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婚慶習俗中,喜糖已經成為了新人們回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調查數據顯示,在江南地區,以江、浙、滬、皖為首的幾大省市,每年會有超過800萬對新人步入婚姻的殿堂,按每對新人平均購買2000元喜糖計算,喜糖市場每年就有將近160億元的市場份額。
面對日益龐大的市場份額,傳統的流通渠道已經很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一方面人民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消費者對於喜糖產品的要求大幅提升;另一方面高利潤的高端定製的糖果不斷衝擊江南喜糖市場,加速了經銷商逐漸從流通市場轉戰喜鋪行業。就目前而言,喜鋪已經成為江南地區喜糖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營銷模式非常齊全,各類產品的鋪貨量逐年增加。雖然外資產品佔據了大部分婚慶市場份額,但是相對於江南喜糖市場而言這也只是冰山一角,國產品牌仍然大有潛力可為。
市場容量巨大
喜鋪成為潛力通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喜糖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開始更加注重產品的內在價值。在這一背景下,眾多廠商在關注喜糖主流渠道的同時也開始考慮新的經營模式,紛紛將目光投向喜鋪。
容量大、利潤高成為喜鋪的代名詞
據調查了解,在江、浙、滬、皖地區僅規模以上的喜鋪門店就有7000多家,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無錫、杭州、合肥、寧波等城市及周邊地區,而且數字仍有望不斷增加。南京喜堂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夏愛雲表示:「自2008年開始,喜鋪市場的發展開始有明顯的上升趨勢,短短的5年時間,就達到了160億元的市場容量。在南京婚慶市場上,新人們購買糖果的價格基本都高達2000元以上,家庭生活條件好一些也可能上萬元,如果在銷售旺季,有些喜鋪一天的純利潤都高達1萬多元。」
消費習慣日益成熟
糖果行業資深專家左德林認為,隨著糖果行業的快速發展,喜糖市場的容量也正在逐年增加,與其他省份的消費者不同的是,比起散裝按斤稱重的糖果,江南地區的消費者更傾向購買禮盒裝的產品。一個禮盒裡包6—8顆糖果,有奶糖、巧克力、硬糖、軟糖等,在他們看來只有精美包裝的產品才能足夠表達他們喜悅的心情。由於近幾年,生活條件好了,人們對糖果的品質要求自然就有了一定的提高,這時候質量安全、品質有保障的品牌產品開始在市場上熱賣。
經銷商紛紛開喜鋪
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江、浙、滬、皖地區的經銷商在關注婚慶糖果主流消費渠道的同時,也開始考慮新的經營模式,將焦點鎖定在喜鋪上。除了新穎的陳列模式和專業的銷售模式外,喜糖的市場容量巨大也成為經銷商爭相關注的焦點。
左德林表示:「自第一代獨生子女進入婚齡階段,喜鋪市場的產品消費檔次越來越高,喜鋪的包裝優勢正好抓住了消費者的需求。」2014年9月13—15日,2014中國糖果展覽會將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屆時,中國糖果展覽會將邀請來自海內外的專業觀眾前來現場參觀。據主辦方透露,其中60%的經銷商銷商觀眾是江、浙、滬、皖地區的喜鋪老闆。
三大經營模式
環環相扣
現在新人們對時尚和潮流的追求不斷被放大,產品越時尚、美觀,才能跟得上新人們品位的變化。所以在江南喜糖市場上逐漸衍生出了以產品型為主、以服務型為主、以高端定製型為主的三種喜鋪經營模式。這三種模式遙相輝映,充分滿足了江南喜糖市場各階層消費者的需求。
35%的喜鋪仍以產品為導向
