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我的著作很多,現代人重點看這三本

2021-02-19 南懷瑾東方講堂

從上一次開始,辦了父母跟孩子的親子活動,我都贊成,這是好事。那麼這次又辦活動。不過現在一聽,發現原來諸位是對打坐修養身心這一套有興趣,這是個很嚴重的事了。全世界只要講到修身養性的道理,都很容易迷到人的。我怕大家走錯路,牽涉到大家個人的身心修養,這當然也是一個重大的教育問題,但你搞大了,麻煩也大了,因為這個問題很嚴重啊!

 

我年紀大了,直話直講,我認為現在的教育出問題,不在孩子,而在家長。對不起,先請大家原諒,我這個人講話很直爽,我認為現在中年以上的家長本身就有問題。我們中國近一百年來,傳統文化被自己推翻了,又被西方的科技工商發展弄迷糊了,整個國家上下近一百年來很茫然,教育也好,人生也好,沒有方向了。現在是跟著利益跑,唯錢主義,有錢就好。我們居然走上這樣一條路線,真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但也無可奈何。

 

我發現大家有個錯誤觀念,以為南懷瑾是個學佛打坐搞修道的人,想跟他學一點修身養性,如不能成仙成佛,也至少祛病延年。這個觀念錯了,不是這樣一回事。我從昨天曉得以後到今天,就自己反省,我太馬虎了,這活動本來是個好事,可是搞嚴重了。

 

大家真的要學,就千萬不要認為這一套是長生不老之學,什麼健康長壽、成仙成佛,不要存這個希望。我活到九十多歲,一輩子都在找,也沒有看到過仙佛。那麼有沒有這回事啊?有,但是找不到。

 

仙佛之道在哪裡?今天正式告訴大家。我的著作很多,大家要學修養身心,重點是兩本書,請諸位聽清楚,一本是《論語別裁》,講聖賢作人、做事業的行為。書名叫作「別裁」,是我客氣謙虛,也是誠懇真話;我不一定懂得中國聖人之道的傳統,不過是把我所了解的解釋出來,其中有許多解釋與古人不同,有的地方推翻了古人,很大膽,因此叫作「別裁」,特別的個人心得。譬如一塊好的布,裁縫把它一塊一塊裁剪了,重新兜攏來做成衣服。我在序言裡也講到,我不是聖賢,只是以個人見解所了解的中國文化,做人做事是這樣的。所以你不管學佛修道,先讀懂了《論語別裁》,才知道什麼叫修行。

 

現在有個流行的名稱叫「粉絲」,據說外面我有很多粉絲,其實都是假的,他們自欺欺人,我也自欺欺人,他們連《論語別裁》都沒有好好看過,好好研究過。因為我這一本書出來,之後外面講《論語》的多起來了,各個大學都開始講《論語》,我也很高興。

《論語》真正是講聖賢做人做事的修養之道,也就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的內聖外王之道。孔子是中國的聖人,在印度講就是佛菩薩,在外國就叫作先知,在道家叫作神仙。可是儒家的傳統上,只把大成至聖孔子看作是一個人,不必加上神秘外衣,他就是一個人。

 

《論語別裁》是我很重要的一本書,另一本非常重要的是《原本大學微言》。諸位如果說對我很相信,請問《原本大學微言》讀過嗎?不要說讀過,翻過嗎?看得懂嗎?要問打坐修行修養之道,《原本大學微言》開宗明義都講到了。

 

今天我仔細反省的結果,不要給大家一條錯誤的路線,因此發給大家《大學》的這一篇,你要先把這個搞清楚。我從八歲起就讀《大學》了,從這個宗旨來講,佛的道理不離它的。

 

(師朗誦)「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是第一節,要會背,你們教孩子要會背,自己也要會背。每個人朗誦著讀,不是唱給人家聽,朗誦的時候自己要曉得。

 

