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勝揚
卑微的父母,
都不敢做自己,
只敢看孩子的臉色。
01
一直盛傳這樣一句扎心的話: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父母在你面前變得卑微。
最近,我算是體會到了這種愧疚之感。
周末,帶家人出去玩,爸爸特別興奮,一個勁拍照、拍視頻,說要發朋友圈。
因為天太熱,等得有點久,我沒忍住發了句牢騷:「一個大馬路有什麼好拍的,別人又不是沒有見過。」
爸爸張了張嘴想說點什麼,最終還是低下了頭,小聲說了句「對不起」。
那一整天,只有在我拍照的間隙,爸爸才肯急急忙忙拍幾張,生怕會讓我多等一分鐘。
儘管,我一次次說沒事,他還是拘謹地像個犯了錯的小孩。
可在記憶中的爸爸一向都很清高,何曾對誰這般小心翼翼過?
他常常說,不蒸饅頭,爭口氣。
小時候,我被熊孩子欺負了,不善於與人爭吵的他,也會叉著腰跟潑婦對罵老半天;
初中時,我被班主任點名批評太愛打扮了,他直接懟回去說:「愛美是天性」;
長大後,我遇到渣男的糾纏,他二話不說就攆跑了……
原本那麼剛,那麼要強的一個人,如今竟在自己孩子面前變得這麼謹小慎微。
多少父母都是如此,年輕時為子女遮風擋雨,年老時卻得看子女臉色行事。
想一想,可真是諷刺啊!
02
每一個小心翼翼的父母,都害怕有一天會被兒女遺棄。衰老的本質,就是一天天走向無力與虛弱。
曾看過一檔動物類紀錄片,講了一頭雄獅的故事。雄獅曾經威風凜凜,在年輕的時候是獅群的大王,帶領獅子們四處捕獵。
可等它日漸衰老後,獅群中出現了一頭年輕力壯的獅子,它三下五除二就把獅王轟下了臺、逐出了獅群。
年老的雄獅,只得像孤魂野鬼般在草原上飄蕩,只有時不時看向獅群的雙眼中能看到一點點光彩,只是它再也沒有能力回到獅群了,只得孤獨等死。
動物如此,人亦然。
電影《楢山節考》裡就出現過這樣一個殘忍的情形:因為村落極端貧困和食物匱乏,以致於老人活到70歲的時候,就會由兒子親自背著送到村子後面的楢山上去,任其老人自生自滅。
《楢山節考》劇照
雖然,他們表面上都說,這是祭山神。
但所有人都知道,只是因為過了七十歲的老人,沒有辦法種地幹活,只能在那裡白白浪費糧食、花錢。
《楢山節考》劇照
害怕被遺棄是人的天性,尤其在時常都能老人不被善待的新聞,這猶如給老人敲響的警鐘,讓多少人都不敢鬧、不敢橫。
對於父母來說,他們需要的並不多,無非就是一份安全感,能讓他們堅信:
不管身體有多差,我們都不會遺棄不管他們,更不會讓他們在世界的角落裡自生自滅。
當安全感不再缺失時,父母又怎會在兒女面前唯唯諾諾呢?
03
每一個小心翼翼的父母,背後都有一個不允許他犯錯的子女。
作家爐叔曾說,為什麼每次爸媽犯很幼稚的錯誤時,我們總是控制不住脾氣想要指責他們?
那是因為,我們跟父母生氣,氣得不是他們做錯了什麼,而是氣他們不該成為範錯的人。
可這世上怎麼會有不犯錯的人?更何況精力、記憶力、行動力都日漸衰退的父母?
要想父母不再小心翼翼,我們最該做的不是去糾正那些無傷大雅的錯,而是學會原諒並接受這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