南京喜臨門喜鋪總經理張金美表示:「我們的店鋪都是高、中、低檔的糖果皆有,城裡人越來越喜歡選擇國際品牌,如費列羅、怡口蓮、好時、德芙、不二家、悠哈等,他們比較在乎質量,對數量並不是要求很高,而城鎮正好相反,他們要求量大,因此選擇國產品牌的居多,像金絲猴、金冠、雅客、好鄰居、詩蒂等親民的糖果品牌,同樣非常吸引消費者。產品和品牌可以說應有盡有,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者需求。除了喜糖產品外,喜鋪還向消費者出售各種個樣的喜糖包裝,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和需求挑選。」
46%的喜鋪以服務促進銷售
左德林表示,21世紀初期,在江南地區也很多家庭購買的喜糖,都是選好產品和包裝後自己回家包的。隨著喜鋪行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以服務型為主的喜鋪營運而生。這部分喜鋪講究的是為消費者提供專業的服務。所以喜鋪開始為消費者提供包糖服務,只要消費者選擇好產品後,喜鋪的工作人員就會按消費者的要求提前把產品包好,為消費者省去了大把的時間和精力。
19%的傳統喜鋪向高端進發
每年的五一、十一期間都是喜鋪銷售旺季,新人們都趕在一起辦喜事,他們之間的攀比也就越來越嚴重,對喜糖的要求也是越高檔越好。上海喜上喜婚慶糖果專賣店總經理王利民表示:「高端定製是上海喜糖市場最大的特點,有品牌和企業文化的喜鋪數量逐年增多。2008年我們才開始朝高端喜鋪市場發展,和傳統喜鋪不同的是,我們的喜鋪開始走品牌化經營,開始為新人量身訂做喜糖禮盒,並推出一系列的時尚禮盒套裝,根據搭配的產品不同,每份售價從40—100元不等。同時在包裝上會根據新人的特殊要求印上照片或是籤名之類的,最大程度上彰顯喜慶和祝福。比如『百年好合』、『花好月圓』等套裝獲得了不少年輕人的芳心。」
內資糖果品牌的機遇在哪?
在江、浙、滬、皖地區的喜糖市場,內資糖果企業與其悲觀的面對尷尬的現狀,不如調整形態去積極面對。
中高端產品勢在必行
在江、浙、滬、皖地區的二、三線喜鋪市場,提起喜糖人們馬上就會想到上海的詩蒂喜糖。最初詩蒂喜糖是通過韋創公司的花嫁喜鋪銷售,銷售重心主要是集中在華東地區的賣場、喜鋪等渠道,可算是一個標準的喜糖獨立品牌。詩蒂的產品及定價都很有特點,主要是針對中高端的年輕消費人群,它的產品都是盒裝,每盒規格一般是15—30克,而定價均為1—2元,比如其暢銷的「婚紗喜糖」,克重為25克,裡面有兩個巧克力球,零售價在1.7元左右。目前詩蒂憑藉著花樣多、包裝精美以及專業品牌等優勢在江、浙、滬、皖地區的地級市場和縣級市市場成為喜糖提及率最高的一個品牌。
私人定製或可成為出路
為了在江南地區的喜糖市場上分一杯羹,不少國內企業紛紛開始在私人定製產品上下功夫。上海申浦食品有限公司供應部經理曹鴻翔表示:「江、浙、滬、皖地區的喜糖市場是我們公司目前重點開發的市場,我們經常接到來自浙江喜鋪的訂單,根據訂單來生產產品,尤其是高端定製的巧克力產品,在浙江喜糖市場非常受歡迎。」
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
雖然江、浙、滬、皖地區的喜糖市場容量巨大,但是仍處於發展階段,存在很多市場空白點。上海金絲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郭樹良認為,很多的國際大品牌如好時、費列羅、阿爾卑斯等,其主力市場幾乎都在大中城市的喜鋪,而對於廣大的鄉鎮喜鋪市場,他們則鞭長莫及,這就給了眾多中國糖果企業一個機會,可以先從二、三線市場切入,尋機遇包圍城市。
連結
160億元喜糖市場背後的思考
「在中國糖果行業,雖然多數企業都會在喜糖市場上有所涉足,但都是淺嘗輒止,沒有誰敢於單獨運作這個細分市場。多數企業都是將喜糖作為一個附屬品種來對待,並沒有提高到品牌運作的高度。表面上看,在江、浙、滬、皖地區的喜糖市場外資品牌佔據了60%以上的銷售額,但這僅僅是局限於城市市場,相對地級市、縣級市等區域市場,金絲猴、金冠等國產品牌的銷量非常大,但仍然是將喜糖作為一個品種,而非品牌來運作。」上海至匯營銷諮詢公司總經理張戟如是說。
糖果行業資深專家左德林認為,雖然很多企業都曾抱怨過消費者只認外資品牌,不過外資品牌在產品、品牌等方面確實值得我們去借鑑和學習。國內糖果企業彼此之間應該摒棄盲目的內鬥,共同開發市場。把以往盯住對手、模仿產品的精力放在產品創新、品牌升級、渠道拓展上,相信過不了多久,企業自己就會有很大的提升。