大學之道是大人之學。中國古代的傳統,周朝以前的教育是八歲入小學,到了十八歲由童子變成大人了,開始教大學,教你如何做一個人。

我剛才讀的《大學》第一節有三個綱要,叫作三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怎麼解釋呢?我們幾千年來很多人解釋這一本書,在中國文化中,它是內聖外用之學,由一個普通人變成聖人,就是超人,超人就是仙、就是佛了嘛。但儒家不加宗教的花樣,仙啊,放光啊,神通啊,都不談的,只是說如何作一個人。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什麼是明德呢?明德就是得道;明德以後去修行,起行,做濟世救人的事就是親民;止於至善是超凡入聖,變超人,天人合一了。這是講從一個凡人成為知道生命來源的聖人的三個綱要,叫三綱。

 

大家要學佛,對不起啊,我請問一個問題,不是質問,是請教。哪一位朋友簡單明瞭告訴我,什麼叫佛?想學佛嘛,佛學要懂哦!先要知道什麼是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叫作佛。「佛」在印度文叫Buddha,現在的翻譯叫佛,老的翻譯叫佛陀,也就是我們唐朝的音,意思是明德,親民,至善,自度度他,自利利他,功德圓滿,智慧成就。不懂這些基本原理,一味盲目的打坐修行,你成個什麼佛啊?

「自覺」是自悟,自己悟了,所謂證得菩提就是悟了,找到生命的根本;「覺他」是度一切眾生。在《大學》呢?明德就是自覺;親民就是覺他;自己悟了,證得菩提,行為、功德做到度一切眾生,利益大眾,這些都完成了,止於至善,這樣叫作覺行圓滿,就是佛。換句話說,自利,利他,功德智慧圓滿,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以佛學跟《大學》所講的一模一樣,不過大家不懂得自己的文化,中國本來就有的啊!講佛也好,神仙也好,都離不開它的範圍。自己沒有中國文化根本的基礎,想去成仙學佛,搞打坐,那是幹什麼呢?自誤誤人。

 

不過反過來講,學打坐也對啊。他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怎麼明呢?道怎麼得呢?怎麼明白生命的根本意義呢?「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不是都講得明明白白嗎?就此一路過來得到那個明德,得道了。好!你看他的方法,也就是打坐的方法,「知、止、定、靜、安、慮、得」,一共七步功夫,七證。所以後來佛學說修禪定,這個禪定的翻譯就是從「知止而後有定」來的,用《大學》的啊,所以禪定,也叫作靜慮。

 

這一段,大家要背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個修養功夫的程式,也就是求證大道的學養步驟,都跟你講完了,一步一步,就得到道,得到明德了。這是講內聖之學,自己內在的修養功夫。(南懷瑾《二十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東方出版社)

我從年輕出來,這個事情也摸了幾十年了,我把這幾十年經驗,講給你們做參考。對不起啊!千萬不要認為我教你們什麼,我沒有,我只是做一番報告。


昨天你們那個方丈師父講:「老師啊!你的著作影響很大啊!」我說那些都不算。我的著作一大堆,真正寫的一本書是《禪海蠡測》,你們看到過沒有?尤其看懂了嗎?我想你們一個都看不懂。所以你們要真正了解南懷瑾,連一本《禪海蠡測》都沒有看懂,還談什麼呢!所有的書都不算數,就是這一本。

為什麼出這本書呢?這一本還是專門對付日本人講禪宗的,現在一講都五十年了。這是我們到臺灣以後的事。

日本自從二戰被美國人打垮了以後,要用文化來徵服別人,所以有意培養了兩個人,叫他們到美國去弘揚禪宗。一個是禪宗和尚宗演,當時八九十歲;一個是居士鈴木大拙。日本政府每年津貼鈴木大拙不少錢,要他在那裡提倡禪宗。他討個美國太太,所以英文很好,在美國大弘揚禪宗。這當中有這麼個秘密,中國人不知道。

我們這裡呢,虛雲老和尚在雲居山被打昏死了以後,重新活轉來了。他是我的皈依師父,當時虛雲老和尚在重慶,我們兩個曾在重慶相處幾天,他的首座叫做顯明法師,現在還在美國,九十多歲了,他是東北人,天台宗四十五代的傳人,我幫他辦好手續到美國去的。他曾告訴我說,你回中國,我就跟你回去,現在他還沒跟我回來。

講到《禪海蠡測》這本書的內容,是我當時為了對付鈴木大拙;他曾批評中國的學者胡適不懂禪。可是我沒有批評人,只把中國禪宗東西拿出來,這是我真正的寫作,且牽涉到中國的儒家道家;牽涉到打坐修行,修定與修慧;牽涉到生死問題,怎麼樣了生脫死;牽涉到科學、哲學、宗教等等的問題。現在看起來都很簡單,可是當年我初到臺灣,寫這本書的時候很可憐,手邊沒有參考書啊!

