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玩躲貓貓,為何只把藏腦袋藏起來,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隱情

2020-10-03 拜託了爸媽

似乎孩子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愛玩。喜歡自己玩,喜歡和父母玩,喜歡到處玩,很是不安分。捉迷藏是孩子很喜歡的一種遊戲形式,每當和爸爸媽媽玩起這個遊戲時,總會被逗得嘎嘎笑。因而,捉迷藏成為了親子間互動的一種絕佳形式。但在玩捉迷藏的時候,家長們從中發現了一絲不同尋常之處。

閨蜜前幾天跟我抱怨說,她兒子可能有點傻?我愣了一下,問她怎麼會有這樣想法,畢竟孩子活潑可愛的勁頭,哪裡像是傻的。閨蜜說,跟孩子在一起玩捉迷藏的時候,孩子只藏腦袋,身子都還漏在外面,還開開心心的讓她找,於是,她只能發揮自己業餘演員的能力陪孩子演戲。看,他是不是有點傻?聽了之後,我哈哈大笑,告訴她,孩子捉迷藏只藏腦袋的背後是有特殊原因的,並不是因為孩子傻,不用擔心。

寶寶捉迷藏只藏小腦袋的原因‍!

簡單來講,6歲以前的寶寶做事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在6歲前孩子的頭腦中,基本上沒有觀點採納的能力,他們對世界認知完全來自己的想法,也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在玩捉迷藏的時候,藏住自己的腦袋,就看不見家長的位置,於是,在他們的思想中,家長也是看不見他們,這就是典型的「掩耳盜鈴」。

曾經有學者做過專門的實驗,他們蒙住孩子的眼睛,在孩子的認知中,他們實現了隱身,誰也看不到他們。故而,藏小腦袋只是孩子發育階段的一種表現,與孩子傻不傻沒有直接的聯繫。當然,如果孩子6歲之後,還存在這樣情況,孩子的認知可能存在著一定問題,家長需要多多注意一下。

寶寶參與捉迷藏的好處‍!

首先,可以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捉迷藏,可以讓孩子感知到對方的情緒變化,通過對對方的表情、神態做出具體的判斷,進而明白自己是否暴露。由此可見,捉迷藏確實可以提高孩子對人以及情感的認知能力,讓孩子對社交有最基本的認識。

其次,提高孩子的空間感知能力。孩子捉迷藏,總喜歡大小空間交替,探索空間的魅力。通過這個遊戲,孩子可以加強對空間的感知能力。

除此之外,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捉迷藏以「捉」和「藏」兩種形式,鍛鍊孩子大腦的能力,促進孩子腦部的發育。通過「捉」,可以提升孩子的規則意識、探索意識,與此同時,也讓孩子學會了一些基本的推理常識。通過「藏」,孩子可以鍛鍊自己思維能力,提高自身的對外在事物的感知能力。

寶寶玩捉迷藏時家長需要注意什麼?‍

其一,會演戲。俗話說得好:人生如戲,全靠演技,跟孩子玩遊戲也是如此,需要寶爸寶媽有一定的演技。孩子的認知和思想都處於發展階段,與大人的思想是存在很大的偏差的。跟孩子玩遊戲,玩得就是一個心境,玩得就是一個演技,爸爸媽媽演技越好,孩子在遊戲中就會越快樂。

其二,注意孩子的安全。捉迷藏雖然是一個小遊戲,但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會不會磕到碰到?會不會摔倒?會不會鑽進一個小空間被悶住?這些都是可能出現的情況,家長要給予更多的重視。與孩子在玩捉迷藏的時候,家長要默默注意孩子的位置以及孩子的周邊環境,避免由於自己的疏忽對孩子造成傷害。

總而言之,捉迷藏是一個親子互動的良好選擇,大多數家長都傾向於這個遊戲。但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況,給予孩子適當的保護。

