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解讀及隨性思考-計篇-蓮花山秋水浮萍居士

2020-12-19 秋水浮萍藍胖子

起子:諸葛亮《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孫子兵法-計篇 作者孫武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說:戰爭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關係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觀察、分析、研究的。)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因此,必須通過敵我雙方五個方面的分析,七種情況的比較,得到詳情,來預測戰爭勝負的可能性。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

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道,指君主和民眾目標相同,意志統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會懼怕危險。天,指晝夜、陰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勢的高低,路程的遠近,地勢的險要、平坦與否,戰場的廣闊、狹窄,是生地還是死地等地理條件。)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對這五個方面,將領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了解就能勝利,否則就不能勝利。)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所以,要通過對雙方各種情況的考察分析,並據此加以比較,從而來預測戰爭勝負。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將領更有能力?哪一方佔有天時地利?哪一方的法規、法令更能嚴格執行?哪一方資源更充足,裝備更精良,兵員更廣大?哪一方的士兵訓練更有素,更有戰鬥力?哪一方的賞罰更公正嚴明?通過這些比較,我就知道了勝負。)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將領聽從我的計策,任用他必勝,我就留下他;將領不聽從我的計策,任用他必敗,我就辭退他。聽從了有利於克敵制勝的計策,還要創造一種勢態,作為協助我方軍事行動的外部條件。勢,就是按照我方建立優勢、掌握戰爭主動權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相應措施。)

兵者,詭道也。(用兵作戰,就是詭詐。)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因此,有能力而裝做沒有能力,實際上要攻打而裝做不攻打,欲攻打近處卻裝做攻打遠處,攻打遠處卻裝做攻打近處。對方貪利就用利益誘惑他,對方混亂就趁機攻取他,對方強大就要防備他,對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撥他怒而失去理智,對方自卑而謹慎就使他驕傲自大,對方體力充沛就使其勞累,對方內部親密團結就挑撥離間,要攻打對方沒有防備的地方,在對方沒有料到的時機發動進攻。)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這些都是軍事家克敵制勝的訣竅,不可先傳洩於人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開戰前就預計能夠取勝,是因為籌劃周密,勝利條件充分;開戰之前就預計不能取勝,是因為籌劃不周,勝利條件不足。籌劃周密,條件充分就能取勝;籌劃疏漏,條件不足就會失敗,更何況不作籌劃,毫無條件呢?我們根據這些觀察、分析、比較、謀劃,誰勝誰負就顯而易見了。)

隨性思考:

溫皇搞了一個商業項目,拉上百裡瀟湘(老劉a引流.b做產品,一個星期2個產品。c優化產品,一個月優化5個產品)、酆都月(小羅,負責中文文案,引流,和1688貨源供應商部分)、一劍隨風(啊輝,繪圖和設計,店招的設計部分)、幻幽冰劍(小麗妹子,負責財務,核算我們的營業外和利潤,和款項事情。)、流光一劍(廢才,引流)、啞劍殘聲(老秀,引流)、採桑姑(啊梅,負責打包事項)、養蠶人(春鳳,負責打包事項)、血求道(莉莉,引流)、識龍影(啊儀,a引流,b做產品)等。

原來的項目規劃是儘量做多店鋪,並且讓更多的產品排名靠前,爭取最大化的曝光量。但是在實操的過程中很多事情都沒有預料到並且導致了項目的失敗。

這裡從孫子兵法裡面的計篇當中,抽出沒有做到的一些,做一個整理總結: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

以上4點,整理一下:

1.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做這個項目的時候,溫皇並沒有做足夠多的調查。只是憑著一股勇氣和對未來商業的美好期盼。沒有太多的預算,沒有真正的辦公室。沒有支撐這個項目的能力,沒有熟悉產品,沒有對電商爆款的了解,沒有對人事安排的一個跟蹤,沒有對外部投訴的一個防範,沒有美工,沒有更多的意見指導。這些要素都沒有在項目啟動之前做一個討論和預防。在後面的運作過程當中,多次的碰到被人投訴,產品下架,曝光不足,轉化不足,運輸掉包,對推廣的不嚴謹,沒有認真跟好產品,沒有把走量的爆款放在前面。沒有真正的去對待產品。特別是走量的產品。連客戶的留言都沒有去看過,店鋪的評分不關心,客戶對產品的評分不知道。產品的主圖隨意拿來沒有想過自己找人拍攝處理,產品的定價沒有認真思索,都是按部就班,沒有形成差異化階梯定價,沒有認真考慮過運費的合理性。產品的各種相關關鍵詞,沒有做一個整理總結而是隨意安排任意放置。產品的詳情都是抄,沒有編排甚至中文一大堆,沒有排版,沒有放能吸引客戶的圖片,很低的轉化率卻沒有去思考這個問題。總是從大局出發,覺得整個店鋪賺錢就好了。但是結果卻是虧本出局。沒有去真正的思索一款產品,為何賣的好?為何自然曝光高?為何不做推廣上廣告?為何點擊高?為何下單轉化高? 都在忙一些沒用的瑣事。而且還倒時差好像很高大上的樣子,簡直是愚蠢至極啊!!!

