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木匠老闆的傳奇故事

2020-12-13 整木圈

作者:來源網絡 時間:2020-06-16 15:40:58 瀏覽:1次

譚傳華說,譚木匠公司有錢了,我們堅決不買高檔辦公樓,堅決不買豪華別墅小轎車,要把有限的資金花在「一硬一軟」之上:硬是好的設備,軟是能幹的人;硬是產品的質量,軟是產品的文化含量。

「我長大以後一直想當詩人、畫家,由於我的天真和浪漫,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幾近餓死街頭,天意不可違,我仍然還是做木匠的命。」

多少企業家成名後,想方設法遮掩或粉飾自己的過去,而「譚木匠」梳子的老闆譚傳華卻在自己的每一個品牌加盟店裡,工整地裝裱了這「一段家史」。對他而言,沒有這些真實的往事,就沒有自己的今天,更沒有現在的「譚木匠」。

四處奔波的辛酸記憶

譚傳華出生在重慶市萬州農村。18歲下河炸魚失掉了右手,人生軌跡自此發生改變。不過,要強的他很快走出身體殘疾的陰影,跟著從部隊回來的二哥學得一手好畫,並成為一名小學老師。

23歲的時候,戀愛受阻,讀了很多書的他便想去走萬裡路,他就帶著父母給的50元錢,他在流浪中尋夢,尋找自己的畫家和詩人夢。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流動人口還不是很多,譚傳華成為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盲流」。

輾轉漂泊到昆明的譚傳華第三天給一個年輕人畫了一張像,賺取了2元錢。譚傳華對記者回憶說:「這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2元錢。他給了我活下去的希望。而且,我一生有三個重要的2元錢。」

因為右手的殘疾,譚傳華平素習慣於把右手插在褲兜裡,他揮舞著左手說,「我第二個2元錢是我從深圳花2元錢買了一把木梳子,讓我從此做了譚木匠。第三個2元錢,是我做的木梳子,第一次賣時賣了2元錢。這三個2元錢組成了我的創業史。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

在雲南流浪兩年後,在貴州的一場大病讓他最終選擇了回到老家,娶妻生子,繼承了祖上傳下來的職業,做了木匠,開始創業。

「當時三十幾個工人都不知道梳子怎麼做,用半年時間研究,終於做了出來。」譚傳華的第一批產品出廠了,拿到市場上整整一天的時間,他的4個業務員喊破了嗓子,卻只賣掉了一把兩元錢的梳子。這兩元錢,譚傳華說是他人生中重要的兩元錢,是這份事業的第一步。

「譚木匠」的出奇制勝

1995年,譚傳華正式註冊「譚木匠」梳子商標。經歷過艱難的推銷之旅,燒過價值30萬元的不合格產品,搞過無數次技術改革,創辦過《快樂的譚木匠》宣傳漫畫報……1997年,譚傳華的小木梳終於獲得了較好的市場知名度。就在他磨刀霍霍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一個意外的難關擋在了面前:由於沒有固定資產作抵押,銀行不願意貸款給這個靠生產小梳子為生的小企業,譚傳華後繼乏力。

這是當時中國所有中小民營企業共同的成長難題。1997年8月19日,對銀行苦苦哀求沒有結果的譚傳華憤怒了,在重慶一家報紙上打出整版廣告:譚木匠工藝品有限公司招聘銀行。在當時的中國,民營企業招聘銀行是一件國內外轟動的稀奇事,全國乃至全球1000多家媒體蜂擁而至,爭相報導「譚木匠招聘銀行現象」,並隨後在金融界、企業界引發了一系列關於「銀、企關係」的大討論。

譚傳華終於獲得了銀行的支持,「譚木匠」的知名度也空前高漲。但市場似乎並不給這個「第一品牌」面子。此刻「譚木匠」的銷售模式主要依靠商場鋪點。然而,「譚木匠」出名之後,其他木梳企業也開始甦醒,商場終端競爭激烈起來。

就在譚傳華發現商場這條路不僅走得慢,而且有日益走下坡路趨勢的時候,他無意中嘗試建起來的幾個專賣店,營業額卻節節飆升。與其深陷於商場肉搏,不如另闢一條蹊徑,在專賣店上作文章。譚傳華立即請來當時大名鼎鼎的「餘明陽專家團」,為公司導入CIS。這一導入,譚傳華「鬥膽」花去了當年三分之一的利潤。同時他重新規劃企業戰略,撤出各地商場櫃檯,將商業模式轉向專賣店連鎖品牌加盟的方向。

