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小時定律真的就能讓人成功嗎?你可能越忙越窮!

2020-12-14 社會窯

作家格拉德威爾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一萬小時定律,」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然而,一萬小時定律真的能讓人獲得成功,改變人生嗎?

不一定,因為你可能踐行的是一萬小時貧窮定律,愈忙愈窮!

生活中努力的人很多,有的人勤奮,拼搏,終於改變了人生的軌跡;也有的人故步自封,無奈地付出超過一萬小時的努力,生活境況卻還是那般窘迫。一萬小時的貧窮定律,可能讓你不知所措!

就拿前不久被曝光的「血汗工廠」富士康的派遣員工來說,他們的工作情況,就是一個活鮮鮮的例子。

沒有假期,沒有病假工資,也沒有帶薪休假,一旦不工作,就沒有工資,還面臨隨時被解僱的危險,也沒有違約金...

加班不按加班工資算,而是按平常每小時的費用算,廠方老闆為了利潤,對員工的工資一壓再壓,派遣員工為了獲得稍微體面的工資,保證基本的生活,他們只能無奈地加班,有甚者,連續14天工作,不休息,天天加班。

他們勤奮嗎?勤奮。他們努力嗎?努力。他們工作超過一萬個小時,可是他們成功了嗎?沒有。

重複性的無技術含量的工作,就這樣佔滿了他們的生活,佔滿了他們很多很多一萬個小時,他們陷入了「貧窮的死循環」,愈忙愈窮!

幾年前發生的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以及前不久被曝光的「血汗工廠」富士康事件,不禁讓人將質問的矛頭直指富士康,也讓我們明白一個現實道理:一萬小時定律,可能會把人壓制在某一狹窄的空間,重複著可怕的「貧窮死循環」。

要能真正成功踐行一萬小時定律的,應是在發展空間大的領域中,自己能通過持續不斷地積累,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能有施展手腳,展現才華的機會;能在有限的時間裡,讓自己不斷地走出舒適區,勇敢地接受新的事物,發現更大的發展天地,進而獲得人生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而不是一味重複著消磨時間卻不能給生活帶來增值的工作,一味地活在自己幻想的一萬小時成功定律裡。一旦現實與理想的差距隨著時間的消逝越拉越大,便有可能走向自我與理想毀滅的結局。

只有當堅持了有意義的一萬小時之後,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才會到來!

