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描寫?告訴他們描寫時多幾個小變化,就能讓景物活起來

2020-10-04 白下講堂


多數孩子最怕寫作文,相信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常常聽見孩子抱怨——我們的日子天天就這樣過,就這樣單調,要我寫真實生活,實在沒什麼可寫的。特別是在老師要他們描寫身邊的景物時,這種困擾可能更大——天天看到的景物不過如此,顏色、形狀一目了然,有多少東西可寫呢?寫一段話都覺得很難,更別提寫一篇文章了!


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仔細的觀察。但是,觀察並非傻傻地看,而是要加上一點思考,通過思考多寫出幾個小小的變化,你眼中的景物自然就會活起來,你所描寫的景物也會變得豐富多彩。


下面,我就和大家說說這幾個小變化如何做到:

一、將靜止的點變成一個流動的線。

我們覺得觀察的事物沒有什麼可寫,常常是因為在我們的眼中這些事物只是一個靜止的點,內容自然是極其有限的。但如果我們將觀察的內容從一個靜止的點轉換成一個 「流動」的過程,展現出它的變化,那不僅會讓我們描寫的內容豐富起來,而且還會喚醒我們腦海中一些曾經被忽視的感覺,產生一些全新的感受。


以我們熟悉的詩句為例,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描寫春天初生的小草為「草色遙看近卻無」。這裡,他沒有去直接寫初生小草的顏色,形狀,而是在空間上做了拓展。「遙看」「近」,由遠而近,將詩句描寫的範圍拉開了。草色可「遙看」,近處卻無,可以想像草色必然很淡,此時尚是早春,遙遙看見這點綠色,就讓已在嚴寒中期待很久的人有了希望,而走近了一看雖然消失,但那片淡淡的綠色卻留在心間,讓人回味、暢想。將描寫的空間拓展開來,由遠而近形成了一條變化的 線,這比直接去描寫小草更能令人心動。


這種拓展也可以表現在時間上——看我們身邊的景物,在學校、在公園,迎春花是很常見的花卉,因為它是春天最早開放的花卉之一。如果請大家描寫一下你所見到的迎春花,你會如何描寫呢?我想,最先浮現在大家腦海中恐怕就是「春天的使者」、「春天的精靈」之類的詞語吧?要擺脫這些已經被大家用濫的詞語,我們就改變一下觀察的點,將迎春花開放的過程都囊括進來。給大家這樣一個填空題作為提示:

「當冬末第一縷溫暖的陽光_________,迎春花__________;待到百花綻放的時節,迎春花__________

大家在完成這個題目時,是不是可以聯想到迎春花在寒風中一點點努力地綻放的樣子?百花綻放時依然點綴在翠綠的藤蔓的情景?甚至還可以補充在這兩個時間段之間,迎春花最繁盛時的樣子。原本靜止的一個點,當我們寫出時間的變化,將之拓展成一條流動的線時,我們的寫作也被賦予了活力。


二、將封閉的環境變為開放的空間

描寫這一景物,並非只是描寫這個景物本身,景物所在環境同樣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環境的襯託或比較,景物方能表現出真正的魅力。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也是我們觀察景物時必不可少的內容。我們在觀察時,應當將自己的視野拓展開來,去觀看更加廣闊的空間,發現出景物在這個環境中的美。


仍以熟悉的詩句為例,宋祁的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被認為是描寫春初景色的絕句。可是大家見過真正鮮紅的杏花嗎?杏花實際上只有花萼是紅色的,花瓣略白,接近粉色。可如果我們將之改為「白杏枝頭春意鬧」或「粉杏枝頭春意鬧」如何呢?要麼覺得「鬧」字拗口,要麼覺得詩句平平無奇。實際上,這句詩的前面還有一句「綠楊煙外曉寒輕」。原來杏花是春天最早開放的花朵之一,此時寒意尚濃,綠意尚淡,鮮紅的花萼一出現,自然鮮豔奪目,一個「紅」字,本身就給以熱烈、鮮明的形象,在此春初之時出現,自然令人覺得打破沉寂,有了喧鬧之意。