1998年3月7日,「譚木匠」與第一家品牌加盟連鎖店籤約,從此開始了特許經營的發展之路。特許品牌加盟令譚木匠公司走上了產銷可控、渠道可控、品牌可控的長遠發展道路。

「我一直在和『浮躁』較勁」

到2000年初,「譚木匠」專賣店已星羅棋布地開了接近100家。然而就在這年春天,專賣店品牌加盟速度驟降,各地品牌加盟商開始有了抱怨。抱怨的核心是效益:其一,由於產品單一,風格單一,顧客來到店裡的選擇並不多;其二,譚木匠梳子價格很高,但針對高品味高消費群體的品牌附加值並沒有做足。其三,梳子雖好,店堂裝修卻很一般,常常埋沒於商街而吸引不了眼球。其結果,是各地品牌加盟店生意平平淡淡,利潤勉勉強強,投資回報率不高,有的甚至虧損倒閉。

這其實是中國所有連鎖品牌加盟企業都必須遭遇的一道坎,能否邁過這道坎,既要看企業家的能力,也要看企業家的態度。譚傳華能力出眾而態度堅決,他說,譚木匠公司有錢了,我們堅決不買高檔辦公樓,堅決不買豪華別墅小轎車,要把有限的資金花在「一硬一軟」之上:硬是好的設備,軟是能幹的人;硬是產品的質量,軟是產品的文化含量。

花了一大筆錢,在絕對一流的「能幹人」幫助下,譚木匠既傳統又現代、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調的新店面設計方案很快拿了出來。自己試裝了一個店,大獲成功,銷售額比老店竟多了一倍有餘。

新的店面設計古樸、典雅,充滿個性和傳統文化氣息,充分展示了「譚木匠,手工造」的悠久韻味,大大提升了譚木匠梳子的品牌文化含量。推出之後,立即在行業內外引起了轟動,高價位的木梳因文化含量的烘託,也似乎讓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了。口口相傳之下,2000年底,要求加入「譚木匠」特許經營網絡的人數是1999年的幾倍之多。

2001年,創業不到8年的譚木匠公司有了成為「百年老店」的雛形。「其實從第一家連鎖店建立到現在,我一直在和『浮躁』較勁。大家都想一舉成名,比比皆是的就是浮躁。對這個問題,我一直在做疏導,我堅持的東西就是——誠實。」