所以有個學者問我:南老師啊,你寫書,《五燈會元》《傳燈錄》都不引用,專門引用《指月錄》,為什麼這樣推崇《指月錄》呢?唉喲!大家不知道,我有個痛苦,初到臺灣,什麼書都沒有,只有一本《指月錄》,而這本《指月錄》還是我買的。

那時張學良關在臺灣,我還在成都。張學良突然要學禪宗了,看守張學良的那個將軍叫劉乙光,湖南人,叫我師兄,他也暗中在學佛。當時我在成都,他寫封信給我,要我趕快買一套禪宗最好的書,寄到臺灣來,因為張學良要學禪宗。我接到信,正要離開成都,我笑了,憑張學良他有資格談禪宗?可是劉乙光叫我買,我不能不買啊,到文殊院的印經處,給他買了一套《指月錄》,寄到臺灣。

天下的因緣很奇怪,臺灣根本沒有禪宗的書,那個時候什麼書都買不到。我到了臺灣以後,碰到劉乙光,我說:「張學良還在學禪嗎?」「唉呀,他學個什麼禪啊?他怎麼學得進去啊!」我說:「那你為什麼叫我買書來給他?」「他要學什麼,上面就叫我辦,我只好給他買啊!他現在研究明史了,上面找了一個學者周念行教他明史,而且信基督教了。」這位姓周的也是我們的朋友,書讀得好,一目二十行。南方福建、浙江,「二十」音「念」,所以我們叫他「二十行」。

我說:「這樣啊,正好我沒有書,你把那套書還我吧!」所以我手邊只有禪宗一套《指月錄》,其他的沒有幾本參考書,就憑記憶寫。所以講寫作做學問,教你們讀書要背才行。

我那個時候很可憐,還有兩三個孩子,太太還在等米下鍋,怎麼辦啊?搖籃裡一個孩子,這個腳在推搖籃,旁邊站一個孩子在哭,手裡抱一個孩子,還在寫書。在這麼窮苦的環境下,三個月當中,每天寫六七千字,寫完了幾十萬字;現在做不到了。你們年輕出家的注意啊,天天說讀書,現在要你們一天寫兩三頁報告給我,都很痛苦,不是沒有東西寫,是寫不出來,不會寫。

禪宗究竟要不要打坐?禪宗與修禪定有什麼關係?禪宗究竟講不講氣脈?禪宗是不是要參話頭?禪宗能不能修密宗?同密宗什麼關係?同道家什麼關係?在這本書裡,全部都講了。現在你們都說看過南懷瑾的書,那我請問你們,哪個看過這一本?你這一本書都沒有看懂,還說是在修行。禪宗很多真正的東西在這本書裡,可是你們看不懂,這是禪。呵!(南懷瑾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東方出版社)

