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富陽驚現範蠡家譜-範蠡-浙江在線-旅遊頻道

2020-12-17 浙江在線

西施故裡旅遊區內的範蠡祠

  國慶節前,浙江諸暨西施故裡旅遊區迎來了一家四代身份頗為特殊的客人。此中帶頭者忻方寶,年紀已有七旬,為這家人的祖父,緊隨其後的是他的兒子、孫子和重孫女。一家人一入景區,無意觀賞沿途的景觀,而是徑直來到了金雞山下的範蠡祠。

  一進祠門,陶朱公正穩坐中堂,忻方寶立即神情肅穆地示意隨行的小輩下跪膜拜:「這是我們家的祖宗,你們可要看仔細了。」

  原來,他們是陶朱公後人,到諸暨範蠡祠尋根來了。據了解,這家人現居富陽。「家譜記載,我們忻姓人是範蠡的後代,全國各地共6萬多人。富陽忻姓人是寧波天台東錢湖的分支,現在共18戶78個忻姓人。」

  千古絕唱留下傳說種種

  範蠡(公元前536-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我市薴蘿村,天生麗質,有「沉魚」之貌。這倆人,一個是亂世英才,一個是絕代佳人。他們在吳越爭霸歷史背景下演繹的一段愛情故事可謂是千古絕唱。此中最具爭議的就是他倆最後的歸宿,因為正史野史裡有著各種版本,以致於後世文人史家猜測頗多。

  史載範蠡「滅吳後,離越浮海到齊,稱鴟夷子皮。到陶(今山東定陶西北),改稱陶朱公,以經商成為巨富。」據傳,滅吳後範蠡輾轉來到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帶領兒子和門徒在海邊結廬而居。戮力墾荒耕作,兼營副業並經商,沒有幾年,就積累了數千萬家產。他仗義疏財,施善鄉梓,其賢明能幹被齊人賞識,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可是三年後,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一身布衣的他第三次遷徙至陶(今山東定陶西北),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陶地東鄰齊、魯;西接秦、鄭;北通晉、燕;南連楚、越。)的最佳經商之地,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巨富,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即為我國儒商之鼻祖。

  至於西施,其結局說法就多了。此中最有名的,一為西施隨範蠢隱居說。東漢袁康《越絕書》記載,吳亡後,「西施復歸範蠢,同泛五湖而去。」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也有類似說法,以為西施原是範蠡的情人或妻子,吳國覆亡後,範蠡帶著西施隱居起來。李白《西施》詩:「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也認為西施跟隨範蠡隱居。二為被越王沉江說。《墨子?親士》說:「是故比幹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這句話把西施是被沉於水中解釋為是因為她的美麗。《吳越春秋?逸篇》也說:「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而終。」這裡的「浮」字也是「沉」的意思。「鴟夷」,就是皮囊。意即西施在吳越爭鬥中,被越王利用,「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得意後,就把西施裝在袋內沉入江底。

  最叫後學史家稱奇的是,以嚴肅信實著稱的《史記》中,在《越王勾踐世家》與《貨殖列傳》都提到了範蠡,但沒有述及西施,更不用說記述她和範蠡有什麼關係。司馬遷為什麼對這個在當時政治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的女人隻字未提,一代佳人西施的結局到底如何?這個千古之謎尚待進一步探索。

  一篇文章引來各方關注

  現在,來西施故裡諸暨旅遊的人,大多衝著西施來的。大多會關心地問相同的一個問題:西施幫助越國滅了吳國之後,最終去了哪裡?她如果真的和範蠡泛五湖而去,那又會去哪裡?

  諸暨西施研究會的阮箏女士,研究了好多年的西施文化。就文化研究而言,她比較傾向於「西施沉江說」,但從個人情感上說,她更喜歡「西施範蠡泛湖而去」一說。這也正是大多數人對西施的一個美好願景,雖然要說佐證,史學上尚未有確切的證據,但是民間流傳的很多故事,使得這一說法看起來也絕非「空穴來風。」

  諸暨旅遊局就曾得到了兩個令人激動的線索,一為前幾年,有個全省的財政工作會議在諸暨召開,與會的一個領導說道,範蠡是位財神,據說後來到了某個地方隱居,改姓為「忻」——忻,顧名思義就是心中有斤兩的意思,「按現在的說法就是會做生意」。還有一個是,早幾年,國家級景區五洩風景區入口有個地方招商引資。一個老總過來,他說他姓忻,是西施的後代,在寧波老家還有家譜記載的。就是這兩個線索,使得不少人研究西施範蠡的人揣度範蠡在去北方前,大約在我們南方隱居了一段時日。

