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描寫?其實只要多幾個小變化,就能讓你筆下的景物活起來

2020-09-11 白下講堂


多數孩子最怕寫作文,相信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常常聽見孩子抱怨——我們的日子天天就這樣過,就這樣單調,要我寫真實生活,實在沒什麼可寫的。特別是在老師要他們描寫身邊的景物時,這種困擾可能更大——天天看到的景物不過如此,顏色、形狀一目了然,有多少東西可寫呢?寫一段話都覺得很難,更別提寫一篇文章了!


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仔細的觀察。但是,觀察並非傻傻地看,而是要加上一點思考,通過思考多寫出幾個小小的變化,你眼中的景物自然就會活起來,你所描寫的景物也會變得豐富多彩。


下面,我就和大家說說這幾個小變化如何做到:

一、將靜止的點變成一個流動的線。

我們覺得觀察的事物沒有什麼可寫,常常是因為在我們的眼中這些事物只是一個靜止的點,內容自然是極其有限的。但如果我們將觀察的內容從一個靜止的點轉換成一個 「流動」的過程,展現出它的變化,那不僅會讓我們描寫的內容豐富起來,而且還會喚醒我們腦海中一些曾經被忽視的感覺,產生一些全新的感受。


以我們熟悉的詩句為例,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描寫春天初生的小草為「草色遙看近卻無」。這裡,他沒有去直接寫初生小草的顏色,形狀,而是在空間上做了拓展。「遙看」「近」,由遠而近,將詩句描寫的範圍拉開了。草色可「遙看」,近處卻無,可以想像草色必然很淡,此時尚是早春,遙遙看見這點綠色,就讓已在嚴寒中期待很久的人有了希望,而走近了一看雖然消失,但那片淡淡的綠色卻留在心間,讓人回味、暢想。將描寫的空間拓展開來,遠比直接去描寫小草更能令人心動。


在看我們身邊的景物,在學校、在公園,迎春花是很常見的花卉,因為它是春天最早開放的花卉之一。如果請大家描寫一下你所見到的迎春花,你會如何描寫呢?我想,最先浮現在大家腦海中恐怕就是「春天的使者」、「春天的精靈」之類的詞語吧?要擺脫這些已經被大家用濫的詞語,我們就改變一下觀察的點,將迎春花開放的過程都囊括進來。給大家這樣一個填空題作為提示:

「當冬末第一縷溫暖的陽光 ,迎春花 ;待到百花綻放的時節,迎春花

大家在完成這個題目時,是不是可以聯想到迎春花在寒風中一點點努力地綻放的樣子?百花綻放時依然點綴在翠綠的藤蔓的情景?甚至還可以補充在這兩個時間段之間,迎春花最繁盛時的樣子。原本靜止的一個點,當我們將之拓展成一條流動的線時,我們的寫作也被賦予了活力。


二、將封閉的環境變為開放的空間

描寫這一景物,並非只是描寫這個景物本身,景物所在環境同樣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環境的襯託或比較,景物方能表現出真正的魅力。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也是我們觀察景物時必不可少的內容。我們在觀察時,應當將自己的視野拓展開來,去觀看更加廣闊的空間,發現出景物在這個環境中的美。


仍以熟悉的詩句為例,宋祁的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被認為是描寫春初景色的絕句。可是大家見過真正鮮紅的杏花嗎?杏花實際上只有花萼是紅色的,花瓣略白,接近粉色。可如果我們將之改為「白杏枝頭春意鬧」或「粉杏枝頭春意鬧」如何呢?要麼覺得「鬧」字拗口,要麼覺得詩句平平無奇。實際上,這句詩的前面還有一句「綠楊煙外曉寒輕」。原來杏花是春天最早開放的花朵之一,此時寒意尚濃,綠意尚淡,鮮紅的花萼一出現,自然鮮豔奪目,一個「紅」字,本身就給以熱烈、鮮明的形象,在此春初之時出現,自然令人覺得打破沉寂,有了喧鬧之意。


大家可以走進學校的果園:春天,各種鮮花次第開放。當梨花開放時,我讓同學們去觀察、描寫。同學們所寫的大多也就是用如雪、如雲等等詞語描寫。我提示大家,梨園的旁邊是杏園,不久前還繽紛的杏花怎樣了?前面的石榴園中,石榴花尚未開放,你們看到了什麼?遠處的山坡上,我們看到了什麼樣的色彩?大家的視野開闊了,看見了杏花雖已無當年的繁盛,但依然有點點粉花;石榴園中綠葉蔭濃;山坡上一邊翠綠,還有大片紫色的二月蘭……梨花的繁盛與周圍的一片繁華一一相應,在同學們的眼中終於看到了這個春天最美麗的一面。同樣的,當我們將視野拓展開去,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身處於其中的我們同樣也會體驗到豐富的情感。

