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視人黃阿原紀念回大陸定居十六年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七日電 (記者 楊瑞春)臺灣電視製作人黃阿原將多年來製作的電視節目精品匯集成《阿原作品回顧集》,並以此來紀念自己返回祖國大陸定居工作十六周年。這個節目近期將在全國三十家省衛視播出,北京今天舉行了該節目的首映式。

  黃阿原從一九八三年返回祖國大陸以來,曾因兩次主持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而他回來的這十幾年,正是祖國大陸電視事業發展最迅猛的時期。黃阿原也為此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多年來,他主持和製作了《金銀猜》、《阿原版納行》、《萬紫千紅》、《還鄉記》、《阿原與你同行》、《歡聚一堂》、《非常快樂》、《金光綜藝》等電視節目。作為一名成功的電視人,在二十四年的電視生涯裡,黃阿原製作了上千部集電視作品,獲了二十多次獎。(完)

  

相關焦點

  • 黃阿原:無悔的選擇
    王 平攝    非常年代,第一個投身大陸的臺灣電視人,寫下不可複製的傳    奇——    拋下一切渡海登陸    這是個陳設簡單的會議室,但四壁卻掛著10多幅讓人肅然起敬的照片:每幅都是會議室主人黃阿原與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合照。    黃阿原笑說:「我可能是與很多國家領導人第一個合影的臺灣人。」此言非虛。
  • 臺灣藝人活躍央視春晚 電視人阿原是第一人
    臺灣藝人活躍央視春晚 電視人阿原是第一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26日 13:24 來源:   首個登上舞臺的人  還能記起第一位參加央視春晚的臺灣藝人嗎?他就是臺灣著名電視製作人、主持人黃阿原。早在大學時代,黃阿原就創作了紅遍海峽兩岸的歌曲《一支小雨傘》。大學畢業後,他邁入電視業並迅速成為紅遍全臺的電視人。從小就受到父輩愛國教育的阿原一直認為自己的根在大陸。1982年,一次特殊的會面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當年,黃阿原去日本訪問。
  • 春晚記憶之黃阿原,搭檔姜昆搞有獎競猜,春晚觀眾席著名熟臉
    一、臺灣電視青年才俊黃阿原原名黃益騰,藝名阿原。從小他就有主持人的天賦,據他自己回憶,五歲起他就敢站到人前講演。後來他畢業於臺灣省政大新聞系,畢業後成為臺灣省中華電視臺的頂梁柱,27歲就獲得了臺灣省電視獎項「金鐘獎」。
  • 臺灣著名導演謝雨辰夫婦回祖國大陸定居20年
    華夏經緯網5月17日訊:據中新網消息,民革中央十四日於此間舉辦「謝雨辰夫婦回祖國大陸定居二十周年座談會」。  謝雨辰先生是臺灣著名電影導演,二十年前,他與夫人滿懷愛國熱情,冒著很大風險,衝破重重障礙舉家回到祖國大陸定居,實現了其父「回到了唐山(祖國大陸),才算是葉落歸根」的夙願。
  • 臺灣大巴起火系司機自焚:因妻女要回大陸定居
    圖說:7月19日中午,臺灣高速公路二號桃園機場聯絡道西向道路發生一起遊覽車撞擊路邊護欄後起火燃燒意外,事件已致車中26人全部遇難,其中24人為大陸遊客。(資料圖片)  參考消息網8月11日報導法媒稱,7月19日臺灣遊覽車車禍造成24位大陸遊客慘死的遊覽車司機蘇明成,其實是在大陸出生長大的臺灣人,他的妻子也是大陸人。
  • 臺灣藝人盼上春晚
    如果S.H.E今年獻藝「春晚」,將延續「春晚」1984年以來年年有臺灣藝人的慣例。對於去年在「春晚」上獻唱的臺灣歌手陶喆、蔡依林、張韶涵,很多大陸觀眾仍記憶猶新,而對於第一個吃「春晚」螃蟹的臺灣藝人黃阿原可能就比較陌生了。當年,正是黃阿原的輾轉尋根,搭起了「春晚」這座兩岸藝術交流的獨特橋梁。
  • 有四名志願軍戰俘從臺灣跑回大陸定居
    而從1974年以來,有四名原志願軍被俘人員,從海峽的那邊回到了祖國大陸定居。他們現在分別住在天津,廣西,貴州和內蒙。他們帶來了海峽那邊的一點點訊息。  眺望大海那邊的祖國大陸。海天茫茫,看見的只是他們心中的家鄉。  他們沒有眼淚。也不允許流淚。要是有一點想家的表示,就會受到叛徒敗類們最殘酷的刑法。一些人縱身跳進了大海。一些人被綁住手腳扔進了大海。特務們說。遂了你的心願,回家去吧!  軍艦在臺灣島的基隆港靠岸。他們被編入工兵部隊。穿破衣住工棚修馬路,建機場,修築海港。許多人整整幹了30年的苦役。
  • 黃阿原接受採訪淚流滿面 要送馬季最後一程
    著名相聲演員馬季於12月20日上午突發心臟病去世,馬季生前的好朋友、搭檔著名娛樂節目製作人、主持人黃阿原在下午2點接受新浪網獨家採訪時稱,他已經發簡訊給姜昆、劉偉以及馬季的兒子馬東,希望能成為馬季治喪委員會的一員,送大哥走好最後一程。     在接受新浪電話採訪的時候,黃阿原說一邊回憶一邊忍不住掉淚。他說自己是馬季先生教的第一個臺灣同胞。
  • 生於臺灣移民美國定居大陸,他高呼:我是中國人 不是美國人