  年初,諸暨幾位學者開始編《西施薴蘿志》,打算出一本完整版的西施傳。該市旅遊局負責人便提出了這個疑問:是不是去按圖索驥尋訪一下西施範蠡後人的足跡?西施的後人會不會就姓「忻」?為弄清這個問題,該負責人還特地和那幾位學者去寧波,做了一番考證。在寧波東錢湖陶公村一帶,他們聽到了這樣一個傳說:越國大夫範蠡幫助勾踐興越滅吳後,越王開始殘殺功臣,範蠡便與西施一起泛五湖而去,出逃到了浙東,在知道了文種的遭遇後,乃改名為陶朱公(陶朱,即逃誅也),與西施一起在現在東錢湖的一個小山上,男釣(魚)女織,安居了下來。

  後人為了紀念範蠡,就把範蠡(陶朱公)曾經住過的小山,稱為陶公山(島)——因為此山實際上伸到東錢湖裡的一個山岬,形似半島,故謂之,把傳說範蠡經常釣魚的石臺,稱為陶公釣磯,現在就成了東錢湖十景之一。範蠡到了這裡後,致力於商貿經營,不久就成為富甲一方的大財主。如今,寧波人還愛把範蠡當做是寧波儒商文化最早的代表人物。

  這是傳說令大家十分興奮。因為這個傳說中的一切還是蠻契合此後歷史記載的範蠡。比如,範蠡著了全國第一部養魚經(應該是他退隱後才寫的),東錢湖有養魚的條件,況且陶公村人早些年也是以養魚為生。而陶公村這個地名,似乎也可以佐證這一說法,因為範蠡晚年自號陶朱公。學者們通過走訪得知,村裡大部分人都姓忻,有的說自己就是西施和範蠡的後代,也有人說忻姓人之前是從福建或者河南那邊遷移過來的。於是,有學者大膽設想:會不會西施和範蠡曾到過福建或者河南,其忻姓後代又遷回先祖曾經待過的東錢湖一帶?遺憾的是,這次尋訪,他們沒有看到碑記以及家譜之類的文獻資料。

  為求證這一說法,查找更多的史料,今年7至8月,諸暨市旅遊局通過《都市快報》和《諸暨日報》先後刊發《範蠡歸隱地又有新說》一文,把大家在寧波之行的一些發現和疑問告訴了讀者。文章刊出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富陽日報社一名熱心記者董廣生打電話到諸暨市旅遊局,說富陽市萬市村聚居著一些忻姓人,他們自稱是範蠡後代,還有家譜為證。

  範改「忻」姓

  接到富陽市有忻姓人的電話後,諸暨旅遊局相關負責人於9月上旬又專程趕到富陽一探究竟。在富陽萬市村,他們看到了7本忻姓人的家譜,其序言中提到:「範蠡滅吳後,隱居四明東田湖,取名陶公山,自號陶朱公,改姓為忻,至今寧波忻氏獨盛……」,家譜中還繪有先祖範蠡的畫像。家譜中記載的東田湖就是寧波東錢湖,亦稱東鈿湖。只是,忻姓人是否為範蠡和西施共同的後代,家譜中無記載

  西施與範蠡送元寶

  當天,萬市村接待旅遊局負責人的就是忻方寶老人。據他介紹,寧波天台忻姓人很多,1995年重修家譜,他帶著孫子一起去參與,熱鬧了3天。至於為什麼範蠡的後代改姓為「忻」?年青時他也詢問過家中的長輩。有兩種說法至今流傳:一種是顧名思義,就是心中有斤兩、很會做生意的意思,因為範蠡以經商成為巨富;第二種說法是,範蠡起了歸隱之念後,一個人在屋內踱步沉思,看到院子裡正在歡笑嘻鬧不知憂愁的孩子,頓時想起一個「忻」字(古同「欣」),改姓為「忻」,是希望家族欣欣向榮之意。

  諸暨旅遊局富陽之行也激發了忻方寶老人的尋祖之情,長假前,他特意帶著兒子、孫子和重孫女專程來到我市西施故裡旅遊區,參觀範蠡祠。他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祖先雕像,感受歲月滄桑,範蠡曾經創立的豐功偉績贊令老人一家嘆不已,十分自豪。

