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小時定律」是個坑,沒有思維模型你所有努力可能都是白費勁?

2021-03-02 重構零售實驗室

混沌大學創始人李善友老師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這個世界上只有0.01%的人能夠成為厲害的人,而99.99%都不太厲害。決定性的差別在於你是否掌握了學習背後的道理,你是否擁有更高級的思維模型。」他還指出,當今時代終身學習成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

股神巴菲特的合伙人,93歲的查理·芒格就說過:「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每天讀書的——沒有,一個都沒有。沃倫·巴菲特就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他還說,人類只有發明了發明的方法之後才能快速發展,我們只有學習了學習的方法之後才能成為高手。

大家都知道一個很著名的理論叫做「一萬小時定律」,該理論認為一萬小時的練習能讓普通人變成專家和大師。李善友老師也曾深信這個道理,但是他發現他打牌早超過了一萬小時,為什麼還不是大師?直到他讀到了一本《刻意練習》,這個困惑終於解開了。

《刻意練習》這本書告訴大家,「一萬小時定律」的背後有著巨大的缺陷——長時間的反覆練習並不必然導向成功,甚至有可能把你練廢。

為什麼努力重複練習並不一定進步?

低水平的重複練習確實能帶來熟練的技能,但同時會讓人沉湎於技能帶來的自滿中,不再進步,不再思考,甚至變得麻木。研究表明,一旦動作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即使再多練幾年,也不會有什麼進步

經驗會讓你掉進不思進取的舒適區,卻並不能讓你成為更優秀的人。

專業選手和業餘選手之間的本質區別,並不在於掌握技能的熟練程度,而在於是否掌握了套路。

作家萬維鋼在他的著作《萬萬沒想到》裡就有這樣一句話:對腦力工作者來說,水平高低在於掌握的套路的多少。

什麼是套路?人們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絕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隨意的動作,它們大都具有某種「結構」,這些結構就是套路,這種結構就能產生思維模型。

我們的人生一定要不斷衝出技能的舒適區,跳入更有挑戰的伸展區。要建立自己認知世界的結構,要不斷追問事物背後的道理,而不要做舒適區裡炫技的小猴子。

所以,刻意練習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發現或創建事物背後的方法論。大師查理·芒格稱它為思維模型。芒格說,他一生總結了100多個思維模型,最常用的有20多個。這些思維模型是指引他走向成功的法寶。

腦科學研究證明,如果經常通過刻意的思維訓練激發某幾個神經元,最終這幾個神經元會連在一起,成為一種腦結構。這就是刻意練習的生理基礎。這個時候我們是真的能說,一項能力「長」在了我們的大腦中了。

創新總是快速流變的,那麼它背後不變的東西到底有哪些?要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就需要一個特別可靠而堅實的基礎思維模型作為抓手,去和大家一起刻意練習。

我們分享了李善友老師的觀點,核心目的在於告訴大家,在新零售時代,我們零售企業/品牌的經營者和管理者,不要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不要總是碎片化的學習。在你所從事的零售行業中,你需要掌握多元的思維模型,進行系統化的、刻意的學習。只有這樣你所花的每一分鐘才更有價值,你才能在行業當中脫穎而出成為真正的高手。

為愛學習的零售管理者與經營者

建立專屬的重構零售知識社群

重構零售實驗室(RRL)的聯合創始人王曉鋒老師曾說,創立實驗室的初心是他儘管在零售行業工作多年,仍有很多局限和不足,想提高自己卻找不到好的學習渠道和老師。身邊很多企業高管也深有同感,大家在一個行業沉浸太久,有些企業家儘管做到了行業領先,可能也就僅僅知道自己行業內的事情,視野比較封閉和局限。

因為王老師從事零售諮詢多年,服務很多大型企業,也結識了很多企業創始人和高管。五年裡筆耕不斷,探索不止,王老創作了三本暢銷經管書籍,擁有深厚的零售理論基礎,大家就建議他組織一個共同學習的知識社群。

於是,在大家的建議下,王老師聚集了國內外許多來自優衣庫、無印良品、京東、騰訊、小米、聯想、阿里巴巴、商派、孩子王、盒馬鮮生、名創優品等知名企業的前高管及現任高管為我們做乾貨分享,為零售企業賦能。這些頂尖零售人組成了零售業最強大腦,成立了專家委員會,組建了重構零售知識社群,共同研究零售業的思維模型。

