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然七策——範蠡經商之道

2021-03-05 天心攬月

   範蠡在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之後,喟然而嘆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國,吾欲用之家。」後來範蠡成了中國商人的祖師爺陶朱公。看來,範蠡經商而富有,與用計然之「策」有很大關係。那麼,計然之策講的是什麼呢?

計然曰《史記•貨殖列傳》記:

昔者越王句踐困於會稽之上,乃用範蠡、計然。計然曰:「知鬥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故歲在金,穰;水,毀;木,飢;火,旱。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飢。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闢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國富,厚賂戰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飲,遂報強吳,觀兵中國,稱號五霸。

《史記·貨殖列傳》有載——

策之一:需求決定與經濟周期論

「知鬥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

「故歲在金,穰;水,毀;木,飢;火,旱。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飢。」

策之二:價格調控論

「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闢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

策之三:實物價值論

「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

策之四:貿易時機論

「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

策之五:價值判斷論

「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

策之六:物極必反論

「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

策之七:資金周轉論

「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

以策之二到策之七殊為好懂,這裡不作闡發,唯策之一有必要囉嗦幾句。

首先說需求決定論,計然的意思是,「要打仗就需要置辦軍火,要用度就需要購置物品。」需求決定了貨物的存在以及價值。「這二者明白了,所有貨物的規律就可以看清楚了。」經營要本著需求導向,逐利的過程,其實就是滿足需求的過程。

然後,計然講了經濟周期論(建立在需求決定論基礎之上):「金年豐收;水年澇毀;木年饑饉;火年乾旱。乾旱的年份大多賣船,洪澇的年份大多賣車,這是這些貨物的道理。」乾旱的年份,水少而船難行,船就沒什麼用,等錢用的人就賤賣船隻;洪澇的年份,水多而車難行,車就沒什麼用,等錢用的人就賤賣車輛。反過來,旱年車貴;澇年船貴。「六年豐收,六年乾旱(疑或其他災害),十二年有一次大饑荒。」

這裡讓人著迷的是計然講到的「歲在金、水、木、火。」如果它們是形容詞,說水、火之年對應澇、旱好理解,那麼金、木是什麼呢?顯然,這四個字不是形容詞,而是與五行有關。所謂「金、水、木、火」的年份,對應的是中國曆法中的五行。

中國曆法採用六十花甲子為一周期的方法,在紀年上,六十年,以六十個順序組合的天幹地支代表,如甲子年、辛亥年等。按照計然的十二年周期論,那麼就該考察地支的五行,因為地支恰恰是十二個。

《計然篇》

然者,自然,天然,必然,物之道也。物道乃物之情與勢,不依人意所動。視物之情與勢而計所為,不求於心,不責於人。計其始末,智基於此矣。疾疾緩緩,曲曲直直,如依水而舟,依魚而網也。順其自然,為可為,避不可為。無可無不可,則容與率然,始有我。

計物之情與勢必於審時度勢,不可不察。勢之蓄當有時,謂之機緣也。貴在得時。勢成則時至機至,雖難而易,其效自然。勢不成則時不至機不至,雖易猶難。時過則境遷,機緣盡失,大勢去矣。審時度勢之妙在擇時捉機。權衡時機,尤當精察,毫釐必較,成敗由此。擇時之妙,如逐如競,如捕如捉。待時而動,動不妄舉。動靜,遲速,輕重,繁簡,必以時定。此一時非彼一時也。待時蓄勢,備而待發,則靜如泰山。得時則發如疾電,時不我待,稍縱即失。疏於此而欲其功,無異緣木求魚。

一、明路

計然曰:「人生於世,非財無以資身。產治有恆,不商何以弘利。」

【譯文】人生在世,沒有財產就無法得到生存和發展。財產的運作遵循固有的規律,它本身不會自動增值,不經商就無法獲得利潤。

範蠡按語:「財為養命之源,人豈可無有,而不會營運,則蠶食易盡,必須生放經商,庶可獲利,為資身策也。」

【譯文】財產是滋養生命的源泉,是生存之本,人們豈能沒有財產?但是如果不掌握經營之道,那麼這些財產就會像蠶吃桑葉一樣,一點一點地被消耗掉,很容易坐吃山空。因此,必須運用財產來從事商業活動,這樣才能獲得利潤,使財產像生命一樣得以生長,這是每個人安身立業的策略。

二、擅謀

計然曰:「財溺於人共愛,義取者希。利起於眾所爭,貪嗜者夥。」

【譯文】錢財沉浸在世人的共同喜愛之中,能在道義的立場上獲取錢財的人,世上少見。利潤正是在眾人的你爭我奪中獲得,那些貪心、嗜財如命的人,比比皆是。

範蠡按語:「財者通行蠻貊,雖嬰孩亦所知。愛是以人多競求強取,致有喪身失德,忘恥受辱,甘當無侮。其知義安分,不事妄貪者,世之罕有。」

【注釋】蠻:通蠻,我國古代居住在南部的少數民族。貊,音mò,我國古代居住在北部的少數民族。

【譯文】錢財可以通行於任何地方,甚至那些少數民族居住的偏遠的南方和北方,這一點就連嬰兒、小孩也明白。正是因為對錢財的狂熱喜愛,所以人們紛紛競相追逐錢財、強取豪奪,以致有的人丟棄了自身準則,道德淪喪,忘記羞恥,甚至受到別人的侮辱,還心甘情願、無怨無悔。由此可知,能夠深明道義、安分守己、滿足現狀,並且不作非分之想、沒有貪心雜念的人,世上罕有。

