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討論了中級SUV市場的幾臺熱點車型,福特作為該級別的先驅者,自然要在這個市場佔有一席之地。而2018以來,銳界的銷量出現了非常大的下滑,在1~2萬元優惠讓利的情況下依舊沒有得到很好的市場反饋,被漢蘭達、冠道等車型超越,2018年下半年銷量在2000~3000輛一月徘徊,讓人扼腕嘆息。這次我就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分析一下銳界銷量下滑的原因。
相比漢蘭達的溫柔平順無特點(回顧:車輛主觀評價工程師細談漢蘭達:沒有個性就是最大個性),銳界的動態表現就比較動感,從駕駛性來說,雖然統一採用2.0T+6AT的硬體,同時180kW+350Nm的數據雖然相比漢蘭達在功率上多18kW,但是扭矩參數是一致的,並沒有很亮眼,不過實際的動力表現完全超越你的想像。
起步的時候,油門超過50%你就能感受到TCS牽引力控制系統的介入,澎湃的動力可以讓245/50 R20的輪胎掙脫地面的束縛,發出嘶吼,全油門的推背感能讓你在道路上小激情一把。日常駕駛時,轉速維持在2000附近,隨時等待著你對動力的召喚,油門在30%時升擋線就達到了3000+,油門調教可以說在家用車裡是非常的激進,同時6AT的表現也是完全稱職,升降擋速度在同級6AT中表現算迅捷,升降擋存在一定的動力輸出的不平順,但是程度完全能夠接受,這種感覺我認為能給你帶來更多駕駛的參與感。
總的來說,雖然是一臺2.0T的發動機,但是銳界上我體會到了美系大排量的氣勢,動力磅礴沉穩,後段動力也完全沒有通常渦輪機明顯衰減的感覺,動力絕對是銳界的一個亮點。
剛剛說完動力之後肯定很多朋友擔心:激進的換擋線,3000轉才升擋會不會導致車輛的NVH性能很差?以前的美系車,像福克斯等在動力與噪音的平衡中確實更偏向於動力,但是從蒙迪歐開始我認為福特認識到了中國市場對NVH性能的關注度——這一項性能甚至可以和品牌溢價率直接掛鈎。銳界在NVH上的表現我認為達到了中級SUV市場中的標杆級別。
首先來說說動力總成的噪音。發動機怠速時在車內完全感受不到震動,甚至在行駛過程無論擋位轉速我都沒有感受到動力總成的震動,平穩得不像一臺4缸機——現在NVH的技術,真的已經能夠讓4缸發動機的震動抑制達到一個常人無法察覺的程度。
動力總成的聲音方面,當轉速達到2500後才會有輕微的發動機聲音傳遞到艙內,3500轉之後發動機聲音會逐漸悅耳、帶給你更多駕駛的激情。並且對動力總成聲音的調整也非常得當,一般來講,如果動力總成聲音頻率過低就會有轟鳴感;頻率過高就會在較低的轉速將聲音傳遞至艙內。而銳界的頻率調試在低速段保持了較為沉悶的聲音,能有效的將聲音隔絕在艙外,當轉速超過2500後聲音頻率增加,避免了過強的轟鳴聲。
更好的一點就是這套動力總成完全無雜音,一般渦輪發動機常常會存在渦輪運行的嘯叫,轉速過高時候會出現渦輪洩氣時的洩氣閥打開的聲音,這些聲音在銳界上都沒有出現,而且不光車內聽不到類似的雜音,在車外同樣沒有雜音,這說明不光是隔音非常優秀,在本體噪音控制上,福特的品控也是很有功力。
底盤方面,在合資品牌之中馬自達、大眾、福特的底盤質感是我比較喜歡的,在讓駕駛員享受操控快感的同時,保留了衝擊的質感與保護感,給車主很強的信心和面子上的照顧。這其實是一個用戶感受的問題,做臺架測試的時候,別的品牌雖然有時在衝擊的幅度上處理非常優秀,但是缺乏了一些韌性和保護感,最終給客戶的感受反而不好。
銳界的底盤秉承了福特底盤的特色,首先是操控方面,側傾的控制非常線性,側傾幅度控制在這個級別之中屈指可數。車輛在不平路面的直行能力,高速的穩定性無可挑剔。抓地力的控制在絕對能力上同級別中同樣無可挑剔,達到抓地力極限之後車輛的動態非常可控,不會出現抓地力急速下滑導致車輛失控。轉向的響應速度比普通的A級轎車調教更有連接感,駕駛員能通過方向盤精準的掌控車輛,在彎中還能有些修正功彎的樂趣,能在SUV上調教出這樣的駕駛樂趣確實功力深厚。