 》重構零售知識社群部分專家學者

 》重構零售知識社群老師走進京東總裁交流會

 》重構零售知識社群老師走進樊登讀書會

30個重構零售思維模型,

讓您明明白白做零售

當「新零售」、「無界零售」、「智慧零售」、「未來零售」等零售概念各有側重的時候,重構零售實驗(RRL)決定剝離這些概念的表象之後,探索研發零售商業進化的「第一性原理」,建立零售行業的思維模型。

事實上在新零售概念尚未提出之前,重構零售實驗室(RRL)的王曉鋒老師就創作了《零售4.0時代》,並在其中提出了「顧客關係經營三部曲」思維模型。

當新零售概念鋪天蓋地的襲來,企業經營者眼花繚亂之時,重構零售實驗室(RRL)又推出了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重構零售》。當你碎片化的看待零售業的時候,零售是一個很複雜的課題。而當你梳理零售企業的底層作業系統,並總結出結構時,就能生成清晰的思維模型。

我們說,零售的本質一直是圍繞「效率、成本和體驗」,重構「人、貨、場」。零售革命,不斷改變「成本、效率、體驗」的價值創造與價值獲取方式。而重構零售的核心,就是重構效率,通過重構人、重構貨、重構場,最終讓顧客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近的距離實現「所見即所得」。

重構零售實驗室(RRL)研究了大量的零售案例,並推演出了「重構零售三段論」(解構-重構-創構)目的是通過重構零售效率,來解決當下傳統零售企業的轉型升級難題。「重構零售三段論」當中共有幾十個零售思維模型,可以讓零售人全面而清晰的理解零售進化的方方面面。

例如重構零售實驗室(RRL)對於「重構人」的思考有兩個方面,一方面企業對內是重構企業的組織、工具,提升團隊的效率;讓一個組織可協同更多工作,這種創新的管理模式,將傳統的直線職能制打散、重組。

如韓都衣舍以產品小組制為核心的單品全程運營體系,以3~5人的小組為核心,企劃、攝影、生產、物流等相關業務環節來配合,將運營組織最小化,實現產品「多款少量,以銷定產」。

類似的,孩子王的「人客合一」模式,讓每個店員須管理350名會員,其80%的銷售都來自會員,會員轉化率高達76% ,可以說孩子王的人效,在國內零售業是非常高的。

而企業對外則是重構顧客和消費關係。讓顧客從「低頻消費(一次購物)→ 高頻消費(多次購物)」 ,「從購買單品類→ 購買多品類」,如小米,顧客從購買手機開始,到提供其他如小米盒子、音響、充電寶、電飯煲、空氣淨化器、掃地機器人的科技產品,甚至拉杆箱、被子、枕頭等家居產品,為用戶提供了他們從不曾聽說的獨特新品。所以,他們經常會去門店,看看那裡又有了什麼好東西。

顧客和消費關係的重構具體要怎麼做呢?這是一系列的動作。

如果每個顧客只購買一次產品,零售企業是很難生存的,需要提高復購率。有了復購,消費者與商家的聯繫就從交易型就變到了關係型。

最終決定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單個顧客的貢獻率,只有這樣的零售企業才有價值。因為現在賣貨的多少,並不能判斷未來能賣多少。

在「重構零售三段論」當中有大量的經過實踐的成功零售思維模型,這些思維模型可以拓展零售人的知識邊界,實現認知升級,讓零售企業可以從更高的維度看清現實,可以看見大環境的變化,洞察行業趨勢,預見未來零售的發展路徑,並找到應對變化的解決方案。

知名企業開出百萬高薪,

新零售高級人才仍「一將難求」

新零售企業井噴式的湧現,引發了一系列的「用人慌」,眾多實力雄厚的零售企業不吝錢財,開出年薪100萬-160萬的高薪來招攬新零售高管,眾多新零售崗位「嗷嗷待哺」。零售人才中有零售實踐經驗的缺少理論體系高度,有理論的又缺少實踐,面對誘人的薪酬缺乏自信和膽量,在跳槽之前可以在社群來補習一課……

目前重構零售知識社群,已經將這些新零售的思維模型通過系統培訓,公開課、沙盤推演和顧問輔導等形式,全面賦能於零售企業與個人。

如今是一個人人消費,人人傳播,人人微商,人人銷售的時代。新零售時代,你離「零售」的知識越近,你越有可能發現新的商機坐標。

今天,無論你是一位普通白領,還是一位企業的老闆,你都應該學習一些新的零售知識,掌握幾套新零售的思維模型。而學習新零售知識最好的去處莫過於匯集了國內外頂尖零售人的「重構零售知識社群」。

 