相關焦點

  • 南懷瑾老師:我的著作裡重點是這幾本書,有沒有好好讀過
    我活到九十多歲,一輩子都在找,也沒有看到過仙佛。那麼有沒有這回事啊?有,但是找不到。仙佛之道在哪裡?今天正式告訴大家。我的著作很多,大家要學修養身心,重點是兩本書,請諸位聽清楚,一本是《論語別裁》,講聖賢作人、做事業的行為。
  • 南懷瑾老師:我的著作重點是這兩本書,好好讀過嗎?
    我發現大家有個錯誤觀念,以為南懷瑾是個學佛打坐搞修道的人,想跟他學一點修身養性,如不能成仙成佛,也至少祛病延年。這個觀念錯了,不是這樣一回事。我從昨天曉得以後到今天,就自己反省,我太馬虎了,這活動本來是個好事,可是搞嚴重了。大家真的要學,就千萬不要認為這一套是長生不老之學,什麼健康長壽、成仙成佛,不要存這個希望。我活到九十多歲,一輩子都在找,也沒有看到過仙佛。
  • 南懷瑾先生重要著作在掌閱首發上線
    本報訊國內領先的數字閱讀品牌掌閱與東方出版社展開合作,宣布上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已經出版的重要著作的電子版本,大力推廣國學、傳播經典。這是記者在掌閱採訪時獲知的。
  • 假期讀書:南懷瑾先生著作推薦〈一〉
    《話說中庸》——南懷瑾 著述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南懷瑾原著《話說中庸》,全球首度面世,一探子思別傳孔門心法的奧秘。◎南懷瑾先生原著,並收錄劉雨虹老師整理編本,便於國學涉入較淺之讀者閱讀。《孟子與盡心篇》——南懷瑾 著述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全球首發!南懷瑾先生集儒、道、釋三家思想大成之重要著作。◎全球首次發行,南懷瑾先生最新談《孟子》重要著作。
  • 上海書展·現場|復旦大學版南懷瑾著作30年總發行量破千萬
    一度衝上熱搜,面對齊桓公、管仲和鮑叔這三個歷史人物,部分考生和網友都表示:太難了!不過,對於讀過南懷瑾《論語別裁》和《列子》譯傳的考生而言,卻分外得心應手,因為書中的內容與高考作文題直接相關。復旦大學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嚴峰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今年是復旦大學出版社成立40周年,引進出版南懷瑾系列圖書三十周年,1989年經過復旦大學哲學系王雷泉教授牽線,南懷瑾的書被引薦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復旦大學出版社首次在中國大陸引進南懷瑾代表作《論語別裁》《禪宗與道家 》《歷史的經驗》等三部著作。
  • 上海書展·現場|復旦大學版南懷瑾著作30年總發行量破千萬
    一度衝上熱搜,面對齊桓公、管仲和鮑叔這三個歷史人物,部分考生和網友都表示:太難了!不過,對於讀過南懷瑾《論語別裁》和《列子》譯傳的考生而言,卻分外得心應手,因為書中的內容與高考作文題直接相關。《論語別裁》《禪宗與道家 》《歷史的經驗》等三部著作。
  • 《南懷瑾選集》推薦
    在書中,先生時時指導現代人怎樣對待自我和世界。閱讀先生的著作,仿佛時時在先生身邊受教,先生的學貫中西和融匯古今的淵博深刻,他的悲憫世人的胸懷,都可以回饋讀者,給人以啟迪。閱讀先生的黃黃著作,是幸運的,也是必須的。
  • 南懷瑾嫡孫回應著作財產權案判決:不會佔為私有
    其一生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著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和《老子他說》等70多部著作。有學者評論,南懷瑾先生的功勞就是把傳統經典變得通俗易懂,變成大家感興趣、並且能夠普遍接受的東西。  南懷瑾先生去世後,留下了豐富的著作和巨額版稅財產,圍繞其著作權和著作財產權歸屬問題,其子南小舜與南懷瑾生前在臺灣創辦的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生爭議。
  • 數字閱讀平臺興起國學熱,掌閱首發上線南懷瑾先生40餘部著作
    2018年6月,國內領先的數字閱讀品牌掌閱與東方出版社展開合作,宣布上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已出版著作的電子版本,大力推廣國學、傳播經典。   南懷瑾先生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是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中國古代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曾擔任臺灣政治大學、臺灣輔仁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被評為「臺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2012年南懷瑾先生在蘇州太湖大學堂逝世,享年95歲。其一生著作豐富,涉及國學、文學、佛學等多個領域,對當代年輕人來說是一筆重要的精神財富。
  • 南師百問:南懷瑾,星雲大師、印光法師,誰的書適合現代修佛法?
    現代人出家的很少現在這個社會,想要出家,需要非常書勝的因緣才有可能。我們大多數修行人,還是在家修行為多。在家學佛修行的經驗,最好參照有實修的大德居士。這並不是說出家的師父們不行。而是,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有很多的差異性。比如,飲食,吃飯。
