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女生選考古好不好,聽聽專業的人怎麼說?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高分女生選考古引發各方熱議

近日,高考成績676分的湖南女孩鍾芳蓉選擇北大考古學專業引發熱議。有人為其以高分選擇「冷門」專業感到遺憾,甚至擔心她未來不好找工作。

對不少人來說,考古學是一門冷僻、小眾的學科。學考古好不好?考古學真的那麼「高冷」嗎?考古系學生畢業後就業情況怎麼樣?記者採訪了考古學界的相關專家。

冷門是相對的考古學事實上已「漸熱」

多名高校招生負責人表示,相比熱門的理工、金融等學科,考古的確顯得有點「冷門」,因為考古學是考究古物的,與日常經濟社會活動離得相對比較遠。

但從招生人數、專業設置等方面來看,「冷門」的考古學已經有「漸熱」的趨勢。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副教授趙俊傑說,近年來,全國多家高校考古學專業招生人數不斷擴張,吉林大學考古學院目前每年招生在60人左右。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黨委書記陳建立說,北大考古文博學院10多年前每年招生20多人,現在每年招生40多人。

與此同時,設置考古學相關專業的高校數量也在不斷增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開設「文物與博物館學」本科專業的高校約50所,開設「考古學」本科專業的高校近30所,開設「文物保護與修復」和「文物保護技術」本科專業的高校約20所。

陳建立說,近年來,北大加強了科技考古、文化遺產保護、外國考古和實驗考古等方面課程;在田野教學方面加大建設力度,還建立了考古虛擬仿真教學實驗室,「過去墓葬、遺址等發掘完就無法重現,現在則可以多次呈現、教學,讓學生們身臨其境地學習。」

「考古學學科內容與時俱進,增加了很多特色課程,還出現了文物保護、文化遺產等學科發展新方向,與自然學科和其他人文學科的交叉融合也更密切。」趙俊傑說。

「蠻酷」的專業要懂歷史還要有工程師技能

記者採訪發現,與十幾年前不同,現在高考第一志願報考考古學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多。

「20年前吉林大學考古學專業的學生中,第一志願報考的比例很小,現在比例已超過一半。」趙俊傑說。

第一志願報考吉林大學考古學院的耿默蘭說,在年輕一代眼中,考古其實「蠻酷」的。「考古不是挖寶,而是『證經補史』,真正做到『探人類之過往,溯文明之源流』,所以我覺得它是很神聖的一門學科。」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考古學不僅「有趣」,也很「有用」。江蘇吳中博物館館長陳曾路說,隨著科技的發展,考古已不再是大家想像中「拿小鏟子、小刷子埋頭幹」的形象;「既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又具備工程師的技能」是很多考古系學生的感受。

陳建立說,考古學對於厚植文明基因、闡發傳統價值、培育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北大考古文博學院也旨在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中華遺產的保護者、中華文明的詮釋者、中華文化的傳播者。

近年來,國家對文物保護工作越來越重視,出臺了《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等政策。

與此同時,近年來文博熱持續升溫,文博經濟蓬勃發展。《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等節目的熱播,吸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發布的《2019博物館文創產品市場數據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博物館文創市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2019年整體規模相比2017年增長了3倍。

業內人士表示,國家政策鼓勵文博與文創產業發展,各大博物館也在開展各類探索,這也讓更多的年輕人對考古學產生了興趣。

國內博物館超5000家人才缺口超出想像

不少人會問:學考古,以後好找工作嗎?記者梳理發現,考古學專業就業方向比較廣闊,包括考古所、文物局、博物館、文保中心、高校、勘探公司、拍賣行、新媒體行業等。

趙俊傑表示,吉林大學考古學專業畢業生中,大都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而從收入來看,文博行業收入雖然不能與網際網路、金融等行業相比,但整體看處於中等水平,一些體制內單位也更為穩定。

「全國考古人員基數較小,人才缺口仍然很大。」陳建立說,全國每年有幾千處田野發掘工地,而田野考古一線人員僅千人左右,與法國、日本相差很大。在一些省級考古所,田野考古專業人員只有十幾個人,根本跑不過來。

據國家文物局統計,我國現有不可移動文物76.7萬處、國有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以及數量眾多的民間收藏文物。根據文博系統開展的調研估算,2015年,全國文物保護修復人員缺口約為26000人。2017年發布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公報顯示,近四成文物需要修復,超過16%的文物殘缺或嚴重殘缺。

「目前國內博物館超過5000家,每年要做數萬個展覽,考古工作存在大量人才缺口,無需擔心就業問題。」陳曾路說。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對歷史文化感興趣的人會越來越多,考古領域專業人才還將繼續存在缺口。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館員張瑞說,在考古實踐工作中,越來越需要能不斷吸收新思想、綜合運用各方面技術的專家型人才,需要兼備傳播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的複合型人才。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研二學生王晨暉說,對於想從事考古工作的同學來說,「技多不壓身」,如無人機操作、攝影、電腦繪圖、建模、視頻製作等技能,對就業都會大有幫助。 據新華社