作為開放式的學習平臺,我們的願景是打造一個「10萬+」零售人的知識社群。我們歡迎國內外的零售企業和個人加入「重構零售知識社群」,共同探索、研究未來零售的奧秘。作為社群的一員,你既可以深度學習最新的零售知識模型,也可以參與新零售理論研究,並在社群的平臺上分享您的研究成果,獲得收益。

  

 最後,

誠摯邀請你加入重構零售知識社群,

一起重構未來零售。



添加下方微信號,加入重構零售知識社群。

以下是本文當中提及的三本智慧書籍:

1、《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錄》

2、《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3、《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

如果您想獲得這三本書籍的高清電子書資源,請關注本公眾號,回復「思維模型」獲取免費領取方式。

以下是書籍內容介紹——

— 重構零售實驗室(RRL)會員開通說明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開通重構零售實驗室會員,立即獲取270份營銷策劃方案、256本電子書、5000多頁的行業分類PPT模版的資源下載連結,額外附贈會員專享的37份PPT格式的可編輯的4A公司營銷策劃方案,以及新增的PPT模版資源。

 (近期開通會員,將免費獲得線上微課哦)

相關焦點

  • 被誤解的一萬小時定律:你的努力為何無法換來成功?
    可是,一萬小時定律卻在他們身上失效了。一萬小時的工作並沒有讓他們成為專家,反而困住了他們,讓他們無處發展,讓他們越忙越窮。堅持與重複,反而成了他們失敗的原因。其實,你也可以質問一下你自己:我在我的專業上花了多久的時間?而我又有哪些成就?我離所謂的「專家級別」還有多遠?
  • 一萬小時定律真的就能讓人成功嗎?你可能越忙越窮!
    作家格拉德威爾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一萬小時定律,」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然而,一萬小時定律真的能讓人獲得成功,改變人生嗎?不一定,因為你可能踐行的是一萬小時貧窮定律,愈忙愈窮!
  • 一萬小時定律,成功之路必經的隘口
    NBA是肌肉森林,沒有超強的體魄根本難以立足,何況已經36歲的高齡,你無法想像詹姆斯為之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不管你從事什麼職位,誰都不會在剛開始的時候就達到很高的水平,都是一點一點去磨練和堅持的。
  • 關於一萬小時定律你怎麼看?是重複再重複一萬個小時嗎?
    一萬小時定律官方解釋是這種,「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他的書《異類》中提出來的。
  • 對「一萬小時定律」的兩大誤解
    根據他們的統計模型,同樣是在7~8歲開始練習,「最有才」的小提琴家們到20歲時平均積累了10000小時以上的刻意練習;「有才」的小提琴家們20歲時積累了平均約7800小時的練習。而那些最後去做老師的小提琴家平均只積累了約4600小時的練習。 為了證明練習和成就的關係不局限於小提琴,他們又找來了專業和業餘的鋼琴家進行比較。
  • 心情按摩椅:一萬小時定律的危害
    擁有這種世界觀的人,認為只要努力,總有一天會得到回報,如果能夠帶動中長期的努力,也許也算是件值得欣慰的事。但是,現實的世界並沒有這樣的規律,頑固堅持這種世界觀,反而害處比較大。必須提醒各位,受公正世界理論束縛的人會放出一些言論,可以稱之為「努力的基本教義」。他們天真的主張「努力總會有回報」這樣的人經常會拿出「一萬小時定律」的說法,作為一種根據。
  • 一萬小時定律的實踐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按照平均每天一小時來算的話,我已經堅持了約七百小時了。
  • 最新研究推翻「一萬小時定律」,最優秀的人,並非最勤奮的人
    分類丨職場思維字數丨3700字,閱讀約6分鐘失效的「一萬小時定律」所謂「一萬小時定律」,相信很多人都曾經聽過,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其出版的暢銷書《異類》曾做過這樣的描述好,現在你真的是個狠人,能讓自己保持高強度的刻意練習,那通過一萬小時的努力,真的就能成為領域中的頂尖人物呢?抱歉……依舊不盡然……前面說過,所謂一萬小時定律,真正開始流行是從《異類》一書的熱賣開始的。
  • 劉熒鑫:一萬小時定律的落地方法,普通人逆襲的不二法門
    一萬小時定律講的是什麼?就是一個人如果通過在某個領域一萬小時的努力,最終就會成為專家。但實際上,經過後來的研究,一萬小時定律並不嚴謹。所以才會有另一本書《刻意練習》,出來公開挑戰這個定律。其實我認為,兩本書可以結合起來,這樣我們就能梳理出普通人逆襲的方法和做法。1、堅持努力,量變引起質變。
  • 一萬小時定律解讀:成大事需要多久?
    一萬小時定律是在1993年被德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首次提出的。那時他在對柏林音樂學院的學生深入研究時發現,那些被公認的最有才華的小提琴手,他們的練習時長基本都是10000小時。埃裡克森發表了一篇論文記錄了這一發現,討論了練習和長時間堅持的重要性。
