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大家一起見證了很多讓人難以忘懷的歷史時刻。全球疫情愈演愈烈,國內受新冠疫情影響,高考史無前例地延期了一個月進行。
近幾天全國各地高考成績和分數線也陸續公布,接下來就要開始填報高考志願。
每年的7月都很忙,高三的學生高考,大學生畢業後就要求職、找工作,更有甚者工作沒幾天就已經有人要跳槽了!
最近有位同學說,自己6月找到一份工作,現在工作了快一個月了,感覺不滿意準備辭職。
我問他為什麼要辭職,他說入職後才發現自己「被忽悠」了。招聘簡章上寫的「彈性工作制」,入職後才發現具有彈性的是下班時間,上班哪怕只是遲到一分鐘就要毫不客氣的扣錢,下班即使加班幾個小時也不會有半點績效。
我問他面試的時候為什麼沒有問清楚是不是經常加班呢?他說,今年受疫情影響,工作不好找,當時急於找一份工作養家餬口,所以說好不容易有個offer,沒有考慮太多就「入局」了,現在感覺非常不好,就是想要跳槽。
這種情況在職場上司空見慣,找工作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有個offer就毫不猶豫的入職,工作一段時間發現和自己預期相去甚遠。於是毫不猶豫地選擇離職,然後再次衝入求職大軍的行列。
其實跳槽是職場人升職加薪的重要手段之一。經過在一個工作崗位上的積累、沉澱、能力提高後,公司現有的工作崗位以及福利待遇已經低於自己的能力以及心理預期,而公司又沒有更高級別的崗位時,就會產生跳槽的想法,讓自己的能力得以展現,薪資也更上一層樓。
但這種跳槽僅僅適用於在崗位上有豐富積累的職場人,並不適合大學剛畢業的職場新人。
有的同學說,我還年輕,剛剛畢業,我可以嘗試各種不同類型的工作,最終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長久做下去。
其實最好不要以我還年輕為理由頻繁跳槽。
頻繁跳槽有以下幾點壞處:
如果在一個人的簡歷上顯示,工作只有一兩年,工作過的公司卻有三四家,會給下一個用人單位的HR留下非常差的印象。如果一個職場新人,頻繁跳槽,在每個公司工作都不足一年,這就意味著他的工作態度有問題、亦或性格浮躁,同時也不會深入了解崗位,也會導致其工作經驗不足。其實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員工的忠誠度和穩定度非常重要,公司更傾向於招聘一個踏踏實實,能長久工作下去的員工。
相反,僅僅工作幾個月感覺不如意就任性選擇離職的員工,公司在你身上已經付出了工資、時間、培訓等成本,還沒有什麼工作成果,就選擇離職,對於用人單位著實得不償失。所以說,企業在招聘時,非常看重求職者的穩定程度,頻繁跳槽很容易給自己的簡歷抹黑。
一個人的職業成長,應該分為縱向和橫向兩部分。
縱向成長指的是在企業某個崗位上的持續成長。比如銷售崗位,剛入職時是一名普通的銷售員,通過鍛鍊逐漸成為銷售主管、銷售經理、銷售總監,實現崗位上的成長。
橫向成長則指的是在某個行業裡的持續成長。當我們選定了一個行業後,就在這一領域深耕細作,即便是跳槽,也不換行業,這樣可以持續積攢相關行業的經驗和人脈。
但是頻繁跳槽,會讓職業成長的過程變得異常混亂。因為經驗積累得少,求職會遇到阻礙,那麼跳槽過程中就會被迫擴大範圍,最終導致不斷更換崗位和行業,多而不專,雜而不精,一招鮮吃遍天的能力非常重要。
初入職場,年輕氣盛,裸辭是常見的現象。美其名曰讓自己休息一段時間。
人雖然休息了,但外賣、房租不會斷。剛剛工作工資不高,手裡也沒有幾個錢,辭職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從裸辭到找到工作,再快也要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等領到新公司的工資,又是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裸辭之前,先要想想自己的餘額能不能撐到那時候。
進入新公司、新崗位,也意味著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適應新公司的環境、企業文化、工作內容等等,然而可能你剛剛適應不久,又因為一些原因而選擇跳槽,讓這段工作經歷變得毫無意義。
我並不不是讓大家永遠不跳槽,跳槽對我們的職業成長是有一定好處的。但頻繁跳槽則是弊大於利,因此剛剛進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我的建議是先安心工作,積累經驗,厚積薄發,這樣在以後的跳槽中,機會更多,競爭力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