以上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自身的能力不足以支撐整個項目運作而導致的。

2.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在做這個項目的過程當中,也忽視了一點,團隊的力量。確實當時是有人幫忙。但是,真正的能夠留下來的,可以當擔大將的人,卻後面都沒有留下來了。一個是自己的問題,用人的能力不足,管控的能力不足。而有人對這塊,就做的很好。強哥,另外一個朋友,對團隊內部的人員就管控的非常好。該走就走,該留就留,並且能夠產生利潤。讓整個項目向前推進而不是破產。

3.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沒有看好時機。沒有製造足夠多的外部勢力介入幫忙。都是一味的死拼。都是靠自己。沒有聽從別人的有利建議。沒有根據有利的產品去製造爆款,打造走量的產品。都是純粹做一個產品就做一個產品。不考慮更多更廣的能把控的利益。

4.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

這一點,就是勝算低

(這篇很不完整,先起個頭,後面慢慢完善信息資料

相關焦點

  • 五事七計只是入門,清流詳解《孫子兵法計篇》的精髓
    孫子兵法成書已超2500年,到現在依舊被廣泛傳誦,是因為它揭示了戰爭的普遍規律,但凡涉及到博弈的地方,都可以運用到孫子兵法。孫子兵法不僅是兵家的思想,它還被廣泛地運用於經濟、貿易、企業管理等方面,時至今日依舊被廣泛研讀。正因為孫子兵法有很大的戰略意義,所以我決定給大家詳細地講一講。孫子兵法一共13篇,字數約6000字,我會給大家一篇篇地解讀。
  • 《孫子兵法》:計篇決策大事,不可不慎察
    今天咱們正式開啟《孫子兵法》學習之旅。   《孫子兵法》開篇頭章為計篇,這一章提綱挈領的闡述了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就是「計」。這是整部《孫子兵法》的第一句話,也是要講的重點。   這句話關係到民眾生死、國家存亡的大事,告訴我們面對戰爭一定要深入調查,深入研究,搞清楚了再拍板決策。千百年來,這句話成為普遍被人們認可的經典名言。   孫子是個唯物主義者,長期的戰爭經歷讓他深刻認到,戰爭是社會運行的一種方式,不可避免。
  • 《孫子兵法解讀辭典》|兵法十三篇,致勝五千言
    瀏覽了近十幾年來具有代表性的許多種解讀《孫子兵法》的新流行本,都未發現結合現代例子,我以為自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後來上網查找,才知道民國時期曾有幾位作者「用近代軍事思想對《孫子兵法》進行闡發」,其中錢基博「用當時最新的世界戰例(二戰)來闡發孫子軍事思想」,原來我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 張翔:為什麼要解讀《孫子兵法》?002解讀孫子兵法
    目前正在一字一句的解讀《孫子兵法》。這是讀一本書寫一本書第2篇原創文章。◎現在的我是知道孫子牛逼,而且他牛逼在哪裡?我能夠說出來,所以我就要開始解讀《孫子兵法》。一字一句,我能夠告訴你孫子為什麼牛逼,他牛逼在哪裡?他怎麼幫助我和你像他一樣牛逼。這就是我為什麼要解讀《孫子兵法》,解讀《孫子兵法》。就是要讓你和我像孫子一樣牛逼。而不是像孫子一樣慫。
  • 《孫子兵法》計篇
    計篇,是《孫子兵法》十三篇的首篇,主要論述了廟算(戰前評估)的首要性和重要性,以「五經」「七計」評估戰前的勝負因素,以「詭道」指導戰前的行動和時機。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孫子兵法.始計篇
    《孫子兵法 • 始計篇》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孫子兵法》解讀——《始計篇》
    《始計篇》是孫子兵法的首篇,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文章用三百餘字,先概括後層層論述。開篇用「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來評價戰爭,為提出「五事七計」、「兵者,詭道也」和「未戰先算」,「多算多勝」的觀點做鋪墊,並以此篇統領全書。該篇的幾項謀略,在今天仍有其現實意義,能廣泛運用到現代政治、經濟、軍事以及為人處世等方面。
  • 《孫子兵法》在商業中的運用——計篇
    為什麼突然想寫孫子兵法在商業中的運用?首先最近在看《孫子兵法》方面的書籍,另外我一直覺得所有的理論都是能共通共用的,對於中國古代的一些理論知識在管理及商業上,肯定是可以運用的就看你如何去理解,所以打算試著寫寫自己看後的心得體會,最後覺得這樣對寫自媒體也有了一個方向有一個連續性。
  • 孫子兵法全球行:臺學者解秘孫子兵法「密碼」