  老人說,現富陽「忻」姓只有78人,他們承先祖陶朱公善於經商的才智,有12人在經商辦廠。忻方寶老人的兒子和孫子都自辦企業,兒子忻黎明現第二次當選為富陽市人大代表。忻黎明在先祖的石像前盟誓:「作為忻家後人,一定學習先祖範蠡誠信經營的商道理念和能進能退的大家風範,為社會多作貢獻。」

  諸暨遊局的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雖然,目前無法證實範蠡後人為西施範蠡共同的後代,但是諸暨對忻姓人的尋訪和「忻姓祖孫」的來諸尋根,對豐富西施文化,研究西施範蠡的最後歸處還是有著很大的價值。今後,該局還將進一步加強與寧波富陽等地的交流與合作,豐富西施故裡古越文化的內涵,做好文化與旅遊結合的文章,提升西施故裡的知名度。

  連結:西施故裡旅遊區――範蠡祠範蠡祠作為西施故裡旅遊區五大景點之一。主要以範蠡軍事政治才能和商業才能及生平業績為主要展示內容、以其它相關人文故事為襯託。全部建築由範蠡祠及財神廟、魁星閣、三星廟(暫用名)等相關建築組成,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60平方米,正殿內塑高3.5米範蠡全身銅像一座,銅像背後牆面用木條仿竹簡形式,再現《史記》中記載範蠡故事的精彩篇章,所有立柱均鑲嵌楹聯。殿外左右兩側建長廊兩條,陳列與範蠡生平業績相關的詩碑,並以彩繪壁畫等形式,生動介紹範蠡卓越的軍事、政治和經商才能。其它輔建築依相應位置而建,錯落有致,相關塑像如:比幹、趙公明、關公及福、祿、壽三星均以民間傳說的形象為依據,或坐或立,神態各異。範蠡祠共有塑像8座,除範蠡全身銅像外,其餘均採取民間傳統的貼金彩繪相結合的形式。範蠡祠面西南背靠金雞山,氣勢恢宏,採用清代民間建築風格,黛瓦粉牆,古樸典雅。主要建築除「魁星閣」外,屋架及相應構件均從民間整體購買,各種木雕構件琳琅滿目,精彩非常,充分展示了江南民間建築藝術特色。