三、將孤立的事物化成豐富的群體。

紀伯倫在《雨之歌》中描寫雨「從湖中升起,借著以太的翅膀翱翔」,溝通雲彩田野,滋潤花朵草木,啟迪敏感的心扉。其實,我們的眼睛也可以如這細雨一般溝通世界,只要我們讓觀察的範圍開放。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之間都有著聯繫,觀察就不應當僅僅停留在觀察對象本身,還要包括與這一對象相關的事物。讓自己的視野放開,去發現聯繫、比較異同,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許多獨特的內容。


再以我們熟悉的詩句為例,賀知章描寫初春柳枝的名句「萬條垂下綠絲絛」。綠絲絛這個比喻看似尋常,但細細一琢磨,裡面包含了詩人對生活何等細緻的把握。他為什麼能把綠絲絛與柳枝聯繫起來呢?絲絛,柔軟、光滑、富有光澤。剛剛發出新芽的柳枝,遠遠望去,也是柔嫩的,所以有人用纖纖秀髮進行比喻,但相比於絲絛,似乎少了一些柔滑,顯得過於纖細,而春天初生的一切帶給人感覺是蓬勃的,是充滿活力的,於是絲絛在這裡就成了最恰當的比喻。絲絛是古人的腰帶,那種手感是每個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詩人將自己的感受與生活中最直觀的形象聯繫起來,就有了這句讓人吟誦千古的名句。


要想讓我們的感覺變化成豐富的群體,首先要有不同角度的觀察範圍。有一位老師要求他的學生在校園中尋找秋天的痕跡,同學們覺得挺難,於是他讓每個同學都去撿一片落葉回來。在課堂上,面對落葉,同學們有點不知所措,於是他提示同學們要看一看落葉的形狀與顏色,想想有沒有相似的顏色在秋天出現;再聞一聞樹葉的氣味,揉動一下落葉,聽聽它的聲音,想一想與其它季節的氣味與聲音有什麼不同?他所說的點都可以拓展開來,例如落葉發出的聲音你還在什麼時候聽見?此時還會出現什麼聲音?秋天特有氣味還有哪些?與落葉的味道有什麼相同處?有了這些不同的角度,我們聯繫的範圍就會大大拓展了。


其次,聯繫之後還需要進一步拓展描寫的範圍。我曾經讓學生們用一句話描寫教學樓前一株繁茂的海棠花,很多同學經過觀察後,將海棠樹比喻成粉色的山丘,將一朵朵海棠花比喻成懸掛著的小鈴鐺。這些比喻很貼近,但如果止步於此,那依然只是一個比喻。我提示大家打開思路:既然能夠把樹比喻成粉色的山丘,那麼去想像一下這個美麗的山丘上會住著什麼人,會有什麼樣的客人來訪,生活在這裡的人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把花朵比喻成小鈴鐺,那麼這小鈴鐺何時會響起?當小鈴鐺響起時,周圍的一切是否會有些不同?從現實出發,拓展描寫的範圍,乃至去想像一個新的世界,一種新的生活,寫作的範圍是不是也可以有了截然不同的新感受?

