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嬰兒因家長錯信偏方差點喪命!你被這些偏方坑過嗎?

2020-12-18 醫知袋鼠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條新聞:

新聞報導:孩子的外婆去看望外孫時,發現外孫嘴唇、牙床較白,於是就按當地傳統方法給孩子放血,孩子牙床內側、脖子、腹部、手指、腳指被扎了30幾個針眼後,滲血不止,醫院還曾下達了病危通知書。不過好在,經過全力搶救,孩子的情況已有所好轉。

看完之後非常心痛!同時也想提醒各位家長,當寶寶的健康出現問題時,還是應該及時向醫生尋求幫助,千萬別盲目使用偏方,會讓寶寶置身危險之中。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的「害人」偏方。

偏方1、淘米水治鵝口瘡

鵝口瘡俗稱「雪口」,因口腔黏膜感染白色念珠菌(屬黴菌)所致,會讓寶寶舌面或口腔裡有乳白色的像絮狀物或奶塊樣的東西,並且不容易擦掉。

寶寶生了鵝口瘡之後,有些家長會用淘米水給寶寶擦洗口腔,他們認為這麼做有「清熱退火」的作用,但實際上會讓孩子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因為白色念珠菌是一種黴菌,在偏酸的環境中繁殖力很強。而淘米水是不乾淨的水,在口腔發酵後,會變為弱酸性,利於白色念珠菌的繁殖,這就好比「火上澆油」。

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用制黴菌素片研成粉末與涼開水或魚肝油滴劑或生理鹽水調勻,拿棉籤蘸取塗在患處,一般1-3天即可見效。在見效後再堅持繼續塗抹3-4天,以免復發。

另外,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在媽媽的乳頭上塗抹些藥物以預防反覆交叉感染,配方奶餵養的寶寶應注意奶瓶和奶嘴的清洗消毒,平時給寶寶勤洗手,注意寶寶的毛巾、口水巾、玩具等也要勤消毒。

偏方2、母乳治溼疹

母乳並不能治溼疹,反而會把寶寶弄成了「大花臉」。在門診中,就經常能遇到因為塗抹母乳而導致皮膚發炎的寶寶。

嬰幼兒皮膚嬌嫩,血管豐富,臉上塗抹母乳,不僅容易滋生細菌,還會使汗腺口、毛孔堵塞,影響汗液、皮脂的分泌排洩,使寶寶患上汗腺炎、皮脂腺炎和毛囊炎等皮膚病。此外,溼疹多半是由過敏引起的,母乳中並不含有治療過敏的有效成分,加上溼疹寶寶的皮膚屏障已受損,如果再塗以母乳,只會使皮疹愈發嚴重。

其實,治療溼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日常皮膚潤膚保溼,外用溼疹藥膏,必要時可用糖皮質激素加日常潤膚保溼,而且兩者的使用比例是有一定講究的。

偏方3、黃連水解胎毒

在有些地區,有用黃連水去胎毒的說法。這也是不靠譜的!

胎毒是中醫的說法,而在西醫眼中,胎毒多是指新生兒痤瘡、脂溢性皮炎、嬰兒溼疹、小兒黃疸等皮膚問題。而新生兒痤瘡、脂溢性皮炎這些病其實並不一定需要治療,一般經過3~4個月後就可以自己消退。

再者,黃連是大寒大苦的藥材,具有抗菌、殺菌的功效,可作為清熱解毒的藥,但並沒有特別說明能夠解「胎熱」。況且由於新生兒的消化道很嬌嫩,肝、腎發育未完全,解毒和排洩能力很差,而中草藥的成分複雜,大人的肝腎能夠將其代謝掉,新生兒卻吃不消。所以,給寶寶餵各種中藥、湯水來「清胎毒」的習俗可有點不靠譜。

偏方4、銀器煮水退燒

網上流傳的「銀器煮水」、「珍珠粉泡水」等退燒法都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而且也不安全,家長千萬不要盲目相信。