相關焦點

  • 只藏腦袋不藏腳?孩子捉迷藏的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實驗結果發現:小寶寶們玩得最開心的遊戲就是躲貓貓,超過70%的寶寶會被遊戲逗得開懷大笑!比如,他們會像鴕鳥一樣把頭藏起來,卻還大搖大擺地撅著個屁股;或者,家長問:「藏好了嗎?」孩子立刻大聲地暴露自己的位置:「藏好了」。有的娃甚至原地不動,用雙手捂住自己的眼睛,就說自己藏好了。
  • 孩子捉迷藏只藏腦袋不藏腳?背後藏著你所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前段時間,我們跟大家聊到為什麼寶寶都愛玩躲貓貓?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但其實,這種可愛錯誤的背後,藏著孩子認知發育的小秘密,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聊一聊。玩躲貓貓的過程,則是小朋友提升認知的一個過程,他們在學習「客體永久性」。
  • 為何寶寶「捉迷藏」時,只喜歡藏住腦袋?看似簡單的遊戲並不簡單
    這個時候也是孩子認知能力發展最快的階段,遊戲正是促進寶寶認知力發展的重要手段。我們都熟悉的躲貓貓,更是讓寶寶百玩不厭。但家長們總會發現,寶寶在躲貓貓遊戲中,似乎又玩得不太認真,要麼就是考慮不全,特別喜歡藏腦袋,仿佛藏起了頭,就藏起了自己的全部。
  • 孩子捉迷藏好似小鴕鳥,只藏腦袋不顧腳的背後,隱藏著兒童心理學
    說起「躲貓貓」,幾乎是80、90年代現如今已成為爸媽的人都曾熱衷的遊戲,就連近幾年出生的寶寶也是如此。也有很多寶寶媽媽反映說,不只嬰幼兒時期喜歡躲貓貓,現在到了三四歲也超級愛躲在家裡的沙發、廚房、衣櫃、房間的各個角落裡,而且還喜歡藏頭不藏腳,就像一隻小鴕鳥。
  • 寶寶玩「躲貓貓」時,為何只藏腦袋?無聊的遊戲卻藏著兒童心理學
    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養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別人請教,學習養花的經驗與藝術。——舒天丹陪寶寶做遊戲是很多媽媽下班後必做的一件事,多數寶寶也很喜歡和媽媽玩遊戲,即使是最簡單的捉迷藏遊戲,孩子也能興奮很久。不僅寶寶喜歡玩捉迷藏遊戲,媽媽們也很喜歡這種只用動嘴,能節省體力的運動。
  • 孩子只藏腦袋不顧腳丫,就像一隻小鴕鳥,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尤其是以人為實體進行躲藏,比如寶寶認為最親近的爸爸媽媽和他躲貓貓。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玩躲貓貓是認知發展的最後階段,也會通過躲貓貓完成走、爬、跑、跳等動作的協調能力。而6歲前孩子躲貓貓有意思的是都有一個共同點——只藏腦袋不藏腳。孩子只藏腦袋不藏腳?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不知道你家孩子有沒有藏頭不藏腳的經歷,我是親身經歷過。
  • 寶寶「躲貓貓」時只藏小腦袋?遊戲看似簡單,其實反映出兒童心理
    叮叮爸爸工作雖累,可是他回家之後都會跟孩子進行互動,他們兩父女在家玩得最多的就是躲貓貓,而且據叮叮爸說,叮叮從開始的只藏一個腦袋,到現在玩得特別溜,在這個過程中,叮叮爸總是樂此不疲地陪玩,他說喜歡看到孩子的笑容,也喜歡在這個遊戲中看到孩子的變化。
  • 只藏腦袋不藏腳?孩子捉迷藏的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你們有沒有發現孩子對於遊戲真的是百玩不厭,特別是捉迷藏遊戲,寶寶時期開始就已經玩得不亦樂乎。但是有網友問,寶寶那麼小,怎麼玩抓迷藏呢?其實這種捉迷藏是家長用手捂著臉,打開時再配上一些聲音,孩子就會特別開心。相信大家在很多小視頻上都看到過,寶寶會發出很可愛的笑聲。
  • 為啥寶寶玩「躲貓貓」時,只擋小腦袋?你以為的無聊遊戲並不簡單
    今日問題:你家寶寶喜歡玩躲貓貓嗎?小孩子最喜歡大人陪著一起做遊戲,即使是一些簡單的遊戲,孩子玩起來都會特別高興,家長看著也覺得孩子很可愛。而躲貓貓就是很多小寶寶特別喜歡玩的遊戲,即使是小月齡的寶寶也能跟家長互動起來。
  • 為啥寶寶捉迷藏喜歡「暴露自己」,只擋小腦袋,背後隱情並不簡單
    在沒有陪孩子玩遊戲之前,你永遠不知道,什麼叫做「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暴露自己」,只擋小腦袋,背後隱情並不簡單1.6歲前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甚至只藏一個小腦袋,可能就是想讓參與遊戲的人找到,孩子並不在乎輸贏,只是享受與家人互動的過程。
  • 寶寶為什麼愛玩躲貓貓?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秘密
