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資訊|2021年2月上:「老地名」回歸,留住鄉愁記憶

2021-02-22 江西地名研究

1、《重慶市地名管理條例》修訂工作在梁平區舉行積極提升地名公共服務水平

根據《地名管理條例》及省、市地名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結合白銀自然地理、歷史沿革、文化傳承,在廣泛徵求意見和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經區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現將白銀城區2條街巷和黃河·白銀雲小鎮道路街巷擬命名事宜公示如下:

一、城區擬命名街巷

1、將位於銀鳳谷西側和福門住宅小區之間,南起長通路、北止熙春巷,長460米、寬20米,南北走向的路,擬命名為「福康街」。

2、將位於福門四期和福門五期住宅小區之間,東起福康街、西止福寧路,長280米、寬14米,東西走向的路,擬命名為「福安巷」。

二、黃河白銀雲小鎮擬命名道路街巷

1.將西起順安村順安商店、東止五柳村廟灣子,長3900米、寬3米,東西走向的道路擬命名為「高車路」。

2.將西起順安村順安商店、東止五柳村新庄子,長2000米、寬3米,東西走向的道路擬命名為「中車巷」。

3.將西起順安村二水源、東止五柳村劉莊,長2300米、寬6米,東西走向的道路擬命名為「下車路」。

4.將北起劉運敏宅基地、南止黃河邊,長750米、寬2.5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擬命名「順孝巷」。

5.將北起劉恆宅基地、南止三社廣場,長470米、寬2.5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擬命名「順禮巷」。

6.將北起李新春承包地、中至下車路十字、中車巷十字、大坪、南止黃河邊,長1490米、寬3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擬命名「順德巷」。

7.將北起中車巷十字、中至均安中學、南止黃河邊,長1120米、寬2.5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擬命名「均和巷」。

8.將北起李興武宅基地、南止李永才宅基地,長650米、寬2.5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擬命名「均平巷」。

9.將北起曾朝富宅基地、南止黃河邊,長790米、寬2.5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擬命名「安饒巷」。

10.將北起熙春村雞場、中至蔣家灣小學、南止均安村丁字路口,長1500米、寬3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擬命名「陸德巷」。

11.將北起熙春村五社巷道、中至下車路、南止黃河邊,長600米、寬2.5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擬命名「舉人巷」。

12.將北起水四公路、中至三社廣場、南止熙春村村委會,長2100米、寬3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擬命名「孝熙巷」。

13.將南起五柳村村委會、中至廟灣子、北止破落溝,長900米、寬2.5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擬命名「廟灣子路」。

14.將北起五柳村村委會、南止黃河邊,長400米、寬2.5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擬命名「河柳巷」。

15.將北起水四公路、中至鹽溝、南止黃河邊,長1900米、寬6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擬命名「五柳路」。

16.將北起五柳村沙溝、南止黃河邊,長1000米、寬3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擬命名「劉家灣子路」。

17.將北起五柳村村委會、南止五柳烏金峽,長2630米、寬6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擬命名「峽口路」。

18.將北起五柳村新庄子、南止黃河邊,長810米、寬2.5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擬命名「沱水路」。

19.將北起水四公路、中至新庄子、南止五柳村村委會,長820米、寬3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擬命名「新庄子路」。

20.將東起廟灣子、西止新庄子,長500米,寬3米,東西走向的道路擬命名「柳星巷」。

現將白銀城區2條擬命名街巷和黃河白銀雲小鎮擬命名道路街巷名稱予以公示,公示期:5個工作日。如社會各界人士對已命名道路街巷名稱有異議,請在公示期內與白銀區民政局聯繫。