通常情況下,如果寶寶發燒在38.5℃以下,且寶寶的精神狀態也比較好,家長可使用物理降溫法來幫寶寶退燒,比如適當少穿衣服,少蓋被子,多喝溫水,讓寶寶自然散熱;如果體溫在38.5℃以上,爸媽就需要給寶寶服用退燒藥了,比如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滴劑。如果服用退燒藥後,孩子體溫又很快燒起來,在兩次服藥間隔期,可以用溫熱的毛巾給孩子擦拭身體或洗溫水浴,加快皮膚散熱。

在寶寶生病時,家長千萬不要盲目排斥就醫。因為嬰幼兒的病情多起病急、變化快,但症狀不典型,而且無法用語言表達,堅持不給藥、不輸液很容易延誤了寶寶的病情。

偏方5、燙傷後使用牙膏

燙傷是比較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在燙傷之後,很多家長習慣用牙膏、醬油或其它油脂來給寶寶塗抹,認為牙膏有清涼散熱的作用。但實際上,牙膏、油膏等不僅會影響燒傷處熱量的散發,造成感染,還會增加清理傷口的困難,並影響醫生對創面的觀察。

那麼發生燙傷後該怎麼處理呢?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快速遠離熱源並降溫。因為滯留在衣服和皮膚上的熱量不會立即消失,而會繼續向皮膚深層傳遞,如果不對燙傷部位進行緊急降溫,原本輕度的燙傷可能會變成中度,中度可能會變成重度!

一邊用流動的冷水衝洗燙傷部位,一邊小心脫掉燙傷處衣物,如果衣物粘在皮膚上不能脫下,可以用剪刀剪開,不要強行脫下,以免對傷口造成損傷。脫掉衣服後,要用冷水浸泡30分鐘左右。做完降溫處理後,用乾淨的紗布或者是毛巾輕輕蓋住傷口,然後儘快帶寶寶去醫院,讓醫生給予相應處理。

偏方6、撒鹽治口腔潰瘍

很多家長認為鹽能消炎,所以當發現孩子有口腔潰瘍後,就會給孩子的潰瘍處抹點鹽,這種做法也是不對的。因為鹽雖然可以消炎,但同時也會對潰瘍面造成很大的負面刺激,讓寶寶產生疼痛感。

對於口腔潰瘍,家長只需讓寶寶保持飲食清淡並多休息,一般一周左右就會自愈。不過如果寶寶的口腔潰瘍長時間不見好,或者總是反覆發作,那就意味著身體其他部位出問題了,應立即帶寶寶去醫院做相關檢查。

相信,除了這些偏方以外,民間還流傳著很多的偏方。建議家長不要輕易嘗試,否則最後受傷害的還是自己的寶寶。

作者沈瑞雲,北京兒童醫院保健中心醫生,醫知袋鼠科普醫生成員,在嬰幼兒營養與保健、預防接種、新生兒保健、兒童智力發育測評與早期教育、兒童孤獨症的早期篩查、常見病防治上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