三、知人

計然曰:「人皆人,貪廉無辨。心非心,真偽難知。」

【譯文】人與人在表面上看來都一樣,無法從表面去辨別一個人是貪心的還是清廉的。心與心則大不相同,但也難以判斷它是真實的還是虛偽的。

範蠡按語:「人不處財,心不久交,徒以面情相覿,語言相奉,而不識其忠誠奸詐,嗜利苟且,必須試之以財帛,處之於患難,然後其人其心則詳知矣。」

【注釋】覿:音dí。見,相見。

【譯文】如果人們之間不發生財產交往和利益關係,沒有長久的真心相處,而僅僅以臉上的表情相見,以淺層的語言交談往來,那麼是無法認清此人是忠厚誠實還是奸邪詭詐,無法認清他是不是貪圖利益,只顧眼前,敷衍了事。必須用錢財錦帛來試探,或者在患難之時與這人相處,然後我們就可以詳細地知道這人這心是什麼樣的了。

四、結勢

計然曰:「交接非人,雖萬金無足論有。」

【譯文】交往、接觸和託付的人,如果你選擇不當,那麼即使擁有萬金,也不能稱之為有錢。

範蠡按語:「朋友者,夥計者,不獨通財,而身家百爾所系,與其高者吾亦高,與其低者吾亦低,如形處鑑,美惡因之,交結苟非良人,導我於不善,雖萬金易敗,安得云乎有哉。」

【注釋】夥:通夥。鑑:鏡子。

【譯文】交往朋友、僱傭夥計,你和他們之間,不僅是流通錢財,而且還關係到你自身的家庭、財產等各個方面。與高明優雅的人交往,那麼我也高明優雅,與低微卑劣的人交往,那麼我也低微卑劣,這就好像照鏡子一樣,美麗還是醜惡都取決於照鏡子的人。交往、結識的如果不是善良、誠實的好人,那麼我就會被引導到不好的狀況,即使錢財再多也容易被損耗掉,怎麼還能說自己擁有錢財呢?

五、精算

計然曰:「不儉不憐,徒負披星步峻。且儉且憐,風雨無慮。」

【譯文】對錢財不節省不愛惜,就白白承受了披星戴月、拔山涉水的辛苦。能讓財產增值,又能守住它的人,即使經歷了頂風冒雨、在大海大洋中航行的辛苦也值得。

【注釋】峻:山高大而徒。

範蠡按語:「為客商,不辭曉夜,登山渡水,所需微利,皆由驚恐辛苦而來。若不儉省愛恤,則動渠勞碌何益哉。」

【譯文】作為奔波各地的商人,早起晚歸,跋山涉水,所獲得的那一點微小的利潤,都來自於所承受的驚恐和辛苦。如果不節省、愛惜錢財,那麼一切勞作都沒有任何益處了。

六、揚善

計然曰:「慈能致福。」

【譯文】對他人慈愛、和善可令自己獲得幸福。

範蠡按語:「若謂慈善之人希錫福,此亦臆說。蓋慈善存心端正,動履莊嚴,所作所為,不由岐險,是以多獲平坦福也。」

【注釋】錫:xi,在這裡作「賜與」解。

【譯文】有人說那些待人慈善的人是希望自己能得到上天賜與的幸福,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因為有慈善之行的人,他的動機是端正的,他的舉止是莊嚴的,所作所為不會誤入歧途,所以,這樣的人也就大多會獲得一種平坦之福了。

七、捕機

計然曰:「誇他鉅鈔,暗挾此人。羨某至誠,意譏本客。客來無貨。非取帳必是等人。買主私談,不扣銀定然夾帳。」

【譯文】談生意,誇耀其他人有許多錢財,是為了暗中向對方施加壓力。以羨慕的口氣說其他人誠實守信,則是有意識譏諷對方。客商來到卻沒有攜帶任何貨物,那麼不是來索取帳款,就是在等候別人。買主與中間人私下裡商議、交談,必定有秘密交易,或者要吃回扣,或者要在帳款上做文章。

範蠡按語:「對此客而誇別客本大貨多,使此客不能自安,於中有暗挾之意也。封我談他人忠厚,必有刺我刻薄之意。若客來空手無貨,非向主家取帳,必是等候親友。主家與買主私地密言,恐其舊有所欠,扣我貨銀抵補,不然貨價騰長,背後定議,滿匿我價錢也。」

【譯文】對當前的客商誇耀其他客商本錢大、貨物多,是為了讓這個客商不能安穩、沉著,以便暗中要挾。對我大談別人的忠誠、厚道,一定有諷刺我刻薄的含義。如果客商來時,沒有攜帶任何貨物,那麼不是向主人家索取帳款,就是為了到此來等候親朋好友。若中間人與買主私下秘密商議,必須小心,他們之間可能有舊帳未清,會把我的貨款扣下作為抵押、補償;如果不是這樣,就是貨價突漲,他們在背後秘密商議,對我隱瞞這些價格!