舒適性上,小的接縫過濾得非常乾脆,幾乎沒有震動的傳遞,但駕駛員可以通過有韌性的聲音了解到路況的變化。大衝擊上更驚喜,我目前為止沒有將銳界的懸架開至觸底的情況,或者說底盤在懸架行程、阻尼、緩衝塊的匹配上非常優秀,從減震器到緩衝塊只會給駕駛員帶來保護感而不是生硬的觸底感受。不過銳界在轉向手感上的調整我個人不太認同,可能為了展現運動風格,轉向中位感調整得非常強,中位溝渠感明顯,駕駛員轉向時有種來回拉橡皮筋的感受。回正力相對家用車型來說也過於明顯,鬆手時回正的速度明顯超過了用戶的預期。
一般評價車型時,靜態方面都不是我們重點,畢竟人機方面或者造型方面會因人而異,但是這次我想好好說說銳界的靜態表現。首先我們聊聊外觀方面,這次我想安利一下我的審美,粗壯的進氣格柵裝飾條,相比滿是鍍鉻的競品——漢蘭達,還是給我更多的好感,U型的大燈造型在保留家族元素的同時也符合中型SUV的氣場,車頭部分較長避免了這個級別SUV常見的臃腫感,而羽翼式尾燈的點亮造型,給車增加了更多精緻的感覺。
外觀就吹這麼多了,在這個看臉的時代我覺得銳界是可以滿足下到20歲的奶爸、上到50歲大叔的審美要求的,自然外觀也不是它銷量下滑的原因。
車輛內部的感覺,就真的要好好說道說道了。
進入車內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的確是一臺大車,銳界的中控臺是我開過的大大小小車型裡最長的,整個人趴在方向盤上我甚至還是很難夠到放在前擋處的停車牌。再加上較長的發蓋以及隆起的發蓋線條,最終的結果就是這臺車的前向視野真的是出奇的差——初次駕駛的時候判斷前方的距離,或者判斷前方較矮的障礙物真的非常困難。在小區裡開車,當路面有小孩的時候真是讓我血壓升高,因為一旦你離小孩的距離小於2米他就已經完全消失在你的視野盲區裡,這時你就要承擔非常大的風險——按喇叭提示可能會嚇到小朋友並招致對方家長的憤怒;不按喇叭,真的是在賭博,要是這時小朋友發出一些驚叫,那效果絕對會讓你懷疑人生。
作為駕齡已經有10年的老司機,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所以在路上我留心觀察過,無論是漢蘭達還是GS8都有不少的女司機駕駛,但是銳界我真的沒有遇到過女司機。
靜態方面,銳界的內飾包裹非常厚實,前排座椅的厚度,門封板的厚度都是我測評過的車型裡屈指可數的前幾位,讓你在車廂之中有很強的包裹感和安全感,這也是美系的較大尺寸車型一直喜歡營造的感覺。
不過這種設計也是一把雙刃劍——日系的理念如果叫做空間魔術師的話,美系的這種設計就可以稱之為空間殺手了。
前排的空間感受與緊湊級SUV相當,沒有什麼驚喜也沒有太多抱怨;第二排的空間因為要照顧後方的第三排以及儲物的設計就比較寒酸了,沒有這個級別應有的富餘感,相比某些表現良好的國產緊湊級SUV都要遜色不少;第三排相比競品來說就沒什麼實用性了,在我試駕期間第三排更多的是放倒的情況,就算作為應急使用能堅持進去的成年人也是非常不容易,在那裡待的最長時間的可能是我家的貓了。
第三排的空間不足這其實是中型SUV的一個通病,顧客也多數能接受這樣的一種情況,但是銳界還給第三排配備了電動摺疊的座椅,這波錢花得可就有點尷尬了。其實視野和空間是中國消費者選擇SUV的一大理由,而銳界在這兩點上的表現確實相比競品有差距,這可能是其在產品性能方面之於中國市場的一大劣勢。
這裡還要說一下銳界的中控及按鍵控制,採用的是索尼的系統,觸控反應、系統的UI設計、菜單層級方面都讓你覺得這是一個古老的產物,在大家都主攻車輛智能化的今天,銳界仿佛是冰河世紀的猛獁象。而在按鍵控制上,這是我見過的方向盤按鍵最多的車輛,方向盤左右各有一個4向按鍵以及確定鍵,分別控制組合儀表的左側和右側,而在循環控制方面,起初我以為車輛匹配了ACC自適應巡航,有2組加減按鍵分別控制距離和速度,然而並不是,福特不計成本的用了2組加減按鍵都是在控制速度、區別是加減的幅度不同,一組是1km/h的精調一組是51km/h的粗調。
總結來說,福特銳界在動態方面的表現我認為無可挑剔,說它是一個老牌大廠能達到的最高水準也不為過。但是在靜態方面的表現能感受到它與市場需求的脫節——如果你是一個機械控,你需要的是酣暢淋漓的駕駛,那我非常推薦;如果你是一個家庭暖男,那麼銳界或許對你來說就不那麼適合了。
文|莫逸龍
圖|莫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