相關焦點

  • 1萬小時貧窮定律:為什麼你越忙越窮?
    這個世界很多人,匆匆忙忙,勤奮工作。別說休息,可能連吃飯上廁所都要擠出時間來。他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只要企業不倒閉,他們不會換工作。可是「一萬小時定律」在他們身上,並不起作用。恰恰相反,他們越忙越窮,越勤奮,越把自己的技能縮窄在一個跑道上。
  • 被誤解的一萬小時定律:你的努力為何無法換來成功?
    一萬小時定律,本是一口鮮美的雞湯美國暢銷書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韋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到一萬小時定律:無論在哪個領域,只要我們對這個領域的投入時間達到一萬小時,便一定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世界上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有的是技術工,有的幹的是體力活,他們在工作中任勞任怨,對於一些重複性工作也能始終如一。可是,一萬小時定律卻在他們身上失效了。一萬小時的工作並沒有讓他們成為專家,反而困住了他們,讓他們無處發展,讓他們越忙越窮。堅持與重複,反而成了他們失敗的原因。其實,你也可以質問一下你自己:我在我的專業上花了多久的時間?
  • 為什麼「越忙越窮,越窮越忙」?我們如何打破「窮忙」怪圈?
    那些每天在手機上花掉2個小時,5分鐘就低一次頭的人,是沒有資格說時間緊的。要思考,就需要慢下來,審視自己所做的事情。其實,很多事情,我們連做它們的目的都沒有想清楚,就在世俗力量的驅趕下隨著奔湧不停的人潮匆匆去做了。在這個過程中,物慾和權利讓我們進一步加速行走。雖然越走越快、越走越遠,每一步似乎都有目標,但是停下腳步一看,自己回到了原點。
  • 北初說創業:為什麼你陷入越忙越窮,越窮越忙的怪圈
    而更現實的就是你已經很努力了,累得跟狗一樣但依然掙不到錢,可能是越窮越要忙,可能是越忙就越窮,成了今天很多人最尷尬的一個痛點。老話常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只要你足夠努力了,只要忙活就有收穫。
  • 「打工人」為何越忙越窮、越窮越忙?
    ,可能是商業社會的必然邏輯。人們感慨,越忙越窮、越窮越忙、睡眠缺失,甚至收入安全感不足,卻弄不清問題出在何處,以及如何應對。事實上,此類問題很可能並不僅是個體所遇到的困境或能予解決的,它們大多具有系統性,有些本就是商業社會的必然邏輯。換個角度看,「工作」除了帶來壓力和疲勞,還能帶來成就感,甚至是城市健康發展所必須。
  • 《墨菲定律》|告訴你為何越擔心什麼,就越可能發生什麼
    [墨菲定律]生活中我們是不是總有這樣一種感覺:很多時候都會發現怕什麼來什麼的情況,比如認真工作一整天領導沒看見,剛拿起手機兩分鐘,領導就來了。出門的時候,也不想被人看見,越會遇見熟人。趕著要打的去參加一個重要會議時,結果好巧不巧,計程車要麼是有客,要麼就不搭理你;若是坐上車,也很可能路上堵車導致遲到。當你平常不需要打的時,大街上反而隨處可見空車經過。上課老師點名回答問題的時候,自己總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是點自己,結果就是點自己回答問題。每次排隊,總感覺自己所在的隊只是很緩慢。
  • 最新研究推翻「一萬小時定律」,最優秀的人,並非最勤奮的人
    所謂「成功」,從來不是單一因素的結果解決了「刻意練習」的問題,我們繼續來看看其他因素。好,現在你真的是個狠人,能讓自己保持高強度的刻意練習,那通過一萬小時的努力,真的就能成為領域中的頂尖人物呢?結果得到了一個非常符合大家預期的結論:練習時間越長的學生,其學習成果越優秀。這個實驗可以看做是「一萬小時定律」的老祖宗。
  • 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在低效率的勤奮面前會失效,為何?
    天道酬勤的這種說法,似乎一個人只要足夠勤奮努力,就一定能獲得成功。英國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格拉德威爾認為,任何人做一件事,只要經過一萬小時的錘鍊,都能從普通人變為某一領域的頂級人才。
  • 越窮的人,往往越喜歡「省」這3種錢,結果越省越窮,別不信
    越窮的人,往往越喜歡「省」這3種錢,結果越省越窮,別不信世界上的窮人和富人表面上他們差距最大的是金錢,但實際上在我看來,行為習慣才是根本的區別。正因為他們的行為習慣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才會造就了兩種人生。窮人如果不去改變,往往只會越來越窮,而富人才會越來越富。為什麼說很多窮人非常努力,也特別忙,但就是成不了有錢人呢?