八、造場

計然曰:「施為小巧弗邊幅,返更中堅。門面彰揚廣招搖,須疑內空。多因行大放膽,十有九危。」

【譯文】做事細心、靈巧,不在邊際上下功夫,反而證明他內部充實。表面上鋪張虛華、彰名張揚、招搖過人,則一定要小心,他內部很可能是空架子。有許多客商,因為對方行事張揚,仿佛很有實力,於是冒險行事,這樣做十個中有九個危險。

範蠡按語:「作事規模鄙小,不務彰大門面,其中畢竟充實。擺大架子,弄虛頭,其內多主不實。客因見牙儈行事彰大,財貨放膽託付,不為疑慮,一值傾壞,所負不啻萬金,安可以大行而怠意哉?」

【譯文】做事情喜歡擺個大架子,追求虛華、玩弄張揚,其在本質上多是名不符實。客商往往見到中間人行事張揚、擺架子,便把貨物十分大膽地託付於他,不作任何懷疑和考慮,一旦事情出了變故,虧損的不僅僅是大量錢財。如此看來,怎麼可以因為中間人的虛華而大意呢?

九、自誠

計然曰:「好歹莫滿牙儈,交易要自酌量。」

【譯文】貨物的優點和缺點切不可對中間商隱瞞,做生意一定要自己斟酌、思量孰輕孰重。

範蠡按語:「貨之精粗好歹,實告經紀,使好裁專奪賣。若昧之不言,希為僥倖出脫,恐自誤也。買賣交易,要自立主意,不可聽旁人攔阻。齊行煞價,懼我成交,意圖脫彼貨也,故宜自做酌量。」

【譯文】貨物的精細和粗糙之處、優點和缺點,必須據實告訴經紀人,使他們可以依據實際情況來定價出售。如果將這些都隱瞞,不告訴他人,希望憑僥倖把貨物出售,恐怕到頭來吃虧的是自己。進行買賣、決定交易,一定要自己思考、拿主意,不可聽信別人的阻攔。尤其是在同一行業裡,有人一齊將價錢降低,阻攔我成交貨物,再藉機把手中貨物賣出。所以做生意一定要自己斟酌、思量,不可聽信人言。

十、篤義

計然曰:「齒下不明,久後徒然溷瀨。當場既允,轉身何必趦趄。」

【注釋】溷:音hun,意指汙穢,本文通混。趦趄:通趑趄,音(ziju),行路困難,本文比喻猶豫徘徊。

【譯文】籤署買賣協議,如果交易條款寫得不明確,那麼過段時間後,對方不履行協議,你也沒有辦法。當場就答應或做出了承諾,過後再猶豫也毫無用處。

範蠡按語:「交易之時,即要講明價錢銀水,若含糊圖成,齒下不清,至會帳必然溷賴爭競。買賣允與不允,決於當時,既已成交,轉身鬼相嗟怨,此皆非君子交誼也。」

【譯文】做生意,在達成交易之時,一定要把價錢、折扣等問題講清楚。如果一味追求達成交易,任由各項條款含糊不清,等到付款、清帳時,一定會發生混亂,有人就會賴帳,以至於發生不必要的爭執。買賣是否成交,交易是否進行,須在當時當地作出決定。協議達成以後,再猶豫徘徊,或私下嘆息、埋怨,這不是君子交朋友、做買賣的方法。

十一、和世

計然曰:「和能處世,儉能治家。」

【譯文】待人和睦,是一個人的處世之道;生活儉樸,能使人家業興旺、發達繁榮。

範蠡按語:「心性和則氣血理,氣血和則病不生,骨肉和則無戕。處人和則無爭,家和則道昌,國和則治強,四海和則萬邦寧也。」

【譯文】一個人心性平和,那麼維持他生命的動力和血液就能按其故有的規律運行。氣血通暢,就能百病不侵,骨肉相合,則身體無恙。一個人若能待人和睦,那麼就不會與人爭端;一家人若能和睦相處,那麼家業必然興旺;一國人民若能和睦共處,那麼整個國家就繁榮昌盛;世界各國若能和平共處,那麼四海之內就會呈現出一片祥和、安寧的景象。

十二、守規

計然曰:「愛身須守法,保有在安常。」

【譯文】一個人若是愛惜自身,那麼就應當遵守現行的法律法規;一個人若想保有自己的財產,那麼關鍵在於保持一顆安穩、寧靜的平常心。

範蠡按語:「要求辱不加身,凡事依理守法,欲保不失所有,切戒妄想貪求。」

【譯文】希望屈辱不降臨到自己身上,那麼處理任何事情時都應當遵循法律和道德規範。希望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不遭受損失,那麼就應該摒棄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和對財富的貪慾及不當奢求。