相關焦點

  • 梁紀委:神交範蠡
    (範蠡) 範蠡雖然出身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相識、相交甚深。範蠡從政之前,他的行為舉止放蕩不羈,人性率真,頗有道家風範,但他並非頹廢,不是悲觀主義者,在內心,範蠡還是有治國平天下的宏大志向的。他的思想特徵,可稱儒道互補或外道內儒。筆者與範蠡神交已久,穿越歷史的陰霾,學習他身上奔騰不息的生命精神:不斷進取的奮鬥精神;健全的人格精神;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真誠經商、智慧經商的精神;回報社會的無私精神。
  • 夫差與西施的故事:西施愛夫差還是原夫君範蠡
    西施,名夷光,越國人,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父親以在薴蘿山上砍柴為生。薴蘿山下有東、西兩個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為村子裡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稱謂,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美人計」的具體導演是春秋末年越國大夫範蠡。範蠡曾隨越王勾踐到吳國做人質3年,深知吳王夫差的致命弱點。針對吳王夫差好色的特點,範蠡便策劃實施了「美人計」。範蠡按照越王勾踐的要求,在民間尋覓美女。擔任這個歷史重要任務的美女,不僅要美麗過人,而且要膽量過人,要機智過人。經過千挑萬選,範蠡選定了西施和鄭旦。
  • 【薦讀】一代商聖「範蠡」
    國亂顯忠臣,很多越國大臣在越國戰敗後另投他處或叛離投吳,而範蠡與文種對越王不離不棄,因此得到勾踐的重用,範蠡更自願隨勾踐赴吳國為奴。吳王夫差知道範蠡是個大才,幾次勸範蠡離開勾踐,封賜顯爵,範蠡不為所動。為奴的三年時間裡,範蠡同勾踐夫妻一起耕作勞動,粗食、臥薪,並且不忘和勾踐的君臣之別,時刻敬主、護主,三年如一,不離不棄,讓吳王即讚許又羨慕。
  • 《百問百答說範蠡》39:​桿秤、升鬥、手語是範蠡發明的嗎
    南陽籍在京文化學者夏廷獻先生,自1992年開始研究範蠡,先後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報刊發表系列文章。1994年7月在《新劇本》發表六幕歷史劇本《商聖範蠡》,是把範蠡冠以「商聖「頭銜的第一人。    《百問百答說範蠡》是夏先生1992至2018年研究成果的匯集。該書分條析理,旁徵博引,古為今用,對我們全面了解範蠡文化大有裨益。
  • 鑑追篇(五) 範蠡與子胥
    越王勾踐的重臣範蠡和吳王夫差的得力助手伍子胥,都具有戰略家的眼光、外交家的才能,都是治國能臣,然而由於他們遇到的君主不同,命運也天壤之別。 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被圍困於會稽山,是範蠡和大夫文種幫他解了圍。之後,臥薪嘗膽,不忘國恥,《越王勾踐世家》中說勾踐從此「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採,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
  • 範蠡與西施的古裝愛情電視劇《浣溪沙》
    範蠡與西施的古裝愛情電視劇《浣溪沙》 《浣溪沙》主要講述吳國勾踐臥薪嘗膽,重用範蠡、文種復國爭霸,以及西施和範蠡愛情故事。由高翊浚執導,佟麗婭(飾 西施)、韓庚(飾 範蠡)、何潤東(飾 夫差)、陳都靈(飾 鄭旦)主演的電視劇。
  • 範蠡:人生沒有絕對完美
    範蠡:人生沒有絕對完美 2013年02月25日 15:39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諸葛亮沒做到的,範蠡做到了,復仇雪恥,幫主公富國強兵;韓信沒做到的,他做到了,當自己功成名就時,掛冠而去,誰也擋不住;老師計然沒做到的,他做到了,經商幾年,積蓄家財數萬;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沒做到的,他做到了,二次入相,三年後再次離開政壇,瀟灑而去;李白沒做到的,他做到了,二次下海經商,而且成為巨富;在商場上,連當今李嘉誠沒做到的,他都做到了,散盡一生所有錢財,赤條條讓財富歸零。
  • 初五迎財神:文財神範蠡的故事
    國亂顯忠臣,很多越國大臣在越國戰敗後另投他處或叛離投吳,而範蠡與文種對越王不離不棄,因此得到勾踐的重用,範蠡更自願隨勾踐赴吳國為奴。吳王夫差知道範蠡是個大才,幾次勸範蠡離開勾踐,封賜顯爵,範蠡不為所動。為奴的三年時間裡,範蠡同勾踐夫妻一起耕作勞動,粗食、臥薪,並且不忘和勾踐的君臣之別,時刻敬主、護主,三年如一,不離不棄,讓吳王即讚許又羨慕。
  • 與其說越王勾踐破釜沉舟,不如說範蠡破釜沉舟
    這其中範蠡的存在、範蠡的犧牲是越王勾踐復國的重要原因,那個影響中國歷史幾千年的美人西施犧牲了自己。勾踐臥薪嘗膽,受胯下之辱吳國吞併越國後,勾踐成了俘虜,但是這期間勾踐是飽受人間百苦,一個帝王為了自己國家的百姓,為了報仇,為了那在吳國受到了屈辱忍氣吞聲,臥薪嘗膽。無時無刻都在想著自己的復國大業。
