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歷史,每天都有新鮮事!
又是一年高三時,又帶一年高考,看到孩子們臉上自信的笑容,我也被感染的鬥志滿滿,接下來的一年我們一起奮鬥。隨著高三的開學,「金榜題名」一詞又成了互相祝福的高頻詞彙。那麼,古人金榜題名後,會有哪些活動呢?今天就讓我們看看古人金榜題名後的那些事兒。
隋唐時期,科舉制建立,這種較為公平的考試制度,讓天南海北的考生們都有了努力奮鬥的動力。金榜的公布,更是一件大事。以唐代的常舉為例。唐代常舉中的省試,決定著最終能否中科名,因此省試的放榜,最為重要。
一、放榜:唐初放榜的地點在長安承天門,雖說是「金榜題名」,但其實進士榜的底色是紅色,詩云:「曉色初分月色紅」,大概就能看出這一點。放榜之時,非常的熱鬧!文武百官,士子百姓,都來觀看。據傳,當年唐太宗還親自看過放榜呢!唐太宗看放榜之時,尤為得意,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從中也足見科舉對人才選拔的重要。
放榜之後,禮部還要給及第進士們每人發一個「榜帖」,這是及第的正式通知書。「榜帖」的紙張為黃色,帖以金花,所以又叫「金花帖子」。還有專門記錄士子們登科的書籍,叫做《登科記》。 這榜放了,及第通知書也發了,接下來,就是錄取的士人們的慶祝活動了。
二、慶祝活動。慶祝活動分為兩大項,即:謝恩與宴集。謝恩是指士子們要感謝座主(主考官)的擢拔之情,正所謂「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整個過程禮儀嚴格,重在表達對座主的尊崇。謝恩之後還要過堂,就是由座主帶著士子們去中書都堂拜見當朝宰相。場面非常盛大,往往還以詩賦助興,文武百官,平民百姓都沿路相看。謝恩與過堂之後,就是宴集了。
及第士子們會舉辦多種宴會,如聞喜宴、曲江宴、牡丹宴等等。其中曲江宴尤為著名。曲江為唐朝的國家公園,宴會場面盛大,甚至於皇帝都會參加。
宴會之外,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活動,是雁塔題名。題名時,並不是各自題名,而是選一位善書者,將及第士子們的名題上。不過,唐朝以後,隨著國都遷移,雁塔題名這一風尚也漸漸消失於歷史長河之中。
由此觀之,金榜題名,從古至今都是人們對學子們的美好期望和祝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