來源:四川日報

相關焦點

  • 高分真的是補習班補出來的嗎?留守女生考入北大選了考古專業
    高分成績真的是要靠參加補習班才能補出來嗎?留守女生鍾芳蓉的高考成績直接給出了答案。留守的孩子,不言而喻,父母不在身邊,對於孩子學習的輔導是缺失的、給孩子創造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也是不完善的,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留守女生,卻呈現給眾人一個676的高考成績,說明了什麼問題?
  • 高考676分的女生,她選北大考古專業怎麼啦?我高考也曾選考古
    於是「選清華還是北大」的問題擺在了眼前。鍾芳榮報考志願這件事成為熱點,並不是因為選擇清華北大的問題。而是,清華北大學校所有專業幾乎能隨便挑的情況下,她選擇了北大的考古專業。消息一出網上就炸鍋了。人們都說「怎麼選考古專業?學個金融、計算機啊,畢業找個好工作!」
  • 考古專業不是坑,聽聽《叮咚上線!老師好》怎麼說
    三湘都市報8月4日訊(記者 袁欣)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因選擇考古專業多次登上熱搜,諸多網友開始操心:不好找工作吧?考古專業真的"前途無亮"嗎?老師好》節目中,考古學者出身、從千年古墓中走出的有道精品課歷史老師張志浩,結合自身經歷講授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歷史課。從一名歷史愛好者,到參與千年古墓發掘的考古學者,在線教育行業興起之時,在講臺找到自我充實感的張志浩又毅然轉型成為一名網課歷史老師。
  • 留守女生676分,北大清華都找上門,她選的考古專業,不好就業嗎
    得知鍾芳蓉的成績後,清華北大的招生老師也沒閒著,都上門來找她,是選清華,還是選北大,真是甜蜜的煩惱。受繁錦詩的影響,她最終選擇北大的考古專業。樊錦詩的事跡和精神,感染了無數人,而鍾芳蓉就是其中之一,這也是她選擇北大考古專業的重要原因之一。留守女生考上北大卻選擇考古專業,網友們「炸鍋」了。
  • 留守女生考上北大選了考古專業!
    #留守女生考上北大選了考古專業# 7月30日,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文科676分的成績,被校長帶著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受到千萬網友祝福。鍾芳蓉說,受樊錦詩先生的影響,以及未來規劃的考慮,她選擇了北京大學 考古專業,以後會讀研深造,做考古研究。
  • 「北大留守女生選考古專業」輿情觀察
    三、輿論觀點媒體評論:每個人面對人生關鍵十字路口時的選擇,其實都是心中價值觀念的呈現。這位女生雖然年紀不大,卻很有自己的思想。她曾表示,自己選擇考古專業,是受到文博大家樊錦詩先生的影響,她也希望自己將來能在歷史與文保領域潛心研究。
  • 高考狀元選北大考古專業,怎麼不好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考古專業是極冷門的專業,連就業找工作都困難,但今年考古專業好像成了熱點—準確來說,是北大的考古專業成了熱點。 對此,很多網友表示不理解,為什麼不選金融、工商管理等更好就業、更容易賺錢的專業呢?尤其是對於鍾芳蓉,有網友觀點認為,她作為留守兒童,家庭也不是很富裕,更應務實些----先選一個高收入的職業,解決了經濟問題後再談興趣和理想。 其實是這些網友們沒整明白,不但不理解什麼才是好專業,也不懂專業和就業的關係。 誰說考古專業就業不好?
  • 留守女孩高分考取北大考古系又被群嘲:窮人應該選點賺錢的專業
    今年高考多省市高分都被女生摘得,在這其中最多人討論的當屬江蘇白湘菱和湖南鍾芳蓉了。湖南考出676分,省內文科第四的留守女孩選擇了北大,就讀考古系。網友們同樣不安逸,以居高臨下的姿態說教,窮人家的孩子就別想著寫什麼詩,還是選點熱門專業,早點出來賺錢的好。那麼考古系真的有如此不堪嗎?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了解考古系吧!北大考古系,前些年因為一人畢業照首次引起火花。這項冷門的專業,真的這樣冷門嗎?
  • 北大女生選擇考古專業值得爭論嗎?
    近日,湖南女生鍾芳蓉以676分被北京大學考古專業錄取。這本來是一件平常的高分進名校的新聞,但是網上對鍾芳容選擇考古專業卻掀起了一陣聲勢浩大的輿論戰,最終不得不使其本人和家長出面澄清這是個人的選擇,而且得到了家庭的支持。為什麼一個高考學生志願的選擇會掀起這麼大的輿論呢?
  • 留守女生選考古專業惹爭議,北大終於回應:整個考古圈寵起來
    近日,湖南耒陽的一名留守女生考入北大考古專業引發熱議,很多網友認為這個專業沒有「錢」途。留守女生選擇考古專業,北大回應了!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今年高考考出了676分的好成績,成績出來當天,校長帶著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可謂是「全村的驕傲」了。
  • 高考高分報考了考古冷門專業,背後有這些原因