十三、沉氣

計然曰:「便宜莫買。浪蕩莫收。」

【譯文】便宜的貨物一定不要買,浪蕩之人拿來的東西不可收下。

範蠡按語:「物件真正者,要買須先付定銀,然後求取。似為難得之物,若價廉遷就,物非低假,恐來歷不明,衣非殯衣即盜贓也。為牙者當止客買,免貽後患。旅中家僕,百凡所託,苟非其人,盜貨而賴主家者有之,伺本主出門盜財物者有之,不可不慎。凡人故無根無保者,切不可收,亦勿慫成。若客魆地自取,亦須謹防,毋以心腹相待。」

【注釋】慫:鼓動、攛掇別人去做某事。魆:形容黑。

【譯文】來路正當、品質好的貨物,如果要買的話,一定要先付以部分定金,然後才能請求取走。看起來似乎是難得的東西,如果因為價錢很便宜就遷就著買下來,那麼這貨物不是假冒偽劣,就恐怕是來路不正。衣服如果不是死人所穿的殯衣,就一定是盜竊得來贓物。作為中間人一定要阻止客商購買這些貨物,以免留下後患。主人出外旅行,家中大小事務都託付給了僕人,如果這僕人不是好人,將盜竊來的錢財統稱是主人家的,或者借著主人出門的時機,盜竊財物來出賣的也有,所以收購貨物時,不能不小心。如果賣主沒有根據也沒有保人,那麼千萬不可以收下,也不可以鼓動、慫勇交易達成。如果客商行為詭異,好像總要躲在黑暗之處,那麼一定要小心提防,不可以對這種人推心置腹。

十四、仕怨

計然曰:「以心度心者少,以德報德者稀。劣御報德,猶如挾山超海之難。好意救焚,恐墮指鹿為馬之術。」

【譯文】以自己的內心來體察別人的內心的人,少之又少;用可以積下恩德的好事來報答別人恩情的人,比較少見。想以卑劣的行徑來報答恩情,猶如想挾著大山跨過大海一樣,是不可能實現的事。好心好意在別人危難時來幫助他,最後卻恐怕落入了別人指鹿為馬、顛倒黑白的圈套。

範蠡按語:「客之投主,賓有益爾,其至誠至德,無間然焉。但主家不能體心,侵漁客體,甚有負其美意雲。既壞之經紀,雖懷報客之恩,然行止有虧,不能服人,徒有心而力不及耳。客見主家落薄,債集訟縲,務垂慈憫而救援之。但主不體心,惟圖目前之急,而返恣好詭,侮弄誆掣,所謂恩多反成怨矣。」

【注釋】縲:古代捆綁犯人用的黑色大繩子,引申為囚禁。

【譯文】有客商來到此處,實際上帶來了很大益處,而且客商誠實守信、品德高尚,如果主人不加猜疑,就可以得到很大好處。但如果主人不能體察客商的內心,結果侵犯了客商的本意,這就極其傷害並辜負了客商的好意。名聲已經毀壞的經紀人、中間人等,雖然在內心裡想報答客商的恩行,但是其行為舉止已經有了虧欠,無法讓別人信服,有報恩之心卻無行動之力。客商見到主人家沒落,日益困難,債務已經積累到被上告至官府,甚至有可能下大牢的地步、本來飼懷著仁慈、憐憫的心情,想救護、援助主人家。但主人家卻不能體會客商的內心,只顧眼前利益,解決燃眉之急,反而恣意妄為,玩弄詭計,欺侮、牽制、阻撓客商,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恩德施得太多了,反而結成了仇怨。

十五、適援

計然曰:「陰消之輩不堪扶,暴溺之流還可援。」

【譯文】陰沉、消極的人是不值得去扶住的;偶爾失足的人,如同突然落水的人,是可以援助的。

範蠡按語:「無算計無志之人,承祖父之基,蠶食殆盡者,決不可扶。若平昔有能有幹,偶遭橫禍,喪本傾家者,期後還當復發。」

【譯文】不懂得謀算、不作計劃、沒有志向的人,繼承祖上留下來的遺產,一點一點地坐吃山空,這樣的人是絕不值得扶助的。假如平常非常有能力,有才幹,突然遭到無法預料的禍事,喪失了本錢,傾家蕩產,這樣的人以後還會再度發達,所以可以施之以援手。

十六、藏鋒

計然曰:「逢人不令露帛,處自亦宜藏鈔。」

【譯文】在外遇到別人不要露出錢財,即使獨自一人時,也應該將錢財隱藏起來。

範蠡按語:「乘船登岸,宿店野行,所佩財帛,切宜謹密收藏。應用盤纏,少留在外。若不仔細,露帛被人瞧見,致起歹心,喪命傾財,殆由於此。居家有財本,積親友見之,或來求借,不惟無以推辭,若拒之必開其怨隙也。銀錢多在目前,遇物必買,當儉亦豐,當省亦費。至於一旦窮窘,求友固難,求妻不易,何莫平素積藏,少蕩已心,少炫人目,誠哉財宜藏也。」

