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木匠創始人譚傳華:從民辦教師到梳子大王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失去右手喪失幹農活能力,農民譚傳華下海20餘年打造出譚木匠品牌,信奉「誠實、勞動、快樂」理念

  - 核心提示

  去年12月29日,譚木匠(0837.HK)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交易。公司創始人譚傳華夫婦持股數量1.697億股,按昨日收盤價4.04港元計算,市值達到6.85億港元。

  譚傳華,一位失去右手出身農村的殘障人士,做過民辦教師,也曾夢想成為詩人畫家,從開花店到轉行做梳子,謝頂後自嘲用不著梳子,如今做成了梳子大王。在公司上市一周後,譚傳華在京接受媒體專訪,講述梳子背後的故事。

  - 人物簡歷

  譚傳華 譚木匠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1957年生於重慶萬州農村,曾經做過民辦教師。1984年下海經商,1995年註冊「譚木匠」品牌,公司於2009年12月29日在港交所上市,市值超10億港元。

  1月6日,北京雪後放晴,譚木匠創始人譚傳華如約出現在宣武門SOGO西翼一間會議室裡,冬日淡淡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光禿的腦門上。

  面對媒體記者,譚傳華面帶微笑,右手習慣性地插在褲兜裡,伸出左手和記者一一握手並交換名片。當他講到興奮處,右手會情不自禁地從口袋裡掙脫出來,隱約間,能夠看到那隻沒有手掌的光禿手臂。

  文藝青年流浪尋夢

  自製雷管炸魚不慎炸掉右手,譚傳華練成左手寫字畫畫,當民辦教師不得志,轉而流浪尋夢 

  譚傳華的創業史,要從他18歲初中畢業那年意外失去右手說起。他曾在自傳裡描述,當時幫大哥到河裡捉魚,因不滿足雙手捉魚的效率,他改用自製雷管炸魚,不小心把右手炸沒了。

  這讓重慶萬州農村出生的譚傳華喪失農活勞動力,成為村人眼中的無用之人。譚傳華說,失去右手後,母親說「不怕,眼睛還在,就能活」。

  他開始練習左手寫字和畫畫,很快就趕上了右手的水平。隨後,他經過努力成為了當地一名民辦教師。

  他在自傳中說,憑藉優異的教學成績,他很快成為全縣有名的教師尖子。但這並沒有贏得校長和同事們的尊重,也未換回相戀女友父母的青睞。1980年的春天,23歲的他告別父母兄弟,要去實現自己詩人和畫家的夢想,開始了一段長達2年的「盲流」生活。

  流浪生活並未讓譚傳華圓夢,窘迫的他一度靠賣畫為生,他曾想在峨眉山選個好地方自盡,是大雪封山阻止了他輕生的腳步。

  在幾近餓死街頭、一場大病之後,文藝青年譚傳華結束顛沛流離的尋夢之旅,回到老家娶妻生子,並於1984年開始下海經商。

  據其接受某雜誌採訪時的說法,他曾嘗試過開水泥板廠、賣紅薯、當販子賣魔芋塊兒、賣中藥材等各路活計,自傳裡記錄的第一桶金是在縣城開花店賺的數萬元錢,並在城裡置下了房產。