我曾帶著孩子們走進學校的果園:春天,各種鮮花次第開放。當梨花開放時,大家去觀察、描寫。同學們所寫的大多也就是用如雪、如雲等等詞語描寫。我提示他們,梨園的旁邊是杏園,不久前還繽紛的杏花怎樣了?前面的石榴園中,石榴花尚未開放,你們看到了什麼?遠處的山坡上,我們看到了什麼樣的色彩?大家的視野開闊了,看見了杏花雖已無當年的繁盛,但依然有點點粉花;石榴園中綠葉蔭濃;山坡上一邊翠綠,還有大片紫色的二月蘭……梨花的繁盛與周圍的一片繁華一一相應,在同學們的眼中終於看到了這個春天最美麗的一面。同樣的,當我們將視野拓展開去,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身處於其中的我們同樣也會體驗到豐富的情感。


三、將孤立的事物化成豐富的群體。

紀伯倫在《雨之歌》中描寫雨「從湖中升起,借著以太的翅膀翱翔」,溝通雲彩田野,滋潤花朵草木,啟迪敏感的心扉。其實,我們的眼睛也可以如這細雨一般溝通世界,只要我們讓觀察的範圍開放。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之間都有著聯繫,觀察就不應當僅僅停留在觀察對象本身,還要包括與這一對象相關的事物。讓自己的視野放開,去發現聯繫、比較異同,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許多獨特的內容。


再以我們熟悉的詩句為例,賀知章描寫初春柳枝的名句「萬條垂下綠絲絛」。綠絲絛這個比喻看似尋常,但細細一琢磨,裡面包含了詩人對生活何等細緻的把握。他為什麼能把綠絲絛與柳枝聯繫起來呢?絲絛,柔軟、光滑、富有光澤。剛剛發出新芽的柳枝,遠遠望去,也是柔嫩的,所以有人用纖纖秀髮進行比喻,但相比於絲絛,似乎少了一些柔滑,顯得過於纖細,而春天初生的一切帶給人感覺是蓬勃的,是充滿活力的,於是絲絛在這裡就成了最恰當的比喻。絲絛是古人的腰帶,那種手感是每個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詩人將自己的感受與生活中最直觀的形象聯繫起來,就有了這句讓人吟誦千古的名句。


要想讓我們的感覺變化成豐富的群體,首先要有不同角度的觀察範圍。有一位老師要求他的學生在校園中尋找秋天的痕跡,同學們覺得挺難,於是他讓每個同學都去撿一片落葉回來。在課堂上,面對落葉,同學們有點不知所措,於是他提示同學們要看一看落葉的形狀與顏色,想想有沒有相似的顏色在秋天出現;再聞一聞樹葉的氣味,揉動一下落葉,聽聽它的聲音,想一想與其它季節的氣味與聲音有什麼不同?他所說的點都可以拓展開來,例如落葉發出的聲音你還在什麼時候聽見?此時還會出現什麼聲音?秋天特有氣味還有哪些?與落葉的味道有什麼相同處?有了這些不同的角度,我們聯繫的範圍就會大大拓展了。


其次,聯繫之後還需要進一步拓展描寫的範圍。我曾經讓學生們用一句話描寫教學樓前一株繁茂的海棠花,很多同學經過觀察後,將海棠樹比喻成粉色的山丘,將一朵朵海棠花比喻成懸掛著的小鈴鐺。這些比喻很貼近,但如果止步於此,那依然只是一個比喻。我提示大家打開思路:既然能夠把樹比喻成粉色的山丘,那麼去想像一下這個美麗的山丘上會住著什麼人,會有什麼樣的客人來訪,生活在這裡的人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把花朵比喻成小鈴鐺,那麼這小鈴鐺何時會響起?當小鈴鐺響起時,周圍的一切是否會有些不同?從現實出發,拓展描寫的範圍,乃至去想像一個新的世界,一種新的生活,寫作的範圍是不是也可以有了截然不同的新感受?


其實,我們所見到的景物就在我們眼前,變換一下觀察的範圍、角度,多一些拓展與延伸,就能讓我們眼前那些看似呆板的景物變得活靈活現。你為什麼不試一試呢?