【譯文】坐船上岸、住店或者在野外旅行時,所攜帶的錢財,一定要謹慎地收藏起來。所需用到的盤纏、路費、花銷等,可以留一少部分在外面。如果不小心,錢財露在外面被壞人看見,於是起了為非作歹之心,那麼丟掉性命,失去財產,都是因此而起的了。住在家裡,如果有了錢財,不隱匿好而被親朋好友看見,很有可能便有人來借錢,請求幫忙,這樣不僅無法推辭,而且假如不肯的話,必定招至他人的怨恨,滋生相互之間的矛盾。錢財若不放置起來,而置於手邊眼前,遇到東西必定購買,這樣本來應當節儉的也變得浪費起來。一旦變得窮困、窘迫時,請求朋友幫助本來就非常困難,請求妻子也很不容易,那麼為什麼平常不積攢一些呢?不要讓自己的心放縱,不要愛炫耀。財產應當隱藏、儲蓄起來,這是非常有道理的經驗啊!

十七、眼銳

計然曰:「窮莫易守,鈍莫廢常。」

【譯文】身處困境時,不要改變自己做人的準則;時機不成熟或未來臨時,不要放棄自己平常所堅持的志向。

範蠡按語:「清操潔白者,雖遭極窘,不可易志,變而為貪。銳志向上者,或因時鈍,不可自輟,失其所素。苟若變易初心,前功盡廢,惜哉。」

【譯文】一個品行端正、清廉的人,即使遭遇到極為窘困的境況,也不可改變自己做人的準則,變成一個貪愛財物的人。一個志向高遠、積極進取的人,如果碰到時機不利的情況,不可以自甘墜落,丟棄平時所堅持的志向。倘若改變自己最初的做人原則或志向,就會前功盡棄,這實在是很可惜的。

十八、防患

計然曰:「爭先憂者無憂,患預防者不患。」

【譯文】搶在他人之前憂慮即將發生的危險的人,在危險來臨之時就不會再產生憂慮;在危險未來臨之前,就已做好預防措施的人,等到危險降臨之時,也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

範蠡按語:「凡事當備其未來,則臨期不受其跼蹴。凡患當防其未然,則禍害不至於深重。若茫然無知則患大,坦然不備則事急。俗云:「未有水來先作壩」,此之謂也。

【譯文】凡事都應在它未發生之前做好準備,那麼,一旦發生就不會手足無措。但凡會遇到的危險,要在它未發生之前就做好預防措施,那麼,當危機發生時,所造成的損害必然是最輕的。如果對將要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那麼,本來可以避免或降低的損害就會擴大;如果明明知道卻不採取任何措施,任由其發生發展,呢麼,原來可從容面對的事情會顯得很急迫。俗語說:「洪水沒有來臨之前,就應築好堤壩」,就是這個道理。

十九、知市

計然曰:「漲跌先知,稱為慣手。壅通預識,可謂智人。」

【注釋】慣手:精通於某種技藝的內行、熟手。壅:堵塞。

【譯文】能預料貨價的升漲、跌落,這樣的人可以稱為內行。能想通別人想不通的、預見別人見不到的,這樣的人可以稱為智慧之人。

範蠡按語:「作牙作客,能料貨之行與不行,逆知價之長跌,而預有定見,是為真老成也。」

【譯文】不論是作為中間商,還是作為客商,能夠預料到貨物是暢銷還是滯銷,能夠預見貨價將要升漲還是跌落,從而提前有了確定的看法和相應的策略,這樣的人就是真正成熟的行家。

二十、巧損

計然曰:「益自損生。」

【譯文】利益總是從損害中來。

範蠡按語:「不遭離亂則不知艱苦,不經挫辱則不知退省。知艱苦者,競競於事,無有不工。知退省者,審而後行,無有不善。故淹獄者厭訟,墮險者怯登。與夫驟進初仕,拔奇吐異,恃己長而逞勝無己,直待堇菲折挫,然後緘默慎行。」

【譯文】一個人如果沒有遭遇過流離失所的境遇,就不會懂得生活的艱辛;如果沒有經歷過挫折與屈辱,那麼在遇事時就不會懂得退一步進行反思。一個人知道了生活的艱辛,才會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把每件事情都做好。一個人懂得了退讓和反思,對事情就會仔細考慮後再動手執行,那麼,所遇到的問題就會得到妥善解決。因此,曾有過牢獄之災的人,厭煩同人打官司;曾有過高山失足經歷的人,一說登山就會畏怯。然而,卻有些突然之間取得成功或初次進入仕途的人,他們行事追求出風頭,憑藉自己的長處在人前逞強好勝,直到受盡挫折後,才懂得要少說話,謹慎行事。