相關焦點

  • 一把梳子賣出10億,只做梳子的譚木匠教你創業經驗!
    這個企業的名字叫做譚木匠,得名於其創始人,60歲的譚傳華。 有一個有趣的商業故事流傳甚廣——兩個業務員到非洲賣鞋,一個認為土著不穿鞋、徒勞而返,另一個卻認為自己發現了潛在市場而大有所為。這個故事為人們講述了一個經典的營銷案例,但可惜卻是虛擬的。
  • 譚木匠創始人譚傳華 單手打天下造就傳奇人生
    一氣之下,他開始了自己的漂泊之旅,先後到過北京、西北地區、昆明,身上的錢用完之後,就開始變賣衣物,曾經為了6個包子給人畫過像。一路艱辛,讓譚木匠心灰意冷,後來輾轉來到峨眉山,準備找一個好地方自殺。由於下雪,峨眉山封山。譚傳華進不去,只好放棄在峨眉山自殺的想法。
  • 譚木匠:一把梳子背後的人生傳奇
    譚傳華不認命,要強的他很快走出身體殘疾的陰影,不但練會了用左手寫字,還畫得一手好花,成為一名小學教師。23歲,想著去走萬裡路,於是譚傳華帶著父母給的50塊錢,開始浪跡天涯。上個世紀80年代初,流動人口還不是很多,譚傳華成為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盲流」。
  • 譚木匠:一把梳子的匠心
    這周與朋友逛街,從樓上拐到下一層,旁邊角落有家譚木匠,或許是木質的格調,與周圍相比,更顯得格外的寧靜。每把梳子都做得非常精美,令人不免多看幾眼。   港股因為一些因素,不大看小股票,這時想起譚木匠也是一家在香港的上市公司。
  • 譚木匠創始人:不炒地皮不炒股專注做梳子
    理財周報1月13日訊 譚木匠的香港上市,把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譚傳華一下子推到公眾面前。近日,譚木匠董事長譚傳華接受專訪時稱:「譚木匠不炒股不炒地皮,專心做梳子,錢多了容易心亂。」
  • 譚木匠董事長譚傳華:我天生就是做梳子的
    創始人譚傳華從不避諱自己是殘疾人,穿衣雅致,蓄有藝術家般的短鬍子,透著川東商人特有的精明,善於言談,時常開懷大笑。他有時候寫些書法放到博客上,有時寫些心靈小記,他似乎很熱愛藝術,覺得自己對商業並不敏感,在他的身上你能看到典型的四川商人特性:精明和狡黠。從譚木匠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沒有人看好譚傳華的梳子能成就一番大事業,即使今日譚木匠已經在香港上市,還有人奇怪:梳子也能做上市?
  • 中國梳子大王,18歲沒了右手,今帶著350個殘疾人,一年賣3個億
    但實際上,百元級的譚木匠梳子都算是便宜的,在其官方旗艦店裡,高端的梳子禮盒裝售價從數百元到數千元,譚木匠梳子早已不是梳頭的工具,而是饋贈親友的高級禮品,譚木匠公司的財報顯示,其禮盒裝產品的銷售額佔了總收入的70%。
  • 一把梳子撐起13億市值 譚木匠--女神節的偶遇
    譚木匠20年只做一把梳子在上面提到這些上市公司中,有一個是比較另類的,那就是譚木匠,作為集梳理用品、飾品於一體的小木製品專業化集團公司,譚木匠用二十年時間將一把梳子做到了家喻戶曉,並在香港上市,目前最新市值已達13.3億港元。譚木匠的創始人名字叫譚傳華,是重慶市萬州人。
  • 18歲失去手臂,23歲流浪街頭,靠一把梳子翻身,以5億身家躋身富豪榜
    誰知,最後竟靠著一把梳子翻身,成為木梳大王,千家店鋪開遍全國各地,以5億身家躋身富豪榜,他就是譚木匠集團的創始人——譚傳華。但上帝給他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卻也打開了一扇窗,譚傳華憑著自己的藝術天賦,用左手學會了畫畫,成為當地民辦學校教師,且因教學成績優異被選為全縣優秀教師。上世紀80年代末,國內市場開放持續推進,開始湧現創業浪潮。而為了證明自己,23歲的譚傳華毅然辭掉了教師這份工作,懷揣著50塊錢,離開了父母兄弟出去闖蕩。
  • 精彩永恆,匠心不止,譚木匠是如何專注地做好全球「一把梳子」的
    ——譚木匠官網自媒體 / 周錫冰當媒體採訪譚木匠創始人譚傳華時,總會問起譚傳華為什麼會選擇梳子作為創業項目,回顧自己為什麼做梳子這個問題時,譚傳華感慨說道:「有時候是命運的安排。「米茶」是我們家鄉的一種飯,做法是先將大米、綠豆等在鍋裡幹炒,炒黃後加水煮熟,這種飯湯是湯,飯是飯,每到夏天吃到胃裡非常爽快,心裡特別舒服,在我們家鄉,每逢夏天都要吃米茶。在此段文字中,譚傳華特此描述了如何招呼匠人的做飯細節,足以說明匠人在當地人的分量。
  • 譚木匠用一把小梳子講述大世界的故事
    隔行如隔山,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知道譚木匠,但並不了解譚木匠。作為一把梳子,譚木匠可謂家喻戶曉,據說僅2016年就賣掉了400多萬把梳子,用戶遍及全球。因為和朋友的約會,我碰到了正在南京藝術學院進行的譚木匠《一把梳子的故事》主題展。
