過嗎?
    比爾蓋茨分享2016最新夏季書單:這5本書你讀過嗎?該書講述了月球毫無徵兆的發生爆炸,此後人類艱難維持社會,並避免被滅絕的故事。蓋茨說,「故事的精彩情節從第一句話就開始了……Seveneves重新點燃了我對科幻小說的熱情。」2.Jordan Ellenberg的《魔鬼數學:大數據時代數學思維的力量》
  • 上海書展·現場|復旦大學版南懷瑾著作30年總發行量破千萬
    一度衝上熱搜,面對齊桓公、管仲和鮑叔這三個歷史人物,部分考生和網友都表示:太難了!不過,對於讀過南懷瑾《論語別裁》和《列子》譯傳的考生而言,卻分外得心應手,因為書中的內容與高考作文題直接相關。三十年來,復旦社共出版南懷瑾著作近五十種,匯集成南懷瑾著述全編、南懷瑾選集典藏版、南懷瑾著作出版三十周年紀念珍藏版、平裝單行本、精裝單行本等數種系列。
  • 南懷瑾先生軼事:拒絕名譽博士、拒當御用文人
    讀書百遍抗戰期間,南懷瑾進入成都中央軍校,業餘拜清末探花商衍鎏為師,學習古文。一天,南懷瑾寫了一篇文章,自覺字字珠璣,甚為得意,拿去給商老師看。商老師滿口稱讚。南懷瑾就有點摸不著北了,他問:「老師,假如我在從前參加科舉考試,您覺得能考上嗎?」「沒問題,沒問題,」 商衍鎏說,「憑你這水平,考個舉人、進士,不在話下。」
  • 這三本書,讀過的父母和沒讀過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差距很大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想把我讀到的與育兒相關的書籍,分享給大家。如果你即將或者已經是寶爸或者寶媽了,那麼別等了,下面這三本書,早點讀一讀,讀完後,對你的育兒之路,會有很多的啟發和幫助。這本書看完就後悔,後悔自己沒能早點看到它。讀過這本書後的育兒理念,與沒有讀過這本書的育兒理念,很不一樣。這本書通過平凡的故事,向我們展示出一位正直、善良的父親形象,他不恃才傲物,待人不論尊卑一視同仁,從不帶有色眼鏡看人。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兩個孩子傑姆和斯庫特,視他為偶像、最愛的人、最尊敬的人,身上也逐漸表現出他的良好品格。
  • 如果能回到過去,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
    你再設想一下:如果現在有客人來你家做客,他問你的孩子:你童年時快樂嗎?孩子回答:不太快樂。你會做何反應?惱怒、尷尬、氣憤、委屈,你是否會急著否定孩子,對他說:胡說什麼?你哪不快樂了?少給你吃了還是少給你穿了?媽媽為你犧牲了多少你知道嗎?
  • 南懷瑾說:這本書,一天只要讀三頁,就有用處
    南懷瑾甚至說,這本書,一天只要讀三頁,就有用處。如此滄海遺珠般的史書,怎能錯過。我特地找來市面罕見的文白對照版《綱鑑易知錄》,共有8冊,一個月我就看完了4冊,真的太好讀了。能當大師的歷史入門讀本,其內容非比尋常,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這部奇書。不論在哪個時代,總有人痴迷歷史,簡明易讀的史書也自然層出不窮。
  • 你真的明白讀書上大學的意義嗎?讀南懷瑾的書,感悟教育本質目的
    可我們真的明白讀書上大學的意義嗎?上過大學和沒上過大學的,區別在哪呢?也就是到底什麼是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一、南懷瑾對教育的擔憂 我這裡選取一代國學大師南懷瑾的著作,挑出其中有關教育的論述,特別是他對教育實質的透徹理解,幫助我們更好的接受教育,完成從學知識到求學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