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

2020-12-13 光明思想理論網

  【本課主題】

  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

  【主講嘉賓】

  李向勇

  【精彩論述】

  老師:朋友您好!我們今天來共同探討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我們知道,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了鄧小平理論的概念,指出它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並把它做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寫進了十五大修改後的黨章。那麼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其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是什麼?現在我們就來探討這些問題。羅晶,你對於鄧小平理論有什麼印象和看法呢?

  學生:「鄧小平理論」這個概念提出來的時候我還很小,但是在我的學習成長過程中,接觸較多的政治理論就是鄧小平理論。我覺得鄧小平理論內容豐富,同時蘊含著豐富的改革辯證法思維。可以說通過對鄧小平理論的學習,我更加深刻認識到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理解了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但我還想進一步深刻了解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

  老師:你這個問題很重要!可以說,我們黨的任何一個創新理論的產生都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歷史條件。正如黨的十九大所說: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鄧小平理論的產生是時代要求和實踐發展的必然結果。

  首先,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形勢和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和平與發展逐步成為時代的主題,這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

  其次,1956年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後,我國開展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由於黨的工作在指導方針上有過嚴重失誤,社會主義事業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樣全局性、長時間的「左」的錯誤。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鄧小平領導了撥亂反正,召開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之後,鄧小平通過領導黨深刻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成敗得失,深刻揭示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律,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因此,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實踐,是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和現實依據。

  總之,鄧小平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並借鑑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學生:聽您講了這些,我理解了鄧小平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歷史條件。它是中國共產黨人適應從「戰爭與革命」到「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轉變的產物,是在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基礎上,以及自身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那在鄧小平理論形成的過程中,有哪些關鍵節點呢?

  老師:您這個問題很好。我們學習理論不僅要知道它的主要內容,而且還要了解它形成和發展的歷程。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有五個關鍵節點:

  (1)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報告。這是開闢新時期新道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宣言書。之後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這一次全會標誌著鄧小平理論開始形成。

  (2)1982年9月,在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命題。

  (3)1987年黨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較系統地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制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並把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觀點概括為12個方面。這些構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輪廓,標誌著鄧小平理論初步形成。

  (4)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三個有利於」標準論等,進一步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概括為9個方面,指出這個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這標誌著鄧小平理論體系完全形成。

  (5)1997年黨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鄧小平理論」的科學概念,並把它確定為黨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1999年又載入憲法。這標誌著鄧小平理論的正式命名和確立。

  學生:老師,聽了您的講解,我明白了鄧小平理論是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形成,經過黨的十二大和十三大進一步發展,到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完全形成理論體系。您剛才也提到黨的十三大和十四大都對當時稱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進行了概括和總結,關於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我也了解一些,比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等,但並不全面。您能否全面系統地介紹一下呢?

  老師:好!這是鄧小平理論的核心問題。黨的十五大提出,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就是對其主要內容9個方面的概括。我認為其中最主要的理論有四個:

  (1)社會主義本質理論。鄧小平理論的首要基本問題就是「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而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關鍵是要在科學總結歷史經驗和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認清社會主義的本質。在這個問題上,毛澤東的認識是「不完全清楚」的,但不是「完全不清楚」。鄧小平在毛澤東探索的基礎上,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級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就廓清了我們對社會主義的一些模糊認識,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本質,把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科學水平。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犯錯誤,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制定的政策超越了我國國情和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因此,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基礎上,明確指出: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階階段,這是一個至少上百年的歷史階段,我們制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基本國情為依據,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這是鄧小平和黨對當代中國基本國情的科學判斷,深化了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的認識,從而使我們的決策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

  (3)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鄧小平強調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他指出,對外開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基本國策,應該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所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社會主義,封閉只能導致落後。這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根本動力,創造了必要的外部條件。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針對長期以來,人們把社會主義等同於計劃經濟,資本主義等同於市場經濟的僵化認識,鄧小平提出,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可以建立市場經濟。這就從根本上破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視為社會基本制度範疇的思想束縛,為我們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找到了一種新的實現形式,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注入了強大活力。

  其他五個方面的理論我們就不再做進一步的闡釋。

  總之,鄧小平理論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文化、黨的建設等方面比較完備的科學體系,又是需要從各個方面進一步豐富發展的科學體系。

  學生:聽了您的介紹,我進一步了解了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可以說,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那麼它有什麼樣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呢?

  老師: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它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篇之作。之所以說它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篇之作,原因在於:一是它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二是它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三是它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徵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準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四是以它為開端,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第二,它是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科學指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我國逐步實現了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到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一系列重大轉變,使我國實現了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主義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個大臺階,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

  第三,它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儘管現在的國際國內形勢和鄧小平當年有了很大變化與不同,但鄧小平理論所蘊含的主要思想、基本觀點和方法論等沒有過時,仍然具有現實的和長遠的指導意義。我們必須長期堅持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

  學生:謝謝老師!

  老師:好的,我們今天的討論就到這裡!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發。謝謝!