  • 一把梳子賣出3個億!靠賣梳子成功上市,譚木匠把生意做絕了
    陸喜梅:從譚木匠的生意經裡你能看到,這家企業在產品創新、價值主張、品牌價值塑造上做得非常出色。你能想像嗎,譚木匠賣木梳,可以每年賣出3個億。從一把小木梳起步,發展到上千家連鎖店,並成功赴港上市,譚木匠的故事是個商業傳奇。
  • 「佛系」譚木匠:靠賣梳子年入3億,上市募集的資金十年還沒用完
    有一個品牌是例外,一把普通的梳子價格動輒賣到100多元,高得能到1000多元。這個品牌叫做譚木匠。它的天貓官方旗艦店,銷量最高的是一款160元的木梳,月銷高達近3000。100元一把的梳子賺40至今,專做梳子的譚木匠流傳在外的創始人譚傳華照片,卻是一個「謝了頂」的形象。譚傳華草根出身,18歲那年因為一次意外失去右臂,成為殘疾人。在工作中屢次碰壁後,回歸木匠本行。1993年,譚傳華在一個廢棄的種豬場建廠,開始了譚木匠的創業。
  • 譚木匠的梳子為什麼這麼貴?
    店租我知道價格不菲,我留意過、納悶過,這條街幾年換了許多店,就譚木匠在那裡沒有挪過位置。與朋友提起譚木匠,都認為是一個謎。朋友說:這是一個值得去關注的品牌。從1993年到現在,二十多年只做梳子。2009年在香港主板上市。譚木匠產品非常單一,而且幾乎看不到廣告,但奇怪的是,他家的梳子賣得貴但又賣得好,怎麼做到的?
  • 低調的中國企業:賣梳子年入3億,從不打折,成全球唯一木梳上市公司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即便是小小的一把梳子也能做出大生意。而今天要說的這家公司,它就是靠著2元一把的梳子年入3億,還在全國開了1000多家店,並且從不打折成就唯一賣梳子的上市公司,創始人也成為了中國名副其實的「木梳大王」。它就是「譚木匠」。
  • 譚木匠變革
    早年,譚木匠在創始人譚傳華掌舵之下,堅持做好「一把梳子」,全部通過特許加盟店銷售,模式傳統。梳子的社會需求趨於平穩,隨著各項成本上升,企業疲態盡顯——門店數量下降,公司業績下滑。譚傳華次子譚力子從英國斯特靈大學畢業後,2012年9月加入公司;2017年9月,譚力子接替譚木匠創始元老耿長生,擔任公司執行董事,進入核心決策層;2019年1月,譚傳華辭任公司行政總裁,譚力子接任,成為公司實際上的掌舵人。年輕一代接班後,發現企業不能或者不允許像以前一樣,繼續躺著賺錢,於是多措並舉對企業進行調整。
  • 譚木匠老闆的傳奇故事
    多少企業家成名後,想方設法遮掩或粉飾自己的過去,而「譚木匠」梳子的老闆譚傳華卻在自己的每一個品牌加盟店裡,工整地裝裱了這「一段家史」。對他而言,沒有這些真實的往事,就沒有自己的今天,更沒有現在的「譚木匠」。 四處奔波的辛酸記憶 譚傳華出生在重慶市萬州農村。18歲下河炸魚失掉了右手,人生軌跡自此發生改變。
  • 譚木匠一半梳子出自他們之手 350名殘疾匠人來南藝交流
    譚木匠一半的梳子出自他們之手350名殘疾匠人跨越1000公裡來南藝交流據介紹,譚木匠工廠40%的員工都是殘疾人,他們靠著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和家人。去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南京藝術學院得知他們有著350名左右的殘障員工(工廠總員工800人左右),有近一半美麗的產品來自這些殘障員工之手,便向他們發出了邀請。     活動期間,譚木匠牽手南藝舉辦一系列公益文化活動。《一把梳子的故事》展覽譚木匠品牌文化、發展歷史,對設計創意的孜孜追求。
  • 譚木匠賣梳子,一年賣了3個億,毛利率超60%,海外市場很尷尬
    01 木梳是個好生意 賣木梳多賺錢,譚木匠知道。 22年前,剛成立時,譚木匠還是重慶一家擺地攤做起來的小公司。創始人譚傳華,是個農村小夥,年輕時曾因意外被炸掉半條手臂。後來,他做過流浪畫家,賣過烤紅薯。
  • 全球唯一賣梳子上市的公司:售價上萬卻年入3億,成功秘訣僅4字!
    有著「中國首善」之稱的曹德旺憑藉看似普通的汽車玻璃獲得億萬身家;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憑藉日常可見的辣醬為人熟知。而今,像曹德旺、陶華碧等人般的企業家已有很多。由此可見,不少看似不起眼的生意,可能也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有這樣一家公司,也是「悶聲發大財」的一個典型代表,其靠賣梳子年入3個億,還成了唯一賣梳子上市的公司,它便是譚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