相關焦點

  • 這些治療溼疹的偏方,你被坑過嗎?
    溼疹惱人,皮膚瘙癢難耐不說,還總是反覆發作,不少患者長期受其折磨,無奈之下選擇聽信網上的偏方,企圖用這些偏方來治療溼疹,結果不僅沒有效果,還可能導致病情加重。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網上都有哪些坑害人的治療溼疹偏方。
  • 家長餵幼童吃「活蝌蚪」 偏方治大病?錯!偏方要人命
    原標題:家長餵幼童吃「活蝌蚪」,偏方治大病?錯,偏方要人命  近日,一段家長給孩子餵食「活蝌蚪」的視頻火爆網絡。視頻中一名家長將碗裡不停遊動的活蝌蚪不斷餵食給孩子,稱營養價值高,吃完可以強盛健體。  視頻一經曝光,就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 霞浦一家長輕信偏方,往6個月嬰兒耳朵滴黃鱔血治中耳炎,結果…
    家長輕信偏方,為了治療中耳炎, 竟然往6個月嬰兒耳朵滴黃鱔血,結果…… 孩子感冒後應警惕中耳炎,慎用這些偏方! 中耳炎是一種兒童常見病,主要表現為發熱、煩躁、耳痛、耳朵流膿、聽力下降,而導致中耳炎的常見病因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另外,長期鼻炎鼻竇炎以及腺樣體肥大也是中耳炎好發原因。如未及時治療,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
  • 5個月嬰兒鉛中毒!這些「害人偏方」別再用了
    細數這些年,你都遇到過哪些偏方?今天,我就化身「偏方終結者」,帶你看清偏方究竟有多讓人發慌。99%的家長第一反應應該是送醫問診。然而,也有很少一部分家長,在用偏方作妖。無花果葉中含有某種光敏性物質,寶寶用無花果葉煮的水洗過腳後,這些物質附著在寶寶腳上,當接受了日光照射後,就會和日光產生一系列反應,進而出現紅、腫、痛、起疹子
  • 嬰兒被扎40針進了ICU,偏方不可怕,無知的父母才要命
    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嬰幼兒夜間睡覺不安穩的狀況:「寶寶晚上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起來餵個奶他就又睡覺了。」「寶寶六個月,晚上睡覺就喜歡哼哼唧唧的,還總是踢被子。」「寶寶每天晚上都要哭鬧一番,哄都哄不住,但過一會兒就自己好了…..」
  • 未滿月嬰兒喪命!這些育兒偏方,千萬不能信!
    年輕人相信科學育兒,老人說自己有育兒經驗,所以在育兒這件事上老人和寶媽們總會有很多的矛盾,尤其是有些老人對孩子使用的那些所謂的「育兒偏方」,所以作為媽媽的我們,一定要懂得甄別,別讓這些偏方傷害了孩子。
  • 喝蝌蚪、土泡水、綁腿…… 這些"偏方"坑娃不淺
    喝蝌蚪、土泡水、綁腿…… 這些"偏方"坑娃不淺 原標題:   科學精神連著你和我  編者按 科學精神是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和追求,其內涵是由理性精神和實證精神所支撐的「求真」。
  • 這些偏方還敢給孩子用?
    如果孩子僥倖好了,她們就會大力吹噓「偏方」的功勞,但更多的可能是,「偏方」由於其缺乏安全性和確定性,給孩子帶來了傷害。常見的偏方一般分二種,外用、內服,如果你認為,入口的須謹慎,外用的則無妨,那你就錯了。偏方外用也好,內服也好,危險性都不容小覷。
  • 嬰兒胎記怎樣去除偏方
    核心提示:嬰兒胎記怎樣去除偏方?在民間,對於胎記這個與生俱來的符號,有很多的祛除「偏方」和傳說,頗為離奇,但還是有人大膽的去嘗試,不知道關注胎記的你是否也中招了呢? 嬰兒胎記怎樣去除偏方?
  • 喝蝌蚪、土泡水、綁腿……這些「偏方」坑娃不淺
    視頻:輕信偏方吃魚膽祛風溼 女子中毒險送命來源:江蘇電視臺科學精神連著你和我編者按 科學精神是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和追求,其內涵是由理性精神和實證精神所支撐的「求真」。網際網路時代,人人都是傳聲筒,那些神一般的偽知識、「雞精湯」、造謠派,總是會降臨人間。謠言止於智者。這個「智」指的就是科學精神。
  • 蘇州大爺信偏方熬湯差點要命 這些偏方別再信
