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頂級醫學刊物《柳葉刀》在11月7日發布的一篇文章中,統計了1985年~2019年間在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的學齡兒童和青少年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指數)軌跡,對6500萬參與者的數據進行了匯總分析。
統計數據顯示,印度19歲男性平均身高為166.4CM,全球排名第180,同年齡階段的女性平均身高為154.2CM,全球排名第182,整體看來屬於偏矮人群。
而中國19歲男性平均身高為175.7cm,全球排名第65,超過韓國和日本(韓國排名第68,日本排名第114),中國19歲女性平均身高為163.5CM,全球排名第54。
身體質量指數(BMI指數),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計算公式為:BMI=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正常的BMI值是在20~25之間,如果低於20則偏瘦,高於25偏胖。
儘管印度當局宣稱,印度兒童已經不像十年前那樣營養失調和發育不良了,但此次統計數據顯示,印度青少年的BMI值在參與調查的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裡排名第196位,印度19歲男性和女性的BMI僅為20.1。對比中國,男性BMI為23,排名第88,女性BMI為22.2,排名第119位。
來自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團隊分析了這一份調查報告後表示,學齡兒童的身高和體重是他們健康和飲食質量的重要指標,而這兩項數據在全球範圍內差異很大。學齡時期的兒童營養不良會造成他們與營養正常的兒童身高差距高達20CM。也就是說,在身高最高國家和身高最矮國家中,19歲青少年之間差距的這20CM身高,在男孩6歲,女孩8歲時就已經開始拉開了。
例如,在女性身高最矮的孟加拉國(Bangladesh)和瓜地馬拉(Guatemala),這兩個國家19歲女性的平均身高與荷蘭(目前,全球男性和女性身高最高的國家)11歲學齡女童的平均身高相同。隨後,該團隊還列出了造成兒童營養狀況千差萬別的原因,其中一點就是缺乏優質食物,這是造成他們發育遲緩和肥胖機率增加的首要原因。也就是說,如果兒童在學齡階段沒有攝入足量的優質食物,可能會影響他一生。
對於此次印度青少年BIM排名倒數,平均身高低於其他亞洲國家的情況,印度專家表示,這都要歸咎於印度城市的孩子喜歡吃沒有營養的快餐食品,而印度農村地區太過貧窮,孩子們無法攝入足夠的營養。
來自德裡的內分泌專家阿諾普·米斯拉博士(Anoop Misra)稱,印度各個地區身高和體重的差異十分懸殊,這都是印度城市和農村巨大的經濟差異所造成的。
他補充道,在印度農村多數兒童都有營養不良的情況,這都是由於沒有攝入足夠的蛋白和必需的微量元素所導致的,然而來自上層經濟社會的印度城市兒童每天又攝入了過量的碳水化合物和飽和脂肪。造成前者BMI偏低外加身高不夠,後者普遍都患有肥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