聯繫地址:白銀區民政局區劃地名辦公室

聯繫電話:0943-8231815、8281663

http://www.baiyinqu.gov.cn/zwgk-view/22745.html

相關焦點

  • 「老地名」喚醒濟南城市記憶
    魯網4月3日訊 日前,濟南市政府印發《關於市區姚興巷等道路命名的通知》,確定對市區姚興巷等29條道路予以命名,其中歷下區大明湖街道轄區內縣學西廡街的回歸,讓很多老濟南人高興不已。作為記錄城市史脈的「活化石」,縣學西廡街等「老地名」不僅是喚活城市記憶的「鑰匙」,更是民眾對城市情感的寄託。
  • 像保護文物一樣保護老地名
    充滿韻味的老地名,承載的不僅僅是城市的歷史,還承載著無數人的記憶和鄉愁。從2014年起,長沙開始了全面摸清地名「家底」的工作。4年來,已調查採集收錄地名數據27萬餘條,一批瀕臨消亡的老地名得到了搶救性保護,並已初步形成長沙市地名文化遺產目錄。  (3月22日 《長沙晚報》)  一座城市善待老地名,就是呵護城市文化;規範老地名,就是留住城市「文脈」;讓老地名在新時代煥發新風採,就是增強城市軟實力。
  • 文人讀者熱議海都報新欄目《地名,守望鄉愁》
    閩南網12月5日訊 以地之名,守望鄉愁。昨天,本報以一版「消失的君子巷」故事,一段敬賢愛賢的傳說,揭開了《地名,守望鄉愁》文化新欄目的第一章。地名承載鄉人共同的記憶,深諳和深愛泉州文化的相關學者和部門相關負責人,也正通過不同層面的努力,續寫著鄉愁與地名之間的故事。  新欄目新風貌,對嵌入城市生命的地名文化,我們心底的堅持和守護,恆久而執著。我們將帶著更多更長情、更溫情脈脈的地名故事,在未來的日子與您相伴相守,期待您和我們一起關注地名欄目的成長。您有怎樣的期待和建議,您珍藏了怎樣的地名故事,歡迎分享共訴。
  • 烏衣巷等百個南京老地名要申請省級非遺,6處老地名還將立碑
    烏衣巷等百個南京老地名要申請省級非遺,6處老地名還將立碑 鳳凰臺、赤石磯……有些老地名遺憾消失了烏衣巷、朱雀橋……希望這些老地名永久流傳
  • 將地名篆印 將鄉愁銘記
    參差不齊的房屋、錯綜複雜的窄巷消失了,昔日布局雜亂的城中村變成一片片「飛機場」,寬敞整潔的道路將穿過這裡,綠意盎然的公園將點綴其間,現代時尚的樓房將在此拔地而起……村莊的舊貌被城市的新顏所取代,但這裡的鄉愁回憶卻不能被拋卻忘記。如何把這些村莊的歷史和故事留住,並且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展現出來,成為城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城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何瑞東思考的一件事。
  • 江蘇老地名:鐫刻在大地上的歷史印記
    高郵市民政局地名辦的負責人介紹,高郵是全國唯一以「郵」命名的城市。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下令在今天的高郵這塊地方築高臺、置郵亭。胡阿祥教授在現場如此點評:「高郵是真正寄信寄出來的地名。」  跟著唐詩的腳步,  走近老地名  地名,既是空間的坐標,也是文化的標識,更是鄉愁的記憶。
  • 上海迪士尼6類24項地名出爐 留住「原住民」情結
    上海迪士尼6類24項地名出爐 留住「原住民」情結 2015-04-08 13:56:04來源:東方早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2015年04月08日 13:56 來源:東方早報
  • 最古老最詩意的地名在哪?陝西全省尋找「最美地名」
    2月8日下午,「提起家來家有名」——陝西地名文化宣傳活動正式啟動。西部網訊(記者 李媛)2月8日下午,由陝西省民政廳聯合西部網舉辦的「提起家來家有名」——陝西地名文化宣傳活動在西安啟動。記者了解到,即日起至6月30日,陝西省民政廳將面向全省徵集10類地名故事,全省範圍內尋找「最美地名」。陝西省民政廳副廳長高巨會、陝西省委網信辦副巡視員周瓏、陝西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處長康蘇芳、西部網副總經理劉曉斌、陝西師範大學教授於賡哲等出席啟動儀式。
  • 地名也該讓人記得住鄉愁
    據報導,雄安新區擬成立地名及標誌規範指導委員會。據悉,委員會由雄安三縣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專家學者、當地文化名人組成,以規範指導新建城區、街道、公園、廣場、社區、建築物、園林設置地名及標誌。這樣鄭重其事的態度,以及將法律、歷史文化、地方習俗和市民意願統籌兼顧的命名工作,值得點讚。
  • 廣州老地名近20年消失近2000個
    對此,很多「老西關」深表惋惜:「很多人都是幾代人住在這裡,希望政府以後能用回原來的街名,讓我們這些老街坊能保留一點記憶。」廣州市政協學習和文史資料委員會的委員昨日表示,他們的心情和「老西關」一樣惋惜不已,因為老地名傳承著許多的廣州歷史與風俗。他們藉此呼籲:廣州老地名的保護刻不容緩!「在這十幾二十年當中,廣州的老地名消失了近兩千個。」