  • 你若做到「一萬小時定律」,成功離你不遠了
    其實,任何人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這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一萬小時是什麼概念,簡單來說,就是你對某個愛好或工作每天進行3個小時的練習或提升,持續10年。我的一個同學劉某某,絕對是一個超凡的女人。論能力,她也許不是最高的,但她的那種一如既往的堅持,讓我不得不佩服。
  • 懂得「一萬個小時」定律,孩子成才無憂
    在學校教授的幫助下,他們把所有學習小提琴的學生分為了三組,分別是「明日之星」,就是將來有望成為國際小提琴家的;第二組是資質不錯的;第三組則是更差一點的,將來最多只能擔任音樂老師的。然後,研究人員會去問每一位學生同樣的問題:從你開始接觸小提琴的時候,到現在,一共練習了多少個小時?
  • 關於「一萬小時定律」的好消息與壞消息
    而關於刻意練習,相信每個人都能聯想起一個耳熟能詳的概念:一萬小時定律——即一件事,只要能夠持續做一萬個小時,就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可對於很多人來說,明白道理往往都很容易,能不能做到就另說了。一萬個小時是多久呢?一萬個小時等於476天,即沒日沒夜地堅持練習476天,當然這不太現實,假設一個人每天練習4個小時,完成一萬個小時的練習則需要2500天,將近7年。
  • 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在低效率的勤奮面前會失效,為何?
    天道酬勤的這種說法,似乎一個人只要足夠勤奮努力,就一定能獲得成功。英國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格拉德威爾認為,任何人做一件事,只要經過一萬小時的錘鍊,都能從普通人變為某一領域的頂級人才。
  • 備考感悟3:一萬小時定律一定有效,但你必須要戰勝自己
    一萬小時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的定律。「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格拉德威爾《異類》「一萬小時定律」無論是想要做成什麼事情,都需要付出努力,能夠讓未來和現狀更好的事情,沒有一件是容易的,為了能夠達成目標和心願,必須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去爭取,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呢?格拉德威爾的「一萬小時定律」給出了答案。
  • 《刻意練習》,打破一萬小時定律,真相在這裡揭秘!
    本書在開篇,便否定了前段時間炒的大火的一萬小時真相定律。什麼是一萬小時真相定律呢?就是無論什麼事情,只要做夠一萬個小時,你就是這個行業的專家了。說話光是聽這樣的宣言,確實會讓我們覺得熱血沸騰,不就是一萬個小時嗎?做到專家聽起來好像也不是很難。但是這條定律真的適用於現實生活中任何的失誤嗎?而刻意練習就給出了非常明確的答案。
  • 「一萬小時定律」的這三點一點沒錯!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異類》一書提及的一萬小時定律是不少人用來激勵自己的準則。圖片來自pixabay「一萬小時定律」: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 思維模型30 -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熱力學第二定律
    我認為,熵增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在自然界的定律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如果你的理論被發現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你就一點希望都沒有,結局必然是徹底崩塌。 —— 愛丁頓爵士一個生命有機體在不斷地產生熵——或者可以說是在增加正熵——並逐漸趨向於最大熵的危險狀態,即死亡。要擺脫死亡,就是說要活著,唯一的辦法就是從環境中不斷地吸取負熵。
  • 一萬小時定律中的經典故事
    格拉德威爾認為,成功不是個人天才的必然結果,也即任何領域中成功的關鍵都與天才無關,要的只是實踐,一萬個小時的實踐———十年一周二十小時的長期磨練。格拉德威爾的「準則」之所以在美國引起很大反響,是因為如今在美國到處流傳著「靠自己的天才成功的男子」的神話,「一萬小時準則」無疑是對這種神話的令人警覺的挑戰和衝擊。
  • 一萬小時定律是真理還是雞湯?不懂這些練了也白練!
    這幾年,1萬小時定律理論特別流行。我們對1萬小時定律通常的理解是:你想成為某個領域的高手,就要在這上面花1萬小時的時間。這句話特別簡單、非常容易理解,很快在國內廣泛傳播,包括足球圈。察叔就在一些場合聽到足球教練向孩子和家長們灌輸這種理論。今天察叔就和跟大家聊聊這個事,對於練足球我們該如何看待1萬小時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