相關焦點

  • 不會描寫?其實只要多幾個小變化,就能讓你筆下的景物活起來
    特別是在老師要他們描寫身邊的景物時,這種困擾可能更大——天天看到的景物不過如此,顏色、形狀一目了然,有多少東西可寫呢?寫一段話都覺得很難,更別提寫一篇文章了!但是,觀察並非傻傻地看,而是要加上一點思考,通過思考多寫出幾個小小的變化,你眼中的景物自然就會活起來,你所描寫的景物也會變得豐富多彩。
  • 一招「為校花代言」,讓景物描寫「順」起來、「動」起來、「立」起來!
    本期,為您推送的是杭州四季青中學陳禮廣老師的寫作講座《塑形 鍊字 凝神——八上第三單元「學習描寫景物」的支架設計與實踐》。陳老師本堂課的設計從學情入手,並分析統編教材本單元的寫作要求,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一系列的寫作教學設計。從陳老師課前的調查可知學生在描寫景物時存在不會寫、寫得不夠精彩的問題。
  • 從魯迅小說中的景物描寫,學習如何寫好景物的方法?
    中國舊戲上,沒有背景,新年賣給孩子看的花紙上,只有主要的幾個人(但現在的花紙卻有背景了),我深信我的目的,這方法是適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寫風月,……」(《我怎麼做起小說來》)正因為如此,他小說中的景物描寫多用白描的手法,只是三言兩語的勾勒,以交代環境,推動情節的發展。如:「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今天全沒有月光」,「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
  • 景物描寫怎麼寫?掌握這4大寫景方法,篇篇都寫「範文」
    每天我都會收到很多個「怎麼辦」,「孩子成績差,怎麼辦?」,「怎麼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其實不然,我從學校辭職,從事在線教育已有6個年頭了,「診斷」了數以萬計的學生,我發現寫不好作文的學生都有一個特徵——沒有寫作的方式方法。他們在寫作文時純靠憑空想像,「自由發揮」,亂寫一通。前幾天我給一名五年級的學生「診斷」過一篇作文,這篇作文以遊湖看風景為題。
  • 景物描寫和動作描寫,該這樣學
    在學習「百草園」部分時,我們以課文為例子,進行了景物描寫與動作描寫的片段寫作訓練。文章第二段,重點描寫百草園景色。我做了示範朗讀,同時請同學們思考本段哪些地方寫得好,並說說理由。此問旨在引導同學們學習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同學們很容易就談到了一點,即本段修辭手法用得好,有比喻、擬人等,並舉例說明。
  • 2017年中考滿分作文指導:景物如何描寫
    2017年中考高分作文實戰寶典之景物如何描寫   同學們在習作中經常要描寫景物,有的片斷練習要寫景物;春遊、秋遊等各種遊記要寫景物;有的命題習作也要求描寫景物。但有的同學在平時的習作中,遇到景物描寫時,往往一寫到春天就是「春光明媚,百花齊放,鳥語花香」;一寫到鮮花總是「張開了笑臉,風一吹,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散發著陣陣清香」。
  • 【原創】名師名篇裡的寫作密碼——景物描寫
    我們從這篇文章開始,要講描寫方法和細節描寫在作文中的運用。首先要知道,常用的五大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描寫和抒情。所謂表達方式就是作者在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時所採用的方法和形式。有關這五種表達方式,考試時會經常遇到,尤其是初中階段的考試。而描寫又包括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
  • 老師教你描寫景物,技法點撥與寫作借鑑
    【技法點撥】描寫景物是寫作中的一項基本功。要想把景物寫好,就必須做到以下五點:一是扣住特徵。不同的景物具有不同的特徵:描寫之前,定要仔細觀察景物,既要用眼睛看,也要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手撫摸,甚至可用舌頭去品嘗。如此一來,你筆下的景物才會特徵鮮明。
  • 《呼蘭河傳》裡蕭紅筆下那些震撼人心的景物描寫,太動人了
    它用詩一樣的語言,散文一樣的結構,從一個孩子的視角去描寫她家鄉的風土人情和人物的生活場景。讀著就像是由一篇篇回憶兒時的精彩散文組成。正如矛盾先生評論這本書所說的:「《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於它這「不像」之外,還有別的東西,一些比「像」小說更為「誘人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 作文中如何進行景物描寫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把這些美景描寫下來呢?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描寫景物,要想把景物描寫好,首先要學會多角度全方位的去觀察所寫的景物。這樣理清了順序,所描寫的景物材不會混亂不清。二,可以運用多種感官進行描寫。感官包括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在描寫景物時,可以調動各種感官來體現景物的特徵。
