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本人所寫的文章和所解的銘文,都是有關歷史的內容,與現在沒有任何的關係,所以請大家在看待銘文中所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或王者的執政思想時,一定不能以現在的認識去理解幾千年或五六千年前的事情。
吳王夫差劍銘文的解讀一經發出,立刻引來很多的疑問和質詢,大多的疑問都集中在雜役這個問題之上。有的人不知道雜役是幹什麼的,或雜役是什麼地位?還有的人認為這樣不放心、不放權的使用雜役是一種歧視和不公平的表現。更有不少人對於雜役的地位感到憤憤不平!
今天的我們,男女平等,人民的地位得到大幅的提高和尊重。但在幾千年前或上萬年前的中國,並不是我們今天的這個樣子,那個時候的中國,男尊女卑的思想非常嚴重,階層等級的劃分異常的嚴格,甚至於字不能亂寫,話不能亂說,就連人的正常活動都會受到這樣或那樣的限制,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帶來殺頭的危險。
中國古代的朝廷,既可以說是皇權的象徵,又可以說是威權的顯示。皇權指的是尊嚴和尊重。威權則指的是威嚴和威信。那麼尊嚴、尊重和威信是如何建立的呢?他們都是在威嚴之下建立的,也就是在嚴苛的法律和管理制度下建立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幾千年前的中國,人們的思想意識並不是我們今天這樣,文化程度也沒有我們今天這麼普及,所以沒有一定的規章制度和嚴苛的法律限制,社會是很難形成和諧穩定的局面的。
既然朝廷的尊嚴、尊重、威信是在威嚴或強迫之下得以實現的,那麼是不是朝廷就得不到百姓的擁護呢?朝廷就是欺壓百姓的劊子手呢?其實不然,歷史的發展遠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因為歷朝歷代的朝廷或帝王都是以國家的強盛繁榮為宗旨的,人民的幸福安居也是他們執政方針中的重要一環,這一點在許許多多的銘文中都能得到切實的反映。
中華文明在長達幾萬年的發展中,不僅僅是建立了嚴格的法律制度,還建立了世界人類歷史上最先進、最完善的思想體系,而這個思想體系的根本就是如何引導人們從善、行善,以善為基礎,以品為目標,以德去服人,以道行天下的思想追求!有了嚴格的法律制度,有了高尚的思想追求,外部的限制和內部向心力的驅動,就會使人們的思想高度統一,形成合力,無往而不勝,無堅不摧,所以在距今6000年前的虞朝時期,我們的中華文明的發展達到了人類文明歷史上的最巔峰狀態,至今依然沒有被超越!
吳欲昌盛,重在用雜役。
自古有訓,功高必蓋主!
吳王夫差劍銘文中所反映的雜役不可放權使用,如果放權使用則必然功高蓋主。銘文中這一思想的體現,並不是吳國君王的思想,而是自古以來的祖訓,因為功高蓋主的歷史事件不是一次兩次的發生,而是無數次歷史經驗的證明,要不然怎麼可能成為祖訓呢?
狡兔死,狗血噴。兔和狗指的都不是動物,而是指的人!功高蓋主的歷史事件在中國的歷史上無數次的發生,無論是西漢之前的各個朝代,還是後來的漢朝、唐宋元明清,都曾不止一次的發生過,為什麼要等到狡兔死了才要狗血噴呢?就沒有一個合理的預防或解決措施嗎?吳王夫差劍銘文給出了答案,那就是不可放權使用雜役,以避免日後的功高蓋主和狗血噴的流血事件發生。
雜役,在中國的古代,指的是身份地位比較低下或是普通出苦力的老百姓。在國家處於和平時期,雜役是受到歧視和輕視的群體,當國家處於危難之際或是戰爭時期,雜役的重要性就立刻顯現出來了,因為打仗必須依靠這些平時不起眼的丁丁卯卯。
小臣氏樊尹鼎銘文:「丁卯雖小勿輕視,生死關頭是個寶。」說的就是在國家危難的關頭,雜役的重要性被凸顯出來了。
曾姬無卹壺及銘文
解讀結果:
朝廷雜役作首領,王朝興。(標題)
愚蠢雜役,受薦作宗役,不尊全後。
朝廷準奏,眾臣漾穆春,啟行意願。
晉升高官,破格受封地,意願獲準。
王兩承諾,凱旋迴朝時,如約兌現。
曾姬無卹壺銘文是我們至今為止發現的唯一最清晰描述雜役的歷史銘文!雜役,在國家危難之時毅然擔當保衛國家的軍隊首領要職,其目的是為了改變自己的身份,要官要封地,朝廷全部答應雜役的要求,待凱旋迴朝時一併兌現。戰爭,對於國家來說是重大危機,但對於雜役來說,則很可能是改變自己身份的唯一途徑!一旦得勝歸朝,即可以升官發財,又可以獲得英雄般的禮遇,社會地位將會大幅提高。但這種社會地位的改變是用鮮血和生命拼出來的,既是一場生命的豪賭,也是民族精神的真實體現!
