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法院處理的借貸糾紛案件數量呈現持續上升的態勢,而產生這些糾紛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1借款人誠信缺失
2借款人還款能力喪失
3出借人追逐高額利潤
4沒有擔保與抵押
5借款文書不規範
這些原因中,如果我們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有一部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例如借款時不寫借條,或者是自己隨意書寫的規範性缺失的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在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存在著較多的出借人只能提供內容簡單的借條或者欠條等單一的舉證性不強的證據,關於借款原因、轉帳方式 、利息規定、還款期限等大多是口頭約定,對於法院來說,這類證據少,雙方當事人又各執一詞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查清客觀事實很難,而且還會耗費較多的時間精力。
明明當初一份規範的,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就能解決的事,為什麼要弄得如此勞心勞力呢?
所以,大家下次借錢給別人的時候,一定要記住啦,沒有合同就不借錢,特別是涉及金額較大的情況下!那麼,我們該如何寫一份穩妥的合同呢?快拿小本本記筆記啦。
在民間借貸中,借據是主張債權的重要憑證,因此,在借款給他人時,應要求對方出具規範、無塗改的借條。
民間借貸可以約定利息,如果借條裡沒有約定,約定不明或者只是口頭約定的,一旦合同產生糾紛,沒有佐證資料予以證實的,視為不支付利息。但是,請注意,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調整了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
以2020年7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3.85%的4倍計算為例,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15.4%。
簡而言之,新規發布後,民間借貸約定的利息超過15.4%將不受到法律保護。
要準確書寫借條上的出借人、借款人姓名,避免同音不同字,並準確書寫雙方身份證號碼。如果是公司借款,還應當關注公司是否在工商部門註銷、公司的準確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名稱。以免發生糾紛後,當事人身份不明確。
兩人各執一份合同,最好訂立電子合同。不易丟失或損壞,且具有規範性。
微信小程序-欠條說,最方便最純粹的電子借條工具。標準借款合同模板,沒有法律漏洞;方便快捷,在微信上即可創建-籤署借條;司法強賦,一份違約就自動仲裁的合同,逾期直接進入法律流程,履約概率99%,最快30天拿到裁決書申請法院執行。
實名認證後輸入關鍵參數即可快速生成一份合法有效的借款/欠款合同,通過微信直接發送給對方確認,對方確認合同後,可以直接在線籤署合同,籤署完成後平臺進行託管存儲。平臺提供智能線上提醒功能,還款日提前三天提醒欠款方還款,如果出現還款逾期,可直接下載合同/證據等資料提交訴訟或仲裁,也可委託平臺提交仲裁服務。
我們的願景和使命是
讓你的借款像銀行貸款一樣,受到公平快捷的法律保障,有法必依,借錢必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