二十一、利誘

計然曰:「有勢主家,宜以心結。無錢牙儈,要在利予。」

【譯文】對於有勢力的人,應該用心來交往,培養彼此的感情。而對於沒有錢財的人,如中間商等,應該給他們點好處來結交。

範蠡按語:「宦家及豪傑經紀,錢入其手,難與角力,須推心置腹,隆施優遇,不可輕口亂言,彼此愈加公道報我。若貧窮窘迫之主,凡事相益扶持,有利於彼,使懷我恩我,事未必無濟也。」

【譯文】做官的人或者非常有錢有勢、豪爽傑出的經紀人,錢財一旦到了他們的手裡,就很難與他們進行抗衡,必須推心置腹地與他們結交,儘量地對他們加以優厚的待遇,不要輕易張口、胡亂說話,那麼對方也必定會平等、公道地來對待我。如果對方是貧窮、窘迫、困難的人,凡事應該扶助、支持他,為對方著想,給他好處,那麼他必然會懷念我的恩情,感激我的恩德,這對我必定會有好處的。

二十二、逐時

計然曰:「現銀強過不知機,守貨齊行多自誤。」

【譯文】收到現款比不知道把握機會強許多,守著貨物偏偏不肯出賣,最後往往把自己給耽誤了。

範蠡按語:「貨到地頭,終須要賣,若見現銀,勉強增價,過于堅執,或聽旁人搊族,錯過機會,遂致買寢貨閣,後悔無及,未免有失度無船之嘆。」

【注釋】搊:音chōu,琵琶彈奏的一種指法,用中指摳撮。

【譯文】貨物運到了要出賣的地方,終究必須賣出,如果有人肯出現金購買,賣主卻一定要加價,非常固執,或者聽信別人的意見,白白錯過大好機會,最後導致貨物擱置,後悔都來不及,這就像失去渡河良機之後無奈的感慨一樣。

二十三、交久

計然曰:「好客不欲頻換主,良牙安肯負初心。」

【譯文】好商人絕不會頻繁地更換交易夥伴、合作對象,高明的中間商無論如何不會辜負當初的交情。

範蠡按語:「交久而情愈篤,君子也。朝恩而夕寇讎,小人也。客既有扶持之心,主豈無報效之意。多有客陋舊主而美新東,昨張家而今李店,歲無定主,遂使效意不堅,欲其國土之報,難矣哉。」

【譯文】交往的時間越長久,相互間的交情就越深厚,這是正人君子的做法。剛剛受到別人的恩惠,但馬上就變成了敵人、仇家,這是小人的做法。客商既然有了扶助、支持的表示,那麼對方怎麼會沒有報答、效力的想法呢?許多商人往往貶低原來的合作夥伴,來讚美新夥伴,昨天才和張家為友,今天又與李家結盟,一年之間沒有固定的合作對象,那麼他的合作心意一定是不牢靠的,要讓他像忠誠的衛士一樣效力,太難了吧!

二十四、積恩

計然曰:「積恩則昌,積怨則亡。」

【譯文】廣泛地施恩於人會使自己的事業興旺發達,與人積怨則導致滅亡。

範蠡按語:「恩豈若竇禹鈞、馮商,博施濟眾,人所難能。但於隨事之間,方便語言,惠而不費,或見貧窘求貸,幫助總成,不為攔阻打破;見人錯路履險,指示平康;或規人免禍,俱不費力費錢,是即恩也。」

【譯文】積恩並非一定要像竇禹鈞、馮商那樣廣泛施捨、救濟眾人,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這樣做。其實恩情更多地體現在一些細微之事上:如在關鍵時刻說一兩句方便他人的話;給他人一些好處卻不收取費用;或者看見貧困窘迫的人乞求幫助時,挺身而出,助他達成所源,而不是從中攔阻或從中破壞;看見有人走錯路而身歷險境時,指點這個人走出困境;規勸他人使其免遭禍患。這些做法都不會損耗自己的財力,但卻於人有益,這就是施恩了。

二十五、懂行

計然曰:「不識莫買,在行莫去。」

【譯文】不清楚、不熟悉的貨物千萬不要購進;在一個行業做成行家後,不要輕易離去。

範蠡按語:「平昔生意,慣熟貨物,雖然利微,亦或遇而不遇,切不可輕易丟棄,改換生理。暴入別行,而貨物真假未必全識,價值低昂難以逆料,以致傾覆財本。然作客販貨官,固守本行為是。」

【譯文】平日做慣的生意,已經熟悉的貨物,儘管利潤很少,但不論有沒有機會,都不要輕易丟棄,而改作別的生意。突然轉入別的行業,對貨物的真假不一定能全部識別,對貨物價值的高低,也很難判斷或預測到,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將本錢全部賠光。由此可知,作為商人或販賣貨物的人,應當本分地從事自己熟悉的行業。