做了十幾年梳子,至今還沒有一把讓譚傳華完全滿意。「所以我的梳子還要繼續做下去,我要做全球最好的梳子。」譚木匠的心路遠大。


相關焦點

  • 譚木匠創始人譚傳華 單手打天下造就傳奇人生
    譚木匠上市·人物       18歲失去右手差點自殺       在萬州區,有熟悉譚傳華的人說,「譚木匠走到今天是一個傳奇,由於一個意外,他差點自殺。」他出生在重慶市萬州農村。18歲的時候下河炸魚,不慎炸掉了右手,在那個歲月,一個殘疾人在農村就是一個失去勞動力的人。
  • 譚木匠:一把梳子背後的人生傳奇
    後來再回憶這段經歷,譚傳華有過這樣的表述:最飢餓的時候抑制了自己想要討飯的衝動,不然他就不可能是譚木匠的老總,而是昆明的丐幫長老了。1986年,歷盡顛沛之苦的譚傳華,選擇回家,創辦了一家鄉鎮企業。2009年9月,譚木匠傳統手工木梳,入選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同年12月,譚木匠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譚傳華也成了遠近聞名的「梳子大王」。
  • 譚木匠用一把小梳子講述大世界的故事
    隔行如隔山,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知道譚木匠,但並不了解譚木匠。作為一把梳子,譚木匠可謂家喻戶曉,據說僅2016年就賣掉了400多萬把梳子,用戶遍及全球。因為和朋友的約會,我碰到了正在南京藝術學院進行的譚木匠《一把梳子的故事》主題展。
  • 講好重慶殘疾人故事:「譚木匠」和他的兄弟姐妹們
    華龍網10月13日15時訊(記者 劉柳)當我們從心底輕聲喚起「譚木匠」這個品牌時,也許沒有人會想到,美麗梳子的製造者中有這樣一群殘疾人。他們用心靈和汗水,用生命和尊嚴,打磨出這一件件靈光閃現的藝術品。
  • 譚木匠的梳子為什麼這麼貴?
    公司要參加譚木匠包裝設計比稿,對方要求一定要去其生產基地參觀後再進行設計創作。譚木匠生產基地在重慶萬州,於是我坐上了飛往重慶的航班。對於我來說,譚木匠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品牌,在百度搜索「譚木匠」,彈出來的第一條信息是:「譚木匠為什麼這麼貴?」
  • 譚木匠背後的故事,喚醒每一個人心中的東方美
    木梳品牌譚木匠將木梳手作傳承發揚,並結合現代工藝力求極致。譚木匠甄選水黃楊、黑檀木、小葉紫檀等名貴木材,結合古代的漆藝、彩繪、螺鈿等精湛工藝,創新鑲齒工藝,呈現出一系列獨具東方魅力的詩意木梳。
  • 譚木匠:一把梳子的匠心
    在譚木匠的官網上,第一階段還是「2元錢的故事」。   還有一些是譚木匠門店的店主自己撰寫的,比如這個,關於收錯款的故事。   還有很多很多的小故事,感興趣的投資者可以自行上譚木匠的官網瀏覽,筆者就不在這一一發了,因為實在太多了,他們從2012年開始撰寫。
  • 譚木匠:不炒股票和地皮,錢一多心就亂了
    「像老闆」的不是老闆   理財周報:現在很多人在創業,特別是一些年輕人,你能給他們一些建議嗎?   譚傳華:也沒什麼忠告。我也是一個學習者。信心很重要,堅持很重要,持續改進很重要。   該花的錢我捨得花。不該花的錢我一分錢也捨不得花。有些年輕創業者特別想找到當老闆的味道,但是他沒有真正當到老闆。
  • 靠賣梳子成功上市,譚木匠把生意做絕了
    陸喜梅:從譚木匠的生意經裡你能看到,這家企業在產品創新、價值主張、品牌價值塑造上做得非常出色。你能想像嗎,譚木匠賣木梳,可以每年賣出3個億。從一把小木梳起步,發展到上千家連鎖店,並成功赴港上市,譚木匠的故事是個商業傳奇。
  • 譚木匠變革
    來源:斑馬消費6月2日,譚木匠(00837.HK)發布公告,認購江蘇銀行保本人民幣理財產品2100萬元,產品期限91天,預期淨年化收益率3.35%。這已經是最近一個月譚木匠第四次購買理財產品,合計購買總金額超過7000萬元。頻頻理財,是以譚木匠這個「小公司」強勁的盈利能力為基礎的。
  • 「梳情畫意」譚木匠:從不忘初心,到別具匠心
    暑假的一次閒逛,讓她發現馬鞍山金鷹新開的一家賣梳子的店——譚木匠,古樸典雅,如同店名,正在畫梳子的學生興奮地叫她,「老師,快來畫梳子吧!」孩子天真地快樂傳遞給了她,她不由也畫了起來。這一畫,就有點停不下來,一個暑假,陳默成了畫梳子的「常客」,附近店員慕名而來,點名「求梳」。畫著畫著,她就來到了譚木匠彩繪梳大賽的決賽舞臺。「在木梳上繪畫,不同於宣紙,筆起筆落,特見功夫。
  • 譚木匠董事長譚傳華:我天生就是做梳子的