    ​湖南耒陽留守女生高考676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引發全網關注。自從媒體披露了這個女孩報了北大考古,就天天熱搜!之所以,女孩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引發關注,網友擔心的所在是:專業冷門難就業。8月1日,鍾芳蓉的父親回應留守女兒選北大考古專業說:「她金錢看得淡,我也認為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會更開心。」8月2日,鍾芳蓉,即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女孩本人回應說:「沒想到這麼多人對我報考的考古專業感興趣,我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到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
  • 留守女生高考676分選北大考古專業,網友:不合適
    一、留守女生分高不易大部分留守孩子因為種種原因學習成績並不是很好,例如受教育的環境、資源、啟蒙晚、心理素質等等,要麼是早早的輟學打工主動放棄受教育權利,要麼就是成績並不是那麼好。但是湖南耒陽的留守女孩高考考了676分成功的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其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留守的高分女生選擇了北大的考古專業合不合適的問題,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下面就和小編一起探討一下留守女孩高分選擇北大的冷門考古專業合不合適的問題。
  • 主播說聯播 高分考生報北大考古專業讓網友吵翻,海霞:重點不在選專業本身
    這幾天,網友為湖南一名高考考生的專業志願吵翻了。這位女學生來自湖南耒陽,名叫鍾芳蓉,她考了676分,報的是北大考古專業。有網友說,報這個專業將來不好找工作。有的網友則認為,報專業不必太功利,要報喜歡的。主播海霞覺得,重點不在專業本身,而在於對專業怎麼理解。
  • 「高考676分的女孩,選北大考古專業怎麼了?」
    高考儘管只是一場「普通」的考試,但每年高考還是能夠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因為對於不少人來說,高考也是「改變命運」的一場考試。前不久,留守女孩鍾芳蓉,高考以676分的好成績被大家關注,50多位老師連夜報喜,千萬網友送上祝福,可謂相當喜慶。
  • 留守女生高分上北大,老師連夜進村道喜,卻選擇了冷門專業?
    近日,湖南一留守女生以高分考上北大而受到社會的關注,而這位考上北大的女生因為選擇了考古專業而引發了社會的熱議。對此,你怎麼看?這名女生在高考查分時得知了自己考上676分的高分時十分激動,在外打工的父親更是欣慰落淚。這名女生無疑是家裡的驕傲,更有網友稱她是全村的希望,村裡出了一名這樣優秀的學生,想必也很開心。她高中時的校長和老師們甚至連夜進村為她道喜。
  • 留守女生報考北大考古專業,「愛好」與「熱門」之間的較量
    近幾日,網友們被一則「留守學生鍾芳蓉高考文科676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新聞驚呆了,紛紛留言勸女孩慎重報考專業,畢竟考古專業在大眾眼裡是個又冷又偏的專業。目前,正是填報準大學生填報志願時期,為了選個好專業
  • 甘擔農技推廣員的高分考生: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女生比我強多了
    甘擔農技推廣員的高分考生說——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女生比我強多了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劉勇許多農村孩子都期待通過高考跳出「農門」,但今年考了高分的沈嘉樂,選擇在大學本科畢業後回家鄉當鄉鎮農技推廣員。
  • 報北大考古女生談到父母哽咽:尊重我報考古,我選專業只用幾分鐘
    報北大考古女生談到父母哽咽:尊重我報考古,我選專業只用幾分鐘【核心提示】9月1日,北京大學本科新生即將到校報到。,認為考古專業是非常冷門的專業,一旦選了這個專業並做本行的話,意味著未來就業面非常狹窄,只能做考古、科研、教學等工作。
  • 留守女生選北大考古專業被質疑,該反思的是誰?
    今年高考,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文科676分的好成績,校長帶著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但她選擇的高考志願——北大考古專業,卻引發了輿論熱議,許多人對此表示不解。目前,此事在微博上的關注量已經破億。一個年輕女生的個人選擇,為何會上升至備受爭議的公共事件?這顯然與此事中的諸多關鍵元素有關。
  • 考古圈晚來得女!留守女孩高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網友質疑沒錢途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高分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的事引發網友熱議。鍾芳蓉的爸爸曾透露,當他得知女兒想報考考古專業時,他去問了村裡的大學生,都說這個專業很冷門,就業狹窄還賺錢少。「農村人最主要是擔心錢的問題,但是她金錢看得比較淡,我也認為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會更開心。她一直都很有主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