二十六、分權

計然曰:「合夥開行,擇能者是從。分頭管事,以值者可託。」

【譯文】合夥開辦商鋪、經營生意,應該選擇最有能力的人來領導。者是從。適當分工、各司其職,應該選擇最合適的人來擔當。

範蠡按語:「一行若有數人合夥,客當擇其殷厚者託之本,能事者託之鬻,他日分夥相投亦如是也。輪寶如同打劫,獨任尚顧門風。毋論兄弟叔侄,合夥共開一行,若輪流管年管事,各要顧己賺錢,不肯推讓牙用,妄施本文,知客再來,落於誰手?與其獨自開行,尚圖下年,百凡寬讓,以顧門面也。」

【注釋】鬻:音yù,意指賣。

【譯文】數人合夥開辦商鋪的,應該選擇其中最有實力的人來託付本錢,選擇最有能力的人來託付大小事務,即使將來大家分夥時,也應該這樣辦。無論是兄弟還是叔侄,合夥開辦一個店鋪,如果按年頭來輪流管事,呢麼每個人都只想著為自己賺錢,不會為大家盡心盡力,不會設法與中間人、顧客打好交道,隨意地籤合約,熟客再來,也不知道輪到誰管事了。這樣看來,如果合夥採取輪流管事,還不如獨自開設店鋪,這樣還能顧及下一年的生意,凡事都能寬厚、禮讓,顧及自己的商譽和信用。

二十七、盡才

計然曰:「隨才而授,不失。量力而行,少愆。」

【譯文】根據別人的能力和才幹,授予他適當的事情,則不會失敗。根據他人和自己的實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擇不會犯下過多的錯誤。

【注釋】愆:錯過,過失,耽誤。

範蠡按語:「客貨投牙,資本託夥,先察其為人,能幹力練何如。寧可大才而小使,不可小才而大用。才不稱事,必至喪敗。力不任重,必至傾倒。家用價僕之徒,亦必因才器使,庶無廢格不治之事也。」

【譯文】客商把貨物交給中間人,把資本託付給合伙人,要事先觀察他們的為人處事,看他們的能力磨練到何種程度,寧可大材小用,也不可以把小材大用了。將有能力的人放到簡單的工作上不會有過多壞處,但把沒有能力的人放到複雜的工作上,他就無法勝任,這必然導致錢財喪失、生意失敗。家僕、傭人之類,也要根據他們的能力來使用,讓他們做能力之外的事情,只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 免責聲明: 本號發布圖文大多精摘自網絡公開內容,這些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研討、參考之用,不一定代表本號意見,亦不一定完全正確,請客觀思考,不盲從,不排斥。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源自網絡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千古奇文《官諱經》:字字千金,揭露「為官秘要」!

《做人經》句句經典

《留侯論》奇文欣賞(朗讀)