    第一個條件是破譯漢字密碼;第二個條件是破譯想像力的密碼;第三個條件是與古人對話;第四個條件是站在中華文化與中華智慧的整體,來審視和再現孫子的大智慧。  臺灣中華孫子兵法研究學會研究員王長河試圖解秘《孫子兵法》的「密碼」。他對記者說,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致使西方戰略家之論述往往多達數十萬言,仍不及《孫子兵法》6000餘字,言簡意賅。
  • 《國學經典》——孫子兵法始計篇
    始計篇原文: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外國人怎麼讀《孫子兵法》?日本的解讀最令人意外
    按:上一篇文章,咱們跳出《孫子兵法》的框框(原有13篇的結構),從內容上對這部兵書進行了現代性解讀。這一篇文章,咱們主要聊四個話題:   孫子兵法的不足之處有哪些?
  • 牧野之戰中的孫子兵法·計篇——五事七計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此乃五事者,將不聞則勝負不測。又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此乃七計也,觀此則勝負可見也。商朝末期,紂王荒淫無道,殘忍暴虐。他使用的筷子是象牙做的,杯子是玉制的,穿則錦衣玉帶,住則廣廈高臺。又寵信美妾妲己以及飛廉、惡來等一幫佞臣,與之飲酒作樂,不理政事。妄殺王族重臣比幹,囚禁箕子,微子被迫出逃於周。
  • 《孫子兵法·計篇》兵之五事
    《孫子兵法·計篇》中,孫子說: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這句話什麼意思?孫子的意思就是說,所謂的道,就是要讓民(老百姓)和上位者都同意,換言之就是民心民意的意思。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孟子》)」也是這個意思。這道,代表道理,代表道義,代表了一個正確的目標。只有如此才能師出有名,士兵們才能死戰,而不畏懼危險。
  • 孫子兵法文白話對照版
    (孫子兵法.計篇)譯文﹕以小利誘敵,使混亂而攻取﹔敵力充實須防備﹔敵軍強大須避開。50.剛至之兵,則誘而取之。(孫`臏兵法.五名五恭)譯文﹕對剛愎自用之敵,要用誘而殲之的方法。51.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孫子兵法.九地騰)譯文﹕有利於我方就行動,不利則停止。
  • 一張圖讀懂《孫子兵法》的邏輯結構
    《孫子兵法》的邏輯結構《孫子兵法》成書年代在2500年以前,雖然孫子的語言很優美,邏輯也很清晰,但畢竟是用古文寫的,對古文功底並沒有那麼深厚的普通讀者來說,並不是很友好,很容易讀著讀著就讀不下去了,筆者初學的時候也走了不少彎路,總結一張關於《孫子兵法》邏輯結構的圖,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 《孫子兵法》之謀攻篇深度解讀:知勝之法及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漫談宗教思想教育信仰經典文化》系列之孫子兵法第7回 《謀攻篇》主要講的就是以智謀攻城獲取勝利,而不是用武力,上回說到《謀攻篇》的冷靜思考最佳的謀攻之法。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講解《謀攻篇》的最後一部分知勝之法及知己知彼。
  • 這一次,我們徹底讀透《孫子兵法》
    昨天,《華杉講透孫子兵法》這本書的作者,華杉老師同名課程《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在得到App重磅上線。不到24小時,就有15000人訂閱。在原書的基礎上,這門課做了大升級,不僅提純並豐富了原書精華,更由華杉老師親自講述。
  •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10000字思考筆記(上)
    比如,我現在就可以很有底氣的說:我完整的學過《孫子兵法》。有文為證。以下是我學習得到APP精品課《華杉講透孫子兵法》的三萬字思考筆記,我會分上中下三篇陸續發出。「五事」是五個分析的維度,「七計」是具體的得分指標,對勝算的計算要在開戰之前完成,不能等開打了再算,那這時「計」這一招就沒用了,客觀事實就擺在那裡,「計算」更像是一個放大鏡,讓你看的更清晰明白。另外,需要注意一點,戰爭是動態發展變化的,得分也會跟著有變動。感一直以為孫子兵法裡的「計」,就是計謀,今天才學到原來還有「計算」這一層含義。
  • 《孫子兵法》01始計篇
    讀懂《孫子兵法》01《孫子兵法》01始計篇原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 孫子兵法全球行:孔子孫子兩位聖人應在全球並蒂開花
    圖為裡斯本孔子學院孔子像與《孫子兵法》放在一起 韓勝寶攝  中新網蘇州5月9日電(記者 韓勝寶)海外學者稱,孔子學院遍布全球,《孫子兵法》應用遍及全世界。孔子與孫子是世界最閃光中國聖人,也是世界認可度最高的中國偉人,也是兩張全球最耀眼的中國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