  • 常德地名 常德河街
    常德有一個地名連續兩次亮相中央電視臺出盡了風頭這個讓600多萬常德人民為之驕傲的地方就是「河街」這裡是以老常德時期沅江邊上的麻陽街、大河街和小河街為原型,依據歷史故事、文化、雕塑和建築,以餐飲、文化、民俗休閒、住宿等為主,打造集旅遊、商業、文化、歷史於一身的常德記憶古街。
  • 《中國地名大會》出同名書:小地名背後有什麼大故事
    8月29日,中華書局在王府井新華書店舉辦了《中國地名大會》新書首發活動。《中國地名大會》節目主創人員及主持人魯健、嘉賓康震等出席。據了解,《中國地名大會》節目題庫由民政部專家與相關學者共同搭建,注重知識的準確性,也注重挖掘地名背後蘊含的深刻情感與歷史記憶,以引發觀眾、讀者對地名文化的興趣與熱愛。邀請的解讀嘉賓——葛劍雄、胡阿祥、康震等,均為大眾熟知的學者。
  • 印裡讀城 品味鄉愁——「吳曉光篆刻暨名家題吉林市老地名作品展」開幕致賀
    章法上,平中求變,多點呼應,於細微處見精神,活潑中見質樸嚴謹,險絕氣勢中涵穩健,得動靜相宜,巧拙相生之趣。     縱觀其印,可以看出一派古拙莊嚴的正大氣象。此書中的吉林市老地名篆刻方方巧構佳思,達文會意,風格變化,精品疊出。體現了一個篆刻家的專業素養和敬業虔誠。
  • 保護地名文化迫在眉睫
    近日,民政部副部長宮蒲光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充分肯定了光明日報與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合作開展的「地名的故事·那些歷史那些鄉愁」系列報導和「尋找最美地名」活動,並就地名文化保護、地名亂象治理和地名規範管理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 全民猜地名為何這麼來勁?從解讀地名熱看文化自信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 題:「全民猜地名」為何這麼來勁?——從解讀地名熱看堅定文化自信  新華社記者高蕾  近段時間以來,一部以「猜地名」為主要形式的電視節目,在民眾中間引發了一場「全民猜地名」的熱潮。專家表示,地名是社會交流交往的基礎信息,也是重要文化載體。
  • 「一二三四五六七」,用數字趣談無錫老地名
    無錫,作為地名,這一詞最早可能來源於春申君黃歇「立無錫塘,治無錫湖」。漢高祖五年,即公園202年建縣,因無錫湖而名無錫縣。今天,我們用以數字為線索,去找尋無錫的那些有趣的地名。當然,在無錫,二泉路也頗為有名,各位老無錫應該知道天一中學的存在,使得二泉路在無錫市民心中加深了印象。三:三裡橋、三鳳橋、三皇街、三山島三裡橋:無錫在古代名列中國四大米市之一,而所謂的米市就是在三裡橋。
  • 「崇德」還是不「崇德」——關於德州經濟開發區改地名的一點看法
    故地名它就不僅僅是一個地理符號、一個方位的標識,特別是一些老地名了,它們所蘊含著一段歷史、一個故事、一種期盼,一種文化和一種文化嚮往。所以,地名並非是一個枯燥的名稱,它記錄著、代表著這個地域的歷史,風霜雪雨的經歷和空間的刻度,故在它們之中包含著歷史發展、地域文化、社會及民俗民風等,諸多方面地域、民俗等文化的內涵。
  • 王炎:地名背後有文章——「以色列地名希伯來化」運動
    從1950 年到1958 年,地名委員會一共勘定了地名3000 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官方正式出版了1∶100000希伯來化的國家地圖。到20 世紀60 年代初,委員會勘定的地名達5000 個。在這些數字和成果的背後,以色列境內阿拉伯人的日常經驗和記憶被改寫或取消。
  • 《中國地名起源地文化》之《假如地名會說話·樂齡系列》徵稿啟事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聚焦地名起源地文化,把增強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作為重點,面向組織、個人徵集《中國地名起源地文化》之《假如地名會說話·樂齡系列》攝影作品和文字說明。
  • 涵蓋2萬餘條地名信息!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
    原標題:涵蓋2萬餘條地名信息!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9日訊 為提升地名文化宣傳保護效能及服務水平,滿足社會公眾對地名的使用需求,推進濟南市地名文化資源保護、地名文化遺產和傳統地名挖掘工作,弘揚優秀傳統地名文化,濟南市民政局於2020年組織開展了濟南市地名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作,現已完成編制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