    誰人不識譚木匠  這都得益於譚木匠在全國開的那800多家專賣店。不過二十年的光景,一件距離現代人似乎越來越遙遠的小物件卻在譚木匠的巧手擺弄下不斷演進,成就了一段新商業的傳奇。我是老闆,錯了就寫檢查,登到內刊報紙、雜誌。稅該交多少一點不少。梳子使用的是普通木頭絕不寫成紫檀。誠實是一個系統,不是靠一兩個點,是每一件事情。譚木匠形成習慣後,很有意思,員工考核一定當面說得清清楚楚,不怕得罪,大家都認同這個價值觀。誠實的文化是融入到整個企業血液裡的。  三是雙贏。我們和加盟商是在一個鍋裡吃飯,大家榮辱一體。
  • 譚木匠賣梳子,一年賣了3個億,毛利率超60%,海外市場很尷尬
    2018年,譚木匠毛利率和淨利率均出現小幅下滑,但依舊高達60.4%和36.7%。譚木匠木梳大部分定價高於100元,這就意味著,公司每賣一把100元的木梳,淨賺37元。 木梳企業廠家千千萬,為何譚木匠能這麼賺錢呢? 在品牌意識還沒普及時,譚傳華就開始開專賣店,打造譚木匠品牌。
  • 一把梳子賣出10億,只做梳子的譚木匠教你創業經驗!
    這個企業的名字叫做譚木匠,得名於其創始人,60歲的譚傳華。 有一個有趣的商業故事流傳甚廣——兩個業務員到非洲賣鞋,一個認為土著不穿鞋、徒勞而返,另一個卻認為自己發現了潛在市場而大有所為。這個故事為人們講述了一個經典的營銷案例,但可惜卻是虛擬的。
  • 譚木匠:一把梳子賣全球
    4月11日,在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的組織下,「新媒體進民企」集中採訪宣傳活動走進重慶譚木匠工藝品有限公司,嘗試解開其中的「密碼」。雨後初晴,位於雙河口濱河路的譚木匠公司內,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春光正好;一棟棟廠房掩映其間,讓人仿若進入了一座漂亮的花園。梳子製作生產線上,工人們用心用情、動作嫻熟,忙碌有序。
  • 譚木匠老友記 | 楊天南:你負責做好梳子,我負責喜歡
    物美價也美,結緣十二載  這是楊天南和譚木匠的「初相遇」,譚木匠憑藉自身的氣質吸引了眼光獨到的楊天南,恰如它吸引許許多多注重品質和內涵、熱愛自然美的顧客一樣。沒人知道,當年的一次偶遇,讓譚木匠收穫了一位跨行知己。
  • 譚木匠一半梳子出自他們之手 350名殘疾匠人來南藝交流
    南報網訊(通訊員 胡龍飛 記者 談潔)1000公裡、350名匠人,昨天,南京藝術學院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是重慶譚木匠工藝品有限公司木梳生產線上的工人,且身體都有殘疾。來南藝的5天時間內,他們將和南藝師生一起交流藝術,分享故事。昨天的南藝校園內特別熱鬧,身著統一制服的譚木匠工匠師傅們,一邊向南藝學子介紹他們的生產工藝,一邊介紹著他們企業的品牌文化。
  • 譚木匠創始人譚傳華:從民辦教師到梳子大王
    失去右手喪失幹農活能力,農民譚傳華下海20餘年打造出譚木匠品牌,信奉「誠實、勞動、快樂」理念   - 核心提示  去年12月29日,譚木匠(0837.HK)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交易。在公司上市一周後,譚傳華在京接受媒體專訪,講述梳子背後的故事。  - 人物簡歷  譚傳華 譚木匠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1957年生於重慶萬州農村,曾經做過民辦教師。1984年下海經商,1995年註冊「譚木匠」品牌,公司於2009年12月29日在港交所上市,市值超10億港元。
  • 譚木匠木梳工藝:東方美學的傳承與創新
    在眾多耀眼的傳統工藝中,潛心於木製手作的譚木匠木梳,傳承傳統工藝瑰寶,創新當代工藝,再現東方美學。 譚木匠傳承並發揚了傳統木梳的精湛工藝如漆藝、彩繪、螺鈿等,用各式工藝打造獨具東方特色的木梳精品。漆藝除了使用最具東方美的中國紅以外,還大膽的使用煙青色、水墨色、孔雀藍等非常有意境的色彩。煙青色是深綠且趨於藍的東方專屬色彩,知性優雅。
  • 譚木匠:在細分市場內確立獨一無二品牌
    可以說,那一次與譚木匠偶然接觸,讓我對這個品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9年12月,譚木匠(0837.HK)在香港上市,讓我得以更深入地了解這家企業。上市時,譚木匠共有875家門店,到2013年,增加至1440家,其中絕大部分是加盟店;收入從上市時的1.4億元增長至2013年的2.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9%;利潤則從上市時的4600萬增長至1.2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