其實,我們所見到的景物就在我們眼前,變換一下觀察的範圍、角度,多一些拓展與延伸,就能讓我們眼前那些看似呆板的景物變得活靈活現。你為什麼不試一試呢?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會描寫?告訴他們描寫時多幾個小變化,就能讓景物活起來
    但是,觀察並非傻傻地看,而是要加上一點思考,通過思考多寫出幾個小小的變化,你眼中的景物自然就會活起來,你所描寫的景物也會變得豐富多彩。下面,我就和大家說說這幾個小變化如何做到:一、將靜止的點變成一個流動的線
  • 《呼蘭河傳》裡蕭紅筆下那些震撼人心的景物描寫,太動人了
    而我尤其喜歡她筆下對景物的描寫,在《呼蘭河傳》裡,就有大量描寫景物的筆墨,那些本沒有生命力的景物,卻在蕭紅的筆下,全都活靈活現起來,作者似乎賦予了它們獨特的生命,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紅堂堂的了,一會金洞洞的了,一會半紫半黃的,一會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黃梨、紫茄子,這些顏色天空上邊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的,見也未曾見過的,諸多種的顏色。五秒鐘之內,天空裡有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那馬是跪著的,像是在等著有人騎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來。再過一秒鐘,沒有什麼變化。
  • 從魯迅小說中的景物描寫,學習如何寫好景物的方法?
    魯迅小說中的景物描寫魯迅一生創作了近三十篇小說,收錄為《吶喊》《彷徨》兩個集子。由於深受中國古典文學的影響,他在小說創作中極其節省筆墨,他說:「我力避行文的嘮叨,只要覺得夠將意思傳給別人了,就寧可什麼陪襯拖帶都沒有。
  • 老師教你描寫景物,技法點撥與寫作借鑑
    【技法點撥】描寫景物是寫作中的一項基本功。要想把景物寫好,就必須做到以下五點:一是扣住特徵。不同的景物具有不同的特徵:描寫之前,定要仔細觀察景物,既要用眼睛看,也要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手撫摸,甚至可用舌頭去品嘗。如此一來,你筆下的景物才會特徵鮮明。
  • 一招「為校花代言」,讓景物描寫「順」起來、「動」起來、「立」起來!
    在課堂中,陳老師首先讓學生們看了一篇他們描寫迎春花的徵稿,通過梳理使學生發現他們在景物描寫的順序上存在問題。此時,陳老師通過提供範文支架——學生學習過的篇目《三峽》《與朱元思書》《春》《雨的四季》,來學習描寫景物的順序,讓景物描寫先「順」起來。如何讓景物「動」起來?
  • 王沂孫詞中的景物有著唯美的意境,他用怎樣的情感去描寫景物的
    他的詞多是對景物的描寫,在贊詠景物的同時會抒發自己深深的情感,情感的抒發顯得含蓄深婉。他會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去點染景物的美,他筆下的景物具有唯美的意境,因而他描寫的景物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要體會他詞作中景物的美感和美的享受,以及詞人帶著怎樣的感情寫出這樣唯美的意境,只有走進他的詞作去感受。
  • 2017年中考滿分作文指導:景物如何描寫
    其實,北方的三月,還看不到綠色,有的花兒並不飄香,眼前的景色到底有多美,多迷人,別人還是不知道。那麼,如何寫好景物呢?我認為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抓住景物的特點寫。這裡我就想在這方面作一些針對性的指導。使同學們能掌握抓景物特點,寫好景物的基本方法。   一、學習抓景物特點的幾種方法   同學們,地各有貌,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特點。
  • 景物描寫怎麼寫?掌握這4大寫景方法,篇篇都寫「範文」
    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時間不同,景物的特徵也不同。所以,同學們要想寫好景物的第一步就是學會觀察,抓住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地域中景物呈現出的顏色、形態、聲響、氣味等方面特有的變化,這樣,才能抓住景物特徵加以描寫。比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引起不同的景物變化,每個季節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徵。
  • 【拾柒作文】「學習景物描寫」寫作實踐
    【文題出處】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寫作實踐「學習景物描寫」【文題內容】「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一年四季,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景致。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季節,以《我愛   季》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於500字。【寫作要求】1.要抓住所選季節的特點,尤其是鮮明的景色特點進行描寫。
  • 【原創】名師名篇裡的寫作密碼——景物描寫