    舍弟一家於七零年代由臺灣移民美國。當年他的長子立安才三歲,之後立安在美國成長,讀書,看來一切都很順利。到他讀大學時,我去美國旅遊,某日去他家與他聊天,他提到在他求學過程中,常會有美國同學向他說,「你不是美國人,你是中國人,滾回中國去!」也有人說,「你是Chink!」
  • 定居上海的臺灣人為子女教育鬆了一口氣
    除每年回臺灣探親一次,蔡先生98%的時間都在上海。他說,臺灣是他的第二故鄉,也是最終的故鄉。蔡先生的兩個孩子分別在上海中學和復旦附小讀中學和小學。蔡先生說,他的孩子之所以都上了本地的學校,是因為當時還沒有專門招收臺灣人子弟的學校,但他認為,在本地的學校上學也很好,學校要求得比臺灣的學校還嚴格。
  • 臺灣人心態複雜過「雙十」 爭相看大陸閱兵直播
    臺人爭看大陸閱兵直播  面對大陸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盛大閱兵儀式、群眾遊行和聯歡晚會,臺灣民眾和媒體雖然心態複雜、百感交集,但多能抱以客觀看待的態度。「超越歷史、走向未來」,成為較主流的聲音。不少人驚嘆大陸發展成就的同時,盛讚「場面盛大壯麗,令人心潮澎湃」。
  • 跨過海峽的臺灣新創客:大陸不再只是「淘金場」,也是定居地
    為了認識客戶,她在各種名義的沙龍和論壇上和人交換名片。通過社交網絡,她執著地向每一位可能認識的大陸人發出好友邀請。利用公司還沒註冊下來這段時間,她必須惡補不同城市關於節能減排的政策法規。她學會使用微信,學會拉群,也被人拉入不同的群。
  • 臺媒稱大陸六旬老伯想到臺灣定居 從廈門遊到金門被抓
    據臺灣《旺報》報導,黑龍江省62歲楊姓男子想到臺灣定居,5日從廈門遊泳到小金門,全程至少6公裡,上岸之後才被發現。他供稱買張地圖就下海,金門岸巡總隊人員在移送前,忍不住打趣說,13日才要舉辦「金廈泳渡」活動,「您太早來了!」已連續舉辦數年的金廈泳渡活動,從廈門環島路遊到小金門,中途有可供休息的檳榔嶼,一般選手大約3到4小時可以完成。
  • 臺灣人在大陸:來到大陸10年 從被拒入學到築夢
    臺灣人在大陸:來到大陸10年 從被拒入學到築夢     南京農業大學的盧躍文圖片來源:臺灣《旺報》   中新網11月14日電 臺灣《旺報》14日的刊文給介紹了已在大陸生活10年的臺灣學生盧躍文的經歷,從初來大陸入學被拒絕,到現在大學即將畢業,盧躍文的夢想也越來越清晰。  文章摘編如下:  「來到這裡差點沒有初中可以念!」
  • 臺灣人稱從大陸回臺像回原始社會 嘆網際網路發展太落後
    作者認為,大陸蓬勃發展的網際網路技術,使人們幾乎可以藉助一部手機搞定一切,反觀臺灣人一切的活動還停留在「依靠身體的移動」來完成。在作者看來,離開大陸發達的網絡世界回到臺灣,有點回到原始社會的感覺。《上帝大概是把臺灣給遺忘了吧?》一文摘編如下:臨近年關,一家人張羅著回臺灣過年,妻子開玩笑說:「從中國回臺灣,就像回到原始社會。」
  • 漢川籍臺灣老兵三年前離世,在大陸的弟弟盼迎回骨灰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閃 實習生張司宇袁良輝三年前,遠在臺灣的二哥去世,身處大陸的胡五元未能將遺骨接回湖北老家。而今胡五元也已入耄耋之年,唯盼闊別家鄉70年的二哥能夠落葉歸根。84歲的胡五元是漢川人。兩年後,他前往臺灣,自此與家人失去聯繫。1987年,有老兵陸續回大陸探親。趁著一位漢川籍的臺灣老兵回鄉,胡再元向他詢問二哥的下落。這位老兵回臺後,通過同鄉會果然找到了胡四元。很快,大陸親人就收到了胡四元的來信。兩年多的書信往來後,胡四元於1990年攜妻重回故裡,家鄉父老夾道歡迎。
  • 臺灣地區95後妹子定居大陸高興得跳起來,島內網友這樣說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1月8日據媒體報導,來自中國臺灣的95後妹子古秝安,2019年大學畢業後做了一個決定:定居大陸發展。據悉,古秝安在四川成都找到了一份心儀的工作,結交了很多新朋友。古秝安發布的視頻顯示,前往當地派出所申辦臺灣居民居住證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的耐心指引下,申辦流程非常順利,她很快就辦好了申請手續。。(視頻截圖)她說,雖然有臺胞證已經很方便了,但有了臺灣居民居住證後,在大陸生活、就業等方面將更加便利。
  • 不同年齡段大陸人對臺灣的看法……
    得益於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如今海峽兩岸的交流越來越多,大陸人對臺灣的了解也越來越多。隨著了解的逐漸加深不同年齡段的大陸人對臺灣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差異,小熊喵訪問了身邊不同年齡的大陸人,聽他們講述他們心中的臺灣。
  • 投資定居看好上海 越來越多臺灣名人成"兩岸飛人"
    越來越多的臺灣藝人選擇定居大陸  "朋友們都說我已經變成上海人了」,在位於上海虹橋區的一家上島咖啡廳裡,臺灣女歌手高勝美對記者述說著她對上海的感情:「上海蠻漂亮的,感覺就像臺北,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裡與臺灣相近的氣候和帶有藝術氣息的古典建築都讓人無法不喜歡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