    有一種遊戲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和寶寶反反覆覆的玩,寶寶就是一直玩不膩,每次都會被逗得咯咯大笑,那就是「躲貓貓」遊戲了,為什麼這種遊戲全世界都愛玩呢?其實這裡隱藏著大大的學問!換句話說,你面前站了一個人,可你閉上眼說,你看不見。但實際上,看不見並不能代表這個人是不存在的。這個概念,也可以用在嬰兒身上。嬰兒在大腦發育初期時,是不具備「客體永久性」這個概念的。
  • 為何小寶寶「捉迷藏」的時候只藏小腦袋,其中的樂趣,你知道嗎?
    很多寶寶玩捉迷藏的時候,都會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只知道把自己的頭藏起來,這是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還不完全。那麼這個捉迷藏的遊戲又會帶給寶寶怎樣的樂趣呢,對此你們了解多少呢?在被找的過程中,他能感覺到大人的焦慮情緒,越是這樣,寶寶會越興奮。這些對他來說,會讓他覺得非常有趣。寶寶自己藏起來的過程,既會覺得有趣,同時也會有種害怕的感覺。他害怕大人找不到他,對大人尚存在依賴感的寶寶在藏起來的時候,會害怕以至於期待快點被找到。所以很多時候,寶寶在大人找不到自己的時候,還會特意提醒大人一聲,就是因為這一點。
  • 小孩子玩「捉迷藏」為啥只藏小腦袋,真不是笨,背後原因太可愛
    等孩子大一點,我們會和他們玩難度稍微高一些的遊戲,蒙住自己的眼睛,讓寶寶藏起來,接著去尋找他。因為他們很天真的認為:只要蒙住腦袋,爸爸媽媽就看不到我的身體;只要我用窗簾遮住了小腦袋,就可以全身隱身;只要我藏起來了,就算我喊你過來你也不知道我藏在哪裡。
  • 孩子玩捉迷藏時為什麼只藏腦袋?看起來很無釐頭,其實大有學問
    家裡有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孩子小時候最喜歡玩的一個有戲,就是捉迷藏。即使是還不會走路、不會說話的寶寶,也很喜歡。每次媽媽藏起來再出現,總能逗得寶寶咯咯大笑。天天吵著要跟堂姐一起玩捉迷藏,但是女兒每次都只把自己的眼睛遮起來,或者是站在窗簾後露出一雙小腳。掩耳盜鈴般地認為只要自己看不到別人,別人就也看不到自己。 堂姐說完之後,家裡其他親戚也附和說,自家孩子也是一樣,捉迷藏時只懂得捂住眼睛,蠢萌蠢萌的。有的家長就會奇怪,為什麼孩子躲貓貓時,只懂得把頭藏起來?
  • 「寶寶別藏了,該回家了」,孩子再沒了回應,「躲貓貓」隱患必知
    導讀:「寶寶別藏了,該回家了」,孩子再沒了回應,「躲貓貓」隱患必知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別藏了,該回家了」,孩子再沒了回應,「躲貓貓」隱患必知!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躲貓貓」的作用,被嚴重低估了,這樣玩寶寶更聰明
    ,因此在玩躲貓貓遊戲時,即便媽媽捂住了臉,寶寶依然知道,媽媽的臉就在手後面。所以對於4個月的寶寶,陌生人的躲貓貓或許還有上文所說的「物體復原」的驚喜。但是當孩子已經6個月,媽媽捂住臉時,6個月的寶寶可能會覺得危險,正準備發出危險信號,那個能提供安全的臉又出現了,嬰兒哈哈大笑,背後的含義是「雖然感覺危險,但我知道是安全的。
  • 孩子為什麼喜歡玩「躲貓貓」?心理學詳細解析背後的原理
    許多父母會發現,在8~12個月的時候,孩子對「躲貓貓」這個遊戲突然有了極大的興趣。每次我們在孩子面前,把手放在臉上「藏」起來,打開雙手讓他看到我們的臉重新出現時,總會引來孩子一陣陣清脆悅耳的笑聲。這銀鈴般的笑聲就像一味助推劑,讓我們不由自主地重複和孩子玩起來。隨著孩子開始學步,探索的範圍變得更大,你可能還會發現孩子對藏物品非常著迷。
  • 孩子為什麼喜歡玩「躲貓貓」?心理學詳細解析背後的原理
    許多父母會發現,在8~12個月的時候,孩子對「躲貓貓」這個遊戲突然有了極大的興趣。每次我們在孩子面前,把手放在臉上「藏」起來,打開雙手讓他看到我們的臉重新出現時,總會引來孩子一陣陣清脆悅耳的笑聲。這銀鈴般的笑聲就像一味助推劑,讓我們不由自主地重複和孩子玩起來。隨著孩子開始學步,探索的範圍變得更大,你可能還會發現孩子對藏物品非常著迷。
  • 為什麼寶寶喜歡玩躲貓貓?原因出乎人意料
    「10,9,8,7……藏好沒有?我要來找你了哦。「 這句話是Mommy最近在家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天大概也就要說二三十遍吧。宅在家無所事事,躲貓貓成了女兒最喜歡玩的遊戲。
  • 寶寶喜歡玩"躲貓貓",作用卻常被父母低估,這樣陪玩寶寶更聰明
    ,記憶力和認知能力大幅發展,因此在玩躲貓貓遊戲時,即便媽媽捂住了臉,寶寶依然知道,媽媽的臉就在手後面。玩過這個遊戲的小寶寶,如果你把小球放進盒子,他們也不會認為是消失了,依然會用手去抓。1歲以後:感受控制感一歲以後寶寶已經可以預測事件了,鏘寶在一歲左右還很喜歡躲貓貓遊戲,因為他知道我很快就會露出臉,甚至他會主動自己躲貓貓,用手捂住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