  • 「商聖」範蠡 的財富「散聚」之道
    範蠡對待僱工也十分慷慨、親和,遇到災年減產,就減免地租,同時,開粥場賑濟災民。 在年初時與農民、商人籤訂的商品收購合約,到年底如果商品價格上漲,範蠡按照市場現價收購,如果價格下跌,就嚴格履行合約價格。這樣做讓他擁有了大量優質穩定的合作夥伴,使總成本及風險降低很多。 一次,範蠡遭遇了資金危機,他向一個富戶借了些錢做周轉。
  • 範蠡不僅政治能力很強,在經商方面,也很厲害
    用自己的能力,為自己創造了無盡的財富,他就是範蠡。範蠡他所在的春秋時期可以說是比較混亂的,所以說那個時期各個國家之間也是經常都會發生爭鬥。想要互相爭奪來強大自己,而在那個時候,範蠡也在這個過程當中,在尋找值得自己輔佐的人。我們都知道當時的吳國和越國兩國的爭鬥是非常的多的。
  • 西施,夫差,範蠡之間的情緣,西施捧心為何故
    還是因為西施不愛夫差,愛的是範蠡,這個為人臣子之人,只能在夫差倒下之後才能帶著西施一起去過生活。小編認為這是一個陰謀下的卑微的愛情,範蠡的愛太無私了,有誰能夠忍受自己的愛人在別人的懷中歡聲笑語,笑臉相迎,但是範蠡他賭不起,不敢直接帶著西施走,可悲可嘆。那麼先來說說西施這美人,西施在其村子裡是出了名的美人,還好是有人看著她長大的,要不會以為是哪一個妖魔的化身。
  • 範蠡與西施果真善終嗎?「泛舟太湖」可能並不是真的
    當時,範蠡是越王勾踐的將軍,幫助勾踐打敗了吳國。而到了勝利的時候,範蠡卻決定辭去所有的榮華富貴,帶著自己最心愛的女人西施隱姓埋名,泛舟太湖之上,算是落得了平安。而另一個幫助越王勾踐復仇的大臣文種,最後卻落得了個「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真是令人唏噓。
  • 南陽理工學院與河南省範蠡文化研究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發展網迅 2020年12月29日,南陽理工學院與河南省範蠡文化研究院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校中込會館第一會議室舉行。籤約儀式由南陽理工學院副校長肖澤昌主持,校長安士偉教授、範蠡商學院黨委書記張良同志、院長吳戰勇教授、黨政辦公室副主任馬俊、校地合作管理與服務中心副主任楊懷坦以及範蠡商學院的教師代表出席會議。南陽理工學院校長安士偉教授在致辭中指出,本次戰略合作協議籤約,是南陽理工學院傳承範蠡商業思想的一項重要舉措,雙方將圍繞範蠡文化研究、協同產業開發、創新創業發展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 趙公明、關公、比幹、範蠡、管仲等都是財神爺,我們該拜哪個?
    四、名副其實的「財神」範蠡。與比幹一樣範蠡也是「文財神」之一,可是與比幹不同的是,範蠡不僅是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同時他又是一位生財有道的大商人,實業家。範蠡雖出生在窮苦人家,但他從小聰明睿智,長大後更是文韜武略無所不精。
  • 第七屆臺灣·浙江文化節臺北亮相 雅韻新唱兩岸情
    第七屆臺灣·浙江文化節臺北亮相 雅韻新唱兩岸情 2013年05月03日 08:28 來源:浙江日報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道商範蠡,人的一生,年輕時看遠,中年時看透,老年時看淡
    範蠡被後人視為商業聖人和財神。範蠡是道教「入世致太平,出世求成仙」的德行之禮。「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這是李白寫給範蠡的兩句詩。 公元前526年,春秋戰國楚國宛地出生了一個男嬰,這就是後來的範蠡。範蠡出生不久,父母相繼去世,由兄妹撫養長大。範蠡雖然年輕,卻是一位著名的學者。但他的行為很奇怪,經常假裝瘋了,「又瘋又傻」,經常一個人做一些奇怪的事。
  • 範蠡這樣說勾踐,多少有些過分
    範蠡為了給自己開脫,為何要拉上所有人給他墊背。今天小編就要聊聊越王勾踐「長頸鳥喙」的形象,是否是範蠡別有用心。「長頸鳥喙」的由來這句話最早見於太史公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出自勾踐的頭號大謀士範蠡之口。
  • 四大美女:西施和範蠡的愛情故事,留下的只是美麗的傳說
    赦免勾踐的罪行,為表示臣服,越王勾踐在範蠡陪同下到吳國為奴。俗話說有點能使鬼推磨,伯嚭在美女和金錢的刺激下,極力的為勾踐說好話,最終夫差赦免了勾踐,撤軍回國。越王勾踐在吳國,老老實實地為夫差幹苦力活,甚至還有嚐糞問疾,丟盡了一國之君的顏面,只為能夠贏得了夫差信任,早日回到故國。三年後,夫差赦免勾踐、範蠡。回國後,勾踐下定決心打敗吳國,報仇雪恥。
  • 計然七策——範蠡經商之道
    後來範蠡成了中國商人的祖師爺陶朱公。看來,範蠡經商而富有,與用計然之「策」有很大關係。那麼,計然之策講的是什麼呢?範蠡按語:「人不處財,心不久交,徒以面情相覿,語言相奉,而不識其忠誠奸詐,嗜利苟且,必須試之以財帛,處之於患難,然後其人其心則詳知矣。」【注釋】覿:音dí。見,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