  • 越忙越窮,越窮越忙!如何才能走出財富馬太效應的怪圈?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中誕生了一個新興人群——窮忙族,它是指為了生計日夜忙碌,但卻無法擺脫貧困的人,俗話說就是「瞎忙」,窮忙不光會帶來身體上的勞累,還會給心理帶來失敗感,從而陷入到越忙越窮,越窮越忙的馬太效應當中,那麼如何才能在這個循環的怪圈中解脫出來呢?
  • 家庭越「窮」,越想讓大學生子女從事這3種工作,真實的窮人定律
    越是普通家庭,越想讓子女從事這3個穩定職業,現實又扎心人到中年如果還沒有所作為的話,那麼就會轉變思路會培養子女。當今時代,普通家庭仍然是「主體」,畢竟,八二開的財富定律就擺在那,少數人掌握多數財富是不爭的事實。
  • 一萬小時定律,成功之路必經的隘口
    凡事都是滿足10000小時定律的,真正當你在某一個領域做到10000個小時的時候,那麼你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比你天賦高的人,比你更加努力,你感覺可怕麼?2朗朗,世界鋼琴的大師,中國的驕傲。3歲開始練琴,每次學習一兩個小時。10歲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郎朗每天要完成8個小時的訓練。鋼琴練習是一項超級枯燥寂寞的事,這種難耐的寂寞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沒有外力的監督是難以為繼的。
  • 從「996」到「715」越忙越窮,萌姐教你拎清時間,少奮鬥十年
    最近加班越來越頻繁,陪家人的時間也越來越少,有朋友說:"青春不易,我們工作7天,每天15小時,夜裡還要開會。但奇怪的是,我們越忙越窮。」這邊「996」還沒熱夠,疫情爆發後的平靜來了個「715」,就是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小時,到底「996」、「715」的背後真的是勤奮的拼搏的代名詞嗎?從社會發展的需求上看,出現超時勞動也正常。
  • 富人定律:越窮的人越在乎面子,而真正的富人,會把面子踩在腳下
    俗話說「樹活一塊皮,人活一張臉」,樹沒有皮不能活,人沒有臉也活得窩囊,這都是強調面子重要性。但是,對於一個本來就活得窩囊的窮人而言,臉皮或者說面子都只會是累贅,都只會讓窮人放不開手腳,反而會越來越窮。
  • 一個猶太人賣銅故事告訴你:為什麼富人越玩越富,窮人越忙越窮?
    有天,爸爸問兒子:「你知道一磅銅的價格多少錢嗎?」兒子很精確地回答:「三十五分錢。」爸爸說:「這不是我要的答案。整個德州的人都知道,每磅銅的價格是三十五分錢,你身為猶太人的兒子,應該說,一磅銅是三塊五美元。試著把一磅銅做成門把看看吧。」 許多年過去了,父親去世後,兒子一樣經營銅器生意。
  • 一萬小時就能成天才!定律?還是謊言?
    There are may be many types of effective practice, but only purposeful practice is most effective"-《PEAK》     以上這段話摘自很多讀書app都極力推薦的一本書《刻意練習》,我最近略讀一二,除了書中所列舉的很多普通人通過刻意練習讓身體和大腦得到巨大變化而做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外,
  • 為什麼你越窮,你卻越大方?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喜歡大方的人,願意跟大方的人交朋友。當然,這個問題因人而異,富人在某些承度上更大方,災區捐款,富人捐最多,像熟知古天樂捐贈學校,可見他的大方程度。窮人一般對朋友,對親人,寧可自己受罪,也要顯出面子,從不虧待朋友,越窮越愛面子,越窮反而越大方。
  • 你若做到「一萬小時定律」,成功離你不遠了
    其實,任何人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這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一萬小時是什麼概念,簡單來說,就是你對某個愛好或工作每天進行3個小時的練習或提升,持續10年。我的一個同學劉某某,絕對是一個超凡的女人。論能力,她也許不是最高的,但她的那種一如既往的堅持,讓我不得不佩服。
  • 心理學:「一萬小時理論」真的靠譜嗎?天才更容易成功嗎?
    也就是說你只要在這個領域堅持練習了一萬小時就能成功。可是這真的靠譜嗎?我們不妨細細思考一下:一個保安看了一輩子大門,少說也有一萬小時了吧,可是他成為專家了嗎?一名教師講了一輩子課,他就一定是個教授嗎?一個園丁種了一輩子花,他就一定是個園藝師嗎?顯而易見,這套所謂的理論站不住腳。再者,我們考慮一下,成為大師或達人真的要經過一萬小時嗎?或許並非如此。
  • 「一萬小時定律」是個坑,沒有思維模型你所有努力可能都是白費勁?
    大家都知道一個很著名的理論叫做「一萬小時定律」,該理論認為一萬小時的練習能讓普通人變成專家和大師。李善友老師也曾深信這個道理,但是他發現他打牌早超過了一萬小時,為什麼還不是大師?直到他讀到了一本《刻意練習》,這個困惑終於解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