相關焦點

  •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
    【本課主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  【主講嘉賓】  吳向偉教授  【精彩論述】  師: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依據新的實踐,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模擬試卷三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模擬試卷三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5分)1.鄧小平理論中,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先要搞清楚的根本問題是(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B.社會主義初級階段C.姓「資」、姓
  • 人民日報:充分認識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胡錦濤同志是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創立者。
  • 試論鄧小平理論的最高本質
    也就是說,人文精神始終是人對自己存在與發展的理解和把握,體現為對人的自由與解放的高度關注,對「人的異化的揚棄」的不懈追求,高揚主體性以實現人的「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另一方面,人文精神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抽象的歷史概念,它沒有固定不變的具體內涵,它與人的發展,與人類社會的主題歷史進程有著密切的聯繫。
  • 為什麼說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新華網北京11月27日電 黨的十八大立足歷史和時代的高度,著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長遠發展,在系統總結黨的十六大以來實踐的基礎上,確立了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歷史地位,這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歷史性決定和歷史性貢獻。    黨的指導思想就是黨的旗幟,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
  • 高揚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我們要提高人民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不但學生應該尊重教師,整個社會都應該尊重教師」。他明確表示願意當「後勤部長」,要求黨政部門為教師創造必要的工作條件。在他的倡導下,1984年,我國規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教育界呈現一片生機,這時,小平同志指出:「我們國家很有希望,現在關鍵是培養人才問題。要解決人才問題,必須從教育著手。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精彩一課」教學片評選工作圓滿結束 2007-09-29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
  •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重點選擇題答案與解釋
    鄧小平強調的就是農業的基礎地位不能動搖,否則就會影響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6.A 可持續發展就是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7.C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培養出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充分發揮人才優勢,才能真正實現科教興國。貫徹科教興國戰略的關鍵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 2018年4月湖北自考《鄧小平理論概論》模擬試題
    A.農業放在首位 B.工業放在首位 C.交通放在首位 D.第三產業放在首位 8.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中,處於主體地位的是( ) A.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 B.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D.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
  • 如果鄧小平考鄧小平理論-一國兩制,鄧小平理論,鄧小平同志-中安...
    或許上述例子都算不了什麼,我甚至敢推測,假如鄧小平同志考鄧小平理論,大約也考不了滿分。請看事實:  一本鄧小平理論自學考試輔導材料上有這樣一道題:請你談談對以「一國兩制」實現祖國統一及香港回歸的感想。按說,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了,感想豈能人人相同?
  • 重溫鄧小平理論:發展才是硬道理
    我們的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為了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努力改善黨的領導」。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1978年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航程,逐步在實踐中形成了鄧小平理論。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歷史地位和世界意義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的科學體系,主要由「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兩部分構成。「八個明確」側重從理論層面闡明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課題,「十四個堅持」側重從實踐層面回答了「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課題。
  • 鄧小平理論的起點--三項指示為綱
    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程中原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評價說:「1975年的整頓是撥亂反正的開始,是後來改革的實驗,是鄧小平理論的醞釀和起點,是偉大歷史轉折的前奏。  程中原分別就1975年整頓的背景、內容、成效、意義以及整頓中斷的原因等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 法國在歐洲歷史的地位,影響力,歷史地位
    在法國文化與法國社會中,歷史所佔的地位非同凡響。它在法國政治話語和新聞評論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國家都沒有的。它在法國所享有的聲譽也是其他任何地方所沒有的。歷史是進行任何思考時必備的參照,是不可或缺的視角。曾有人說它是一種"法蘭西激情";或許,我們甚至可以從中看到一種民族怪癖。
  • 高中歷史:高考必考小專題之中外對比內容
    (西)官吏只有俸祿,無封地(秦)與中央的關係:諸侯國有很強的地方獨立性(西)郡縣是地方行政機構,地方絕對服從中央(秦)官員職責範圍:封地內有行政權,擁有對土地的管理權(西)轄區內只行使管理權,對土地無管理權(秦)歷史作用:有利於鞏固當時的統治秩序;但容易發展為割據勢力(西)有利於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的統一(秦)選官制度的變化
  • 2018憲法會修改哪些內容呢?對現行憲法作出21條修改
    具體修改內容如下。  (一)  確立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憲法修正案(草案)將憲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修改為「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同時,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前增寫「貫徹新發展理念」。
  • 雜役的歷史地位
    首先聲明,本人所寫的文章和所解的銘文,都是有關歷史的內容,與現在沒有任何的關係,所以請大家在看待銘文中所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或王者的執政思想時
  • 楊忠明,蔡慧敏:新中國成立7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歷史回顧與時代展望
    [11](P140)  這一時期,不僅政治理論課由單一課程向兼含思想品德課等多類課程過渡,而且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式也開啟改革,要求教師通過多樣化課堂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加強引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初建期(1992-2004年)。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鄧小平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 完整準確地理解鄧小平理論
    並強調「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現在佔整個經濟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在這種情況下,發展一點個體經濟、中外合資合作和外國獨資經濟,「這些都是對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吸收外資也好,允許個體經濟的存在和發展也好,歸根到底,是要更有力地發展生產力,加強公有制經濟。只要我國經濟中公有制佔主體地位,就可以避免兩極分化。」 「我們的改革,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又注意不導致兩極分化」,這就是堅持社會主義。
  • 紅鵠學習會|認真學習黨的百年歷史
    《漢書·藝文志》曰「秉要執本」,意思是說,總結歷史,要抓住主要的、根本的東西。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壯闊宏偉、氣象萬千。在這麼多的內容中,怎樣才能把握其最主要、最根本的東西?十分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其主題和主線是什麼、其主流和本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