  • 南懷瑾誕辰100周年,中學老師談與先生著作的邂逅
    南懷瑾之所以會與南先生結下這份特殊的情緣,要追溯到中學時期。上了初中之後, 「為什麼要讀書?人為什麼活著?」之類頗為奇怪的問題就會莫名其妙地冒出來,不時衝擊著尚處於懵懂之中的我。進入高中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對繁重學業負擔的嚴重牴觸,更激發了我對人生意義的思索。
  • 大師還是騙子,充滿爭議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到底算什麼?
    全世界的華人中,說起名氣最大的國學大師,毫無疑問,南懷瑾肯定是其中之一。甚至可以說,南懷瑾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華人世界,很多白人,黑人也對他非常崇拜。但是,譽滿天下的同時,常常也是謗滿天下,在國內,也有很多人認為南懷瑾的學說漏洞百出,是騙子,是偽大師。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看待南懷瑾的學說呢?
  • 南懷瑾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
    有人在的地方便有江湖,這是一句電視劇中的臺詞,有人的地方便有爭論,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不管怎樣的人,怎樣的事情,都會存在著很大爭論,而名氣越大,所做之事越多,本則身爭論就越大,比如說在文學界。
  • 南懷瑾的水平如何?李敖評價很犀利,不及朱清時厚道實誠
    尤其是他的著作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大陸出版後,好評如潮,多次掀起「南懷瑾熱潮」,自此,海峽兩岸三地,世界華人之間,甚至西方的東方文化研究領域,南懷瑾成了一個代表國學、佛學的文化符號,權威的象徵,讀南師、看南師,遂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各路大神的討伐與批評其名也大,其爭也紛。
  • 南懷瑾說:這本書,一天只要讀三頁,就有用處
    因為中國歷史講的中國人之本原和來歷,錢穆說:「知道了中國史才算知道我們各自的自己」。但提到中國史,很多人都想到《二十四史》《資治通鑑》這些「花一輩子也看不明白」的史書巨作。其實身為普通讀者,想「不費力就能知曉中國千年歷史的來龍去脈」,一部《綱鑑易知錄》足矣。《綱鑑易知錄》是什麼書?
  • 南懷瑾有無學問,其實是個偽命題
    「南懷瑾是奇人,有一股吸引力,交遊廣闊,佩服他的人也很多……殷海光陪我去看他,他就說:『許先生,我們的路子不一樣的,我是另外一條路。』他跟我說這句話,意思是關門不談,至此為止。他清楚得很,聰明人。」這就是所謂的「南懷瑾現象」。南懷瑾被一些人視為國學大師、道家隱士、禪宗大師,而被另一些人看作高級策士、「野狐禪」、「江湖騙子」。
  • 口述歷史:南懷瑾著作權案背後的「家春秋」
    上海高院作出二審判決:撤銷一審判決「被告復旦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南小舜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136.39萬元」,駁回反訴方老古公司主張的「確認南懷瑾作品的著作財產權歸該公司所有」請求,駁回南小舜遺囑繼承人南品仁的全部訴訟請求。本報記者 餘東明南懷瑾教郭姮妟寫書法。
  • 南懷瑾的作品應該普及嗎?
    南懷瑾關於其身份這一點,我在《南懷瑾的「學問」為啥飽受詬病?這不是信口開河,又是什麼呢?還有更多的例子,我之前舉過太多,限於篇幅,這裡不多談。有空我可以系統地整理出來。不過,對於南懷瑾的崇拜者來說,這些錯誤都不足以抹殺他對宣揚傳統文化的「貢獻」。
  • 南懷瑾巨額著作權糾紛案「逆轉」
    中青在線上海9月28日電(高遠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網王燁捷) 歷經4年,今天上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高院)對備受關注的南品仁與復旦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旦出版社)、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老古公司)、上海老古文化教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老古公司)侵害著作財產權糾紛一案作出終審宣判:撤銷一審法院民事判決第一、二項,即「被告復旦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南小舜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
  • 南懷瑾:什麼是「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不提各界對他的爭議和評價,只就南懷瑾說的話、寫的書來看,我認為還是有很多道理、對人們有很多價值的。比如,南懷瑾對現代快節奏、電子式生活的批評。在教弟子靜坐的時候,他說眼睛應該是半睜半閉,但現代人這個用眼太厲害、太過度了,所以可以閉著眼靜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