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曰:「吳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沈,其美也。」自古至今,以女色亡國者,世皆罪於女,惟西子例外,無人將其比之妹喜、妲己、褒姒之流,是西子之幸,或三女之不幸?」
人們對現實不滿的時候,總是喜歡虛構很多美麗的傳說出來,以此寄託心中那份美好的願望。或許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或許是某個真實事件的誇大和渲染,又或許僅僅是人們心中的那份美好的寄託罷了。
歷史看著是有跡可循,但是也離我們很遙遠,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憑藉一些蛛絲馬跡去推斷,卻是無法還原當時真實的畫面。範蠡與西施的愛情故事就是如此。
西施,子姓施氏,本名施夷光,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國句無薴蘿村(今浙江省紹興市諸暨薴蘿村),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
公元前494年,越國攻打吳國,越國戰敗,被迫向吳國求和請降。越王勾踐為了能夠活命,讓文種給吳國的太宰伯嚭獻上了美女寶物,希望伯嚭能在在夫差面前給越國說好話。赦免勾踐的罪行,為表示臣服,越王勾踐在範蠡陪同下到吳國為奴。
俗話說有點能使鬼推磨,伯嚭在美女和金錢的刺激下,極力的為勾踐說好話,最終夫差赦免了勾踐,撤軍回國。
越王勾踐在吳國,老老實實地為夫差幹苦力活,甚至還有嚐糞問疾,丟盡了一國之君的顏面,只為能夠贏得了夫差信任,早日回到故國。三年後,夫差赦免勾踐、範蠡。
回國後,勾踐下定決心打敗吳國,報仇雪恥。範蠡、文種等人出了不少主意,其中一個計謀就是給夫差送美女,以此消磨他的意志,然後再找機會進行報仇。制定計策後,範蠡、文種開始在民間物色各種美女。
範蠡聽說在越國句無薴蘿村有位美麗的姑娘,相貌極美,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吸引,看得發呆,都忘了遊泳,「撲騰」一聲沉進了水底。於是就去看看是否真的如傳說中那般驚為天人,當範蠡第一次見到西施,深深地被他的容貌所吸引。
範蠡沒有忘記他的使命,為越王獻上「美人計」,希望找一名貌美聰慧的越國女子,進賢給吳王,魅惑吳王,協助越王成就復國大計。這一刻他堅信西施就是他要找的那個美女,那個能讓吳王沉迷而無法自拔的美女。
西施被選中之後,又範蠡安排專人教授西施練習歌舞。這一練就是三年,在這三年中,範蠡和西施多次的接觸,慢慢的相互吸引著,西施也深深地愛上了範蠡。但是為了復仇,範蠡多次壓抑心中的想法。
西施經過整整三年勤學苦練,從一個普通的農家女變成能歌善舞,風情萬種的女子。在送西施去吳國的路上,範蠡不在壓抑自己的情感,向西施傾訴自己的相思之情。此時的西施也只能相顧無言,唯有兩行苦淚不停地往下流。
在家仇國恨之間,他們選擇了為國效力,把個人情感放一邊。範蠡親手把自己心愛的人,送到仇人的身邊;西施為了所謂的大義,犧牲了自己的愛情,為他人強顏歡笑。他們的褲子有自己知道。
勾踐、範蠡的忍辱負重,甚至忍心送出自己國家的女子。以這些女子的屈辱和身體,換取越國東山再起的機會。這種手段確實是很高明也很有效的,然而,不免過於自私、卑鄙。
吳王在得到西施後,沉迷於西施的美色無法自拔,慢慢的不再理朝政,疏遠了與伍子胥的關係。再加上吳王本身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不斷的對齊國、晉國用兵,大大的損耗了吳國的兵力和國庫。越國則趁此機會大力的發展,實力不斷增強。
越王臥薪嘗膽、勵精圖治,十年的休養生息國富兵強了;反觀吳國,吳王懈怠朝政,疏遠忠臣,窮兵黷武,則是逐步走向衰弱。
公元前473年,越國滅掉吳國,被圍困在聖胥山的夫差走投無路,揮劍自刎。
至於西施的結局則有很多個版本。
《東周列國志》說西施是被越王勾踐的夫人殺死的,越王夫人以為西施是「亡國之物,留之作甚」。 就讓手下把西施誘出,綁上大石沉進江中。
還有民間傳說,西施是被憤怒的吳國百姓殺死的。吳國滅亡後,百姓們遷怒於西施,以為是這個越國來的狐狸精勾引吳王,導致吳國滅亡的。
還有傳說,在越過取得伐吳勝利後,範蠡歸隱江湖。與西施浪跡天涯,做了神仙眷侶。
至於是什麼樣的結局,我更願意相信是:範蠡歸隱江湖,與西施浪跡天涯,做了神仙眷侶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唔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