  • 【拾柒作文】「學習景物描寫」寫作實踐
    【文題出處】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寫作實踐「學習景物描寫」【文題內容】「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一年四季,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景致。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季節,以《我愛   季》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於500字。【寫作要求】1.要抓住所選季節的特點,尤其是鮮明的景色特點進行描寫。
  • 靈活運用多感官描寫,把景物寫出畫面感
    與照片和視頻不同,用文字描寫景物很難讓人有非常直觀的印象。而寫作時常常容易重視視覺描寫,忽略了其他感官的體驗。這就需要我們在寫作時打開感官,去重建場景,將景物寫出畫面感。1.視覺視覺描寫就是對眼睛所觀察到的事物進行描寫敘述。視覺描寫首先要有邏輯,注意在描寫時按照一定的空間順序。其次是要找到畫面的主要元素,寫作時有主有次。
  • 孩子不會作文中的描寫,怎麼辦?一個字就能解決!!!
    小學和初中的作文,要想寫好,其中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描寫生動。只要你的描寫夠生動了,作文得高分的機率就大大增強!描寫都有什麼?其實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專門講了,在這裡再說一次。描寫包括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還可以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能掌握第一個分類的描寫就很不錯了!
  • 描寫冬天景色優美句子-描寫冬天景物的優美句子
    ,輕如煙,輕如柔cat,它們是如此純淨,如此純淨和半透明;他們是如此輕盈,如此輕盈而無聲。每片雪花就像一首悠揚動聽的音樂,就像一首輕盈和諧的詩歌。3、冬天的風就像喇叭一樣,發出「嗚嗚嗚」的聲音。孩子們聽到後,立即穿上厚衣服。當小動物聽到它的聲音時,它們都開始忙起來:有些動物加快了食物的運輸速度,並準備過冬不餓。有些人在吃東西,因為他們必須成長。時間不吃東西,所以現在必須儲存能量。
  • 初中語文期末備考,景物描寫(環境描寫)如何複習?牢記這三條!
    又快要到期末,希望指導如何拿分的問題又多了起來。記敘文的閱讀佔分不少,而且年年的語文考試,都少不了對景物描寫或者環境描寫的考查。為啥要給兩個說法呢?因為,一般記敘文當中的叫景物描寫,小說當中叫環境描寫。
  • 優秀景物描寫(作文素材)
    接著,李老師就讀了起來:「星期天,我十分高興,因為爸爸答應帶我去遊覽人民公園。進了公園,我看到這裡的人十分多,我十分興奮。啊,公園裡,空氣十分的新鮮,樹木十分的茂盛,花朵十分的鮮豔。再看那綠色的草坪啊,十分的平坦;如鏡的湖水啊,十分的清澈;遠處那飄動的白雲啊,十分的美麗……這一天,讓我十分的難忘!」
  • 王沂孫詞中的景物有著唯美的意境,他用怎樣的情感去描寫景物的
    生活在宋元之際的詞人,他們聯袂奉獻出了宋詞的最強餘音,如蔣捷、張炎、周密、陳恕可等,他們填成的詞作有另一番境界。生活在宋元之際的詞人中,王沂孫是不得不提的一位。王沂孫,字聖與,號碧山,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生於南宋末年。元世祖至元年間,王沂孫曾在慶元路(今屬浙江)做過短時期的學正(地方學校的學官)。
  • 描寫景物的優秀作文範文6篇
    晚上,夜幕降臨了,只見一隻只螢火蟲,打著一個個小燈籠,急急忙忙地趕到這裡,很快就匯聚成了一片星星的海洋,把稻田點綴成了一個夢幻舞臺,盛大的晚會開始了……  這是一片金色的稻田,也是一片神奇的稻田,我愛這神奇的稻田。
  • 初中語文,作文生動主題鮮明,離不開環境/景物描寫
    如果我們的作文中,能把景物或環境利用的好,給主人公營造一種生活的環境,或者用景物來襯託人物的心情,都是比較好的寫法。舉最簡單的例子。你一看就能懂。……」這些句子都是寫景的,這些景物描寫非常利於展現人物的心情,或者展現人物的身份地位。作文中的環境描寫而我們的作文中,寫景狀物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我們寫一個同學,克服了重重困難,完成了一件別人完成不了的事情。
  • 描寫景物作文不會寫,知道這個例子就夠了,一例在手,高分我有
    池塘當中,有一個小島,叫「小蓬萊」,這裡的橋、亭都和水面相平,登上「小蓬萊」好像站在湖心水底,而覺得四面皆山。過了「小蓬萊」到達「曲溪樓」的底層時,中部的景物都已一覽無餘,可以告一段落了。借鑑之處這兩段文字是描寫留園景色的,一開頭就寫我最愛留園,留園有著含蓄的特徵,接下來就圍繞這個關鍵意思展開了具體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