千古奇書《權謀殘卷》

《禍福篇》:禍福由天,生死看淡

相關焦點

  • 「商聖」範蠡 的財富「散聚」之道
    範蠡(公元前536-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他出身貧寒,但胸藏韜略,助越王成就霸業後,在舉國歡慶之時急流勇退,泛舟五湖。
  • 看看古代的經商必備《計然之策》怎麼說
    其實老祖宗早就有歷經實踐檢驗的成熟經商之道,讓我們還原此次事件經過,再看看古代的經商必備「計然之策」怎麼說……一、事件還原4月下旬,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全國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要求摩託車、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佩戴安全頭盔,於6月1日後全國交警開始嚴查
  • 公司人 · 第2期 蘇怡:計然人生
    計然學派的創始人叫計然,一般人不認識他,但是認識他的徒弟,叫範蠡,就是功成名就之後,攜美人西施歸隱江湖悶頭大發財的那位兄弟。範蠡根據老師的語錄,加以整理歸納之後,寫了一部《計然七策》,可以算作是中國商戰教科書的鼻祖。
  • 歷史上留下來一本奇書,打仗必贏經商必富,比孫子兵法還厲害
    喜好遊山逛水,南遊越國時收越國大夫範蠡為徒。授範蠡七計。範蠡輔佐越王勾踐用其五計而滅吳國。計然,外表貌似平庸,愚鈍,但自小非常好學,同攬群書,就像人們常說的,大智若愚,經常觀察學習大自然,善於從事物剛開始發生露出倪端時,就能知道事物的發展規律,知道別人的想法。因他品性剛直而不看主動遊說自薦與諸侯,所以儘管才關當事,卻不為天下人知道,所以稱作計然。
  • 梁紀委:神交範蠡
    文種向勾踐進伐吳九術:「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財幣,以遺其君;三曰貴糴粟槁,以空其邦;四曰遺之好美,以為勞其志;五曰遺之巧匠,使起宮室高臺,盡其財,疲其力;六曰遺其諛臣,使之易伐;七曰疆其諫臣,使之自殺;八曰邦家富而備器;九曰堅厲甲兵,以承其弊。」此舉,是滅吳的最厲害之策。
  • 與時逐而不責於人,​乃乘扁舟浮於江湖 張文江先生講範蠡
    乃用範蠡、計然。 講範蠡,首先就帶出了一個計然。一般讀過書的人都知道範蠡,然而知道計然的很少。如果問計然是誰,我敢說十個人中有九個答不上來。其實計然的重要性絕對不在範蠡之下,知道範蠡要知道計然,就好像我們知道沃倫·巴菲特之外,還要知道他的老師班傑明·格雷厄姆。
  • 範蠡:人生沒有絕對完美
    範蠡:人生沒有絕對完美 2013年02月25日 15:39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諸葛亮沒做到的,範蠡做到了,復仇雪恥,幫主公富國強兵;韓信沒做到的,他做到了,當自己功成名就時,掛冠而去,誰也擋不住;老師計然沒做到的,他做到了,經商幾年,積蓄家財數萬;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沒做到的,他做到了,二次入相,三年後再次離開政壇,瀟灑而去;李白沒做到的,他做到了,二次下海經商,而且成為巨富;在商場上,連當今李嘉誠沒做到的,他都做到了,散盡一生所有錢財,赤條條讓財富歸零。
  • 我認為古代戰國時期範蠡的傳奇一生,徹底闡明了活得通透的含義
    具體我總結歸納範蠡的一生,表現在其活的通透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年少聰明,偶遇名師。我個人認為如果他從小不愛讀書學習,沒有名師指點,長大後,如何能夠成為越國的大夫,上將軍?著名商人?得到這些頭銜後又如何能夠勝任呢?(有史學家論證:範蠡的老師是計然,計然受業於老子)。 二、結交好友,受益良多。傳說範蠡和楚國名士文種是好友。
  • 範蠡與西施的古裝愛情電視劇《浣溪沙》
    範蠡與西施的古裝愛情電視劇《浣溪沙》 《浣溪沙》主要講述吳國勾踐臥薪嘗膽,重用範蠡、文種復國爭霸,以及西施和範蠡愛情故事。由高翊浚執導,佟麗婭(飾 西施)、韓庚(飾 範蠡)、何潤東(飾 夫差)、陳都靈(飾 鄭旦)主演的電視劇。
  • 範蠡不僅政治能力很強,在經商方面,也很厲害
    他也是一個經商的奇才。用自己的能力,為自己創造了無盡的財富,他就是範蠡。範蠡他所在的春秋時期可以說是比較混亂的,所以說那個時期各個國家之間也是經常都會發生爭鬥。想要互相爭奪來強大自己,而在那個時候,範蠡也在這個過程當中,在尋找值得自己輔佐的人。我們都知道當時的吳國和越國兩國的爭鬥是非常的多的。
  • 商聖範蠡做生意到底多厲害,看他3個經商小故事就懂了(開智慧)
    範蠡被稱為商聖,他在商業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因此還被尊為我國民間四大財神之一,被尊為文財神。範蠡做生意到底有多厲害,下面三個他經商的小故事就可見一斑。範蠡幫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之後,官拜上將軍,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範蠡並沒有被名利衝昏了頭腦。
  • 《最會做職業規劃的歷史名人》第二季:範蠡為何能成為人生贏家?
    今天要盤點的這位擅長做職業規劃的歷史名人是:範蠡。範蠡何許人也?也許一下子你想不起來。但如果向陽君提到西施的話……呵呵,沒錯,傳說中西施伴隨範蠡泛舟五湖,傳出愛情佳話。在很多人眼中,他們就是美女配英雄。當然這很可能是後世文人的美化,真實歷史已無法考證。這不是本文重點,重點是範蠡的身上有太多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地方。
  • 初五迎財神:文財神範蠡的故事
    下面我們就一起走近範蠡,了解一代商聖的傳奇人生與其行於道而高於技的商道理念。德為立身圖強之本範蠡生於公元前536年,楚國宛地三戶人,幼時家境貧寒,但範蠡從小就酷愛讀書,十幾歲就學富五車,更難得的還不是其淵博的學識,而是他獨到的思維見解,可迅速洞察事物本質,寵辱不驚,泰然處事的能力。
  • 商聖範蠡的經商智慧——三謀(詳細講解,值得收藏)
    的「三謀」 之大商方略。在範蠡的經營策略中,這「三謀」具體包括:人謀、事謀、物謀。一、人謀所謂人謀,主要是解決商業團隊的頂層設計問題。如果你的目標是做一名小商,那麼自己幹或夫妻二人頂上去就可以;如果你想成為大商,就必須懂得人謀之策。
  • 浙江富陽驚現範蠡家譜-範蠡-浙江在線-旅遊頻道
    史載範蠡「滅吳後,離越浮海到齊,稱鴟夷子皮。到陶(今山東定陶西北),改稱陶朱公,以經商成為巨富。」據傳,滅吳後範蠡輾轉來到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帶領兒子和門徒在海邊結廬而居。戮力墾荒耕作,兼營副業並經商,沒有幾年,就積累了數千萬家產。他仗義疏財,施善鄉梓,其賢明能幹被齊人賞識,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