    原標題:信偏方熬蟾蜍湯差點要了命 這些偏方別再信   蘇州的高大爺患有食道癌晚期,最近聽人說吃蟾蜍能治癌,效果特別好,孝順的女兒立馬上網為父親購買活蟾蜍,並親手熬製了一鍋蟾蜍湯,沒想到這卻差點成了父親的「奪命符」!因為實在太難吃,高大爺只能勉強喝下小半碗。
  • 2020「奪命育兒偏方」盤點,千萬別給孩子用
    鉛中毒小寶寶愛流口水是很正常的現象,偏偏有些家長,把寶寶流口水當作是「病」,還特意尋來「偏方」來治,最後差點害了娃。嬰兒夜鬧頻繁,父親在孩子肚臍扎了40多個針眼兒嬰兒夜裡睡不安穩,是很常見的現象,可一對父母,為了讓寶寶睡個好覺,聽信偏方,差點害了自己剛出生50天的寶寶。
  • 燙傷、退燒、腹瀉、溼疹、增高……這些有害偏方多數父母用過
    一寶媽問我,說她的女兒正在長牙齒拉肚子,一天拉十多次,問我有沒有什麼「偏方」?我聽到這問題,其實感覺挺奇怪的,因為正常一般人會問有什麼「方法」,這位寶媽卻用了「偏方」這個詞。後來,我問她針對孩子的這種情況有沒有採取什麼措施或者帶孩子看過醫生,她說還沒有。於是,我讓她貼丁桂兒臍貼先試試。
  • 外婆用偏方給孫女洗了個頭,幾分鐘後女孩就頭暈嘔吐,竟然中毒了
    小編查了一下,網上有不少用敵敵畏洗頭差點搞出人命的新聞,但很多人還敢這樣幹。有的還說敵敵畏能治皮膚瘙癢,甚至還能治溼疹等問題。你們確定這是真的嗎?要知道,用農藥不能治病反倒會致命。像這樣的家長誤信「偏方」害了孩子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扎針治鬧夜父母信土方扎40針治鬧夜結果把出生50天的兒子送進ICU去年湖北襄陽一對夫妻為了治兒子鬧夜,聽信土方給他扎針,結果把出生50天的兒子送進重症監護室。
  • 這些育兒偏方可能80%的家長用過,但只要用一次,你會後悔一輩子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熱衷於用偏方育兒,殊不知,這些土方子根本沒科學依據,最後還會害了孩子。那麼常見的偏方都有哪些呢?活蝌蚪下火之前有一段家長給幼童餵食活蝌蚪治病的視頻引爆網絡,孩子家長聲稱餵蝌蚪是為了清火,隔著屏幕都為孩子感到擔心。
  • 這些小兒退燒偏方,真的科學嗎?
    發燒是小兒最為常見的症狀,也是父母最為擔心的事情,很多家長害怕打針吃藥會給寶寶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很多時候都優先考慮在家處理。於是,網上五花八門的退燒偏方就有了市場。
  • 治療嬰兒溼疹有什麼偏方 兩款偏方效果最佳
    原標題:治療嬰兒溼疹有什麼偏方 兩款偏方效果最佳   家族遺傳:   有家族過敏史。一般夫婦一方是過敏體質(如患有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炎、魚鱗病、哮喘等), 50%的孩子是過敏體質,如果夫婦雙方都是過敏體質,75%的孩子具有過敏體質。
  • 偏方大全 治腳氣的偏方
    其病因多因溼熱下注,或因久居溼地染毒而成。足趾間糜爛發白,奇癢難忍,抓破後露出紅潤面,常繼發感染。與中醫學的「臭田螺」、「田螺皮包」相類似,俗稱「腳氣」、「香港腳」。治療腳氣的偏方1:木瓜、甘草各30克。    主治:足癬。    用法:將上藥水煎去渣,放溫後洗腳5一10分鐘。每日1劑。治療腳氣的偏方2:水楊梅(鮮葉)適量。    主治:腳氣。
  • 家長聽信偏方給寶寶退燒 第二天孩子沒了
    8月13日,未滿月的福建羅源男嬰小軍(化名)發燒,家人上網找了多種偏方,銀手鐲煮水喝、珍珠粉泡水喝、酒精擦身,折騰了一夜,小軍哭鬧不止,全身起了很多紅疹。次日,家人才急了,輾轉2個小時左右,將其送到福州市第一醫院,但小軍已停止了呼吸。「早點就醫,也許還有救!」對此,該院多位醫生深表惋惜,表示家長不應迷信偏方。
  • 這些口口相傳的偏方別再信了
    從古至今,民間總是臥虎藏龍,流傳出了很多千奇百怪的治病偏方,有些我們從小聽到大,比如流鼻血時老人會讓你仰頭舉手,想美容時媽媽會拿出珍珠粉讓你吃,而大蒜可以止瀉也是耳熟能詳……這些曾經在爺爺奶奶口中流傳、又通過網絡傳進更多人視線的偏方,有些有道理,有些你千萬別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