    景物描寫包括:自然景物描寫(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節變化、風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和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環境是指反映社會、時代特徵的建築、場所、陳設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風等。)今天只講景物描寫,大家知道它的作用是什麼嗎?1、烘託人物心情。同樣的景物在不同心情的人物眼裡,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或者景物的變化是跟隨著人物心情的變化而變化。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景物描寫就很精彩。
  • 景物描寫和動作描寫,該這樣學
    在學習「百草園」部分時,我們以課文為例子,進行了景物描寫與動作描寫的片段寫作訓練。文章第二段,重點描寫百草園景色。我做了示範朗讀,同時請同學們思考本段哪些地方寫得好,並說說理由。此問旨在引導同學們學習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同學們很容易就談到了一點,即本段修辭手法用得好,有比喻、擬人等,並舉例說明。
  • 描寫景物作文不會寫,知道這個例子就夠了,一例在手,高分我有
    過了「小蓬萊」到達「曲溪樓」的底層時,中部的景物都已一覽無餘,可以告一段落了。借鑑之處這兩段文字是描寫留園景色的,一開頭就寫我最愛留園,留園有著含蓄的特徵,接下來就圍繞這個關鍵意思展開了具體描寫。我們通讀這兩段文字,會發現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之間有一個過渡,第一自然段最後一句寫不見留園的全貌,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寫登上了爬山的遊廊,開始寫高處的景物和高處俯視的景物,就能看到全貌了。我們可以從中學習過渡的寫法。
  • 八年級上冊三單元寫作指導:「歌訣+導圖」講解景物描寫技法
    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作文訓練內容是「學習景物描寫」,我們的指導稿分為「技法指導」和「範文點評」,本號已同步推出「範文點評」稿(《開放式點評寫景作文!八年級上冊三單元同步範文+特色解析》),歡迎一併閱讀。如何觀察和描寫大自然景物的特點呢?一、觀察景物是寫活景物的前提:你得帶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變換角度去觀察生活寫好景物,仔細觀察是前提。不用心觀察,斷然寫不好景物的。
  • 八年級上冊三單元寫作指導:「歌訣+導圖」講解景物描寫技法
    一、觀察景物是寫活景物的前提:你得帶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變換角度去觀察生活寫好景物,仔細觀察是前提。不用心觀察,斷然寫不好景物的。花池以東,有一座木排長廊,蒙蔓著茂盛的紫藤,活似一條翠綠的長龍。龍的尾端徑指校園遊樂園,蒼松翠柳間,擺設著各式器材、玩具,每到課間這裡都會成為歡樂的海洋……「嫩黃瓜作文」認為,這段描寫,源自於作者的用心觀察,從「操場往東走」、「繞過梧桐樹」、「花池以東」等,體現出作者邊走邊看,和對生活的用心感悟。
  • 靈活運用多感官描寫,把景物寫出畫面感
    與照片和視頻不同,用文字描寫景物很難讓人有非常直觀的印象。而寫作時常常容易重視視覺描寫,忽略了其他感官的體驗。這就需要我們在寫作時打開感官,去重建場景,將景物寫出畫面感。你在描繪景物時,是不是都能聯想起來呢?4.味覺味覺,是舌頭嘗東西時所感受到的酸、甜、苦、辣,在遊覽一處景色時,有沒有嘗過讓你難忘的味道?這些體驗都可以描寫出來,豐富自己的文章。
  • 契訶夫:你以為我是個小說家,其實我是印象主義畫家
    在自然景物描寫方面用聲色光影的羅列,展現如畫的風景。在人物描寫方面,捕捉瞬間印象,描寫朦朧印象以及通過印象變化來刻畫人物展現深意。01 印象式的情節結構傳統小說多用人物性格的直接衝突,或事態情勢變化來推動情節的發展,由於敘表方式的創新,契訶夫小說很少用人物直接衝突來解決矛盾。
  • 中考考前衝刺:作文提分技巧——如何把筆下人物寫活?
    如何把筆下人物寫活很多同學對描寫這一寫法掌握的很是牢固逢著筆下人物出場,這時就要對人物進行描寫,或外貌或神態或肖像或語言或心理,即&34;以及&34;。當筆下人物去看去聽時,就要描寫人物所看到的景物,所聽到的聲音。事物的形狀、狀態、色澤及至氣味等,此外,還要寫出對事物的感覺及內心的波動。&34;回答我的是一個蒼老虛弱的聲音。我聽到屋內有什麼東西在地上拖動。
  • 初中語文,作文生動主題鮮明,離不開環境/景物描寫
    如果我們的作文中,能把景物或環境利用的好,給主人公營造一種生活的環境,或者用景物來襯託人物的心情,都是比較好的寫法。舉最簡單的例子。你一看就能懂。(下面這本書,包含50個高頻考點,閱讀方法指導,對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很有幫助,大家可以看一看,粉絲福利優惠20元)課文名著中的環境/景物描寫其實之所以讓大家如此寫作文,也是向名著學來的。
  • 描寫景物有哪些寫作方法?家長老師同學請抓住以下4點,建議收藏
    通過景物描寫(也叫環境描寫)來烘託人物心理,表達主題,這是常見一種寫法。那麼,怎樣才能成功地寫景呢?抓住以下4點,高分作文不困難!這些景物描寫和細節描寫對於表現人物的情感,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揭示文章的主題等有著重要的作用。
  • 優秀景物描寫(作文素材)
    優秀景物描寫(作文素材) 2013-09-05 13:56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