雜役,這一中國最古老的名詞,在今天看來已經沒有幾個人能夠理解其所包含的歷史意義和思想意義了。從甲骨文的「小臣」到金文的丁卯,再到篆文中的大卯中丁,幾乎無人在對銘文的釋讀中將他們釋讀為雜役的意思,因為雜役具體所指的對象在漢代之後就已經失去了,就跟乙祖一詞一樣。
雜役,是君王之言,是君王對其子民的統稱,即包括地位較高的官員,也包括天下的百姓,但不包括有王族血統的成員,或是本身就是邦國王者之人。
楚王平叛有功能成為乙祖,是因為其本身就是王者。吳王平叛也成為乙祖,是因為其本身就是吳國的國王。而雜役作為首領平叛成功,最多就是升官封地,永遠也不可能被封為乙祖,因為他們之間的身份地位不同。同樣的平叛,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這就是中國古代嚴格的等級制度。
等級制度,在我們今天看來,毫無疑問是一種歧視性的不公平的制度,但在中國的古代,這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因為中國古代等級制度的劃分並不是不可逾越的等級劃分,而是可以由低級到高級的等級劃分,也就是說人的身份地位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的!為什麼在中國的歷史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奴隸制,就是因為人的身份地位是可以改變的,而不是固定不變的!
由於中國古代等級制度的劃分是可變的劃分,或是可以轉換的劃分,極大的刺激了人們改變自己的欲望和訴求,激發了人們創造財富積累財富的動力,從而促進了文明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漢字的「老」字,不是因為年紀大而受人尊敬,而是因為有高超的技術而受人尊敬。因此,在中國的古代,改變自己身份地位的方式絕不僅僅是財富積累一條途徑,還可以通過發明創造和技術改造來改變自己的身份,成為受人尊敬的、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
改變身份地位方式的多樣性,促進了社會文明的全方位發展,不但在農業生產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上也同樣獲得了豐碩的成果!所以,我認為等級制度之所以在中國長達幾萬年的文明發展中始終存在,是有其合理性和科學性的,並不是一無是處的!可以說,沒有等級制度的存在,就不可能有中華文明的巨大發展,就不可能在6000年前達到人類文明史上的巔峰!因為階級的出現就是人類文明出現的最重要的標誌之一!
道思想的核心就是神不是唯一,人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神!道思想的組成就是善品德道,而善品德道的逐級升華就是最標準、最完善的對等級制度的詮釋和說明!
雜役,從文字的本意上說就是可用的丁卯,或是可以用來擔當大用的丁卯。那麼,什麼時候這些可用的丁卯才能出來擔當大用呢?就是太陽中點出現的那一珍貴時刻,就是小臣氏樊尹鼎銘文中所說的生死關頭,就是曾姬無卹壺銘文中的國家危難之際,就是吳王夫差劍銘文中吳國繁榮昌盛的關鍵所在!
雜役,在中國的歷史上,雖然代表的是底層的萬千百姓,但在我們中華文明思想的發展上卻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在很多上古文明反映思想的青銅器銘文中都談到了雜役的重要性!國家的強盛,不是某一方面的繁榮,而是全方位的繁榮和全民族的繁榮!
今天的我們在看待歷史時,千萬不要以我們今天的觀點和看法去認識歷史和理解歷史,歷史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不會因為你的看法而改變,也不會因為你不喜歡就不存在!歷史是固定不變的,變化的只有我們今天的認識和理解!
參考閱讀:
奇文共賞!曾姬無卹壺銘文
《甲骨文道》文章留言交流群,加管理員微信:gongjingtian1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